教学经验传授心得体会报告 教学心得与体会(八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教学经验传授心得体会报告一
一、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使学生跃过初中到高中这个知识台阶,而且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尽快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主题教学经验传授心得体会报告二
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期末考试,我班语文平均分91分,及格率100%,优秀率90%,在语文阅读与写作竞赛中取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校前十名我班就占了五名。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教育寓语文教学之中
我在语文教学中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注重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主要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1、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教育。
2、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3、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4、 陶冶情趣的美感教育。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一方面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使他们有礼貌的听别人讲话;另一方面自己讲话要老老实实地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和体会,正确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应有的感染和教育。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或复述课文,使他们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启发他们进行联想和想象,说出没有的课文内容,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我培养学生锻炼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评文扬善。我平时留心观察学生的生活与思想,看他们喜欢哪些事物,有什么情感要倾吐,然后恰当的设计训练题,使他们清楚、流畅的写出心中要说的话,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在批改和讲评中,对学生在习作中流露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给予表扬,鼓励 他们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理想。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不正确的观点和不健康的情趣,我通过评语、当面批改等方式恰当的批评教育。
二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同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我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
〈一〉采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在语文教学中我既发挥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启发诱导。我的提问、讲解等都富于启发性。讲求实效,使学生能够把理解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课内外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手段。我精心设计作业,带有启发性,分量适当,从不让学生机械抄写,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我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我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三〉作文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下工夫。新大纲要求高年级则提出了“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要求。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写想象作文时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自主选择兴趣的题材来,然后根据作文内容自己拟定题目。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每周不少于三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三月份在学雷锋活动中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公园、机关、社区等做好事,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日记。四月份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当小记者采访活动,写出记实作文。五月份组织学生调查县城内的环境,写环境调查报告。组织学生看有趣的电视节目,选择感兴趣的场面写下来,每月组织学生办手抄报,组织学生参加儿童报刊举办的征文比赛……这样寓作文训练于语言交际活动之中,拓宽作文训练领域,激发学生写作热情,锻炼学生交际能力。
〈四〉改进作文的批改与讲评。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采用少改多就,“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滴点进步,讲求实效”。孩子是需要鼓励的。作文写好后,我指导学生 自己读读,要一边读一边改。哪儿丢字了,哪儿多字了,哪个字错了,哪个句子有毛病,一经上口朗读就能立刻发现。组织在小组内同学相互修改。作文讲评废止了往日的“一言堂”。我发动全班同学都来参加讲评。选几篇典型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当众来读,我相机插话,口头批改。好的地方就表扬,有语病的地方就随时指出,引导同学们来讨论修改的方法,意见不一致可以争论。这样评改,可以集思广益,更好的发扬教学民主;这样激发同学们你追我赶,积极进取。这个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我已经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助、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以上是我对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简要总结汇报,我也深知我的教育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领导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为了孩子的未来我将更加努力耕耘。
主题教学经验传授心得体会报告三
在化学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多引导、启发,学生自主的找到化学规律,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上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下面是我几点教学体会。
1.化学教学中的很多定义、概念学生在掌握和区分时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在讲解某些定义时采用先举例,再让学生找出共同点,进而得出定义的方法,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讲解物质的分类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物质,而教师板书的时候有意识的分类书写,把金属单质写到一起,非金属单质写到一起,金属氧化物写到一起,非金属氧化物写到一起,两大类写到一起,再引导学生总结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得出定义。
2.序言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序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因此培养其兴趣是关键。在这一部分应多引入一些图片、影像材料等,多介绍一些科技发展史,再通过几个小实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培养其学习兴趣。
3.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深学生的印象是非常关键的。例如,在讲述如何正确闻气体气味的实验操作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先讲述正确的操作方法,再让学生演示,第二天肯定有学生忘记,那怎么办呢?第一天我们闻的是空气的气味,因为空气无色无气味,他们的印象不一定深,那么第二天让他闻氨水的气味(少量氨气毒性不大,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伤害,但气味却很大),挑一个学生演示,很可能他直接去闻,那么他一定一辈子也忘不了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
4.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可以先做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确结论,再让学生做一个实验,在这里可以做一些手脚,让其不成功,再引导学生找出其失败的可能原因,这样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总比我们灌给他们要好。
5.讲解稀有气体和氮气的用途时,应引导学生看书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他们的用途,并引导学生警醒对比,比较其相同点与不同点(个别题也考其共有的性质),得出其用途相似的原因是“化学性质稳定“,从而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观念。
6.在做《硫燃烧实验》与《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均需留少量水,但铁丝也可以放少量细沙,做完实验可以提出设问:“硫燃烧可不可以也用细沙来代替水?”引导学生放它们的原因:铁丝燃烧是为了防止红热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而硫燃烧是为了吸收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7.讲解双氧水制氧气实验时,可以顺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将书中的两个实验增加一个加热双氧水的实验,引导学生猜想,加热双氧水也能产生气泡,那么产生的气体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最终可能有三种答案,即:水蒸气、氧气、两种气体的混合物,那么该如何验证呢?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当然,学生刚学习化学,回答肯定不到位,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为了验证到底有没有氧气,该用什么进行
教学经验传授心得体会报告 教学心得与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