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常规心得体会报告 实验报告个人心得体会(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实验常规心得体会报告一
1、取96孔90°v形酶标板,用微量移液器在第一至第五排的1~12孔每孔加25 μl pbs液。
2、吸取25 μl标准禽流感抗原加入到第一排第1孔中充分混匀。
3、从第1孔吸取25 μl混匀后的抗原液加到第2孔中,混匀后吸取25μl加入到第3孔中,依次进行倍比稀释至第二排最后一孔即第24孔,最后弃去25 μl。第三排孔至第四排孔同上操作。
4、依次向第一至第五排孔的每孔中加入25 μl 1%的鸡红细胞悬液。
5、将酶标板置于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0秒,室温(20-25℃)静置30 min观察结果(如果环境温度太高,可置4℃环境下)。
6、结果判定:将板作45°倾斜,观察红细胞是否呈泪滴状流淌。以完全凝集(不流淌)的抗原或病毒最高稀释倍数为1个血凝单位(hau)
1、根据血凝试验结果配制4hau抗原。(即1hau抗原除以4)
2、取96孔v形酶标板,用移液器在第1~12孔各加入25 μl pbs。
3、在第1孔加入25 μl被检血清,充分混匀后移出25 μl加至第2孔,依次类推,倍比稀释至第12孔,弃去25 μl。
4、按以上步骤加入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各做两份),作对照孔。
5、在第1~12孔各加入25 μl 4单位抗原,置于微量振荡器上轻轻混匀,室温20-25℃下静置30 min。
6、每孔加入25 μl 1%的鸡红细胞悬液。置于微量振荡器上轻轻混匀,室温(20-25℃)静置40 min后观察结果,若环境温度过高,可于4℃条件下进行,红细胞将呈明显的纽扣状沉到孔底。
7、结果判定:只有阴性对照孔血清滴度不大于2 log2,阳性对照孔误差不超过1个滴度,试验结果才有效。 将酶标板作45°倾斜,以完全抑制红细胞凝集的最大稀释倍数判为该血清的血凝抑制滴度。当被检血清效价大于等于4log2,判为禽流感抗体阳性。
1样品的保存及试验前处理
1.1 采集的血液样品应及时分离血清,最好分装至离心管中,标记清楚,离心后吸出血清,对应编号冷藏送检,并禁止运输过程中剧烈震动。
1.2 一般情况下,在5天内检测的样品可放置在4℃的冰箱中冷藏,否则低温冷冻保存。
1.3 在检测前血清样品应充分混匀,混匀时采用上下缓慢颠倒几次的方法即可,切忌剧烈振荡而引起产生气泡及血清中蛋白变性。
1.4 对出现胶冻状的血清样品,可采用反复搅动几下再离心的方法有助于缓解该状态。胶状物是含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血清,可能是由于放置时间不够造成的血清未完全析出状态。不建议直接吸取其中少量的清亮血清。
1.5 水禽等样品为排除非特异性反应,还应相应进行灭能反应。具体操作方法:56℃水浴锅30min或加等量10%鸡红细胞,轻摇后静置30分钟,离心,收集上清液即可。
2器材的选择
2.1 酶标板的选择:
建议使用96孔90°v型板进行试验,通过反复试验证明:90°v型板相对于110°板及130°板来讲,具有红细胞沉降速度快,产生的凝集图像清晰、结果容易判定等优点。
2.2 移液枪的选择及使用:
①单道、多道可调微量移液枪应选择合适的量程,以便精确度的提高。
②使用时应采用一档吸液二档排液的方法。吸取液体时,枪头要深入液下缓慢平稳吸液。加缓冲液时
应加在板孔底部。倍比稀释血清时,应每孔至少反复吹吸6次,以便混合均匀,还应注意尽量避免产生泡沫引起混合不均。加抗原及红细胞时应在板内液面上方加样,以免交叉污染,影响试验结果。
③加样、倍比稀释时应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免漏加、重复加样等。
3试剂的保存及配置
3.1 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所用的抗原、阳性血清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保存和配置,试验前应提前将其恢复至室内温。抗原的保存温度为-20℃,反复冻融会降低抗原的滴度,应避免反复冻融。
3.2 ph7.2、0.01mol/l的pbs液的制备
①应尽量现用现配
②每次使用前应测ph值,以免时间过长而导致ph值发生改变。
③由于ph试纸跨度范围偏大,ph值不易准确介定,因此最好采用酸度计准确测量ph值,以提高试验的精确度。
④全部试验均采用同一种稀释液。
3.3 1%红细胞的制备
①为避免有些鸡只的红细胞有自凝现象,因此配制1%红细胞悬液时应最好选择采取2-3只spf鸡或未进行过任何免疫过的成年公鸡血液。当然采血的前提条件是要按十分之一采血量比例在一次性注射器中加入抗凝剂,如肝素、枸椽酸钠、柠檬酸钠等。
②采血完毕后最好分装至2ml容量的圆底离心管中,因为通过2ml与1.5ml两种容量离心管相比较,放入1.5ml尖底离心管中的话,离心后,离心管底部红细胞不易与加入的pbs液混匀,易沉积在管底部,达不到洗脱干净的目的。
③经20xx~3000r/min,5~10min,弃去上液和红细胞上层的白细胞薄膜,再加入十倍以上血量的pbs液,上下缓慢颠倒(切忌用力过大使红细胞破裂),使其充分混匀,再离心弃去上清液,反复几次直至上清液清亮透明为止。
④在加红细胞过程中还须不断轻摇以确保红细胞均匀,使其每孔加入相同数量的红细胞。
⑤制备好的红细胞液如果放置后上清液变红,说明有溶血,不可再使用。
3.4抗原液的配制
①先做血凝试验测定效价,以抗原与红细胞完全凝集的孔为1hua抗原,配制4hua抗原应往前推算两孔,即除以4后的值。
②每次做试验前,必须重新检测禽流感抗原的血凝效价,以免效价发生改变而导致抗原稀释倍数不准确,从而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
③为保证配制的抗原准确,还要进行抗原回滴试验。具体方法:做二排抗原回滴,在两排的第1~8孔各加25微升pbs,取4hau抗原25微升加在两排的第1、第2孔,混匀,从第2孔倍比稀释至第4孔,弃去25微升,另一排同样。从第2至第8孔补25微升pbs,以保持75微升总量不变,另一排同样。两排的第1至第8孔各加25微升1%红细胞,震荡10秒钟。静置30分钟观察结果。这样在第1孔为4hau抗原,第2孔为2hau抗原,第3孔为1hau抗原,第4孔为1/2hau抗原,均为75微升总量,第5至第8孔为空白对照。如果抗原回滴试验不成立,应相应调整抗原浓度直至回滴试验成立。因为如果抗原浓度过高,则所测定的抗体效价水平偏低,如果抗原浓度过低,则所测定的效价偏高。所以不调整抗原浓度至实验成立的话会对结果有很大影响。
4结果的判定
每次试验必须设阳性及阴性(空白)对照血清,判别试验是否成立。判读结果时,将酶标板倾斜45°,以孔底沉淀的红细胞流动性好,呈泪珠样流淌,边缘无凝集颗粒为凝集完全抑制。
5试验器具的清洗
每次试验完毕后,应将酶标板中液体甩净,然后用自来水反复冲净每个孔,再放入3%naoh中4小时,清水反复冲净,再放入3%hcl中4小时,清水反复冲净,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几次,甩干水份,入干燥箱中干燥备用。实验用烧杯、加样槽、量筒等也应充分洗净、干燥。以免器具内有杂物、污物以及残留物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在进行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时,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提供的检测结果才会真实可靠,准确掌握禽类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而为科学防控禽流感提供理论依据。
有关实验常规心得体会报告二
实验一、首饰加工设备及工具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首饰制作的基本设备。
2、认识常用首饰制作工具。
3、了解首饰加工材料。
二、实验要求:
1、通过对首饰加工工具、设备的观察,初步了解首饰加工制作的工艺特点。
2、初步了解首饰制作及生产环境。
三、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认识首饰制作的基本设备
1)工作台 2)吊机(包括各种工具头、砂纸等)
3)抛光机(抛光布轮、抛光蜡) 4)超声波清洗机
5)压延机 6)批花机
7)滚桶抛光机8)喷砂机 2、认识常用首饰制作工具
1)焊枪(包括焊枪、风球、油壶、连接胶管) 2)焊台(耐火砖)
3)锤子:铁锤、胶锤4)砧铁
5)台钳6)戒指铁(戒指棒)
7)钳子:尖嘴钳、水口钳等8)锉刀
9)錾子 10)木夹
11)手柄 12)锯弓(包括线锯)
13)镊子、八字夹 14)铁剪
15)钢尺
3、观察首饰加工材料
1)砂纸2)抛光蜡
3)亚金4)铜板
5)焊料6)硼砂:助熔剂
7)稀酸:清洗氧化物、焊剂、油膏。(1:10)8)丙酮:清洗油渍和脏污
9)浮石粉:洗刷工件残留物 10)苏打:清洗残酸
实验二、首饰制作的锯功和锉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锯的操作方法。
2、掌握锉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锯的操作方法。
2、掌握锉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 准备铜片
1)将大铜片剪成30×30毫米的小铜片2块,在砧铁上用打锤将铜片轻轻打平,并用平锉将铜片四边锉平。
2)用两头索上的钢针在两块铜片上(一块作阳模,一块作阴模)各画出边长为20毫米的正方形一个。
3)用吊机在阳模,阴模的相应开锯点钻孔。注意阴模的开锯点在放样线的内侧,阳模的开锯点在放样线的外侧。
2 安装锯条
4)根据锯条的长度调整锯弓的长度,并旋紧固定螺丝。
5)把锯条的一端固定在锯弓的顶部并旋紧,保证锯齿向外,并向锯柄一端倾斜。将锯弓的头部顶在锉板的中央,用肩部向前挤压锯弓,同时将锯条的令一端固定在锯弓上。安装好的锯条紧实并有弹性。
3
实验常规心得体会报告 实验报告个人心得体会(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