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我的父母如何写 我的父母亲怎么写(三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2023年精华我的父母如何写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大学的了解就愈来愈深。我渐渐懂得,大学是学术的殿堂。它是一个国家思想界的代表,而思想界则是国家的灵魂。
清华、北大——她们的名字早已响彻大江南北,成为了无数莘莘学子寒窗苦读12年奋斗的目标,梦想的殿堂。
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曾不止一次地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将来争取考上清华北大。大概就是那个时候,考上清华北大的梦想就在我的心里生了根。
尽管成绩一直不拔尖,但我还是很努力地去学,去拼,因为我相信“天道酬勤”的道理。
山外有山放眼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山外有山的道理。上初中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等学府进入了我的视野,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知道这些学校是诺贝尔奖的摇篮,是世界政坛、商界精英的“母校”,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
原来,清华、北大不是那个唯一。
放眼世界,我看到了异国别样的风采。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了美国,走进那里的高中、大学,体验了原汁原味的“美式教育”,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我想那里之所以产生了那么多的诺贝尔奖,与它培养人才的独到方法和先进理念是密不可分的。真心希望国内的学校能够多吸取国外教育的精华,并使之与中国的教育特色有机结合,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不断完善追求全面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追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虽然我们不能样样聚精,但可以去多方面涉猎。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学习之余,我也不忘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课外活动也是我课余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参加各类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一次次的宝贵经历。国外的大学很看中这方面,并且是作为其入学申请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在努力,朝着“全面发展”这个大方向进军。
大学的梦想,早已在心中铭刻。正是梦想的力量,让我们为之义无反顾地风雨兼程,去努力绽放那如歌的青春岁月。我相信,青春因奋斗而美丽,青春因奋斗而光荣,青春因奋斗而无悔!
2023年精华我的父母如何写二
听名师讲作文教学
2月2日至4日参加教管中心组织的语文研修班,有幸听了管建刚、张祖庆老师的讲座,这两位老师在作文教学上颇有建树,我感觉受益良多,我根据讲座内容进行整理,与老师们分享:
一、管建刚之作文教学革命
管建刚老师讲他的作文教学,听起来似乎起来很简单,就是办一份班级作文周报,——《评价周报》,配一本“评价周记”;“评价周记”又分两个部分,一是“每日简评”,二是“每周一稿”。每个周末,写稿件向《评价周报》投稿是学生的唯一语文作业;周一,从学生稿件中选用部分作文,由学生输入电脑,制成《评价周报》,周五出版。我们很多老师都办过班级报纸,大家肯定有这样的体会:刚开始学生积极踊跃写稿投稿,新鲜劲一过就没有热情了,班级报纸最终成为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那么管老师的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我觉得,首先是坚持,管老师坚持做了8年。另外,就是颇有经商头脑的管老师建立了完善的“动力系统”,——三年的作文教学方略。这套动力系统在其作文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一年:“等级评奖”。
学生每发表一篇文章,就发“刊用纪念卡”一张。“刊用纪念卡”用普通的名片纸制作,卡上印一段激励的话。获得3张“刊用纪念卡”,获“作文新苗”称号;再发5篇文章,获“作文小能手”称号;再发表7篇文章,获“班级小小作家“称号;之后,是“班级诺贝尔文学奖”,要获得这个奖,需在周报上出两三个“小作家专栏”,并在正式报刊上发表文章。获得“班级诺贝尔文学奖”的同学,有资格出版“个人专刊”。
“等级评奖”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教学细节,教学的力量其实就来自于教学细节。
第一次出版要“煽情”。出版班级作文周报,实际上是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练习写作的场景与状态。教师要做好第一期班级作文周报的投稿动员工作,充分造势,煽起学生激情,使之跃跃欲试。
第一次选稿要“偏心”。主要是偏向于作文中等生和困难生,中等生是个接口,能使比他们厉害的人产生不服气的心理:他行,我怎么不行?第一次选稿要有学困生的作文,使学困生们感受到“我也行”。
第一次发卡要隆。第一次发“刊用纪念卡”要隆重,让学生在掌声中上讲台,掌声中回座位,感受作文给他们带来的尊严和自豪。管老师常用数码相机把这些场面拍下来,这同样是一笔童年的财富。形式的隆重会使学生更看重写作。当学生把写作与尊严、自豪联系在一起时,写作的动力才能持久。第一次授称号要少。第一批获“作文新苗”称号的人不宜多,让学生产生神圣感,觉得这是一项值得为之努力也需要努力的荣誉。最后—批“作文新苗”要多,让他们全部跨上一个台阶。
第一次示范要到位。每接一个新班,第一周的“每日简评”和“每周一稿”管老师会和学生一起写。每天放学前,他把自己写的“每日简评”读给学生听。
第二年:“积分活动”。
所谓“积分活动”,就是学生在《评价周报》上发表一篇作文,就获得一张相应的积分卡,如学生甲发表的作文计491字,获得491分的积分,学生乙发表的作文计941字,则获得941分的积分。积分,也用名片纸制作,印上下面的话:
祝贺您在第()期作文周报上发表文章《 》,据统计,您的这篇文章获得()分的积分。期待着您再次写出精彩之作,祝您在下一次获得更多的积分!学生积分卡上累积的分,是“素质报告单”上“作文”项成绩的决定性依据。“积分活动”有以下规则:
(1)基分。即学生发表习作的字数所得的相应的分。
(2)扣分。每期《评价周报》出版后,有四人小组对报上的作文进行评审——四人小组是按顺序轮的,发现一个错别字、错标点,从“基分中扣去10分;发现一个病句,扣去20分;发现一个交代不清或前后矛盾之类的问题,视情况扣去50—100分。扣下的分数,奖给四人小组。因此,四人小组和作者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一方想多得到些积分,—方不想让到手的积分如煮熟的鸭子飞了。
(3)加分。《评价周报》每月开展一次“点题征文”。一等奖加500分,二等奖加400分,三等奖加300分。学生发表的作文被评为“佳作”,加100分。作文正式发表,奖300分。学生一个月若能写完一个周记本,奖500分。出一个“小作家专栏”,得1500分。(4)排行榜。每位小作者获得的积分,由学生小助手记录于excel文档里,月底利用电脑里的“工具”统计出一个“积分排行榜”,发在“班级作文周报”上。“排行榜”10人左右为一个军团,军团按积分排,前10名为第一军团,11—20名为第二军团,21—30名为第三军团„„每个军团都分设冠军、亚军和季军。“排行榜”每月发布一次。教师在操作时,每个月都要搅动、打乱“排行榜”的排序,有意让第三、第四军团的学生进入第一军团。有“动”感,才有活力。
第三年:“‘稿费’活动”。
如果说发表是“精
精华我的父母如何写 我的父母亲怎么写(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