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寺庙翻新申请书范文 寺庙房屋修建申请报告范文(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222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写寺庙翻新申请书范文(推荐)一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灵山寺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辈出。千百年来,“灵山三奇” ——“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

唐建宁公主出家的故事

唐玄宗元年,刘太后病重,众多御医束手无策,全宫上下犹如黑云茏罩般,这可急坏了唐玄宗以及年幼的小公主建宁,正在这时,一位叫位普安的僧人请求面圣,并道他有方法能医好刘太后的病。唐玄宗一听,急忙宣他进殿。普安大师向皇帝行过礼后,道:“我知道有个寺院非常的灵验,它就是霸山庙,需要太后的家人亲自降香许愿,方能灵验,不知殿下意下如何”,唐玄宗听完,又是高兴又是无奈,自己身为一国之君怎能前往,这时在一旁的小公主建宁站了出来,说她愿意为皇奶奶祈福。随后便跟着普安大师远去,经过了三天三夜,终于到达了灵山寺,只见寺院周围郁郁郁葱葱,在群山环抱之中,景色煞是迷人。随步进入寺内,只见香烟缭绕,好一派佛门静谧。建宁燃过三柱高香之后,虔诚向佛祖许愿,并许下“如若她皇奶奶真的病体痊愈,她愿舍身出家于灵山寺”。就是建宁许下愿望的第七天时,刘太后的病果然稍有起色,经过太医的熙心照料,斗个月后果真病体安康。唐玄宗龙颜大悦,特批白银三万八千两重修霸山庙,降旨将灵山尊封为国庙,普安僧人也晋升为灵山寺主持法师。而公主也带着她曾许下的誓言,前往灵山寺出家。

朱元璋三上灵山

灵山寺门上方悬着的刻有“圣寿禅寺”字样的石质横匾是明太祖朱元璋来灵山寺降香所赐.朱元璋为什么要来灵山寺降香?这还得从头说起。

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夏的一天,天气异常火热,灵山小和尚陈大用下山买米回来,在离寺不远的狮象口见一处地游方小和尚饥饿炎热昏倒在路旁,就将其背回寺院。这游方小和尚不是别人,就是后来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县东北)太平乡孤庄村人,兄弟姊妹八人,他最小,故小名“重八”。朱元璋十七岁岁那年(公元1344年)春,淮南大旱,继而瘟疫流行,朱元璋的一家人死的死,散的散。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在家乡的皇觉寺里当了和尚,哪知皇觉寺也很快断了粮,只当了五十二和尚的他也被迫出去做游方僧,他在河南、淮西(今信阳)地区云游,当一日乞讨至灵山寺脚下的时候,最终因体力不支,昏倒在地,被陈大用所救,这一天是农历三月初一,便是朱元璋第一次上灵山。

朱元璋在灵山寺里住下后,帮寺里挑水、扫地、打柴、种茶、什么活都干,而且聪明果断,和尚们都很喜欢他。

当时灵山一带,白莲教已有很大影响,陈大用等好几位灵山寺僧都参加了白莲教。白莲教是明教的一个派系,因此朱元璋和陈大用有共同的思想和信仰。陈大用比朱元璋大几岁,文化也比朱元璋高。他经常像大哥一样关心朱元璋,并教朱元璋学习文化知识,和他一起纵论天下大事,两人亲如兄弟。在他的帮助下,文化知识日益丰富,思想日趋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以灵山为据点,四处宣传明教教义,传播反元思想。此时的朱元璋已脱下僧衣投入潦州郭子兴军中。

因朱元璋有勇有谋,很快由一名士卒升为元帅。公元1351年秋,在转战江淮时,又是农历三月初一,朱元璋吃了败仗。幸好,这儿离灵山不远,他便只身逃往灵山寺。因他一身戎装,和尚们看他虽似曾相识,却不敢贸然相认,只得问他姓甚名谁。此时朱元璋哪敢透露真名实姓,只得在寺庙的墙上题诗一首:

战罢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

只管叨叨问姓名。

而已料到朱元璋有此一劫的陈大用随即将朱璋引向原大雄宝殿后一口井中(圣井,又名“潜龙井”,曾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次上灵山避难之井,后被朱元璋御封为圣井,此井深5米,直径约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银光闪闪,波光滟滟),并用事先打通好的竹管让他含在口中,用于呼吸,躲过元兵搜捕,幸免一场劫难。这是朱元璋第二次上灵山。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登上皇帝宝座。朱元璋不忘灵山寺众僧培育与救命之恩,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3月1日亲临灵山寺降香。灵山寺众僧受宠若惊。封主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随驾入京,参议朝政,赐灵山寺“半副銮驾”,御笔题下“圣寿禅寺”四个大字。这就是朱元障第三次上灵山。后人把每年三月初一作为灵山庙会。每逢这天,前来敬香者如同潮水。后人在此塑这尊朱元璋像,纪念他三上灵山寺的故事。 如今,在朱元璋圣像背后一片湖水上,修建了一座桥(名福渡桥)长200米,宽 2.0米,整桥毛竹构造。福者富贵,桥为渡,渡可渡人。渡人即自渡,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充分体现佛家精神和道家思想。桥中竹亭为重檐八角,上书“重八亭”三字,取明太祖朱元璋俗家小名重八之意。寓意福渡渡人,渡而得福,捷足(结竹)先登,成就大业。

灵山三奇

在我国,庙宇一般门朝正南,而灵山寺为什么是山门朝东呢?据相传,唐朝以前,寺内只有三层殿,也是山门朝南而开,后唐明皇之女人寺为尼时,地狭庙窄,朝廷扩建庙宇时,依山就势所为,就把寺门建得朝东了。寺门东开被誉为灵山三奇之一。另有二奇是蓄发修行和僧尼同诵。出家人多为光头,而灵山寺僧则不然。这是因为,北京西山临济寺十九世掸师来灵山任主持时,老僧潜心修行足不出户,头发长了也不剃,佛门称之“恨头僧”,老僧圆寂时,满头长发,故而他的徒子徒孙都有了蓄发的习惯。到了近年,寺院内提倡削发,除个别僧尼外都剃了光头,而在寺内偏殿供奉的一位灵山寺近代高僧释大慧大师的法像,可以看得出,他当时在灵山寺出家就是带发修行。灵山旧有七寺三庵,原本分开诵经,后因战乱,特别是文革的一场浩劫,唯有灵山寺幸存,故而僧尼同寺诵经。

如何写寺庙翻新申请书范文(推荐)二

中卫高庙位于中卫城北,接连城墙的高台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新庙”。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经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续建,改称“玉皇阁”。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高庙”,建筑面积达2510平方米,是一处造型完整、气魄壮美的古建筑群。

高庙坐北朝南,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因,逐步增高;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主体建筑与辅助建筑之间飞桥相连,极富变化。在仅20xx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筑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整个建筑群以其殿宇精巧,檐牙相啄,翼角高翘曲廊有致而闻名遐迩,真是宁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高庙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还集儒、道、佛三教于一庙,共塑有各类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极,令人目不暇接。高庙地狱是我国四大鬼城之一,进入阴曹地府,既刺激又令人叹为观止。

登上中卫高庙的最高层,又是另一番景象。极目云天,泼黛浮蓝;大漠绿洲、黄河、长城尽收眼底。近处,云蒸霞蔚;远处,飘来的瀚海驼铃深沉悦耳。

1、交通:高庙距离中卫火车站较近,可以直接走过去。

2、中卫高庙门票:10元

3、开放时间:08:00-18:00

美食:

中卫是宁夏红的故乡,据说光宁夏红去年就创造了7个亿的产值。可见一颗颗枸杞的经济价值。所以带上几斤高品质的枸杞回家熬粥泡水喝还是比较划算的。

因为是在宁夏,所以手抓羊肉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烤肉串,糊辣羊蹄等清真食品,味道没有平罗一带那么辣了,主食当然是各种面食,个人以为还是揪面片比较好吃。

如何写寺庙翻新申请书范文(推荐)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这九座山峰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是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解放初期将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并新建了一些房舍,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潭柘十景: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千峰拱翠、万壑堆云、殿阁南薰、御亭流杯、雄峰捧日、层峦架月、锦屏雪浪、飞泉夜雨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20xx年12月18日,北京门头沟区责令景区撤除违规功德箱。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寺院初名“嘉福寺”,到了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由于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一直称为“潭柘寺”。民间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潭柘寺规模宏大,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几年还修建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使景区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宗教活动。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潭柘寺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过牌坊是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

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均为清代遗物。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树体高大。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

寺庙翻新申请书范文 寺庙房屋修建申请报告范文(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