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申请书 小蜜蜂申请书个人简述(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小蜜蜂申请书(精)一
1、感受音乐旋律,轻快的节奏。
2、根据故事情节内容,尝试肢体语言表演小蜜蜂飞和采花。
3、体会和小伙伴一起跳舞的快乐。
1、图片(小蜜蜂采花蜜)
2、音乐
1、介绍故事情节。
在美丽的大花园里,有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花蜜。小蜜蜂飞呀飞呀,看到了一朵美丽的花,就停下来采花蜜。
2、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随a段音乐做小蜜蜂飞、小蜜蜂采花蜜的动作。
3、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a段动作。
4、随b段音乐创编小蜜蜂找朋友的动作。
采完花蜜之后,小蜜蜂开心地和小伙伴一起跳起舞来。
5、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b段动作。
6、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完整地跳舞。
7、在音乐伴奏下,幼儿结伴跳舞。
有关小蜜蜂申请书(精)二
(1)课题:《蜜蜂引路》教学方案
项目概述
(2)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语文;
(3)课题简介:《蜜蜂引路》是小学二年级语文第10课内容,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怎么在传统的基础上,讲出新意,就是我这节课所要体现的。因此,我在进行传统的认字、写字、朗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了讲话训练,着重进行“因为…所以…”的训练。同时,我还通过对第三段的重点设计,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判断方面的训练。该课题设计的目的是实现下述的教学目标。
(4)学习团队:
教师:许丹虹;
学生:峡山街道拱桥小学二年级;
前期分析
(5)教学目标分析:
(6)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附近的村镇,人员状况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因为接触广而思维活跃,而另一些则稍微迟钝。学生的注意力总体来说还不错,能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教学策略
(7)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活动阶段设计
时间(分)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可爱的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
2、播放课件,现实蜜蜂可爱的画面
3、指名回答: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朋友是谁?(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
4、小蜜蜂除了会采蜜之外,今天它还会给列宁引路(播放课件里蜜蜂引路动画)
学生一起观看课件图片
利用图片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3分钟
(二)朗读课文,注意生字
1、领读课文(二遍)
2、指定四名学生,每人朗读一段
3、学习本课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4、书写生字,提示几个字的书写注意事项。(板书)
学生跟读;
指定的学生依次朗读;
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
完成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10分钟
(三)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导出问题
1、讲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板书:山路,遇到问题。碰到问题是不是就退缩了呢,是不是等养蜂人呢?
3、讲读第4自然段。
(1) 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 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 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 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1、根据老师提问,回答问题
2、朗读
3、思考
1、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碰到问题时,不畏缩,努力思考解决之道的良好作风
10分钟
(四)突出重点,解决“引路”问题
1、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一步步分析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1) 因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所以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2) 因为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所以他想……。(学生补充)
(3) 因为列宁仔细观察,所以看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4) 因为列宁看见那些蜜蜂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所以他想……。(学生补充)
(5) 因为列宁看见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所以他想……。(学生补充)
板书
2、质疑:最后列宁找到了养蜂人了吗?是依靠谁呢?(提问)
因为有蜜蜂做向导,所以列宁找到了养蜂的人。
4、质疑:由此可见,列宁是一位怎样的人呢?(提问)
列宁是一个喜欢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人,就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所以他找到了养蜂的人。
与老师互动,根据老师指引,进行探究性学习。
实现行为和方法教学目标。
10分钟
(五)进行讨论,拓展思路
1、把如何找到养蜂人的整个过程用一张幻灯片展示出来。
2、让同学根据这张幻灯片,复述整个过程。
3、改变课文情节,增加变数,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蜜蜂不飞回去什么办?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啊,比如问路。
4、指名回答: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观看课件,积极思考;
和老师互动
实现情感、价值观目标
5分钟
(五)总结,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齐读一遍课文
3、布置作业:
(1) 写字词各三遍
(2) 形近字组词
引( ) 莫( ) 斯( )
张( ) 摸( ) 期( )
养( ) 谈( ) 导( )
美( ) 淡( ) 异( )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巩固教学内容
2分钟
有关小蜜蜂申请书(精)三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模仿蝌蚪与青蛙的运动方式与动作,体验乐趣。
2、乐意参与集体游戏,在熟悉的音乐与儿歌中大胆表现。
3、培养学生的模仿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看看、扮扮、说说过程中,了解蜜蜂的基本特征。
难点:通过活动,体验小蜜蜂采蜜辛勤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蜜蜂触角,衣服,尾巴人手一份,其他小动物的角(如兔子耳朵,猫耳朵),衣服(斑马衣服),尾巴(其他形状:长长圆圆的等)若干。
前期活动:小蜜蜂的歌曲。
幼儿经验:有关春天的小动物的认知经验。
环境创设:红、黄、蓝花丛布置。
活动过程
兴趣导入——操作体验(扮一扮)——游戏体验——活动延伸
1、兴趣导入:
(1)播放声音:蜜蜂嗡嗡叫。
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2)出示图片:蜜蜂。
一起来看看小蜜蜂在干什么?(播放动画、音乐)
让幼儿一起唱动画里的歌曲。
(3)过渡:原来勤劳的小蜜蜂去采蜜。今天,我们来学学小蜜蜂去采蜜,先要把自己打扮成小蜜蜂。
2、操作体验:
(1)让幼儿自主选择衣物,打扮
小蜜蜂申请书 小蜜蜂申请书个人简述(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