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娃娃》案例
《风娃娃》案例(精选12篇)
《风娃娃》案例 篇1
舍与得是一对矛盾体,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舍与得的两难境地,许是鱼与熊掌不知舍弃哪样的尴尬,许是无法把握自己内心想要什么的迷惘,更或许是一时找不到那条“渡江过岸的船”——求取的方法。每天,为了一些大事小情,我们都在不断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取舍。
而作为老师,在备课上课中,就存在着对教材的把握,对可开发训练点的取舍。近日,当然,这里的“舍”也不是一味不要、不读的意思,而是怎样确定重点,找准突破口,更有效地以点带面。《风娃娃》是一篇非常有趣、符合二年级学生心理的童话,其中包含着这样一个道理:帮助别人不能一时兴起,要学会动脑筋。在听这堂课之前,我已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听了金小英老师的这堂教研课后,更加发现怎样对文本进行合适的取舍,相当重要。现选择第二自然段(风娃娃帮助吹风车)的教学,将我上课时的情况与金小英老师的教法作一些对比:
某老师课堂片段 我的课堂片段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风娃娃为人们做的第一件好事——吹风车,请一个小朋友读读第2自然段,其余小朋友划出风娃娃做了什么事的句子。
指名读——课件演示(风娃娃吹风车的情景)
指名读,“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师:注意深、劲都是前鼻音。
师:小朋友,风娃娃用力吹的样子,谁能上来演一演。
指名演——学生一起演——齐读
师:小朋友,让我们跟随风娃娃到田野里去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
指名读: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朗读指导:抓住“慢慢”和“断断续续”,读出风车转得吃力的样子。
师:那么,风娃娃看到了这翻景象,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找到句子读一读。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指名读——自由演——一起演(师配读)——齐读。
师:我们来看看小秧苗吧(课件演示秧苗喝足了水的样子。
师: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生甲:风娃娃,谢谢你为人们做好事。
生乙:风娃娃你能和我玩吗?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秧苗喝足水的句子。
指名读
师:风娃娃的本领大不大,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甲:风娃娃力气很大,水流得飞快。
生乙:秧苗喝足了水,很高兴。
师:我们来读读小秧苗的句子吧。
指导朗读。
师:(创设情境)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甲:我仿佛看到了秧苗在点头。
生乙:我仿佛听到了哗啦啦的流水声。
生丙:我仿佛看到了秧苗们笑了。
指名读——赛读
齐读第二自然段。
对比这两个课堂片段,发现了这样一个明显的不同:金小英老师将“风娃娃是怎么做的”这个句子作为重点,一读二演再读,再从读好小秧苗这一句,体会秧苗的高兴,从而再来理解风娃娃做的这件事好在哪里,最后再加入移情体验,说说你仿佛听见、看见了什么情景,使学生体会得更加真切。
而我自己的教学中,比较按部就班,采取了一个一个句子,按顺序解读的方法,从找困难到风娃娃是怎么做的再到秧苗怎么样了,每个句子我都找了训练点:比如“断断续续”、“深深地”、“不住地”等等。
再来看看效果的不同:我的课堂上花时很多,学生朗读效果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尤其能感受到重点词句如何读,但学生并不能将在读好这句句子的基础上作一个融合的更高层次的理解。而金小英老师因为有舍,才抓住了重点,并用移情体验使学生将“风娃娃吹“和”秧苗笑”这两部分的内容创设了新的情境,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反思:
1、一堂课、一篇课文、哪怕只是一段的教学,有时不能按部就班,尤其是当一个段落中,出现众多可以凭借训练的知识点、语言现象的时候,不能一概齐抓,而要抓住重点。而重点的确定恐怕既要立足与这篇课文的内容,又要能使旨出于其中。
2、确立了重点以后,非重点的内容的目标层次的定位就要下降,只要求读通读顺即可。而相对来说,重点内容,一要想一些办法(或课件演示加深印象,或演一演,或比赛读)来读好,理解透;而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
3、文本是前后贯通的,当学生对重点句理解后,前后文也能相得益彰。比如,读好了后边“秧苗一句高兴的句子”,学生很快能对比读出前面水流断断续续,苗喝不到水的样子。
《风娃娃》案例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抽、续”等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其中的道理。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生动有趣,层次清楚。文中风娃娃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长得很可爱。学生对于它的故事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创设情境,和风娃娃交朋友,了解风娃娃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同桌互读、加动作表演读等方式,在读中感悟。最后可让学生对风娃娃说几句话,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
1、平时,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风?
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教师板画)学生说出风娃娃,师板书。
二、识字
1、过渡:想了解风娃娃的故事吗?那就自己先正确地把故事读一读。
2、风娃娃的故事中还有很多的生字娃娃很想和大家交朋友。同桌两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他们。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⑴ 课件出示词语:
抽水 吸气 纤夫 流汗 行驶 表示 风筝 伤心
责怪 断断续续 无影无踪 高兴极了
① 指名同桌读;
② 齐读;
③ 开火车读。
⑵ 生字娃娃回到了句子妈妈的怀抱中,你还能正确地读出来吗?
课件出示句子:
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① 学生自由练读;
② 指名读;
③ 齐读。
三、读中学文
1、过渡:
现在,句子妈妈领着生字娃娃回家了。
同桌一起读读故事,如有读得不正确的地方,帮他改正过来。
2、现在我们举行一个朗读比赛,四个组比一比,哪个组读得好。
3、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⑴ 同桌互说;
⑵ 集体交流,师适时板书。
4、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⑴ 我们先跟着风娃娃到田野里去看一看:
① 自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风娃娃是怎样做的。
② 同桌两个合作,一人读课文,一人加动作表演。
③ 师读课文,学生表演。追问: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高兴?
④ 齐读。
⑵ 风娃娃不光吹动了风车,让秧苗喝足了水,还吹动了帆船呢。
① 生自己练习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 齐读。
⑶ 风娃娃帮助了人们,人们都感谢它,风娃娃心里很高兴。如果你是风娃娃,你会想些什么呢?
① 生自由发言;
② 齐读第四自然段。
⑷ 帮助人们做好事,只要有力气就行了,事实是不是这样?风娃娃好心帮助人们做事,可是却做成了坏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自由发言。
⑸ 风娃娃做了坏事后,人们都责怪它,它伤心极了。可是它还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它呢?你能不能提醒它一下,让它改正过来?
① 同桌表演:一人当风娃娃,一人当好心的小朋友。
② 指名说。
⑹ 师总结:
大家都是些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风娃娃听了大家的劝告之后,一定会改正的。
四、扩展活动
我们已经认识了风娃娃,课后了解一下风娃娃还可能做什么好事、什么坏事?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外学习成果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风娃娃还可能做什么好事、什么坏事?
二、复习巩固
1、抢读词语卡片。
2、生字组词比赛:
⑴ 以组为单位给生字找朋友,写在一张纸上。比比哪个小组找得多。
⑵ 教师把生字卡片贴在学习园地里,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生字找朋友。
三、看图说话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说说风娃娃在哪里,他在干什么?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字的特点,并说一说。
3、教师范写一个字,提醒学生注意笔画、笔顺。
4、学生先书空,再描红、临写。
五、扩展活动
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了解风在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
【板书设计】
风娃娃
吹大风车
好事 吹帆船 感谢 高兴
吹风筝
好心做了坏事 吹衣服、小树 责怪 伤心
【教学后记】
风娃娃的故事,学生在学习时比较简单,通过读能够明白风娃娃的心情,了解风娃娃的故事。吹大风车一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加动作表演读,体会到了风娃娃的力气大,对后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但学生在发言时,语言不够流畅,还需要加以训练。
《风娃娃》案例 篇3
[教材剖析及设计理念]
《风娃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它以小朋友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的。通过风娃娃既乖又“傻”的可爱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们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使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教学设计紧扣“读”,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紧抓“说”,引导学生读中见悟,表达认识;巧用“演”,让学生驰骋想象体验角色,引领学生一步步从感性体验走向理性认识。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2、懂得“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 教学重难点、关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风娃娃的图片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还有一位小伙伴也来到了我们班。来,大家认识一下,看看,他是谁?
2、出示风娃娃的图:你们瞧,风娃娃那胖乎乎的脸蛋,圆溜溜的大眼睛,长得真可爱!小朋友们,快来跟风娃娃打声招呼吧!
3、板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风娃娃》。
二、复习旧知
1、出示生字卡,小组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2、出示课文中含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读,巩固生字。
三、深入解读文本
1、听课文朗读,看动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认真听、想、说,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3、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风娃娃来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怎样?完成表格。
风娃娃来到的地方
做 的 事 情
结 果
4、学生读文、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5、如果你是风娃娃,你想做哪些事?想怎么读?
(1)选读2—3自然段。
1)指名说怎样读;
2)分男、女生读这两段。读了这两件事,大家对风娃娃是怎样的?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3)课件出示句子:
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
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声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请同学们一起带着喜爱之情、配上动作读刚才找到的句子。
4)想象说话:如果你是秧苗、纤夫,你会怎样夸风娃娃?
过渡小结:风娃娃在吹风车,吹帆船,他是帮助别人,所以大家非常感谢他,风娃娃很开心,他是怎么想的呢?
(2)出示课件:读一读,想一想。
“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读读这句话,你认为风娃娃的想法对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齐读这句话,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3)选读5—7自然段
1)是啊,风娃娃很想继续热心为人们做事,于是他吹走了风筝,吹跑了衣服,折断了小树,读这样的事要怎样读?
2)个别读,评价、指导读、齐读5、6、7自然段。
3)面对风娃娃的热情,人们对他的态度怎样?结合课文,理解“责怪”。
4)想象说话:如果你是风筝、衣服、小树,你会怎样责怪风娃 娃呢?
5)出示伤心的风娃娃,练习说话:你们瞧,风娃娃现在好伤心,都难过得掉下了眼泪,谁是快乐的安慰天使,你能安慰他吗?告诉他人们为什么要责怪他吗?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助人为乐的。
教学反思:
《风娃娃》这一课的教学是我参加学校青年教师风采大赛中的一堂参赛课。因为它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课文。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意增加学生与文本的接触机会,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
在教学中,我结合阅读教学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生活的联系,把学语文和学做人融为一体。我一直把朗读作为训练的重点,借助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同时,我注意了情境的创设,充分发挥导学的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方法、带着要求来读书,读得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二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对“风”并不陌生,对风的了解也不一定比成人少。利用课件,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学生不仅能从自读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能感悟出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太过于重视人文性的拓展,而对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把握不好。虽然在教学中重视朗读的训练与指导,但如果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整体朗读会更好!
这次青年教师的风采大赛,既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更是一次向同行们学习的好机会。通过这个平台,我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但我会以此为新的起点,虚心地向老师们学习、请教,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多钻研。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少困难,我想我都会努力,会坚持,因为我热爱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风娃娃》案例 篇4
【片段一】
自选板块,自主研读
一、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1、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⑴ 吹大风车
⑵ 吹帆船
⑶ 吹风筝
⑷
《风娃娃》案例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