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教学设计
关于物理教学设计(精选4篇)
关于物理教学设计 篇1
物理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与备课是有明显区别的,备课主要是基于教师的经验,侧重于计划自己在课堂上“讲什么”和“如何讲”,而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
附件1: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评比标准(试行)
要素
内容
权重
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
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教学媒体的恰当运用,新的评价方法和理念的体现,等等
35
符合设计规范
运用教学设计模式和操作规范设计方案,体现物理教学特点,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及其依据表述清晰
25
原创与特色
对物理问题的处理、教学过程、情境的创设等有原创性的设计
20
实践中可行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对教学实践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设计的方案有教学实践的检验,有教学反思,反思中表明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20
总分
100
附件2:教学设计方案的规范(供参考)
要素
内容
学习任务分析
根据学习任务分析的理论,分析学习任务的类型和结构层次,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者分析
主要分析学习准备状态(包括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态度)、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和焦虑等。
教学目标阐明
根据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者分析,正确、规范地阐明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的主要要素含义明晰,行为动词正确、规范。
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与教学策略制定
根据教学过程分析的基本要素和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分析并确定教学过程。依据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和教学过程的分析,合理确定学习方式、安排教学顺序、恰当选用教学组织形式、有效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运用
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
准确体现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说明:
1、全部教学过程的阐述要简明,要求表明具体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教学流程图的制作规范。教学过程提倡采用叙述与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也可以用叙述和恰当的表格阐明。不能用完全预设的师生一问一答的对白式叙述。
2、全文字数一般在3~5千字。
3、为便于匿名评比,作者姓名、单位名、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另纸打印,作封面装订。
附件3:报送参赛作品一览表
报送单位(盖章): 报送时间:
序号
初中
或
高中
课题
作者情况
备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关于物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本节是第五节,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天体运动都已经讲过,从知识上讲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推导出卫星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实际上学生遇到卫星问题时总是感到困难和无从下手.究其根源是因为学生对地球、卫星的空间关系不清楚,学生无法从自己站立的一个小小的角落体会巨大空间中发生的事情.因此,用各种视频、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有了空间的图景,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就有了依托.所以,本节课我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来模拟、展示,让学生有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设计理念
通过对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曲线运动的特点、万有引力定律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获得新知识.重视科学跟生活、跟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就在身边.体会生活质量与物理学的依存关系,体会科学是迷人的、是改变世界的神奇之手.
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知识储备不足,猜想可能缺乏科学性,语言表达也许欠妥,但只要学习始终参与到学习情境中,激活思维,大胆猜想,敢于表达,学生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与运行原理,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了解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途径与方法
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的独立性,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探究中不断获得美的感受不断进步.
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及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难点:
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按照圆周运动处理,卫星的环绕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展示新闻和图片
1957 年 10 月 4 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1961 年 4 月 12 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尤里 · 加加林成为第一位航天员,揭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序幕.
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基本知识.
看屏幕
听讲解
§ 6.5 宇宙航行
进行新课
问: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射出,由于重力作用,物体将做平抛运动,即最终要落回地面.但如果射出的速度增大,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思考
演示牛顿设想原理图
一、人造地球卫星 由于抛出速度不同,物体的落点也不同.当抛出速度达到一定大小,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而是在引力作用下绕地球旋转,成为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那么,速度多大时,物体将不会落回地面而成为绕地球旋转的卫星呢?
观察、分析
引导学生讨论
展示课件并讲解
二、宇宙速度
【板书】 1. 第一宇宙速度 ( 环绕速度 ) v1= 7.9km/s
请
关于物理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