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四》教材简说
《语文园地四》教材简说(通用14篇)
《语文园地四》教材简说 篇1
【我的发现】
这项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朗读韵语,观察发现“泡、饱、跑、抱、袍、炮”六个形声字的特点,就像学习伙伴说的那样,“字的左边跟字义有关,右边跟字音有关”,学习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形声字。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先让学生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再根据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说说泡、饱等六个字的特点,并具体说说左边的偏旁跟字义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认一认生字条中的其他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此外,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字(鲍、刨、苞、疱、雹),试着认一认。
【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四项内容:一是读成语或词组,二是填标点,三是写话,四是读短文。
“读读记记”是读记成语或词组。这十个词语的起头字恰好是数字一到十,能有效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积累的欲望。学生数数字读、背词语,他们肯定很乐意。教学时,可顺着数字读,也可做师生、生生相互说数字对词语的游戏。这些成语或词组的意思大都比较浅显易懂,只有“六神无主、八仙过海、九牛一毛”不太好懂,如果学生提问,教师可适当解释。
“我会填”是让学生练习使用标点符号。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这三种句式的语气,再此基础上填写标点符号,最后再指导朗读,加深对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我会写”是看图写几句话。图上画的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动物园参观,假山上姿态不同的可爱的小猴子正吸引着他们。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说话时,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听,说完后让学生评价谁说得好,好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最后让学生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注意把重点放在激发、调动学生写话的兴趣、愿望上,不要提过多的要求,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我会读”是读一则故事,并为下面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读,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朗读的能力,再安排小组交流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口语交际】
“应该听谁的”,是以上面短文中的话题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读故事,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2、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3、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4、编故事,演故事。续编故事,再演一演,或者按自己的想法重新编《骑驴》的故事,再演一演。
【展示台】
这一部分包含了两项内容:“识字交流站”和“故事会”。
“识字交流站”给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流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的园地。通过做识字卡片,可以巩固生字和认识更多的生字。通过交流识字卡片,可以认识别人认识的字,并交流识字经验。开展这项活动之前要提醒学生做好准备。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展示和交流的办法,真正把展示台作为学生落实自主学习、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场所。
“故事会”是启发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讲个动脑筋的故事。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会开动脑筋,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讲故事的形式可以搞比赛、打擂台,也可以自由组合,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语文园地四》教材简说 篇2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观察中的发现”。在导语中,已布置学生进行观察,《花钟》课后又做了提示,本组的几篇课文又为这次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可比照的材料,并作了很好的铺垫。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做了哪些观察,有什么发现。教材中以三个小朋友对话的形式提示了交际的内容,当然交际的内容远不止这些,但导向是很明确的,即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教师要千方百计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讲出自己的有趣观察。要引导学生做到互动交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共享发现的乐趣。
〖习作〗
这次习作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让学生交流已写的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观察日记。低年级时,学生已经学写过日记,观察日记无非是日记的一种,并没有特别的格式要求,只是在内容方面侧重讲观察。本次写观察日记在《花钟》一课后面已有布置,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写的内容,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提示学生讲评自己在观察中的新发现。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确定观察的事物,可以带着习作的任务去观察一种事物,再把观察过程中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写完后,要组织学生互相读一读、评一评,并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要通过这次习作,继续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 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青同或音近或形近的字的特点。共列了4行12个词语,带点的都是形近字,但各有不同。第一行带点的是同音形近字;第二、第三、第四行有同音形近字,也有音近字、形近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可以做些拓展练习,用带点的字组新词,或另举形近、同音或音近、形近字的例子,并组成词语。
【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读读背背”和“读读认认”两项内容。“读读背背”的是关于一年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歌谣。它形象地反映了不同的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当中不同的生长特点,比如,“正月菠菜才吐绿,七月茄子头朝下”,与课文《花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对植物的一种巧妙观察和发现。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读,然后教师范读,师生对读,再齐读。指名读,最后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背下来。如果有条件,可向学生补充一些材料,如12种在1~12月开放的花。选择12种当月开放的鲜花代表1年的12个月份,它们分别是:腊梅、茶花、玉兰。桃花、玫瑰、桅子花、荷花、月季花、兰花、桂花、菊花、水仙花。让学生记一记,想一想,查一查它们的特点,也试着编一编歌谣,增加读背的趣味性。
【读读认认】
“读读认认”的是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要求认识其中的“肩”“臂”等7个字。这是低年级归类识字的继续。这些带“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一器官有关,可让学生现身演示,有的可以说说器官的功能,有的可以分析偏旁部首,有的可以再组新词,以帮助识记。
【宽带网】
“宽带网”是本组学习的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主要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组宽带网结合本组专题,要求学生了解科学发明和发现都与细心的观察分不开。除了教材所举例子以外,可拓宽学生阅读的途径,通过到图书馆、上网、访问等形式,搜集更多的资料。
《语文园地四》教材简说 篇3
《语文园地四》教材简说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学生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
教学前,教师应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教学时,要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可以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或者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
在激起大家学习本领的愿望之后,可以先进行示范交际。如,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或教师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学生明确交际目的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然后再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
最后,可以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习作】
先引导学生回忆回忆,再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学生说的有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干农活;也可能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并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清楚地告诉别人。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习作的要点:要说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题目可以用“我学会了……”,也可以自拟。
学生构思后进行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巡视,以便做到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心中有数,然后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批阅习作之后,先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习作,请习作作者读给大家欣赏,师生简要地进行评析;再请这次习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习作,教师加以点评、鼓励。评析主要含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把学本领的过程写清楚了,有没有真情实感,用词是否准确。结合大家的评议结果,引导学生对各自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
【我的发现】
这个栏目中,共有10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学生在读词的时候,很容易发现这个规律,并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如果有条件,可以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或者让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
“我会填”,有三行词语。每一行分别带有结构助词“的”“地”“得”,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在教学时,不要教给学生语法知识,如定状结构、补语等,而更多地可以通过补充词语的形式,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补充的词语可以有: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其中,“弯弯曲曲地( )”学生容易填错,很有可能填成类似“弯弯曲曲地小河”之类的短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出一两个正确的答案,让学生从正确的短语中了解“地”的用法。
如果学生感到补充词语有困难,或答案比较集中、打不开思路的话,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如,给出一幅相关的画面,或创设相关的语言情境。
除了教材中给出的六个词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其他带“的”“地”“得”的补充词语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更多地感知语言现象,丰富语言积累。
“读读背背”中所选的12个成语,都是有关读书、治学的,每行的四个成语,都有相同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并积累下来。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意思。可以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如,哪个同学的神态可以用“聚精会神”这个词语来形容?哪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勤学好问”的特点?你曾经有过“废寝忘食”的经历吗?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感悟这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并积累下来。
【趣味语文】
这个栏目安排的内容是“看图说成语”,这是图画谜语的一种形式。阅读图画,也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六个画面清晰易懂,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并开展大型猜谜活动。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都可以由学生做成简单的画谜互问互猜。另外,这次猜出的谜底大多是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所以,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 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一、教学前,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二、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2、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
三、示范交际
1、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
2、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
3、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
4、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
5、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四、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五、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
六、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语文园地四》教材简说 篇4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动画片《骑驴》。
2.自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
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1)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2)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3)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4)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
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1)调查分组。
A.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B.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C.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D.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2)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五、总结。
从讨论和交流中,你明白了什么?
单元后记: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注重了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过本组的教学,我认为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语文园地四》教材简说 篇5
语文园地四(课标本)
【教学思路】
课前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作一个简单的笔录。教学时,教师由学过的课文导入正文,看看我们身边通过观察都有什么样的发现。之后由学生分组交流。小组交流之后,每个小组中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发言。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能用连贯的话和清洗的思路表达自己要说的问题。
2、使学生从小学会仔细观察,善于发现身边的问题。
【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从小学会仔细观察,善于发现身边的问题。
【教学媒体】
各种有趣现象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突出观察的重要性。
2、导入正文。请同学们谈谈自己都观察过什么,有什么发现。
二、小组交流
1、将本班同学分为合适几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内部交流。
2、每位同学都要积极发言,轮流叙说,讲一讲自己都观察过什么,通过什么方法观察的,通过观察,自己有什么收获。听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发言的同学作解答。
3、小组评议,互相评价。看看谁说的好,谁观察到的想象新奇独特;谁的谈话最流利,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评选出大家认为最好的推荐到全班进行发言。
4、教师随时进行指导,在冷场时要启发学生,让他们想想自己都对什么事物感兴趣,曾经看到过这些事物有什么不同之处,哪种观察方法比较合理,哪种观察方法不太恰当。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说清楚。
三、全班交流
1、小组代表分别到讲台前发言。
2、大家对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评论,看看这位同学的谈话是否顺畅,观察到的想象是否独特,好在哪里,缺点在哪里。
3、评选出讲的比较好的同学,并推选出进步较大的同学。
四、课堂延伸
通过查找资料,看看科学家都是怎样通过观察进行科学研究的。想一想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
《语文园地四》教材简说 篇6
[教学目标]
1、联系人体部位,在游戏中正确认读与身体有关的词语,识记有月字旁的字。
2、认识“字词句运用”中的9个词语,读准轻声词。
3、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的顺序也不同”的书写规则。养成“一看二写三对照”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4、熟读并背诵《寻隐者不遇》,朗读故事《妞妞赶牛》,感受绕口令的情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生字、词,注意“点”的书写规则。
难点:背诵古诗,理解古诗意思,体会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我说,你做”的小游戏,请同学们全体起立。仔细听老师的指令,我说哪个词,你就摸哪个地方。比如说当老师念到“耳朵”,你们就像这样摸自己的耳朵。好啦,让我们开始吧。
1、出示这些词语的生字卡片,逐一示范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之间相互抽查认读情况。
3、学生齐读词语,开小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4、观察8个生字。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目字旁的字都跟眼睛有关,月字旁的字都跟身体有关)
教师:在古代,月字表示肉,所以跟身体有关的字几乎都有月字(四肢、手腕等)。你还知道哪些跟身体有关的词语,有谁来说一说?(眼睛、肩膀、胸部、腹部、腰部、臂部、大腿)
5、巩固识字,出示人的身体图片,让学生把词卡贴在相应的位置。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词语,引导学生把字音读到位,注意轻声的发音。
(2)范读、跟读、开火车读,让每个学生都有倾听和朗读的机会。
(3)游戏环节。帮词语宝宝找家。课件出示三个小房子,标题为“带‘子’的轻声词”“叠音词”“其他轻声词”,让学生通过读词来分清词语的发音和结构特点。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也要读成轻声。(姐姐、奶奶、弟弟、爷爷、句子、桌子、本子、消息、地方、喜欢、告诉等)
(5)齐读词语,读准字音。
2、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独体字:主、书、门、我。
(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观察“主”“门”中点的书写顺序与“书”“我”中点的书写顺序的不同。
(3)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提示“一看二写三对照”的书写习惯。
(5)作品展示,师生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1、教师指名认读词语,校音纠错。
2、学生练习写字,比一比,谁的写字姿势最标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解释课题意思,导入新课。我们的诗人贾岛,到山中去寻访一位隐士,结果没有碰到他,那么诗
《语文园地四》教材简说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