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传说》案例
《日月潭的传说》案例(精选15篇)
《日月潭的传说》案例 篇1
作者:米幼茹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12
《日月潭的传说》案例
作者:米幼茹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我在两个地方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语言,实践语言,一是“说”,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讲这个故事: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动人的传说,你想把它讲给谁听?
(生有的说要讲给妈妈听,有的说要讲给爸爸听,有的说要讲给弟弟听……)
师:为了使大家能把这个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我们现在来一次模拟讲故事。我们同桌合作,练一练。
(学生练习讲故事。)
师:你回家想把故事讲给谁听?
生:我想讲给幼儿园的妹妹听。
师:那老师当你的妹妹(大家听了都笑了),在讲之前大家想提醒她什么?
生:声音要响亮些!
生:不要紧张,要有顺序,讲清楚。
师:我们开始,你们听的同学要听仔细,如果她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需要帮助,大家可以随时起来帮助。
发表评论:这里的讲故事,教师创设了学生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在这样生动活泼的形式下,学生的语言得到有效内化,特别是诸如“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等词语,学生在讲故事时,都作了运用。
评论人:王哓英
使
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5ykj首页>>>>>>www.diyifanwen.com
《日月潭的传说》案例 篇2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备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小节,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
师:刚才大家读了第三节,第三小节中有两个问号,谁能把这两个问号读好?
(学生自由练习。之后请学生读,齐读。)
师:现在,谁来读这一小节,相信一定能读得更好了。
(学生朗读。读得很不错,特别是两个问句。学生读到“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师请学生停下来。)
师:联系刚才的问号,谁知道“一筹莫展”的意思?
生:就是刚才的问题,想不出办法来解决。
生:这里指的就是找不到水性特别好的人,也想不出办法得到金斧头和金剪刀。
师:请这位同学继续往下读。
(学生读完后,教师板书“挺身而出”。)
师:大尖和水社“挺身而出”,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们挺身而出会说:“我们愿意到阿里山拿回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为大家除害。”
生:他们挺身而出说:“乡亲们,我们水性好,我们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让乡亲们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师提示学生怎样说才是“挺身而出”的说。)
师:现在,大家再读最后一节,一定能读得更好!
这是第三小节的朗读训练。再看第四小节的朗读训练:
师:第四小节是传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难读的地方,请大家自己一练,看谁不用老师辅导就能读得不错。
(学生自由读后,再指名读,教师作了充分的肯定后——)
师:其实,这一小节如果你能读好这两句话,就能更上一层楼。
(出示这两句话: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学生反复练读,指名交流读后——)
师:要读好这二句话,关键要读好四个词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天三夜”。师进行范读。学生再自读自悟,读得很有味道。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读这段话,一定会很精彩!
发表评论:这节课的朗读教学好在不同的朗读内容用了不同的方法、手段,使学生读得兴趣盎然,而不是小和尚念经。由此我又想到,朗读训练在选定朗读内容之后,我们还要依据不同的内容,预设不同的点拨、辅导,譬如,第三小节我是利进行朗读用标点符号和词语理解指导的,而第四小节我是用“从段到句、从句到词”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的。
评论人:王哓英
《日月潭的传说》案例 篇3
一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注意积累和运用。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
4 搜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自己尝试编有关日月潭的传说,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想像力。
二 学生分析
我校属于一所普通的公办小学,学生多半来自农村,很少有机会外出旅游,学生对祖国名胜的了解主要来自读书、看电视、听别人说,但本文浅显易懂,因此学生对它非常感兴趣,而且学生通过学习《葡萄沟》、《小镇的早晨》已经对塞北江南的风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关于名胜古迹的传说,学生会更感兴趣,本班学生非常喜欢个性化阅读,善于从读中感知、感悟、敢于质疑,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
三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交流资料,感受美景
1 学生交流搜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美丽的湖,那就是日月潭(结合谈话出示中国地图、日月潭图,并板书:日月潭)关于日月潭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通过读课外书我知道了日月潭中心有个小岛。
生:通过读课外书我知道了湖中心的光华岛把湖分成了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生:我知道了要是下起了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了轻纱,周围的景色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
师:日月潭的景美,传说更美,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的传说》。(板书:传说)
(学生通过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感受日月潭景色的秀丽,教师由此导入新课,过渡自然。)
2 学生读题质疑。
师:读完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这是一个怎样的传说?
生:传说中有谁?
......
(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二)初读,感知传说
1 学生自读。
师:同学们的脑瓜里写满了问号,你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日月潭的传说》呀?
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就一睹为快吧!读后和大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好吗?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是大尖和水社。
生:我知道了大尖和水社寻找太阳和月亮,历尽千辛万苦。
生:我还知道了大尖和水社最后变成了一座高山。
......
(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三)抓住关键词,巧设疑点
1 教师谈话引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哪个词重复出现了,出现了几次?
2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
生:(迫不及待)老师我发现了“终于”出现了三次。
师:你能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吗?(生读,教师适机出示带有“终于”的三句话,并引导学生质疑)
生:大尖和水社为什么去找太阳和月亮?
师:这是问原因。
生:他们是怎样找?找回后又是怎样做的?
师:这是问经过。
生:第一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用处?
师:对标点符号质疑,了不起!
生:恶龙是怎样被制服的,制服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师:结果是怎样的。
......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的质疑,更可贵的是给予指导、评价,这样学生还会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日月潭的传说》案例 篇4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雨花外国语小学 石莉
一、教学目标:
1、能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联系上下文和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为民造福”等词语的意思。
3、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4、进行借助关键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
5、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想象、补白、说话、写话训练。
6、渗透从侧面写人的知识(有条件的课后进行片段训练)。
7、对“传说”这样一种文学样式做一点介绍,提示今后阅读时关注“传说”的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齐读课题——《日月潭的传说》。
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大意。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这些词语你会填吗? (指名说、齐读)
出示:( )( )一团 一筹( )( )
( )( )而出 ( )山( )岭
披( )斩( ) 千( )万( )
( )( )恶龙 为民( )( )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你能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习方法,训练点:借助关键词语概括文章内容。)
(二)整体感知人物特点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日月潭,走进这个动人的传说。
2、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老百姓眼中的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什么样的人?(为民造福的英雄)
3、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英雄?(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斗争的人)
(三)学习3、4自然段
1、从哪里可以看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英雄呢?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圈出关键的词语,再想想看你读懂了什么?要知道会找关键词句可是一种了不起的本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
2、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提醒:回答问题要言之有序,请你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
出示:我画的句子是 ,圈出的词语是 ,我从中感受到大尖哥和水社姐是 的人。
(1)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a 读句、找词、交流感受:不畏艰险、为民除害。
b “翻山越岭”什么意思?(翻过一座座山岭)
c “披荆斩棘”呢?(出示图片,这个词本意指砍断前进路上的荆棘,经常比喻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和障碍的,这里用来形容大尖哥和水社姐真是太恰当了!)
d 可这区区8个字怎么能概括得了他们这一路上所经历的千辛万苦以及他们的勇敢无畏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拿出作业纸,老师为你们提供了4个情境,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补充完整,写一段话。
2 他俩手握砍刀,行进在布满荆棘的山林中, 。
2 山中天气变化无常,呼啸的狂风来了, ;滂沱大雨来了, 。
2 为了早点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俩夜以继日地赶路,饿了
;渴了 ;累了 。
2 山高路险,有一次,
交流片断写话。
e 谁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边读边在脑海里浮现你刚才描绘的画面。指名读、齐读。
(——想象补白,丰富关键词语和文章内涵,片段训练。)
(2)“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a 读句、找词、交流感受:奋不顾身、舍生忘死、除邪惩恶。
b 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激战?
c 你能把这些词语读好,表现出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吗?
d 激战三天三夜的结果怎么样?(砍死恶龙、剪开肚子、拯救日月、重见光明)
(3)“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却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a 读句、找词、交流感受:不畏艰难、见义勇为。(动作演示)
b 大尖哥和水社姐在什么情况下挺身而出?(理解一筹莫展,找近义词: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c 人们为什么一筹莫展呢?
d 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e 让我们坚定地、勇敢地读读这句话。
(——扣住具体而关键的词句理解。)
3、读到这儿,老师产生了一个疑问:这篇传说是要歌颂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可这个自然段中用来写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句子很少,相反倒是强调了恶龙的凶恶,人们的“一筹莫展”,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和第4自然段的直接描写相比,这一自然段采用了从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如果在我们的作文中能注意到这一点,那就太棒了!(——渗透从侧面写人的知识。)
4、让我们再次领略故事的精彩部分,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崇高品质。男女生分读3、4自然段。
(四)学习5、6自然段
1、师朗读第5自然段。此时此刻,重见光明的乡亲们会对着两座青山说什么呢?(理解:为民造福)
2、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把这两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3、他们是为了大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5、6自然段。
(五)复述课文
1、如今的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让我们一同欣赏一下那儿的美丽风光。(出示日月潭的相关风景图片,配歌曲)
2、日月潭不仅有迷人的风光,有好听的歌曲,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你愿意做小导游,向游客们介绍一下吗?(如时间不够,改成回家准备,下节课交流)
3、出示词语提示,学生练说。
吞吃日月 漆黑一片
降伏恶龙 拯救日月 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
翻山越岭 披荆斩棘 千辛万苦 重见光明
化作青山 为民造福
(五)拓展练习
1、同学们,古今中外流传着很多这样的传说故事,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大禹治水、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
2、传说往往都不是真的,但它却能表现勤劳、善良、勇敢的人们对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渴望,如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还有的表现人们对自由、爱情、幸福的向往,如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希望大家在今后的阅读中能用心去感受传说的魅力,让勤劳、善良、勇敢、奉献、创造等精神在我们的心底深深地扎下根。
(——对“传说”这样一种文学样式做一点介绍,提示今后阅读时关注“传说”的主题。)
板书设计:
23、日月潭的传说
挺身而出
英雄 千辛万苦
(为民造福)
冒死激战
《日月潭的传说》案例 篇5
(第二课时)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 季 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3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初读了课文,了解课文大概的内容,它的情节是围绕这几个词语展开,你们能把它们填出来吗?
( )一团 一筹( ) ( )而出 为民( ) 永远( )
3.请一位学生读读。
他读得很正确,如果我们能读出词语的意思,想象故事的情节就更棒了,再请一位学生读读这些词语——学生齐读这些词语
4.小结:同学们读得真棒,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
二、新授
1.当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此时如果你是当时人群中的一员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害怕、着急、无奈……)
(2)还会出现什么麻烦的事情?
(3)所以人们必须要杀死恶龙,救出日月。
2.但是面对恶龙和各种困难,人们有办法吗?你们从哪个词语看出来人们是没有办法的?
(1)师生交流:“一筹莫展”。
什么叫“一筹莫展”?请你把这个词语好好读读(一筹莫展的近义词:无可奈何、束手无策)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人们是一筹莫展的?
(3)表扬学习习惯。
(4)从两个问题感受。为什么这样说?请你来读读这两句话。(指导朗读)
(5)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人们一筹莫展?为什么?
人们会怎样地说这两句话呢?你们觉得这里可以加上一个什么词语?
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3.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
板书:挺身而出
(1)什么叫挺身而出?你能做个动作吗?
(2)你觉得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需要什么?
(3)既然这样,他们此时挺身而出让你感受到什么?
(4)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够把这句话读好
出示: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
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读了有什么感觉?
(5)齐读之
4.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英雄气概,请同学们带着这样英雄的气概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说说自己还感受到什么?你们可以在书上做一些圈划,也可以把自己感受到的文字写下来。
(1)学生自读
(2)师生交流
出示: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这两句仅仅是字数上的不同吗?聪明的你们一定能够感悟到些什么?
感受到得到金斧头、金剪刀是那么不容易,也感受到人物的不畏艰险,希望为民除害的信念。
板书:为民除害
指导朗读
(3)继续交流
出示:他们又冒着生命危险,……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
指导朗读:生命危险、纵身、恶龙、激战、三天三夜……
带着学生体会“纵”!
同学们的体会非常有内涵,相信大家也一定能把大尖哥和水社姐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为民除害的精神读出来。指导朗读(配乐)
(4)老师想问的是在这之前,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预测到会有这么多的困难和危险吗?
你们猜他们有没有想到自己会有牺牲的可能?
师生交流
想到了竟然还“挺身而出”,你们认为这个“挺”字还需要些什么?
师生交流
让我们再读这句话:就在人们……挺身而出,……
5.老师配乐朗诵第五自然段。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传说的意思,故事的结局往往是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3)曾经有一位老师组织学生对文章的结局进行了改写,一个同学这样写到……(出示屏幕)
你们觉得这样写,和原文比起来,哪个更符合传说的特点?为什么?
师生交流
点评:传说就是需要一些“神话”的色彩在里面,让人们对英雄人物有崇敬的感觉。
(4)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之情,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
6.如果将来你有机会到中国台湾旅游,站在日月潭的岸边,你能对大尖山和水社山充满情感地喊上一嗓子,你会对大尖哥和水社姐喊些什么呢?
(1)学生说
(2)这时,也许会有一些外地的游客看见你这样,会问大尖哥和水社姐是谁?日月潭和他们之间有什么动人的传说吗?你或许会把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告诉他们,但如果今天咱们不练练可能说不好,下面我们就来练说这个故事好吗?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两个说好故事的诀窍。
(3)幻灯出示
(4)请同学们对照幻灯的提示,选择一个片断自己练习练习。
7.由于时间关系,老师邀请几个同学来说说几个片断。(这里交待得要比较清楚,让学生明确目标,多给学生练习讲的时间)
(1)你想说哪一段?(老师不时地作为游客问几个问题)
(2)还有谁想说点不同的?(老师随机提问)
(3)最后一个小节,教师小结
8.同学们,古今中外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像类似于《日月潭的传说》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1)师生交流
(2)教师推荐
大禹治水——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三、总结全文
1.同学们,传说是美好的,人物往往也是伟大的,希望大家在这美好的传说中感受中国古代传说的魅力,学习这些伟大的人物。(见幻灯)
2.下课
《日月潭的传说》案例 篇6
《日月潭的传说》说课稿
张雅钦
一、教材分析
本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这有利于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看过的动画片)充分进行联想、想象、思索。
例如,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呀走,历尽了千辛万苦”。这里,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哪些千辛万苦的走,课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出来。又如,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们是怎样找到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又是什么样的,课文中也没有具体写出来。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名称能想像出样子,但多大多重,在哪,怎样用,如何拿出来的呢?再如,第八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剪刀制服的,课文也没有具体写出来。……
从学生的联想中,更体会出大尖和水社的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这样不但理解了课文,更升华了主题。
二、教学法
(1)日月潭一课介绍的是国祖国宝岛台湾的美丽风景,根据教材特点,教师和学生均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可以提供查阅资料的途径,组织学生.和家长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日月潭的资料,如:日月潭的形成、日月潭景区的各个景点等。教师也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及时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2)要注意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课上,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读顺,能准确的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教师要进行相应的范读,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3)充分利用好插图,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 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述得更加清楚。
3、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
4、 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2、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
三、读课文,看课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自选读哪个自然段,然后进行评议。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第二段
1、听录音,概括课文内容。
2、指名一生说说故事的梗概。
3、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哪一节讲到了?
4、默读第3节,思考:
①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
②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做的?
5、默读思考:这一节讲了什么?按地点不同可分哪两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是怎样和恶龙决战的?
三、学习第三段
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由零到整的再感知课文。
《日月潭
《日月潭的传说》案例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