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传说》教材解读--春日细语
《日月潭的传说》教材解读--春日细语(通用12篇)
《日月潭的传说》教材解读--春日细语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传说是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叙和评价,有的以特定历史事件为基础,有的纯粹属于幻想的产物。这篇课文就是幻想的产物。它通过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塑造了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说明了日月潭的由来。
课文通过讲述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终于降服恶龙,拯救了日月的故事,表现了人类面对一切邪恶势力不屈服、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交代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它“青山环抱,树木葱茏”的美丽的自然景色,由此引出下文的一个“动人的传说”。
第2至5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传说。
第6自然段,说明大尖山、水社山及日月潭的由来,点出与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关系。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
欣赏:
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没有被他们不畏艰难、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这一段就描写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克服艰难险阻杀死恶龙,救出日月、为民造福的。描写简略而又清楚,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想: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与恶龙激战又是怎样的情形?
三、文章表达方法——把文章写具体
《日月潭的传说》这篇课文之所以这么精彩,就在于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克服艰难险阻、除掉恶龙写得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如:
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很显然,因为用上了丰富的词汇,每组第二个句子显得更加具体,生动,给人更多的丰富的想象空间。
《日月潭的传说》教材解读--春日细语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2、用联系上下文和展开想想的方法理解“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为民造福”等词语的意思。
3、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2、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 阅读有关描写环境恶劣,困难重重的文章。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渲染气氛)
一、激趣导入,以旧引新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日月潭的传说》(指题目,生读题),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跟随课文一起走进祖国宝岛台湾,走进日月潭,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读读那里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
2、学生“闯关” ,旧知反馈
美读词语关:
青山环抱 树木葱茏 漆黑一团
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 为民造福
个别读、齐读
(第一行谁来读?第二行呢?咱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好。)
3、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用一两句话说说。
宣布闯关结果,认定阅读权限
二、自由朗读,整体把握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得读出味来。我们可以边读故事,边想想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让大尖哥和水社姐在脑中活起来。看看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请捧起书来,挺直你们的小腰板,走进故事,走进人物,认真地读读这个故事。 生自由读,师巡视倾听。
刚才,我们各自读了这个故事,我发现同学们个个读得津津有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用心地读一读这个故事。
这个动人的传说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引读第二自然段(相机板书:漆黑一团)
三、突出重点,感受形象
1、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指名交流:(相机出示)
① 恶龙躲在潭底,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才能战胜它们。(相机加点:水性特别好)可这个办法行吗?(点击加?)(相机出示:可哪里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
② 恶龙非常凶猛,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将它们制服。(相机加点:非常凶猛)可行吗?(点击加?)(相机出示: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3、人们还有可能想到哪些办法?(点击加?)展开想象,指名交流。
可这些办法可行吗?都不可行!看来这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文中哪个词就是这个意思?(点击出示:一筹莫展)这就是“一筹莫展”呀!
4、谁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好这两句话?
出示:可哪里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
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你来!(是啊,老师听出来了,你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我们像他一样来读一读。放到段落中齐读。
5、就在人们毫无办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接读)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在“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下面划红线)(相机板书:挺身而出)
听老师再把这句话读一遍,请你仔细地听。师读: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
听出来了吗? 你觉得哪句好?说说你的理由。
6、那么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变红:挺身而出)
展开想象,指名交流:(他们挺身而出会说:“我们愿意到阿里山拿回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为大家除害。”他们挺身而出说:“乡亲们,我们水性好,我们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让乡亲们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7、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见义勇为,救百姓于危难之中,我想现在大家再读最后一句,一定能读得更好!齐读
8、那么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降伏恶龙的呢?现在老师建议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边读边圈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词句。(出示:第4、5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圈划词句,师巡视指导。
9、组织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这部分内容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变换)
★ 交流第一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在这句话下划红线)
指名读,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相机变蓝“终于”)
“ 翻山越岭”什么意思?(加点“翻山越岭”)(翻过一座座高山,跨过一道道山岭)可谓走过了——千山万水。
“披荆斩棘”呢?(加点“披荆斩棘”)(分开,斩断长满尖刺的植物)可谓——一路坎坷,吃尽了千辛万苦。(变红“千辛万苦”)
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选择一个画面展开想象,在你的作业纸上写一写吧!(播放音乐)
写好的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大尖哥和水社姐的不畏艰难,勇敢顽强,读出我们对他们的深深敬佩之情。指名交流读。
谁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边读边在脑海里出现你刚才描绘的画面。指名读。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读读这一句。
★交流第二处:“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在这句话下划红线)
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舍己为人、除邪惩恶。)是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中感受到的? 指名交流(相机加点“冒着”“纵身潜入”“激战”)(点红“三天三夜”)
引读: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相机板书:重见光明)
此时此刻,人们又会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写什么呢?展开想象再交流。
把你的体会读出来!还有谁想读?
现在让我们再次领略故事精彩的部分,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勇敢顽强的崇高品质。齐读第四自然段。
(再次出示:第4、5自然段)还有哪儿也使你感动的呢?指名交流
(播放背景音乐)
师动情朗读——然而,大尖哥和水社姐由于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当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
(出示: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随机加点:化作青山 永远守卫)
★交流第三处: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并出示图片)
引读: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相机板书:为民造福) 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在图中的山上点出“大尖山”三个字)和水社山(在图中的山上点出“水社山”三个字),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在图中的潭上点出“日月潭”三个字)。
10、如今的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那里青山环抱,树木葱茏,是个著名的风景区。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到日月潭观光旅游。(边感情朗读边出示日月潭的相关风景图片给学生欣赏)
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吗?交流各自的感受。
四、拓展阅读,积累感悟
这儿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有关日月潭的美文,我们赶快来读一读。
学生各自阅读《日月潭》。谈谈各自阅读后的感受。
老师发现大家读得可认真了,阅读兴趣也很高,那么课后就请大家把这个动人的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你的家长听,跟他们分享你的学习收获。 然后再找一些传说故事认真读一读,如《大禹治水》、《哪吒闹海》、《七仙女》等,然后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23、日月潭的传说
漆黑一团 挺身而出 重见光明
↓
为民造福
《日月潭的传说》教材解读--春日细语 篇3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现将部分片段回顾如下: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备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小节,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请看:
师:刚才大家读了第三节,第三小节中有两个问号,谁能把这两个问号读好?
(学生自由练习。之后请学生读,齐读。)
师:现在,谁来读这一小节,相信一定能读得更好了。
(学生朗读。读得很不错,特别是〖ll〗两个问句。学生读到“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师请学生停下来。)
师:联系刚才的问号,谁知道“一筹莫展”的意思?
生:就是刚才的问题,想不出办法来解决。
生:这里指的就是找不到水性特别好的人,也想不出办法得到金斧头和金剪刀。
师:请这位同学继续往下读。
(学生读完后,教师板书“挺身而出”。)
师:大尖和水社“挺身而出”,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们挺身而出会说:“我们愿意到阿里山拿回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为大家除害。”
生:他们挺身而出说:“乡亲们,我们水性好,我们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让乡亲们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师提示学生怎样说才是“挺身而出”的说。)
师:现在,大家再读最后一节,一定能读得更好!
这是第三小节的朗读训练。再看第四小节的朗读训练:
师:第四小节是传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难读的地方,请大家自己一练,看谁不用老师辅导就能读得不错。
(学生自由读后,再指名读,教师作了充分的肯定后——)
师:其实,这一小节如果你能读好〖ll〗这两句话,就能更上一层楼。
(出示这两句话: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学生反复练读,指名交流读后——)
师:要读好这二句话,关键要读好四个词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天三夜”。学生再自读自悟,读得很有味道。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读这段话,一定会很精彩!
有老师听课后说这两节的朗读教学好,好在不同的朗读内容用了不同的方法、手段,使学生读得兴趣盎然,而不是小和尚念经。由此我又想到,朗读训练在选定朗读内容之后,我们还要依据不同的内容,预设不同的点拨、辅导,譬如,第三小节我是利用标点符号和词语理解进行朗读指导的,而第四小节我是用“从段到句、从句到词”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的。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我在两个地方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语言,实践语言,一是“说”,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讲这个故事: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动人的传说,你想把它讲给谁听?
(生有的说要讲给妈妈听,有的说要讲给爸爸听,有的说要讲给弟弟听……)
师:为了使大家能把这个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我们现在来一次模拟讲故事。我们同桌合作,练一练。
(学生练习讲故事。)
师:你回家想把故事讲给谁听?
生:我想讲给幼儿园的妹妹听。
师:那老师当你的妹妹(大家听了都笑了),在讲之前大家想提醒她什么?
生:声音要响亮些!
生:不要紧张,要有顺序,讲清楚。
师:我们开始,你们听的同学要听仔细,如果她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需要帮助,大家可以随时起来帮助。
(学生讲故事时,声音比较响亮,大概有些紧张,稍微有点停顿,讲完后,同学们鼓掌!)这里的讲故事,我创设了学生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在这样生动活泼的形式下,学生的语言得到有效内化,特别是诸如“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等词语,学生在讲故事时,都作了运用。
这课的第二个语言实践是写,请看:
(师出示最后两节,学生齐读后——。)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与两条恶龙搏斗,最后化作了青山。你们对这个结尾有没有遗憾?
生:牺牲得太可惜了。
生:好人应该有好报啊!
师:大家想得多好啊,老师从中看到了你们善良的心灵,可怎么办呢?
生:我们把结尾改掉。
师:大家愿意吗?
生(齐):愿意!
师:老师给大家提个醒。结尾的最后应该还是要回到“人们重视到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把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使大尖哥不牺牲,又要有二座山,然后再写,看谁写得结尾既合情合理,又不像原来的那么凄凉。
(附学生写的结尾)……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拖着两条砍死的恶龙回到了村子。人们见了欣喜若狂,敲起锣,打起鼓,载歌载舞,给两位英雄举行了庆功宴,大尖哥和水社姐胸前戴着大红花幸福地笑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去世了。说也奇怪,就在他们去世的哪天晚上,潭边突然耸起了两座青山。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姐,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师:你们喜欢这个新结尾,还是喜欢书上的结尾。
生:喜欢新结尾。
师:我也喜欢。因为这里有你们对善良和美好的追求!
这个“写”的设计,是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诞生的。就像作文训练只有在学生“情动辞发”的基础上进行一样,阅读教学中“写”的介入,也应该是在学生有“写”的愿望下展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的勇气。
《日月潭的传说》教材解读--春日细语 篇4
教学要求
1 ,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 , 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述得更加清楚.
3
《日月潭的传说》教材解读--春日细语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