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2024-06-01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44——46,例1——例3

  教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可以用符号和字母表示数学。

  2、学会用简便写法表示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

  3、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

  4、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和略写法。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扑克牌

  教学设计流程设计:

  一、了解生活常识,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出租车车牌,扑克牌j、k、q,肯德基商标kfc,中央电视台台标cctv等。

  2、学生发言,由图片中的字母想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字母?

  3、教师小结:指出在数学中字母还能表示数。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例1(用课件出示)

  9

  3

  14

  8

  6

  5

  10

  13

  7

  让生观察:3、12、9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8、6、14这三个数在这行图中的数排列有什么规律?

  提问:想一想前面两个三角形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该等于多少?

  师:把□和△换成英文字母,你会吗?试一试。

  (课件出示:

  30

  5

  6

  56

  7

  8

  a

  4

  9

  21

  x

  3

  学生二人一组,互相讨论。共同完成。

  2、出示例1第(2)小题(课件出示)

  ○+○+○=12 ○=?

  n×5=15 n=?

  3、出示课件

  2、4、6、m、10、12

  m=?

  师:这个数列有什么规律?(学生很自然就找到了规律。)

  师小结:在数学上,可以用符号和字母表示某个具体特定的数,字母它还可以表示运算定律。

  4、教学p45例题2

  ① 师:在数学知道中,你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生: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师:那乘法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吗?

  生回答师板书:a×b=b×a

  师:有什么优越性?

  (生:简明、易懂、易记,也便于应用)

  ② 师:大家想记的更简便吗?自学p45小精灵下面一自然段。

  师:学到了什么?

  师小结: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师板书:a·b=b·a或ab=ba

  ③ 师: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写出其他运算定律。

  学生交流,师板书:

  a+b+c=a+(b+c)

  a+b=b+a

  abc=a(bc)

  a(b+c)=ab+ac

  师:a、b、c可以表示哪些数?(生:我们已学的任何数)

  师小结: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其它运算符号不能省略。

  ④ 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

  师:为了书写方便,常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

  要求学生自己阅读p45,你知道吗?

  5、教学p46例3(1)

  课件出示例3(1),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a

  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

  s=a·a

  师:a·a可以写成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c=a·4=4a

  师:a·4是字母与数字相乘,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写在字母前面。

  练习:课件出示

  b·b= 7×7= t·t= b·7= 9·a= s·5=

  三、练习巩固

  1、练习p46第1题

  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a

  b

  s=_____ c=______

  2、判断题

  ①a×b写作ab ( )

  ②a×1.2写作a1.2( )

  ③a×a写作2a ( )

  ④2×3=23 ( )

  ⑤s÷12=12s ( )

  3、省略乘号写出下列各式

  x×3= a×a= 2×a= a×4×b=

  4、p49第2小题,

  把结果相同的两个式子连起来

  a2 2.5×2.5 x·x 62

  x2 6×2 2.52 a×2

  四、小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篇2

  1、用字母表示数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设计:

  一、教学例1:

  小东比小华大3岁。

  根据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得出:

  1、观察岁数的变化,思考:

  小华10岁时,小东的岁数:(    )

  小华20岁时,小东的岁数:(    )

  小华a岁时,小东的岁数:(    )

  2、分析:

  “a+3”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小东比小华大3岁

  也可以表示小华的岁数。

  当a=1、2、3、4……时,就可以知道小东是几岁。

  3、思考:

  如果用字母a表示小东的岁数,那么小华的岁数就是(      )。

  二、教学例2:

  1、观察钱数的变化,思考:

  当数量是7.5千克时,总价是多少:(    )

  当数量是X千克时,总价是多少:(    )

  2、分析:

  “2.1×X”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3小结:

  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三、试一试:

  1、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2、前后四个同学相互说一说解题思路。

  3、抽组说一说解题思路。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校对。

  四、课堂练习:

  1、2、7

  五、作业 :

  1、课本:

  3、4、5、6

  2、《作业 本》一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篇3

  由于自己首次担任初一数学的教学,又适逢新教材,可以说是自己既无教学经验又无前人宝贵经验的借鉴。所以本着提出问题、共同探讨的态度,希望通过这堂课,提供大家一个探讨、研究的话题,研讨在新教材的形势下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明确教学方向,指导以后的教学活动。上课前用了较多的时间去准备,参考了新课标的教学建议,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上课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索,较难的内容也可通过合作交流来完成,这样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要。上完课,听课老师提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反复思量,确实受益不浅。结合自己的对新教材的领悟和教学实践,也有以下体会: 

  一、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应有具体的分析又有总体的把握 

  新教材较之以前的旧教材在内容上有较大的改变:在“数与代数”方面强调了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代数的意义;强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学习数与代数;强调探索并表示出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等等。在这一节里,有这样一个题目: 

  你能用下面的图解释这些等式的吗? 

  4、我们知道: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我想编者设置这道题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表示式子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而云图的设置是希望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的学生用了这个图形             (图1)来解释等式: ,由于自己没有好好研究这图形的特征,只是隐隐觉得此图有点不对劲,所以也未能很好地向学生解释,只能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画法:(图2)

  (图1)

  (图2)

  后来听严老师解释之后才明白:此图具有对称性,黑色方块、白色方块都可以解释等式 ,而每一组的两种颜色的方块的数目之和都等于4意示式子: 中的(3+1),三组方块的总数的一半恰好是跟式子 相符的。如果当初自己能深入钻研一下教材,多点与同行交流,未必会在课堂上碰钉子了。我认为研究教材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例题、会做习题、会向学生讲解重点、难点,还应该揣摩编者安排这些例题、习题有何意图,对前面、后面的学习有何帮助,甚至这一节课在整章的内容中有怎么样的地位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突出知识主干,讲解时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要求老师要多聆听学生的声音,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这节课有一道例题: 

  每本练习本 元,甲买了5本,乙买了2本,两人一共花了       元,甲比乙多花了 

  元。 课本提供的答案是(5m+2m)元和(5m-2m)元,但我提问学生时,学生的答案是(5+2)m元和(5-2)m元。当时我想这要涉及到后面合并同类项的问题,本不想多讲,随口问了一句:这两个结果相同吗?很多学生都说:相同。我又问了一句:“为什么?”我想他们应该回答不了的,没想到有个学生回答:“乘法分配律。”我一怔:果然可以解释。我马上表扬了他,以后碰到类似问题时,也用这种方法解释了,因为我觉得这样解释学生是可以接受的。课本上有到这样的题目: 

  鸡兔同笼,鸡a只,兔b只,则共有头          个,脚        只。 

  许多学生的答案是2(a+b)只脚,后来我在讲评作业时出示答案2(a+2b),有学生马上反应:“老师,兔不是两只脚的吗?”我一听,奇怪了,问:“那还有两只是什么?” 许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手!”我更奇怪了:“怎么是手了?”有一个女声回答:“我亲眼看到兔用‘手’把菜叶往嘴里送!”我笑了,说:“只有 

  人才有手的”有学生马上反驳:“那猴子呢?大熊猫呢?”甚至有个女生举手回答:“老师你能不能说猴子用脚来吃东西?”可见,学生眼里的世界很多与成年人的不同,他们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式、特点,只有多与他们沟通,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认知起点,多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了解他们需要什么,老师才能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恰当选取教学内容,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法。 

  三、如何协调两个“度”的问题 

  我本来是想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发现日常生活中可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所以在处理前面教学活动时有点急,出现了不顾学生是否掌握而赶时间的现象。特别是讲解下面这道题时: 

  我们知道: 

  ; 

  ;类似地: 

  某三位数的个位数字为 ,十位数字为 ,百位数字为 ,则此三位数可表示为     。 

  有学生提出用cba表示时,我没有解释为什么是错的,而把它跳过了,这个地方有很多老师都指出来了。由于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不同,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的表现也会不一致,教师应该照顾尽可能多的学生。这就涉及到如何协调两个度的问题:一是数学活动的度,另一个是教学进度的度,既要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又要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严老师指出: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投入数学活动,有较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不必强求一节课的完整性。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没有比让学生展开思维更重要的了。 

  另外,我觉得这堂课的合作交流的深度不够,如何组织好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以及如何评价活动本身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等都是以后要探索的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知道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和平方的书写方法及习惯。

  3、通过引导使学生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重点: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解密码,揭题。体验字母可以表示不知道的数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箱,它里面装着一些帮助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宝贝,想得到这些宝贝吗?

  生:想

  师:可是想打开百宝箱,必须知道百宝箱的密码,密码是由三个数字组成的,你来猜一猜。

  生1:可能是123 生2:可能是578 生3: 987

  师:大家的猜测不一样,我们来看看这里是用什么来表示密码的?

  生:用字母anm表示的。

  师: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师:这里的字母代表什么数?

  生:表示我们不知道的数。

  师板书:不知道的数。

  师:密码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上的提示。字母anm各表示几呢?

  生:a表示5,n表示3,m表示8。

  师:你一口气把三个字母表示的数都说出来了,能说说你是怎样知道a是5的。

  生:我是根据前面的两个三角形中,上面的数减右边的数等于左边的数,所以我就用上面的15减去右边的数10得到5,a就是5。

  师:真好,这里的a能表示别的数吗?

  生:不能。

  师:对,在这些规律和式子中,一个字母只表示一个数,那么密码能确定吗?

  生:能。

  师:我们打开百宝箱来看。(点击百宝箱上的按钮,百宝箱打开,出来一个正方形),百宝箱里装着什么?

  生:一张白纸。

  师:是什么形状的。

  生:正方形

  活动二:摆正方形,体验字母可以表示不确定的数。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摆正方形的活动:先听清老师的要求再摆。摆正方形时一个一个的单独摆,在老师数到5时,大家停下,看那个组摆得又快又好。开始摆。

  (学生分组摆正方形)

  师:时间到,假如我摆1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4根小棒)算式怎样写?

  生:1×4

  师:好,你们组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生1:我们组摆了3个正方形,用了12根小棒,算式是3×4。

  生2:我们组摆了4个正方形,用了16根小棒,算式是4×4。

  生3:我们组摆了5个正方形,用了20根小棒,算式是4×5。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师:假如我们继续摆下去,可以摆多少个正方形?

  生1:9个

  生2:无数个

  师:你能不能把这位同学想像的无数个表示出来呢?

  生:用字母n来表示。

  师:还可以用别的字母吗?

  生:a、b、c、d

  师:26个字母都可以。

  师:摆n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怎样写式子呢?

  生:n×4(老师板书)

  师:当我们摆1个正方形时,n就是几?

  生:就是1

  师:摆5个正方形呢?

  生:n就是5。

  师:想像一下这里的字母n还可以是哪些数。

  生:这里的n可以是12、20、100,还可以表示更多的数。

  师:字母能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教师板书:不确定的数)

  师:n×4可以怎样简写。

  生1:n•4(教师板书)

  师: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用圆点表示,还可以省略不写

  生2:4n(教师板书)

  师: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把数放在字母的前面,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5m

  师:好

  活动三: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体验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了字母可以表示不知道的数,还可以表示不确定的数,那么你能不能用字母表示出我们学过的一些计算公式呢?生:能

  师:在数学中,我们习惯用a来表示正方形的边长,用s来表示面积,用c来表示周长,你能不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生:能。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些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写在纸上。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用字母来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生: 正方形的面积s = a×a 正方形的周长c = a×4

  = a•a = a•4

  = a2 =4a

  师:a×4还可以怎样简写。

  生:a•4 或者 4a

  师:好,a×a怎样简写呢?

  生1:a•a

  生2:a2

  师:请你把a2写在黑板上。

  师:你能带着大家读几遍吗?

  生2:能

  师:请你教大家读两遍。

  师:a2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两个a相乘。

  师:老师这里还有a2的几个伙伴,你能读一读吗?

  (举起卡片)师:你会读吗?

  生:b的平方。

  师:很好,它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两个b相乘。

  师:这个怎样读。

  生:3的平方。表示两个3相乘。

  师:结果是多少?

  生:3乘3得9。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对好朋友。(举起a2和2a)它们有区别吗?

  生:有

  师:有什么区别呢?

  生:a2表示两个a相乘,2a表示两个a相加。

  师:很好。我们用字母表示出了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假如要算正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

  生:边长。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尺子量出所摆的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师:你摆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生1:我摆的正方形的边长是2.5厘米,面积是6.25平方厘米。生2:我们组摆的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面积是16平方厘米。

  ……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师:正方形的边长a可以是你们刚才测量出的2.5、4、6、8,还可以表示其他数吗?

  生1:可以,我认为还可以是9、25

  生2:整数、小数、分数数可以。

  师:这里的字母a可以表示大于0的任何数。

  活动四: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体验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师:同学们,其实,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也见过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你还记得吗?

  生: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吗?

  生:能。

  师:请你们在卡片上用字母表示出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

  展示学生的卡片。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掌握很好。我们任选一条定律重点研究一下。谁来选?

  生:我选乘法分配律。

  师:好,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用文字怎样解释呢?

  生: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师:我帮你记录下来(贴卡片)。

  师:一条定律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文字来叙述。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更好呢?

  生1:我认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单,容易记。

  生2:我认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不麻烦。

  生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不懂汉语的外国小朋友也能看得懂。

  师:说得好。你知道最先使用字母表示数的人是谁吗?

  生:不知道。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韦达简介)

  师:同学们,你们和数学家韦达有着同样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

  小结,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们知道了字母可以表示数,会用字母来表示数啦,下面我想考考大家。(练习十中的第一、二题)

  拓展练习

  师:百宝箱还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学习宝贝呢?(打开百宝箱出现古诗)这首诗大家读过吗?

  生:读过。

  师:我们再小声读一遍,读的时候找出古诗中表示数的词语。

  生:这首古诗中有四个表示数的词:千、一、两、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想一想这些表示数的词中哪些词可以换成字母,并且换成字母后不改变诗句原来的意思。

  生1:我认为“一”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师:为什么?

  生1:a可以表示“1”

  师:a只能表示“1”吗?

  生1:不是。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2:我认为这四个表示数的词中“一”和“两”不能换成字母,因为李白在写这首诗时是被唐皇流放途中收到诏书回来的时候途经三峡,当时心情很愉快,再远的路,一天也能赶到,所以“一”不能换,时间长了,不能表达当时愉快的心情。“两”更不能换,长江本来就只有两岸。“千”和“万”能换,在诗中是表示很远的路和很多重山,所以能换成字母。

  师:你觉得这里的“千”和“万”可以用什么字母来表示。

  生3:我觉得“千”可以换成字母x,“万”可以换成字母a。

  师:我们就用x来表示诗句中的“千”,用a来表示诗句中的“万”。再来朗读一遍。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第44—46页例1、例2、例3(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逐步感知字母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变化的数;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能够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略写方法;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法。

  3、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探究过程,在观察、思考、对比、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意识。

  4、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学具准备:表格两份

  设计思路:

  由研究具体的数过渡到用抽象的字母来表示一般的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虽然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接触过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但是对字母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字母可以表示数的表面上,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没有深刻认识。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本节课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例1有3个小题,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将这3个小题分为两个层次,依次进行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和符号都可以表示数;接着,设计了摆三角形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感受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需要,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字母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变化的数”。在学生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之后,再通过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这样的设计,层次清楚,环环相扣,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观察与思考中,经过反复不断地体验,逐步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此,这部分的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复习旧知,而是提升到探究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上,即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可以简明清楚的概括出其中包含的规律,并且书写简便,便于应用。

  整节课的设计,教师的语言不多,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给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大胆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题(1)

  12

  8

  6

  5

  10

  15

  7

  6

  3

  9

  14

  三角形中的数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仔细观察,正方形应该表示几?说出你的想法。

  2、出示题(2)

  2 4 6 m 10 12

  m =

  这里的m表示几?怎么想的?

  3、 出示题(3)(4)

  ○ + ○ +○ = 15

  ○ =

  a × 4 = 12

  a =

  算式中的○和m分别表示几?

  4、引出课题:

  这些符号和字母都可以表示数,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评析:本环节的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数既可以用一些符号来表示,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为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

  二、深入探究

  1、摆三角形活动。(课件出示)

  (1)摆1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

  摆3个三角形呢?

  继续摆下去,摆4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5个呢?6个呢?100个?1000个呢?

  无论摆多少个三角形,用的根数你都能表示出来吗?

  (2)(课件出示许多个三角形)

  现在有几个三角形?又用了多少根小棒?你还能表示出来吗?

  把你的方法记录在表格中。

  (3)汇报交流

  a、学生展示各种表示方法,

  b、讨论:哪一种方法更简明?更概括?

  2、介绍韦达

  3、以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为例,比较:

  题(4)中用字母a来表示数,这里也用字母a来表示数,这两个a有区别吗?

  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

  字母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变化的数。

  (板书:具体的数 变化的数)

  (评析:摆三角形活动的设计,使枯燥的内容变的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逐步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让学生真正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产生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字母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精选16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44...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