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教学设计
《迟到》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迟到》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t:这一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个人——林海音,林海音在20世纪的中国台湾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是中国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者。对于发展和繁荣中国台湾文学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代读者。然而,一件童年的小事,却成了她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选自林海音的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
(出示: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来的时候他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是。”我这么答应了,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t:这究竟是怎样一件事,会让她这样刻骨铭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迟到》。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t: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的童年生活,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或读不准的词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
t:看课后生字条,全文共有四个字,在读音和写法上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s:提醒撩字书写。
t:课文中有几句话不大好读,谁能试着读一读?
s: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的向你投过来。
(课件出示:包扎、扎风筝、扎蝴蝶结)表示捆和束的时候。
s: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第一遍不标拼音,第二遍标出拼音)请大家在书上相应的位置标上拼音,这样便于我们记忆和阅读。
3.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t:词语和这些难读的句子我们都读准了,再来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s:写了林海音小时有赖床的毛病,所以经常上学迟到, 一个雨天她又因为赖床不想上学,结果被爸爸打了一顿,只好带着伤到学校上课,后来爸爸送来了花夹袄和两块铜板,从此她改掉了迟到的毛病,从迟到变为早到。
(相机板书:迟到——打——送——早到)
(1.林海音小时有赖床的毛病,所以经常上学迟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
2.一个雨天她又因为赖床不想上学——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3.后来爸爸送来了花夹袄和两块铜板——读14——16自然段,看看还写了什么?
4.从此她改掉了迟到的毛病,从迟到变为早到——结果怎样?)
t:谁能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内容,按照顺序,连起来完整的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s:写了林海音小时有赖床的毛病,所以经常上学迟到, 一个雨天她又因为赖床不想上学,结果被爸爸打了一顿,只好带着伤到学校上课,后来爸爸送来了花夹袄和两块铜板,从此她改掉了迟到的毛病,从迟到变为早到。
三、精读体会
1.该不该打
t:是什么让小海音从迟到到早到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s:爸爸的一顿打
t:直到现在仍然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应该打还是不应该打?同学们,你们认为呢?——是该打还是不该打呢?
s:不应该打
t:为什么?
s:小海音还太小了,不应该打的那么狠。
t:文章哪些地方能看出爸爸打得狠?从哪些词能体会到?
s: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旧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抄起”“倒转”“一抡”“咻咻”能体会到父亲打得非常狠。
s: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可以看出打得很厉害。
s: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是怕同学看见了要耻笑我。——“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看出打得的确狠。
t: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部分,回想当时的情形,读的时候注意读好我们刚找到的那些词。
t:是呀,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打的的确太狠了,小海音不应该挨打吗?
s:应该打
t:为什么?
s:她一年级的时候就有赖床不起的毛病……
t:你是从小海音挨打的原因分析的,能在书上找到相关的地方给大家分析分析吗?
s:“一年级的时候……”
t:经常迟到爸爸打过他吗?这次为什么挨打?
s:“有一天……”
t:从原来的迟到发展到逃学旷课,该不该打?
s:应该打
t:这是从挨打的原因上看的,还有什么理由说该打?
s:从前她迟到,现在早到
t:这是从打的效果上谈理由的,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s:第二段和最后一段
t:仅仅是从迟到到早到的现象发生了转变了吗?再读读书,她对待上学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s:开始是又愁又怕
“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因为经常迟到所以连对上学都充满了恐惧。
t:(相机板书:又愁又怕)她愁的是什么?怕的又是什么?谁能试着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又愁又怕”。
s:生试着自由读,然后指名读,齐读。
t:上学对于小英子来说真是件头痛的事,又愁又怕,想象一下如果小英子一直带着这样的心情去上学会怎样?
s:上课的时候会溜号,精神不集中……
s:会讨厌学校,讨厌学习……
t:是呀,带着这样的情绪去学校,那真是件很糟糕的事,小英子是带着这又愁又怕的情绪一直走过了她的童年吗?
s:不是。
t:她后来是怎样去上学的?
s:读最后一自然段。
t:此时小英子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上学的?
s:轻松、愉快
t:(相机板书:轻松愉快)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轻松、愉快的感受?
s:生读。
2.感悟父亲的疼
t:看来还是该打,打真的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吗?如果你就是小海音,如果你就是刚刚被父亲打过的小海音。身上的鞭痕还在肿痛,你搭放下雨篷的洋车去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此刻你的心里会想什么?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挨打,外面下着雨,坐在洋车里,你什么心情?
s:怨恨、不理解、委屈、责怪。
t:仅仅是打能让小海音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吗?
(出示: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t:从爸爸来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s:爸爸的爱
t:是呀,父亲看我坐车上学的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的哭喊,想起我被从床头打到床尾的样子,想起我来不及上学而被宋妈抱上车的情景……他哪里放得下心呢?他来了,带着一份关爱,带着一份心疼来了。再来读读这段话
s: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t:无言也是爱,大爱无言啊,此时父亲虽然什么也没说,但他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要说,善解人意的你们,能替父亲说出心中想对女儿说的话吗?
s:孩子,对不起!
s:你走的太匆忙来不及吃早点,拿两个铜板买些早餐去吧。
s:下雨天,去上课,肥大的夹袄不合身,还是应该穿件花夹袄才好……
t:是的,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严厉,有时又是深沉。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s:爸爸,我不恨你。
s:我再也不会赖床了……
t:正是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让林海音从小养成了好习惯,为她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希望同学们课下能找来林海音的名著《城南旧事》和其他的作品读一读,相信你一定会读懂更多……
《迟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课前能自学生字新词。通过阅读,学生能理解父亲对我的严和疼,以及我的变化,从而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比较阅读、查阅运用有效信息等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第二课时)。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
难点:理解、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跟老师一起学:
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提出不懂的问题。
2、注意订正多音字的读音。如:乘车、转身、挨打、混合、哭号、咻咻
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了。同位互相进行评价。教师可重点对易读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
字音:乘车、转身、挨打、混合、哭号、咻咻
字形:罚站、撩起、耻笑、包袱、恐惧、狼狈、征求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谁曾经有过经常迟到的经历?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①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是写“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我”带着伤痛到学校上学,但还是迟到了。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到父亲默默的爱。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4、思路:
-“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到父亲默默的爱。
-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5、从课题、文章主要内容、重点段、重点句入手。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①父亲为什么要打“我”?②打“我”打得狠不狠?③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6、同学们在预习时都发现了,“我”挨打了。父亲打“我”打得狠吗?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的体会一下。
“爸气极了……我挨打了”
a. 打的动作:拖起来、抄起、倒转来拿、一抡
b. 打的声音:咻咻
同学们,父亲在盛怒之下,把“我”拖起来,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发出了这样的“咻咻”声音。就这样藤鞭子一下一下抽打在“我”稚嫩的皮肤上,同学们,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7、是呀!多疼呀!“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我是怕同学们看见了要耻笑我”
“我”哭泣着坐在车上,检查着“我”红肿的伤痕,一条条鞭痕像一条条丑陋的蚯蚓,盘踞在我的腿上。爸爸的鞭子何止打在了“我”的身上,也抽在了“我”的心里。“我”是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呀!难过之余,“我”还要把伤痕遮起来,如果同学看见了,一定知道“我”挨打了,如果他们知道这是爸爸下狠心打的“我”,一定会耻笑“我”的。“我”是多么委屈呀!
伤痕火辣辣的灼热刺痛着“我”,当“我”再次注视着这些红肿的伤痕,不禁想到,别人家的爸爸像宝贝一样宠孩子,而“我”的爸爸竟然下手这么狠,我又有些怨恨父亲了。
8、那父亲为什么要出手这么狠地打我呢?
(以前作者就是天天迟到,今天因为下雨,竟然不想上学,要逃学了,这些表现让父亲忍无可忍。再来读这段话,仔细读,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是一个标点,去体会,父亲为什么会狠狠地打“我”?课件出示:“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a、吓了一跳——说明太晚了,都不象话了。
b、硬着头皮——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还在找借口。
c、居然没挪动——知道一个字的命令可怕,还不挪动。
9、当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时,你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当爸爸瞪着眼,让你快起时,你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现在你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还没挪动。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是呀!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没什么吧?那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我”呢?
是的,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我们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老师读所有写父母的话,你们读所有写“我”的话,用心地读,一边读一边体会。
10、同学们,正因为父亲这么爱“我”,爱得那么深,才会狠地下心,下得去手打“我”啊!可是父亲狠狠地打了“我”,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
(板书:送)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父亲给“我”送东西的段落,其他同学想一想,父亲给“我”送来了什么?(读课文15-18)
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送夹袄做什么?送铜板又做什么呢?
生: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怕“我”疼买药抹抹。
——父亲心系着“我”的饥饱,挂念着“我”的冷暖,父亲关心“我”的身体。
11、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的良苦用心那!当父亲听着我痛苦的哭号,看着像只狼狈的小狗那样的“我”,想起“我”红肿着鼓起的发着热的伤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亲,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带着他深深地关爱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看着“我”穿上夹袄,轻轻地给“我”两个铜板。这就是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深沉的父爱。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想些什么呢?此时的“我”最想对父亲说什么?
(父亲的爱感染了作者,也改变了作者,作者发生了改变,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
(正是父亲的爱使作者意识到不能再懒惰,要严格要求自己,勇于面对错误,从而改正了错误。)
12、其实父爱对小作者的影响何止这些。我们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
林海音在他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林海音的作品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来读一读。
《迟到》教学设计 篇3
教 学
内 容
迟到
教 学
时 数
共 2 课时
执
教
者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独立识字学词,认字5个,写字9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改正错误的过程,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父亲形象的。学习小金钥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父亲严厉而深沉的爱,懂得要正确对待错误,改正错误。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理解父亲严厉而深沉的爱,懂得要正确对待错误,改正错误。
难 点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改正错误的过程,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课件教具
准 备
ppt
分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学时间
2010 年11 月 14 日
教学任务
独立识字学词,认字5个,写字9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一、 课前准备
1、听写生字
2、读一读:吃一堑,长一智。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毛泽东
二、 初读课文,自学交流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认识生字,完在练习
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罚 袄 掸 撩 薯 迟 赖 瞪 挪
混 肿 貌 鼻
2、在文中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用用自己的方法体会它们在句中的含义。
3、小组轮流读课文,听一听,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一课前参与
1、听写生字
2、说一说有关迟到的事情
二、课上研讨
1、出示题目指导预习(15分钟)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三、 集体交流
1、读字组词
2、正确地读出下列词语:
管教 恐惧 催促 挪动 狼狈 遮盖 耻笑
不禁 征求
3、指名读文:说一说 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这位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 课后拓展:
小组学习生字
引导交流,检查效果(10分钟)
找出第一自然段的相关句子,去掉“很严很严”感受句子的不同。
(留下疑问)
三、课后延伸
指导生字写法
反 思
要 点
分 课 时
第 2 课时
教学时间
2010 年11 月14 日
教学任务
理解父亲严厉而深沉的爱,懂得要正确对待错误,改正错误。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改正错误的过程,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一、 课前准备
1、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2、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和“很疼我”是不是很矛盾呢?
二、 自学交流
1、父亲为什么狠狠地打我?打得狠吗?找出相关的句子来。
2、我挨打了!
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体会着作者挨打时的心情,先读出这句话,再把她没有说出口的话讲出来。
3、我到底该不该打?
自读课文,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再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评一评理:到底小林海音该不该打?
4、生:学不到知识,养成坏习惯,就什么也学不到了。
5、分角色读课文,体会父亲的严厉之爱。
6、父亲打了我之后,为什么还要东西?(指名读课文)
7、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小林海音也什么都没有说,此时她还是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吗?如果你是林海音,你最想对父亲说什么?
三、全文回顾,体会父爱深沉
一、课前参与
1、听写
2、复习回顾
三、 课上研讨
1、引导体会作者的心情:委屈,不解,伤心,惊讶
2、充分自读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再讨论
3、过渡:不就这一天不去上学吗?没什么关系吧?——
4、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的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父亲狠狠的打了我,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
5、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四、 拓展延伸
1、作者能发生如此这番的变化,父亲给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再想想,除了父亲,还有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
三、拓展延伸
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
反 思
要 点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时 数
共 课时
执
教
者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课件教具
准 备
分 课 时
第 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任务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反 思
要 点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时 数
共 课时
执
教
者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课件教具
准 备
分 课 时
第 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任务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反 思
要 点
《迟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课前能自学生字新词。通过阅读,学生能理解父亲对我的严和疼,以及我的变化,从而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比较阅读、查阅运用有效信息等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第二课时)。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
难点:理解、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跟老师一起学:
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提出不懂的问题。
2、注意订正多音字的读音。如:乘车、转身、挨打、混合、哭号、咻咻
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了。同位互相进行评价。教师可重点对易读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
字音:乘车、转身、挨打、混合、哭号、咻咻
字形:罚站、撩起、耻笑、包袱、恐惧、狼狈、征求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谁曾经有过经常迟到的经历?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①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是写“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我”带着伤痛到学校上学,但还是迟到了。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到父亲默默的爱。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4、思路:
-“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到父亲默默的爱。
-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5、从课题、文章主要内容、重点段、重点句入手。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①父亲为什么要打“我”?②打“我”打得狠不狠?③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6、同学们在预习时都发现了,“我”挨打了。父亲打“我”打得狠吗?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的体会一下。
“爸气极了……我挨打了”
a. 打的动作:拖起来、抄起、倒转来拿、一抡
b. 打的声音:咻咻
同学们,父亲在盛怒之下,把“我”拖起来,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发出了这样的“咻咻”声音。就这样藤鞭子一下一下抽打在“我”稚嫩的皮肤上,同学们,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7、是呀!多疼呀!“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我是怕同学们看见了要耻笑我”
“我”哭泣着坐在车上,检查着“我”红肿的伤痕,一条条鞭痕像一条条丑陋的蚯蚓,盘踞在我的腿上。爸爸的鞭子何止打在了“我”的身上,也抽在了 “我”的心里。“我”是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呀!难过之余,“我”还要把伤痕遮起来,如果同学看见了,一定知道“我”挨打了,如果他们知道这是爸爸下狠心打的“我”,一定会耻笑“我”的。“我”是多么委屈呀!
伤痕火辣辣的灼热刺痛着“我”,当“我”再次注视着这些红肿的伤痕,不禁想到,别人家的爸爸像宝贝一样宠孩子,而“我”的爸爸竟然下手这么狠,我又有些怨恨父亲了。
8、那父亲为什么要出手这么狠地打我呢?
(以前作者就是天天迟到,今天因为下雨,竟然不想上学,要逃学了,这些表现让父亲忍无可忍。再来读这段话,仔细读,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是一个标点,去体会,父亲为什么会狠狠地打“我”?课件出示:“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a、吓了一跳——说明太晚了,都不象话了。
b、硬着头皮——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还在找借口。
c、居然没挪动——知道一个字的命令可怕,还不挪动。
9、当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时,你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当爸爸瞪着眼,让你快起时,你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现在你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还没挪动。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是呀!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没什么吧?那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我”呢?
是的,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我们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老师读所有写父母的话,你们读所有写“我”的话,用心地读,一边读一边体会。
10、同学们,正因为父亲这么爱“我”,爱得那么深,才会狠地下心,下得去手打“我”啊!可是父亲狠狠地打了“我”,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 (板书:送)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父亲给“我”送东西的段落,其他同学想一想,父亲给“我”送来了什么?(读课文15-18)
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送夹袄做什么?送铜板又做什么呢?
生: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怕“我”疼买药抹抹。
——父亲心系着“我”的饥饱,挂念着“我”的冷暖,父亲关心“我”的身体。
11、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的良苦用心那!当父亲听着我痛苦的哭号,看着像只狼狈的小狗那样的“我”,想起“我”红肿着鼓起的发着热的伤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亲,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带着他深深地关爱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看着“我”穿上夹袄,轻轻地给“我”两个铜板。这就是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深沉的父爱。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想些什么呢?此时的“我”最想对父亲说什么?
(父亲的爱感染了作者,也改变了作者,作者发生了改变,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
(正是父亲的爱使作者意识到不能再懒惰,要严格要求自己,勇于面对错误,从而改正了错误。)
12、其实父爱对小作者的影响何止这些。我们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
林海音在他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林海音的作品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来读一读。
《成吉思汗和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鹰每次打翻水杯时成吉思汗心理发生的变化。
3、能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鹰每次打翻水杯时成吉思汗心理发生的变化。
难点:体会“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
跟老师一
《迟到》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