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的色彩》教学后记
《春雨的色彩》教学后记(精选14篇)
《春雨的色彩》教学后记 篇1
彩的春雨──《春雨的色彩》教学后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曹家小学 陶宗霞
春雨贵如油,春雨细如丝,春雨柔似水,春雨美如画。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春雨的美,我没有按课文的顺序讲《春雨的色彩》一课,我想等天上飘来一场春雨时,让孩子们一边欣赏春雨,一边学习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品味春雨的色彩。
天公作美,今天,天上飘来如丝的春雨。春雨在窗外沙沙地下着,我带着一份惬意走进了教室。伴着春雨落地的声音,我和孩子们很愉快地学习了课文。我先让孩子们到校园里去观察春雨。孩子们乐了,在春雨中奔跑着、嬉笑着。我让学生观察雨中的树叶、小草,还有那雨中飞行的燕子。孩子们张开手掌,仰起头感受春雨的亲吻。回到教室,我打开电脑,让孩子们看课件中,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的争论,我分别用多媒体出示了三副春雨中的画面:草地变绿,柳枝变绿了,小燕子在田野的上空飞行;桃花、杜鹃花映红了天际,小麻雀在花丛中穿行;油菜、蒲公英变黄了,小黄莺在花丛中鸣叫。多彩的画面,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像一群唧唧喳喳的小鸟,兴奋地争论着。孩子们精彩的回答,如同那丝丝的春雨飘在我的心间。我暗自庆幸,多媒体课件真神,它激起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它让孩子们如醉如痴地沉尽在课本的内容中。临近教学结束的时候,我问孩子们:“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你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问题一抛出来,孩子们便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紧接着冒出几只小手来。有的说:“春雨是红色的,春雨一过,太阳便露出笑脸。”有的说:“春雨是黄色的,春雨一下,迎春花就开了。”……突然,杨坤站起来说:“我觉得春雨应该是五颜六色的,因为春雨过后就会出现彩虹。”前面那些孩子的回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可杨坤的回答却让我感到意外,“春天也有彩虹吗?”我不解地问。“有啊,有啊!我见过春天的彩虹。”有的学生在下面喊起来,我还真没听说过,又怕学生弄错了,接着问:“你是在穿春装的时候看见彩虹的?彩虹一般是在夏天出现的。”学生很肯定地告诉我:“我肯定是在春天看到彩虹的。”这下我心里没了底,因为我确实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坦然地告诉学生:“对于春雨后会不会出现彩虹这个问题,老师确实不了解,不过下课以后老师准备查阅这方面的资料,然后告诉你们。”下课后,我到办公室打开了电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彩虹”二字,经过查阅得知,彩虹在各个季节的各个时段都有可能出现,只是出现的频率不同罢了。人们在夏天看到彩虹的机会比较多。
第二节课,我把自己查询到的结果告诉了孩子们,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回家作这方面的研究,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孩子们十分乐意。
电脑──我的朋友,它给我和山里娃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它让我不再束手无策,它让我在孩子面前充满信心,它让春雨又多了一种艳丽的色彩。多彩的春雨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使春天变成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首悠扬的歌,我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会使教育迎来“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天。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春雨的色彩》教后记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坡头小学 荆素明
《春雨的色彩》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多彩的春天”中编排的第二篇课文。文中小鸟在争论一个的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感受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和情趣,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我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中小动物的对话,不仅知道了:春雨落到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所以小燕子就说春雨是绿色的;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所以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等等,还感受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接着我又激发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已见。于是,有的同学说春雨是紫色的,有的说是粉色的,还有的说春雨本来是透明的,是它给大地披上五彩的盛装……在我们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个多彩的春天!
《春雨的色彩》教后记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南北湖中心小学 董云羽
在教学《春雨的彩》这篇课文,课前我鼓励学生读熟课文,课上我们进行了分角色朗读知道了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接着我激发学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自己当作小燕子、小麻雀或小黄莺来想象春雨过后的情景,同时我放了《春雨沙沙》的歌曲,让他们在沙沙的雨声中尽情地畅想春天的色彩。通过畅想,我说:请你们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读出来吧?这时我清楚地看到有的学生似乎睁大了眼睛,有的学生脸上露出了笑容,还有的似乎有很奇怪的样子。我感到大部分学生朗读时眼前出现了美丽的景物的感觉 。你们能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一学生说:“春雨下过草更绿了,树也绿了,我们的学校也绿了。”
一学生说:“我看见油菜花黄了。”
一学生说:“我还知道桃花开了,很红很红的,很漂亮的。”
听着他们通过畅想感受到的情景,心里真是高兴,这比我单调地说讲和枯燥的朗读强多了。接着我乘胜追击: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假如你也是春天里的小精灵,想想自己还可能会看到那些颜色呢?这下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火热了起来,我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地想象在教室上空飞旋。有的说:“春雨是蓝色的,春雨过后天特别蓝。”有的叫起来:“紫色的!紫色的!我家后山的紫藤花在春雨过后开得特别得紫,还一串串的。” 有的说:春雨还会是青色的。“不对!不对!春雨应该是彩色的,五颜六色的,你看呐!春雨过后那些红的、黄的、紫的花开得更艳了。我说对于春雨的色彩都有了自己不同的理解。你们想把你们心中的春雨画下来吗?于是他们在本子上画下了他们心中的春雨,他们眼中的美丽春天。我想这应该是畅想朗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成果,正当我有些窃喜时一学生大声地说:老师我发现了他们都错了,春雨是没有颜色的,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有些措手不及。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在家里用手接过雨,是没有颜色的。正当同学们拿彩笔画春雨时听到他这样回答,停住了手看着我似乎对我产生了怀疑的态度。“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急中生智:“你们能解决吗?”课堂上顿时热闹了起来。最终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说的都对。
《春雨的色彩》教学随笔
河北省唐山市唐师附小 张天一
《春雨的色彩》是孩子们较喜爱的一篇文章,教学中,我让学生朗读质疑,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果真有惊奇的发现。
【问题一】
徐孟宇:课文中,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那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李静宜:小鸟们说得已经很清楚了,落到什么颜色的植物上,就是什么颜色。
刘艳:它是透明无色的,所以落到哪里就会是那里原来的颜色。
谭爱琳:妈妈告诉我了,春雨是无色的,但春雨贵如油,植物很需要它,所以,它会给大地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
【问题二】
段妍:我仔细看了课文,写春雨用了很多“水”旁的字,“淋”、“滴”、“洒”……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这么多词,而不光用“落在”呢?
罗瑞丰:我知道,落到草地上,因为草就在地面上比较低,雨点是掉在上面了。淋在树上,树是木字旁,所以就是“淋”字用上比较好。再说,淋雨就不是全都浇得到,树也比草高。
我问:“那桃树也是树,为什么又换了一个词,‘洒’在桃树上呢?”
罗瑞丰:桃树枝比柳树枝粗,再说桃树把雨水接住了,像酒杯一样,接满了就往外流,像洒了一样。
我太惊喜了,接着提问大家“为什么又写滴在杜鹃丛中呢?”
大家纷纷举手。
有的说:“这时雨下得小啦。”
有的说:“花长得很密,因为是杜鹃丛。”
有的说:“杜鹃枝叶密,雨点是从叶子中间的小缝滴在土里的。”
还有的说:“杜鹃长得矮,又密,雨水落到叶子上,又从叶子上滑到地上,所以是一滴一滴的。”
……
讨论越来越激烈,我感到,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观察。从分析、理解中,他们真正体会了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我乘机留下这样的作业:查阅资料,收集描写雨的动词,试用这些词写句子。
《春雨的色彩》教学后记 篇2
一、 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正是体现上面理念的一个好例子。
二、 教材分析:
俗话说,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本文写的是春雨的童话故事。故事中,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感受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和情感,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三只小鸟讨论的内容。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写春雨的形象.
本文重点是对春雨进行感悟:
1、对春雨本身的感悟。
2、了解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难点是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 如下: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针对以上的目标,我确定用两课时来完成。
我这里选的是第二课时。这课时要学的是1—6自然段,为此我制定了2个子目标:(1)会正确朗读课文。(2)了解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欣赏一些有关春雨的图片,并能自己说出春雨的样子。
三、 教学方法:
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伟大的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无疑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自然也就更应该讲究方法。根据新课程推出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一)以题统文法设计。
讲读不仅从课题入手,而且始终抓住课题,统摄全文,使讲读精要,条理清楚,环节紧凑,学生理会深切。
(二)诵读法设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三)直观法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现代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春雨的色彩”、小燕子、麻雀与小黄莺的图片,春雨的声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四)表演法设计。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充分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五)文本扩展法设计。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从而学生的思维。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了解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因此,我在课后设计了让学生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跟大家交流。这样做是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合作学习方式具体地运用。
四、 教学基本流程: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每一次学习新的课文,课题其实早已被学生熟知,但是为了让学生对课题产生更多的质疑,我提出“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同时出现课件(春雨和夏天的雨)。再进行板书:春雨。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应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让学生拼读讨论春雨的样子,春雨的声音。并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进行多种形式朗读,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比如:“大家”指的是谁?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呢?等等。
3、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弄清以上的问题,并在句子中识字。
(二)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1、播放多媒体课件,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贴三种鸟的图片)
2、分角色朗读,讨论:(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 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2)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3)认识生字“淋、洒、滴、油”。(4)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词语。为了增强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我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分角色戴上头饰表演读。(5)创设情景演一演。
在多次的读以后,我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就会把自己读书所体会到的东西一一作出陈述。(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图片展示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使学生引起对春雨的色彩的兴趣,激发查找资料的愿望。所以布置作业 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看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的作业 。
《春雨的色彩》教学后记 篇3
今天我“放手”了,虽然课谈不上精彩,但是很真实!“放手”的课堂,真实的学生;真实的老师,真实的课!童心无邪,童心无忌。孩子们心中的春雨,正在呼唤我们学会尊重他们。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心理自由,尊重他们的观察,尊重他们的体验,尊重他们的审美差异,这样才能取得孩子们内心的认同,教育才能在他们身上达到预期的效果。上了这节课后,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大胆“放手”后,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思维活跃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但同时,我感到惭愧,与学生相处这么久了,怎么到现在才发现我班的一个个学生是那么有见解啊!我差点淹没了一个个具有潜力的人才呀!作为接受新课程洗礼的我培养的是有个性的学生,有主见的学生,而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是否也需要一点个性?需要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看来,所谓的接受新观念只注重了表面功夫,旧观念还是存留在我的脑海里。因此,作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我们必须要打破陈规,允许学生“插嘴”,让学生自觉参与讨论,畅所欲言,课堂教学多一点民主,少一点“纪律”,多一点活跃,少一点沉闷。这样,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缩短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一种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以此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看着课堂上孩子们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我们还能怀疑课改是否可行吗?试想:如果我按照老教材的处理方法,只让学生单纯地听话、说话,硬牵着学生走,会有像刚才那样精彩的瞬间吗?我相信,课堂上,教师只要留给孩子机会,只要告诉他们表达意见是他们的权利,只要说明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许多领域是未知的有待探索的,只要热情地鼓励孩子,真正地
《春雨的色彩》教学后记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