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
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体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三、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3、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
(2)体会作者的感情;
(3)感情诵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
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第二步:
1、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意图: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直解决。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简单画出来,在交流时结合画面叙述。(建议教师在交流中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强求学生叙述得太一致,将大概诗意叙述好即可。)
第三步:
1、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交流。
第四步:
1、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诗歌所描写的雄伟的景象,体会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先自由读,再请学生读给全班同学听。
2、背诵这首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三、拓展阅读。
交流课前搜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意图:将课前的搜集与课内的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1、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望天门山》,谁来背诵一下?先个人背诵,再集体背诵。
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诵给大家听。
3、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另一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意图: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给学生一个展示背诵搜集到的古诗的机会,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学古诗,明白大意。
1、自由朗读古诗,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小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课后注释、课文插图来理解这首诗歌。)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
(1)对作者苏轼的了解:
(2)对题目的理解;
(3)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题(书写)、西林、壁(墙壁)、横看(从下面看)、缘(因为);
(4)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装的理解完全一致,大体把握诗意即可。)
[意图:由于这首诗的词句比较易懂,教师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学生间相互交流,体会古诗的意思。]
3、大家对这首诗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估计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作者在这座山中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古诗的意思。)
4、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决疑问。[意图: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很直观地弄明白。]
三、体会诗境,感悟道理。
1、刚才大家通过自学。明白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边听老师诵读这首诗,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教师配乐诵读,学生想象。
2、交流,估计学生可能想象到庐山雄伟的景象,比如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山峰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想象。
3、讨论,然后交流。
(1)大家想想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2)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比较浅显地感悟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在讨论中明白这首诗蕴含的道理,受到启发。]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四、拓展阅读。
交流课前搜集的苏轼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教学小结:
这两首古诗或绘画或悟理意境深远,是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诗篇,课后我们通过背诵来更好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2
学什么
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怎样学
一、读课文,把生词、难词摘录下来,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二、读课文,再摘录诗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1、描写杜甫喜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喜悦心情的诗句:
————————————————————————————————————————————————————————————————————
2、表达陆游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诗句:
————————————————————————————————————————————————————————————————————
测一测
一、解释带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 漫:————————
2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方:—————— 但:—————————————
二、默写两首古诗
————————————————————————————————————————————————————————————————————————————————————————————————————————————————————————————————————————————————————————————————————————————————————————————————
三、用自己的话描述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情景。
————————————————————————————————————————————————————————————————————————————————————————————————————————————————————————————————————————————————————————————————————————————————————————————————
再提高
一、收集唐宋爱国古诗,读一读,背一背,并完成爱国古诗分类整理工作。
朝代
作者
诗题
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2、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1、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2、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3、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4、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5、练习背诵。
三、练写生字,抄写古诗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抄写《望天门山》。
四、自主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回顾上一首诗的学习过程,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
2、交流展示:
⑴ 展示朗读或背诵。
⑵ 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⑶ 背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默写《望天门山》。
2、配乐情境朗诵。
二、想象画面
1、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想象它所描述的画面,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想象。
可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用几句话描述。
3、交流各人想象的画面。
三、拓展活动
1、交流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诗句。
2、召开“祖国山河美”古诗朗诵会。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 ,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 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忽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 B.读懂、 C.读精、 D.读会、 E.会读。
四、学习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辞
一日还 ( huan hai )
万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离开。
3、作者早晨离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离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
5、小结
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
2)练读、练说
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听到、看到_______?
2、为什么作者会有啼不住的感觉?
3、两岸的猿声还没停,乘的船就怎样了呢?
表达出船的什么?因此称之为轻舟。
4、合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
2)一个有感情地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D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三)、领会意境、体会感情。
1、老师范读、讲解
当年李白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