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通用2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篇1
19 天火之谜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欣喜若狂”、“不足为奇”造句。
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⒊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⒋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勇敢探索,积极试验的习惯。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引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⒈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⒉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⒊揭题天火之谜
⒋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⒈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⒊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混为一谈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安然无恙
⒋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⒈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⒉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⒈指名读课文。
⒉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⒊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⒋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
⒈抄写生字新词。
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天火指什么?天火之谜就是?(板书:雷暴之谜)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板书:放电现象)是谁解开了这个谜团?(板书:富兰克林)
师:对,富兰克林用著名的风筝实验揭开了这个谜,(板书:实验揭密),打开课文,找一找,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是富兰克林解开雷暴之谜的?
中国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⒉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⒈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⒉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⒊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⒋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⒌讨论板书:
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 勇于实验
⒍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⒎讨论交流
(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板书:习惯地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想一想,实验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再与别的同学交流一下体会。
出示: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天电了。
a. 学生说体会。富兰克林不知道那个钥匙带电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b. 出示:一片乌云漂过……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c. 富兰克林是怎么发现麻绳带电的?理解“怒发冲冠”是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词语、句子
d. 淋湿后的麻绳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在这种情况下,他用手指靠近钥匙,是为了什么?(亲自证实一下自己的推论。)结果怎样?读句子,再说说体会?(引导体会勇于献身的精神。)
e. 富兰克林手臂发麻的时候,他有什么表现?理解:欣喜若狂。你来读一读富兰克林的话。
以评促读。理解“狂”。
f. 他为什么欣喜若狂?引导联系前文,对比读第五小节,层层推进,朗读体会实验成功的兴奋。
g. 读句子,引导体会富兰克林准备充分,考虑周密。你能说说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和我们平时放风筝有什么区别呢?(材料不同,时间、天气不同,目的不一样)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富兰克林成功了,它……引读。更加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再读中心句,相信我们此时对富兰克林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⒏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⒐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⒑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震惊世界
⑾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 夸奖富兰克林
⑿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布置作业 。
复述实验经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⒈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⒉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⒊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总结课文。
⒈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⒉完成课后练习4。
3.送给学生几句话: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李四光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生
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
四、指导复述全文。
⒈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⒉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⒊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⒋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⒌优选复述。
五、布置作业 。
⒈复述课文。
⒉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19天火之谜
(起因) 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经过)解开“雷暴之谜” 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 发明避雷针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4.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并懂得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在逆境中不屈服的坚强品格。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3)什么是“信念”,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4)有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导读正确
浙江 谈迁 抄写 锁在 挣脱 遗迹
诞生 逸闻 撰写 崎岖 坎坷 名垂青史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家境贫寒 流传千古 鸿篇巨制
家徒四壁 下落不明 化为乌有
夜难安寝 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
(2)理解词语: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
翔实可信、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名垂青史
崎岖、坎坷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每个自然段大概意思。
3.指导分段
①第一段:(1节)谈迁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20多年奋斗,终于编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
②第二段:(2、3节)书稿被盗,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垮,经过奋斗,重新编写了《国榷》。
③第三段:(4节)告诉我们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四、解决提出的问题。
(1)“厄运”指什么?是谁遭到了厄运?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什么是“信念”,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五、指导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字形,记忆。
2.指导难字“诞”。指导写字
⑴、出示生字 浙 迁 博 抄 锁 挣 诞
⑵、教师范写 博 诞
⑶、学生完成课后第一题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zhēng( )
2.抄写词语,多音字组词 挣 zhèng( )
3.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数字)的意思。
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
2.课题中的“厄运”这个词语你理解吗?课文写谁遭遇了厄运?
交流板书:谈迁
过渡: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语句。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谁来说说
交流语段: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