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汇编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汇编(通用4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汇编 篇1
教学目标:
1、交流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身解决。
2、引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干弄明白?
三、同学自学课文,考虑: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家长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家长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家长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A、指名读
B、评议,围绕家长当时的态度及语气,引导同学读出气愤来。
C、齐读
2、对话:假如是你的家长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同学说出自身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同学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与家长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家长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喜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纺织娘时的高兴的样子。(感情朗读法布尔的话和动作,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写法布尔八九岁时对昆虫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东蹦西跑蹲下来静静地观察”朗读体会)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虫时的表示(指导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
D、第十一自然段:人们在为他做雕像时,故意把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诉人们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这一特写“镜头”最能生动地表示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同学的回答改变交流讨论的顺序;另外,要引导同学朗读体会)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俺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要想取得胜利,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沛表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汇编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的,船夫如何驾驶小艇在水中行驶的以及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展示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
教学要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威尼斯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构想
这篇讲读课文文字浅显,语言生动优美。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结合预习要求及课后练习提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在布置预习或结合理解开头第一句话时,简介威尼斯。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小艇的,理解课文反复体会。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和互助学习的方式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漫游水城威尼斯》这一课课外阅读,谁能说说威尼斯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2、威尼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那么、你能不能说说作为一个威尼斯人,在平日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威尼斯的小艇》。(板书课题)
5、出示小艇的投影片:提示:这就是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和它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
(1)作者游览的感受是怎样的?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小艇在威尼斯有什么重要作用?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些内容?
三、学习课文,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为什么写小艇?威尼斯的小艇与别处的小艇有什么不同?
2、出示投影,让学生观察讨论:
(1)小艇是什么样的?
(2)用“——”画出书上描写特点的句子。
(3)小艇美吗?美在哪里?你是从书上的哪句话感受到的?
3、指名回答,教师引导:作者把威尼斯的小艇描写得这么美,同学们想不想背过?请同学试背。
4、坐在这样的小艇里,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读下一个自然段。
(1)同学讨论交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假如你就坐在小艇上,与老朋友擦肩而过,你怎样打招呼呢?
5、威尼斯的小艇这么有特色,驾驶它的船夫一定技术高超,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1)船夫怎样驾驶?
(2)船夫的驾驶技术如何?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自由读,和同位两个讨论想象船夫的驾驶技术,驾驶你就在船上,你怎样赞美船夫?
(4)请同学配乐感情朗读课文。
6、小艇与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课文中是怎样具体说明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生活在威尼斯的其他人,与小艇有什么关系呢?
(3)再读这个自然段,哪些内容你比较喜欢?读给同位听一听。
四、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1、全文回读,体会课文内容。
2、放录音,听录音学生练读课文。
作业设计
1、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父母听,让家人了解威尼斯与小艇的关系。
2、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6、威尼斯的小艇
外形:美观实用
威尼斯 行动:轻快灵活 主要交通工具
和人们的关系:关系密切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以各种方式感情朗读课文为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学习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了小艇的特点及它在水城中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内容,领会表达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投影片。思考:
(1)这段话写了什么内容?
(2)前半句和后半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默读课文,说说: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汇编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认识五壮士在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2.带着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重音鲜明、节奏有变化地朗读课文四、五段,提高朗读水平。
3.了解四、五段课文是通过详写五壮士的神情、动作、语盲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
4.理解巩固课文的重点词语,进行句子训练。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宇词,复习导入。
1.师:昨天老师告诉大家,今天这一节课一开始要检查字词,给大家一分钟,再读读记记课后第四题的词语,并复习一下重点词的意思。
2.师主持检测:
①听写:崎岖山涧横七竖八
②看意思写词语:斩钉截铁居高临下
3.学生自批、订正,师反馈。
4.师:上节课,我们还给课文分了段,课文分五段。这五段中写得比较详细的是哪三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四、五段,研究一个问题:第四、五段课文中,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是怎样写详细、写具体的`,用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二、学第四段,以情促练。
1.(生自由读4、6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他们在顶峰是怎样英勇歼敌的?
2.师:他们就是这样,在顶峰英勇歼敌,与敌人血战到底。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石头砸)
3.(出示幻灯)这幅插图描绘的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壮烈一幕。第五节中,哪部分内容是描绘这幅插图的。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 )括出来。
4.(生自由读括号中的内容)思考:课文是怎样把“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交流)① 猛地举起
② “同志们,用石头砸!” (个别读→评(大声、重音)→师范读一齐读)
③ 句子对比;
(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2)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自由读→比较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一句)
④师: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把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猛地举起,狠狠地砸向敌人。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⑤师:想到这一切,怒火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头,向敌人讨还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这句句子用上两个“带着”,不仅把石头写活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⑥指导朗读;自由读→个别读→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作停顿,“砸”念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三、学第五段,以练激情。
1.(师配乐范读)思考:第五段中,最能体现五壮士英勇豪壮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2.师;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读第五段,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师: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模仿“石头像……带着……带着……”这句话,从课文中找依据,用“带着……带着……”试写一句话。
4.(汇报交流)
①“胜利的喜悦”:从哪儿体会到的?(齐读)五壮士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要露出胜利的喜悦?(再读:轻缓、带着眷恋)
②“对敌人的憎恨”:从哪儿体会到的?为什么砸枪?是砸自己的枪吗?
(朗读:“砸碎”重读)喊口号(有力,末字处长)
③除了这两个“带着”,还有别的吗?课文是怎样详写五壮士跳崖的?(理解“相继”)五壮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什么能昂首挺胸,像冲锋一样,相继跳崖?(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抗战必胜的信心”)(朗读:注意重读)
5.学生校正、修改,并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句子。
6.师: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的,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指导朗读;高昂,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气魄)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1.学到这儿,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写详细的,大家明白了吗?
课文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详写“用石头砸”和“英勇跳崖”,以此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壮(板书),以此来证明这五位战士是壮士。
2.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为什么这三段要写得详细。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历史,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汇编 篇4
一、教学目标
1.梳理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理解汉字的美。
2.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养成自觉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3.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梳理汉字的知识,探知汉字构字规律,总结正确识写汉字的方法。
2.探究汉字文化,深入理解汉字内涵美,激发对汉字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方法特点,如何利用汉字构成规律指导解决汉字实际应用问题。
2.如何引导学生领会汉字中包含的古人的智慧,怎样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
1.直观图片展示。
2.现象梳理与问题引导相结合。
五、学法指导
现象梳理法、比较联想法、逆推思维法。
六、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汉字的几种构字方法。
2.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20__年春晚《龙文》歌曲,根据歌曲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溯源:创造美
1.探究汉字起源。
2.梳理汉字字形演变。
通过课件分别展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3.总结规律。
(1)让学生结合图片“日”“月”“车”“马”的相关信息谈发现:汉字起源于象形(字画同源,具有画面美),是我们祖先积极探索精神和丰富想象力的伟大产物。
(2)让学生再结合教材中的“汉字字形演变表”,总结出汉字字形由形象到抽象、由繁到简的演变规律。
4.小结: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演变的过程就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缩影。
(三)解字:构造妙、内涵美
1.解构造。
(1)展示图迷、字谜。借趣味猜谜活动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并准确梳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四种构字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对汉字现象梳理发现规律:几种不同的构字方法,皆以象形字为基础,而决定字义的正是这个不变的“形”。
(3)小结:我们的祖先真的很聪明,有形的就画,无形的就想别的招,而千变万化,都只在一个小小的方块之间,这就使得我们认识汉字的时候有迹可寻、有法可依、有意可感。
2.由构造解内涵。
(1)引导学生通过对“极”字的本意、引申义的探究发现汉字认知规律与其文化内涵:看了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后,我们发现汉字在造字之初,它的形体和它所表示的词义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字形和字义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2)展示图片,根据造字法写出相应的汉字。
3.小结:通过梳理与探究,我们发现识写汉字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而且,当我们面对每个汉字时如果追问几个“为什么”,会有更多的收获。
4.找错别字。
沤心沥血(呕) 戒骄戒燥(躁)
高赡远瞩(瞻) 青出于篮(蓝)
5.分析写错汉字的原因。
(1)忽略结构,不讲方法──解决办法:据义推形。
(2)不够重视,对汉字认识不够,有偏见,妄自菲薄。
(四)汉字美的应用
观察20__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然后思考:这个会徽蕴含了怎样的汉字之美?
(五)作业布置
作业:三五人组成一个小组,每小组选同一形旁的汉字在课外进行探究,然后交流分享各组合力探究得来的成果。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汇编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