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表演课文情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成语词卡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读题。
2、一读题你就知道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板书:老虎狐狸)老虎什么样从课题也能了解一二。
3、显示威风凛凛的老虎图。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说说这是只什么样的老虎?这只老虎正在找食吃,狐狸和它发生了什么呢?故事开始了,显示: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背景为老虎逮狐图)
2、指导朗读:抓住“窜、扑、逮”配以动作,读出狐狸逃的快,老虎更凶猛。
3、学生朗读。
三、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老虎的爪子压住狐狸时,狐狸在想什么呢?
2、狐狸就这么眼珠子骨碌一转(指名动作),转眼间你们说到的它全想到了。于是有了狐狸和老虎的一番对话,自由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想想该怎样读好对话。
3、指名两生扮演老虎和狐狸,师生配合朗读。
4、评议刚才两生的朗读,从教师所读的提示语中找到评议的标准。狐狸:“扯着嗓子”朗读时喉咙拉开,声音大、响;老虎“一愣”读出不明白的样子。
5、同桌直接对话,把提示语变成动作朗读。
6、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7、老虎被蒙住了,这个“蒙”字是什么意思?板书:骗
四、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老虎被蒙住了,它相信狐狸的话吗?学生辩论。
2、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出示成语词卡朗读后贴于黑板。
3、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摇了摇尾巴又想了个鬼主意,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后找到第六自然段读一读。
4、课文第七至第八自然段就写了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仔细读,呆会我们还要演一演呢。
5、显示第七自然段: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背景:老虎跟在狐狸后面图)
6、说说狐狸、老虎当时的样子。出示词卡:“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朗读,并帖于黑板。
7、第八自然段中还有一个描写狐狸的样子的,你能找到吗?出示:大摇打摆,朗读。
8、请生分别做老虎和狐狸当时的样子,学生学以致用用上刚才所学的成语形容。
9、让我们来演一演老虎跟着狐狸在百兽面前走一趟的情景。
10、(学生各自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教师根据头饰指名老虎、狐狸以及野猪、刺猬、兔子、梅花鹿等百兽上台,其余学生争做导演告诉演员应该怎么表演。如:谁在前,谁在后?百兽在哪?见到狐狸和老虎后应该怎么表演等等。
11、一生朗读课文第七至第八自然段,演员表演。
12、表演后评议,再表演。
13、显示百兽吓跑图:当老虎看到野兽全部吓跑时会怎么想呢?
五、学习第九自然段
1、老虎被真的被蒙住了,受骗了,谁来告诉它真相。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老虎说两句。
2、显示: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背景:威风凛凛的老虎图)
3、这句话概括成成语就是“狐假虎威”,理解“假”,即“借着”。
4、小结: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六、欣赏短片《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这篇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我在课堂上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以看图、朗读、表演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并重点抓住几个词语,作为课文的主线。
1、看图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两幅图生动有趣,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再看图,完全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词语进行朗读感悟。
针对“狐狸”,我抓住了“窜”、“骨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这些词语,训练学生朗读的语感,并进行前后对比,突显狐狸的狡猾本性;针对“老虎”,我抓住“愣”、“蒙”、“跟”三个字,表现出它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本质。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展开朗读和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3、意外的课堂生成
在学生朗读和表演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减少拘束,我退出讲台,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评价中肯,朗读和表演也轻松随意,放得很开。
我在设计教案时,为了避免学生因为回答不上问题而设计了很多的“台阶”,如:引出“窜”字时我问:狐狸是怎样经过老虎身边的?这类问题似乎过于简单,而这样的`问题一多,步步将学生引入教师的预设,缩小了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也使得我的课有点流于表面的热闹,缺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此为我课后深感遗憾之处。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动物朋友,请同学们看电视(播放狐狸和老虎在大自然中活动的画面)。今天我们要和这两个朋友一起学习,大家高兴吗?
学生:高兴!
老师:请同学们看到课文,齐读课题。(板书课题——狐假虎威)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要特别注意听我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的。(老师读毕)这课你们已经预习了,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学生:狐狸为什么眼珠子骨碌一转?
学生:什么叫“蒙住”?什么叫“神气活现”?什么叫“半信半疑”?
学生:森林里的小动物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为什么很纳闷?
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好,说明大家预习的时候肯动脑筋,这些问题在我们学了课文以后就会明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谁把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学生:(读)
老师: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
学生:他把逮(dai )读成逮(dei)了。
老师:他听的得很仔细。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次。逮(dai)。狐狸和老虎谁厉害?(板书:狐狸、老虎)你从这段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老虎厉害。书上说“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学生: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窜过”是说狐狸看见老虎赶快逃跑,而且跑的很快。可是老虎仍然把它逮住了,说明老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学生:这个“扑”字说明老虎凶猛。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请看电视,一边看一边听,体会老虎的凶猛。(播放老虎捕捉狐狸的画面)
老师:这时狐狸就在老虎的爪子底下,而且老虎正在寻找食物,它到底把狐狸吃了没有?请自己小声的读第二段,要边读边想:从那些地方看出狐狸很狡猾?
学生:(小声读课文)
老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你从那里看出狐狸狡猾?
学生:我从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和“扯着嗓子说”看出狐狸狡猾。
学生:从狐狸说“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 大的胆子。”也可以看出来。
(老师板书:骨碌一转、扯着)
老师:“眼珠子骨碌一转”怎么能表现出狐狸狡猾?
学生;狐狸“眼珠子一转”是在想坏点子。
学生:它转眼珠子是在想鬼点子。
老师:狐狸想出了什么坏主意使老虎松开了爪子?谁把它的第一个坏主意读读?
学生:(读)
老师:狐狸为什么“扯着嗓子”说?
学生:因为狐狸不害怕老虎,胆大,所以扯着嗓子说。
学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狐狸很怕老虎把它吃掉,它是故意装成不害怕的样子,想把老虎吓唬住。
老师:这个同学说的很对,狐狸本来害怕,为了把老虎震住,装成不害怕的样子。谁能读出狐狸扯着嗓子说话的样子?
学生:(读)
老师:狐狸的第一个坏主意把老虎震住没有?从书上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学生:震住了,从老虎“一愣”可以看出来。(老师板书:一愣)
老师:老虎为什么“一愣”?它是怎么想的?
学生:老虎想:森林里那么多的动物,我毫不费劲就可以把它吃掉,怎么就不能吃你?
学生:老虎想:我是兽中之王,野兽们都怕我,可这只小狐狸为什么对我这么凶?
学生:老虎一愣,说明它真的被狐狸震住了。
老师:狐狸见老虎上圈套,下一步又怎么做的?书上是怎样写的?听录音。
学生:(听)
老师:狐狸说“老天爷派我来关你们百兽的“,这是打的什么鬼主意?
学生:骗。(老师板书:骗)
老师:狐狸见老虎一愣,胆子就大了,说话的口气怎样了?
学生:口气就硬了。狐狸是话应该怎样读呢?
学生:(读)
学生:狐狸见老虎一愣,它想老虎就要上当了,所以比刚才凶。
老师:老虎“蒙住”了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上当了。
学生:就是被欺骗了。
学生:就是蒙了,糊涂了。
老师:“蒙住”就是听了别人的话或者看了别人做的事,被搞糊涂了。这里是说老虎听了狐狸的的话后糊涂了。
同学们,老虎那么凶猛,都被狐狸欺骗了,可以看吃出狐狸真够狡猾的。这段集中写了狐狸和老虎对话,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
学生:(分角色读)
老师:老虎已经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赶紧逃命,还要带老虎到百兽面前走一趟?
学生:现在狐狸也跑不了。它一跑,老虎又会逮住它。
学生:老虎一时糊涂了。脑子还没转过弯来,一会儿明白过来还会吃掉狐狸,所以狐狸还要继续骗老虎。
老师:狐狸为什么摇了摇尾巴?
学生:狐狸看自己把老虎骗了,很得意。
学生:它装着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骗老虎。
老师:这是狐狸的第三个坏主意,读出狐狸得意、满不在乎的语气来。
学生:(读)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你们喜欢动物吗?你知道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成语?一人说一个。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和动物有关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课题这几个字都是生字,请小朋友伸出右手,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字:
假威转扯嗓派违抗爪趟神猪闷受骗借
狐狸嗓子爪子尾巴
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撒腿就跑信以为真
多音字转闷板书
读了课文,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狐假虎威这个故事,课文中有一句话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了出来,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了出来,仔细读课文,谁能找到,划下来。(比较难)
3、看来同学们的字词已经掌握得相当好了,把这些字词放回文中你还能读得这么遛吗?先给你5分钟的时间练习练习。
4、老师有一建议:咱们男女生来比一比,看哪一方读得更流利?一人一段,最后一段齐读。
团结就是力量,你们的声音真洪亮,相信你们,再读一次,一定能把课文读的更熟了,
5、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读,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假,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提示看着句子想。假是借的意思。现在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就是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又是怎样借的呢。下面我们来仔细读课文。
第二课时: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问: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狐狸被老虎捉住了。)师:(在什么情况下捉住的狐狸?)
(生:老虎很饿)
(生:老虎找食物,说明很饿,狐狸被老虎捉住了。―――)(你说得真全面)
师:是啊,饥饿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慌不择路的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猛扑过去,逮住了狐狸。这时的狐狸处境怎么样?(生:非常危险)
过渡:狐狸面临被老虎吃掉的危险,结果怎么样?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读文,设身处地的体会老虎的饥饿,把学生带入作者预设的紧张情境中】
2、学习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划出狐狸说的话。
谁来读狐狸说的第一句话?(一生读后出示第二自然段)
(2)师述:“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都转转试试!我看你这只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你在想什么?
(我不能让虎吃我,想办法逃走……)
(这只遇到危险的狐狸真会想办法)
(我想脱离虎口……想办法对付老虎……)
师:你真爱动脑筋!
【此环节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目的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理解文本,深入解读文本内涵。】
(3)想出办法的狐狸“扯着嗓子”对老虎说,谁能扯着嗓子读狐狸说的话
a自己扯着嗓子读读
b同桌两人扯着嗓子互相读
c师范读(瞪着眼睛攥着拳威胁)
d谁再来扯着嗓子喊(一生加动作精彩:大拇指指向自己)(你不但读得好,而且动作加得恰当!)(师:你都把老虎吓住了)
e大家一起读!
【通过角色转换,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4)师述:“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师有一愣的感觉、表情)
过渡:这时的狐狸更威风,更自信,它对老虎又说了什么?(或狐狸接着又怎么说?)
(5)你来读!(读完后电脑出示第二句话)(读慢一点更好了);
(6)自由读读狐狸说的话,想想什么意思?(生说不出来,师指导)
(生:狐狸用老天爷吓唬老虎。师:老虎怕谁?生:老天爷)
(7)师问:狐狸怕谁?(老虎)老虎怕谁?(老天爷)
师结:狐狸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把老天爷都搬出来了。
(8)(一生读)你刚才快吓住了,现在怎么不厉害了(假的?)就凭你这气势,不被吃掉才怪,谁能把老虎镇住,让老虎相信是真的。
(9)(一生读)(可以加动作)师:语气上镇住它了,表情上也镇住它了。
(10)谁能读得更好?(一生读)(一手叉腰,手指指点点)
师结:你有大王威风(你都把老虎吓住了)
(11)这时的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出示5自然段)“蒙住”什么意思?(吓住、骗住)
被蒙住的老虎会怎么想呢?
(我还真不能吃它了呢?吃了它老天爷会怪罪我的)(狐狸说的是不是真的?煮熟的鸭子会飞走吗?唉!到口的美餐会吃不着了!唉!)
(12)师:看着被蒙住的老虎,狐狸摇了摇尾巴,又会怎么想?
a.(狐狸抖抖毛,挺了挺胸,晃了晃身子):瞧!我几句话就把它蒙住了。
b.这只凶恶的老虎上了我的当。
c.它相信了,我得让它心服口服,证明给它看,我领它走一遭!
(13)(想的好的,读)你给老虎说:“不信……威风。”
(或师述:瞧,这只凶恶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你对老虎说:“不信……”。)
(注意:不信和怕不怕这两个词)你再读一遍!
(14)师:狐狸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生:进一步用事实证明它说的话是对的)
【此环节教师适时的评价与引导,抓住重点词语“老天爷”、“蒙住”······,引导学生朗读、表演、想象老虎、狐狸的心理活动,与作者、编者、文本产生了共鸣。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a下面四人小组分角色读2至5自然段。(32人)
(小组长组织:一人读狐狸的话,一人读老虎说的话,一人读叙述,一人当评委,评评谁读得好)
b找一组分角色读2至5自然段(你们小组分角色读)
(师:这小组读得真好,课下同学们继续分角色读)
【此环节放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提高】
五、表演6—7自然段
过渡:老虎跟着狐狸向森林深处走去,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1、谁来读课文6、7自然段(一生读)(读慢点就好了)
2、同学们自由读,边读边加动作。
3、谁想演狐狸?(选小个子演狐狸,大个子演老虎)老师从一边看着孩子表情表演。
①你走几步?你们笑什么?(演得不像)应该怎么演?(生说)书上怎么写的?(齐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生补充)
师:把头抬起来,挺胸,表情:美滋滋
②你再走几步,像不像?(像)不像再读读狐狸那句,再做一做,老师也可做一做(这时的狐狸可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③你们现在就是森林中的小动物,这时什么表情?(纳闷儿)(注意你的表情!)纳闷什么?(与往常不一样)今天什么样子?(生:大摇大摆,很威风的样子)
4、谁来演老虎?走几步看看?老虎像不像?(不像)
读读写老虎的句子(齐读: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想想是什么样?(一生:东张西望)表情呢?(疑惑)这只老虎满意吗?(不满意)哪里不满意?(生指导)虎做动作,直到满意。
5、凶恶的老虎走进了森林,你们这些小动物怎么表现?(摆胳膊)
6、好!现在演出正式开始!谁来读叙述?(一生感情读)
小动物们注意:纳闷儿处作纳闷儿状(路线:从东往西走,从后面绕过来)(别走快)
呀!(倒抽一口凉气)一只大老虎!(注意叹号,读出害怕、惊讶、惊恐)(停短)(撒腿就跑)(读快)
7、师:老虎,你这次心服口服了吧!
(生:我心服口服了,我真不能吃它了,我应该听他的指挥)
师:狐狸大王,你现在怎么处理它?
(生:吃了它,弄死它,师(掩嘴):你真把自己当大王了,你现在的办法是让它走!师做走的手势)
狐狸:赶快走,别让我看到你!(师指导:你拿出点大王气势来怎么说?)
师:老虎,还不赶快走!
师弄弄狐狸:狡猾的大王,快逃吧!
8、采访:你这只小动物害怕谁?(我害怕老虎)
你呢?(我怕老虎)大家呢?(都害怕老虎)
师:现在你知道狐假虎威的意思了把!(几生)(板书:借,威风,吓跑百兽)师:是呀!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
【本环节读演结合,研读文本,展开思辨,感悟事理。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以“读”促演,以“演”使读更加深入,读演结合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去感悟文中哲理。】
9、(电脑出示)大大小小的野兽都吓得撒腿就跑。大家齐读一遍!
师:如果把加点的词去掉好不好?
(电脑出示)野兽吓得撒腿就跑(一点“大大小小的”、“都”就跑了)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看不出有许多动物在跑)(因为看不出有许多动物都害怕老虎)
师总结:对,加上这些词语就能说明所有动物都怕老虎。
【此环节进一步让学生品味、积累语言,懂得使用语言的精妙、准确】
10、师: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生:这是一只聪明的狐狸。
师:聪明在哪?
生:狐狸能够想办法救出自己。
(生: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师:怎么狡猾了?
(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善意的欺骗,也可以看出它很机智、有智慧、聪明)
如果它借着老虎的威风欺负其它小动物,你认为这只狐狸怎样?(我认为这是可恶的,是坏狐狸、坏家伙)
师:生活中有没有借别人的势力欺负人的人?(请同学们课下收集)
【此环节恰到好处的拓展,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这对于学生今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过渡:有一天,狐狸和老虎在森林里又见面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