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实录

2024-06-052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实录(通用13篇)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武夷山的美丽,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并且受到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清明节那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春游。一路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美景?

  生1: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飘着白白的云朵。

  生2:我看到了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的吹拂下,就像绿色的波浪。

  生3:我看到柳树发芽了,嫩嫩的枝条像丝带一样。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能够发现美,还会欣赏美!今天,我们的好朋友丁丁要带我们去一个更美的地方,高兴吗?

  (板书课题。齐读。)

  师:怎样认识“武”字,在哪里见过它?

  生1:我到过武装部,问了妈妈,我就知道这个字的读音了。

  生2:我上艺术学校,学的是武术。

  师:“夷”你会认吗?

  生:我认识“阿姨”的“姨”,去掉女字旁就是“武夷山”的“夷”。

  [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熟字去掉偏旁认识生字,巩固已有识字方法。]

  师:你们喜欢坐飞机吗?武夷山离我们有千里之遥,现在就让我们坐上飞往武夷山的飞机,进行我们的快乐旅行吧!丁丁还要在飞机上跟我们比赛呢!只要同学们认真读书、多动脑筋、勇敢发言,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够顺利到达武夷山。看,丁丁开着飞机来了。他先要和我们比什么呢?

  [精心创设情境――“旅游飞机”,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贯穿一体,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和谐统一。]

  (打开课件,出示比赛内容。)

  师:老师建议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好吗?(学生开始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

  师:丁丁也有一些不认识的字,但现在他已认识了。想来考考你们呢!

  (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环绕  造型  山势险峻  竹笋  九曲溪

  游览  竹筏  古  朴  徐徐  缓缓

  (用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师:学得不错!可以前进了。这次,丁丁又和我们比什么呢?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同桌互相听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师:学得真快!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这篇课文有四个自然段。

  师:让我们继续前进。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我来读给大家听。)

  师:现在我请4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读得好?

  生1:读得很有感情。

  生2:读得声音响亮。

  生3:我想给提个意见,你读得速度有点快。

  师:  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丁丁又要来跟我们比赛了。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我们这样来学习课文:1?毙∽楹献餮?习我们最喜欢的段落。2?笔宰呕?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以学定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讨论交流学习情况。)

  师:有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小组吗?

  师: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

  生:我知道了武夷山的特点是山围着水,水绕着山。

  师: 从这一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武夷山是个有山又有水的地方。

  生:我体会到那里一定是个好地方。

  师: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特点读出来吗?(板书:山 水)

  师:哪一小组学习了第二自然段课文?说说你画了哪一句话?

  生:我画了这一句:武夷山山势险峻。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 我体会到这里的山很高。

  师:你能读出山的高吗?(学生读课文)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高高的武夷山。

  生:我画了这一句: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我体会到山峰有很多形状,很美丽。

  师:你很会读书,真不错!(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课文。)

  师:你能想像这里的山峰除了课文中写到的形状,还像什么?

  生:还像仙女在跳舞。

  生:还像老虎在捕食。

  生:还有的像天上飞来的一把箭。

  生:还有的像一个老爷爷翘着拇指,在夸我们呢!

  师:说得真好!掌声表扬自己!

  [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解决,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合作精神。]

  师:通过学习,你知道这里的山有什么特点吗?

  生:这里的山非常险峻。

  生:这里的山造型奇特。

  (板书:险奇)

  师:你能把他们的险和奇读出来吗?(几个同学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太好了,不但声音响亮,而且让我们领略了武夷山的险和奇。哪个小组学习了第三自然段课文?从你画的几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我觉得静静的溪水很美。

  生2: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我觉得这么清的水,肯定没有被污染。

  生3:两岸的绿竹、青山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

  师:清清的、静静的溪水,倒映着绿竹、青山,实在令人神往。让我们轻轻地、高兴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把溪水的美读出来,好吗?谁能照老师的样子把水的特点写到黑板上?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培养了审美情趣和语感。]

  (学生板书:清静)

  师:哪一小组学习了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你画的句子好吗?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读出来吗?

  生1:我画了这一句:溪水轻轻拍着竹筏,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人们会有一种入诗入画的感觉。我喜欢这一句。

  生2:我有一个问题:青山是静止的,怎么会从两边退去呢?

  生3:我来告诉你:竹筏向前走,青山离人们越来越远,人们就会感觉山在向后退了。

  师:你问得好,你答得妙。真是会思考,很聪明。刚才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并且画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丁丁对我们的学习也非常满意 。他说:“你们真棒!我们最后再来比一次!”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练习读。)

  师:把你最喜欢的那部分课文,读给大家听,好吗?

  (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太美了!把我迷住了。瞧,丁丁告诉我们什么了?

  (课件出示丁丁的话。哇!美丽的武夷山到了!请欣赏。)

  师: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美丽的武夷山,好吗?

  (课件出示武夷山图片,配以歌曲《小白船》。图片略)

  [优美的音乐,美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欣赏,完全没有上课的拘束,倒像身临其境,真的在武夷山游览呢!]

  师:这次旅行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武夷山是个美丽的地方。

  生2:我知道了那里的山峰有各种各样的形态。

  生3:我知道了九曲溪绕着山峰转了九个弯。

  ……

  师: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武夷山是怎样形成的?

  生2:我想知道那里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生3:我还想知道九曲溪的水为什么这样清?

  ……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

  生1:我想搜集武夷山的资料,办一张手抄小报。

  生2:我想把课文背熟。

  生3:我想把课文中的好句子抄下来。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对武夷山感兴趣吗?武夷山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们可以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到学校提倡的“三弯腰”:见到落叶弯弯腰、见到废纸弯弯腰、见到脏物弯弯腰,让美丽环境天天陪伴在身边。

  点评: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消极的“听客”,而成为了主动求知的“主人”,是一节成功的阅读指导课。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16个生字,读通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夷山“如诗如画”的感觉,感受祖国山水之美。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武夷山去看看,你们愿意吗?

  2、学生齐读课题,根据题目,猜猜今天要去的地方会有什么景物?

  二、读通课文,认识生字

  1、美丽的武夷山到底会有什么景物呢?请带着猜测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学生说出课文主要写的景物,引证自己的猜测。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4、同桌互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5、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

  三、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2、武夷山到底美在哪里?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视情况相机追问:为什么?或引导想像,让学生抓住文中的词句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

  4、根据学生的理解、感受,再回到文中,启发学生分别把自己的理解、感受朗读出来。

  5、师:想不想亲自到此一游呢?(播放录像)通过多媒体播放武夷山的景色,进一步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武夷山奇山秀水的美。

  6、在学生理解课文,图像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武夷山为什么给人“如诗如画”的感觉呢?

  7、通过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山水之美。

  8、师:如果我们现在去游览,应该怎么走?为什么?切入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朗读,边读边想像那种如诗如画的情景。

  四、畅谈收获

  五、拓展延伸

  1、可以画一画美丽的武夷山;

  2、鼓励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山的名字写下来;

  3、还可以搜集我国名山的图片或资料介绍与大家共享。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山美、水美。

  2、会认15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文重点句子,感受武夷山的山美、水美。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爬过山吗?都爬过哪些山?

  生:峨眉山、青城山。

  师:有没有人去过武夷山?

  生:没有。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览武夷山好吗?

  生:好。

  (激趣引入,旨在引起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词。

  师:先看老师写“武夷”两个字。(师示范)学生用手在桌子上写,来读一读。想去看看吗?打开书自己读,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它。

  生: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课文中的字都认识了吗?谁想接受教师的检测?出示课文第一段。

  生:读。

  生:老师,我想先表扬她,她读书比以前进步多了。

  师:她的确了不起,这段话中有五个生字宝宝她读准了四个,其中有一个没有读准,谁来帮帮她。

  生:是“随”字没读准。请跟我读“随”。

  生:再读“随”。

  师:读书时注意平翘舌。在这段话中有两个四字词语,谁想来读?出示:溪水环绕、弯曲回转

  生:溪水环绕

  生:弯曲回转。

  师:曲和转都是多音字你都能读准,真了不起。还有三个四字词语:入诗入画、山势险峻、造型奇特。

  生:入诗入画

  师:真美啊!

  生:山势险峻

  师: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非常险峻的山。

  生:造型奇特

  师:这山的造型可真奇特啊!这篇课文里还有一些词语可有意思了,你看:静静、轻轻、徐徐、缓缓。看这些词语特别有意思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词语都是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

  师:真是个会发现的孩子,像这样的词语被称为叠词,谁想来读读?

  生:静静、轻轻、徐徐、缓缓。

  师:孩子你读得很好,不过读叠词我们可以这样读,(师:示范)。

  生:仿读。

  师:像这样读叠词可真美啊!在叠词中还有两个是好朋友呢,你们发现了吗?

  (几个孩子都没有发现)

  师:看来孩子们都没找到,没关系,有老师呢,是徐徐和缓缓,他们都是表示?

  生:它们表示动作慢的意思。(再读)

  师:这儿还有一些词语想和你们交朋友希望你们能用响亮的声音叫出他们的名字呢!最后一个词老师想邀请一个同学来读。

  生:风景画。

  师:你把这个景字的后鼻韵读得真准啊!刚才我们认识了景字,(板书:认)你们会想到什么办法来记住它呢?(板书:想)

  生:上面一个“曰”下面一个“京”加起来就是一个景字。

  师:你是用加法来记住它的。

  生:北京的景色很美。

  师:记住它了再来写写它吧(板书:写)看老师是怎么来写它的,相信你一定能比老师写得更好,拿出笔来写两个。(注意写字的姿势)

  师:刚才写了景字,你能用这个景字组两个词?(板书:用)

  生:风景。

  生:景色

  ……

  (这节课词语教学应该是一个亮点,教师注重了几个方面的渗透,一是字词检测随文;二是词语出现是以分类的形式出现的,四字词语、叠词,这些做法都无痕的向学生渗透了积累词语的方法,学生就会采用这种方法去积累词语;三是读词要读出文字背后的美,教师要求学生读词就要读出画面感来,这样就巧妙的给学习下文做下铺垫。)

  三、再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

  师:相信你们能在平时用好它。同学们,现在生字宝宝都回到课文里了,你们还能读准它们吗?现在读课文老师有新的要求,边读边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武夷山?

  生:读文。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武夷山。

  生:我看到了造型奇特、山势险峻的武夷山。

  生:我看到溪水很清的武夷山。

  师:看来武夷山深深的打动了每个孩子,我从你们的发言中听出了你们都在夸奖武夷山的美。(板书:美丽)相信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课文中一定有特别迷人的地方,吸引住你了。看小提示: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美就勾出来美美的读几遍吧!

  生:武夷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

  师:我听出来了,你在夸奖武夷山的美哪!还有同学想夸夸它吗?

  生:读。

  师:你让我们看到险峻的山了。我们还想看到造型奇特的山呢!

  生:读。

  师:这山可真奇特啊!从你们的读中我们听出来了武夷山造型非常奇特,课文哪些句子在具体写它造型如何奇特的呢?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

  师:谁想读出它奇特的造型?

  生:读。

  师:听了你的读我看到了高高的山峰你们呢?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鲜花。

  生:我看到了高高的火把。

  师:把高高换个词?

  生:我看到了红红的火把。

  生:我看到了好吃的竹笋。

  师:看到了就读出来吧!

  生:读。

  师:现在你们就是36峰,一定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师读生接。

  师:不行,还没把最美的展示出来。再来读。

  师:现在你们全是最美的36峰啦,再读。你们读得这么美,作者也写得美,他写得美的秘密就藏在这个句子里,看谁发现了。

  生:作者把山峰比作玉柱、鲜花、火把、竹笋。

  师:你发现了这个秘密,就奖励你读。

  生:我发现了每个山峰都有各自的形状。(学生只能发现这是个比喻句,还没关注到作者的排比写法)

  师:老师读你们就能发现。(老师着重读了有的。)

  生:我发现老师读的时候强调了四个有的,一定就是这样句子才美。

  师:聪明的孩子,就奖励你读吧,相信你能用你的读把这个秘密响亮的告诉大家。

  生:读。

  师:36峰真是数也数不尽,看也看不过来,除了像玉柱、像鲜花还像?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大象。

  师:什么样的大象?

  生:高高的大象。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蝴蝶。

  师:这样,先给同桌说一说,说一个棒,说两个更棒,说三个就棒极了。(出示:说话的格式)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凶猛的狮子。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蝴蝶,有的像凶猛的老虎。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灵巧的老鼠,有的像好吃的苹果,有的像可爱的小狗。

  生:三十六像黄色的金字塔,有的像可爱的小白兔,有的像高高的巨人。

  生:三十六峰有的像活泼可爱的兔子,有的像可爱的小鱼,有的像漂亮的蝴蝶。

  (感受美,这是很多执教者想追求的东西,可是光是读能读出美吗?其实不然,这里教师让学生不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还引导孩子去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去体会这个排比句、比喻句,虽然教师只是渗透了这种写作手法,但相信这样能够给孩子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这也让后来的句式训练变得顺理成章了。)

  师:三十六峰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蝴蝶,有的像好吃的苹果,有的像高高的巨人,是这样的奇型怪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赞美它(板书:造型奇特)武夷山的美不仅美在它造型奇特,还美在它山势险峻,其中以大山峰最为险峻,看这就是大王峰,谁想读出它的险?

  生:读。

  师:听了你的读,我想画这样的大王峰(很低)对老师的画有意见吗?

  生:老师你没有画出大王峰的险。

  师:是啊,大王峰是多险啊!这样,你读得越险我就画得越险。

  生:读。

  师:你读得可险了,我想画这样的大王峰呢!(更险)我想画更高更高的大王峰呢!

  生:读

  师:你如果加上动作一定会读得更险。(分男女生读)谢谢孩子们让我画出了最险的大王峰呢,给这样一幅画配一个词?

  生:山势险峻。

  师:读到这儿我真的忍不住想夸奖武夷山的美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是啊,难怪你们会夸奖这真是“美丽的武夷山”。武夷山的山峰雄伟壮丽,它的水却是温柔无比。(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孩子们,武夷山的水美在哪儿?

  生:这儿的水很温柔,我是从这里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师:你感受到了它水的清和静。(板书:清、静)谁想来感受它水的清呢?

  生:读。

  师:读得真清啊!谁还想读得更清?

  生:读,

  师:你读得真是清澈见底啊!

  生:读

  师: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溪流圆圆的沙石了。溪水很清,清得还可以看见?

  生: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活泼可爱的小鱼。

  师:和你一样活泼可爱。

  生: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在溪底快乐玩耍的小虾。

  师:和你一样快乐吧!看了这么多可爱的小鱼小虾我们忍不住还想夸夸它呢!(齐读写水清的句子)溪水不仅美在它清,还美在它很静呢!谁想读出它的静?

  生:读。

  师:读柔和一点,别把这面镜子打碎了。

  生:读。

  师:多美的镜子啊!由这面镜子想开去,镜子里会映照着什么?

  生:镜子里面会映照着游人。

  生:镜子里面会映照着蓝天和白云。

  生:镜子里面会映照着可爱无比的小兔子。

  师:镜子里面不仅会映照着蓝天白云,还映照着两岸青山……看到这样的美丽的水,我忍不住想把它画下来。(师画水)难怪人们会赞叹到这真是“美丽的武夷山”,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出示武夷山景色图)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巧妙的用画图来引导学生体会山的美、水的美,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非常好,低年级的孩子他对文字的理解既靠对文字的想像,也需要直观的感受,当这两者有效的融入在一起,我们就能看到孩子的体会非常的深入。)

  四、融情山水,流连忘返

  师:一起去游览游览吧!(齐读最后一段)在此时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入诗入画的感觉。(师板书:入诗入画)

  师:也许此时你正坐在古朴的竹筏上,你已经忘却了时间的存在,这时你会感觉到溪水轻轻拍着竹筏……你会有一种?

  生:入诗入画的感觉。

  师:这可真是?

  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的愉快之旅到此结束了,下课。

  (这真是一个愉快之旅啊!当师生尽情的投入到这山和水之中,有体会、有感受、有享受,披文以入境,情动而辞发,真是一个美的享受。)

  五、板书设计

  山:奇、险

  美丽的武夷山       入诗入画

  水:清、静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实录 篇4

  《美丽的武夷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性散文,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播放图片,情境导入

  教师课前播放武夷山的优美风光,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的环境中。并根据图片设置疑问“你想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景色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多种途径,认识生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在掌握一定识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识字。学生边读课文,便识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它。然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段巩固。采取小老师教读,小组交流识字方法,游戏抢答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经历识字的过程,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会生字的积极性。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所以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说一说为什么?只要说的有道理,就给予肯定。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方式学习。

  四、读中感悟,拓展想象

  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以读为主,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其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创造性的再现武夷山的美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同时,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实录

  (课前在优美的音乐中播放武夷山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的环境中。)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图片你觉得美吗?

  生:美

  师:你想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景色吗?

  生:想。

  (出示课题)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师:武夷山美在哪里,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

  生2:武夷山的溪水很清。

  生3:到武夷山去旅游,可以爬山,可以乘竹筏。

  ……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实录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实录(通用13篇)《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0个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