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听蒋春梅《石榴》有感

2024-06-053

听蒋春梅《石榴》有感(精选12篇)

听蒋春梅《石榴》有感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0

  武进南宅小学 朱小燕

  《石榴》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今天听了蒋春梅老师执教的《石榴》一课,我有几点想法,很不成熟,而且,也是个人的浅见,供大家探讨。

  1、蒋老师能运用媒体,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但如果在课前能将网上的这些优美的图片重新进行组合,设计课件,那么在课堂上会充分发挥媒体的辅助作用,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句子。

  2、准确把握练习说话的契机。其实在无锡听课时,我也听了一堂《石榴》的第二课时的教学。那位上课的老师很会抓住学生练习说话的契机,通过学生图文结合,发挥想象,拓展说话,真正做到了语言的积累。如石榴花还是花骨朵时,老师让学生观察图,完成这样的句式填空:(  )的花骨朵,像(  )的小葫芦。然后学生练习说话。石榴花慢慢地开放,老师再问:“在小朋友的眼中,这刚开的小花,还像什么?”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各种各样的想象展现在课堂上:“像点燃的火把”“像小姑娘的裙子”“像小铃铛”“像羽毛球”等等。石榴花完全开放了,老师又问:“这时的石榴花又像什么?”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由这里我觉得这位教师很会找学生练习说话的契机,而且训练层层深入,学生好象有说不完的话。

  蒋老师课堂上也进行了说话的练习,但由于预设与生成相差太远,因此,使得这一环节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蒋老师要求同学们用“先……逐渐……最后”说句话,一看到这组词,我的心里就泛起了嘀咕:这怎么说呢?这时蒋老师有启发学生说:“比如早晨起来……”学生没经过多少思考就起来回答:“早晨起来,我先穿衣服,逐渐……?”学生哑然,怎么表达呢?这时才发现练说话的句式有那么点的错误。

  所以在课堂上设计练说话时要准确地把握好时机,确实有练说的价值,我们再去让学生说话,而且要指导得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语言的积累真正落实到实处。其实说来容易,但自己操作起来也很困惑啊,希望在语文教学中能共同学习,相互探讨,一起成长。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听蒋春梅《石榴》有感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脉络。

  3、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在读中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猜谜语引入新课:

  黄瓷瓶,口儿小,里面藏着红珠宝,只能吃,不能戴,酸酸甜甜味道好。是什么呢?(石榴)

  大家可真棒,不但会倾听,还会思考,会听,会思考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2.你们吃过石榴吗?能跟大家介绍介绍吗?(外皮是红的或是黄的,剥开皮才能吃,里面的果肉酸酸甜甜的。)看来你真的吃过石榴,知道哪儿的石榴最有名吗?(枣庄石榴园),我们是枣庄人,这是我们自己的石榴园,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榴园。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我们家乡的石榴的。看老师写题目。

  3.板书课题:16 石榴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这些词语你一定都认识了,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出示课件词语)

  喜讯 活泼 急切 甚至 扒开 抽出 仿佛 肚皮 张望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甜津津

  指名2——3人读,及时纠正,相机指导“甚”“佛”,在田字格中各写两遍。齐读。

  看来大家对词语掌握的挺好了,那如果放到课文中是否也能读准确

  呢?

  2、请大家翻到课本第85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这课共几个自然段?(四个)我们就找四个同学来读(找四生读课文) 师相机指导字音和难读句子。

  三、整体把握,理清脉络

  1、看来大家已经预习的非常充分了,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都写了石榴的哪些方面?(生自由读,汇报)(首先写了石榴园的产地:枣庄)我们枣庄的石榴园名气可真大呀!文中哪个词语能看出名气大?(驰名中外)能否换个词语说说?(闻名中外、举世闻名、远近闻名、闻名遐迩)

  枣庄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你的心情怎样?(自豪)读出你的自豪吧!(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

  2、除了讲到石榴园在枣庄,还讲了什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

  书:春 长叶、夏 开花、秋 结果。)

  3、大家可真棒,发现了这么多与石榴有关的内容。请大家默读课文2——4三个自然段,完成填空。(出示课件填空)生默读课文,完成填空: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到了,便开出了( )。到了,石榴花谢了,树上便结出了( )。读了这个填空,你知道了什么?(我知道了石榴的生长顺序: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作者就是这样按照季节的顺序,给我们介绍了石榴的生长过程。

  四、精读第二自然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季节的变换去欣赏石榴吧!

  1、研读第一句

  春天来了,我们走进万亩石榴园,看到了什么?(生读第一句)(出示课件第一句)

  老师注意到你特别强调了“抽出、长出”这些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呢?(我觉得这几个词写出了石榴长得特别快。我体会到石榴树的生机勃勃。)

  是啊,新枝嫩叶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里长得多快呀!谁再来读一读。(再找生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也想读吗?试试看!(生再读)。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你读出了新生的感觉,真好。

  2、研读第二、三、四句

  石榴树的枝叶长呀长,长到郁郁葱葱时,夏天就到了。在这个火热的季节里,石榴开花了。(出示开花的课件)石榴花什么样呢?自己读一读吧。(找生读描写花的部分。)(出示课件二、三、四句)

  大家喜欢这夏天绽放的石榴花吗?说说看,什么地方让你特别喜欢?(相机理解句子,相机出示所对应的课件。)(找生说理由,随即读出相关语句,并作一讲解。)(我喜欢这火红的花:因为这鲜艳夺目的色彩好像把人们的心都给点燃了。我喜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枝头的石榴花:因为他们争先恐后,竞相开放,像是在比赛呢!)

  说的多好啊,你还喜欢呢?(我喜欢小喇叭,鼓着劲儿吹:从这里感受到石榴花好可爱。)

  作者把石榴当成人来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石榴花的可爱。(板书:可爱) 石榴花好可爱呀,它“鼓”着劲儿吹,你能读出这股劲吗?(生读。) 读得真好,这石榴花真是可爱极了,作者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爱这盛开的石榴花。(板书:喜爱)想不想看看绽放的石榴花?好,(出示配乐的图片)师配音:到了夏天,石榴树上开出了一个个小花骨朵儿。它舒展开柔嫩的花瓣,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直到挂满枝头。看,多像活泼的小喇叭呀!

  看到了绽放的石榴花,你想说些什么?(找生说:非常喜欢石榴花)把你的喜欢带进去,美美地读给我们听吧。(找生读2、3、4句)(出示课件二、三、四句)

  花开得这样美,这样热闹,你觉得这花会把谁引来?引来后它们在做什么?(小蜜蜂来了,它在采蜜。小蝴蝶来了,它在跳舞。小鸟来了,它在歌唱。)

  多美的花呀,多热闹的情景呀,怪不得作者说:(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我的家乡在枣庄”。

  3、讲解详略写作手法

  (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刚才我们读了石榴长叶的句子,也读了石榴开花的句子,请你再细细的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生说:写石榴长叶的句子只有一句,而写石榴开花的句子却有三句)

  你的观察力可真强!作者把石榴长叶的过程写的很简略,把石榴开花的过程写的相对详细,这样我们对石榴花的美丽印象很深刻!

  下面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欣赏了石榴春天长叶、夏天开花的情景,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金秋,去领略石榴树的累累硕果。这节课就上到这,感谢大家,下课!

  六、板书设计:

  16、石榴

  春 长叶 嫩绿

  夏 开花 火红 可爱 喜爱

  秋 结果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欣赏了石榴春天长叶、夏天开花的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金秋的石榴园,去领略石榴树的累累硕果。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秋天到了,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的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这些小石榴是怎样长大的呢?谁能为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找找答案!

  2、那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呢?相机出示“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

  (1)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你能给这些石榴娃娃从小到大排排队吗?师出示石榴图,排得对吗?对极了!

  (2) 你能看着这些石榴娃娃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它们成熟的过程吗?石榴娃娃都在为你喝彩呢! 口头填空: 石榴一天天( ) ,一天天( ) 。它的外皮先是( ) ,逐渐变得 ( ) ,最后变成( )( ) 。

  (3)石榴越来越熟了(板书:成熟) ,熟透的石榴高兴地笑了,引读第四、五句。 从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石榴娃娃?相机教学拟人句。 呀!这么惹人喜爱的石榴娃娃,我们看了,心里怎能不喜欢?你能读出自己 的喜欢来吗?配动作示范读,学生练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石榴子的可爱、美。

  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1) 样子、色彩美(出示红白相间的子儿理解):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板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请你来读一读,读出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的美)

  (2)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书:酸溜溜 甜津津) (谁也读到了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请你来读一读。)

  2、齐读。

  四、回顾整体,小结

  1、默读全文,感受课文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指卡片)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事物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

  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六、布置课外作业

  1、配乐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

  3、完成写话,并为你的写话配一副画。

  七、板书设计:

  16、石榴

  春 长叶 嫩绿

  夏 开花 火红 可爱

  秋 结果 成熟

  子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喜爱 甜津津

听蒋春梅《石榴》有感 篇3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

  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枝条、嫩叶和石榴花,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从学生角度看,此节“抽出”一词学生可能提出疑问,或不易理解,教师要做好准备:让学生比较句子来揣测其用词的妙处。举例如下:

  春天来了,石榴树长出了新的枝条。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

  让学生在不断的品思中领悟其用词的准确生动。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学生不能深入理解。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主要写了它的两个方面:

  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长过程是: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随着生长过程而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此段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欢喜,同时也是作者及农民伯伯内心的喜悦!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 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此段学生易于掌握。但有一词“玛瑙”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我们可以找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段另有一重要训练项目——让学生仿写。我自己认为,可以选择桔子(我之所以选择是因为桔子吃的过程与石榴的步骤有点相近。当然也可以用其它水果来写,但考虑到本班的学生实际,还是简单一些好操作些,过难了反而达不到训练目的。)为主要写作对象,让学生在课上亲自照着课文的步骤试一试,这样学生当场亲自投入其中,写起来也不会空穴来风。

  总体教学思路:

  本课重点写了石榴的花和果,组织教学时,抓住这两点展。

  颜色                          成熟的过程及外形     

  形状                          石榴子粒的形态及它的滋味

  课外设想:

  本文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学过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我感觉也是写植物的范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故有打算课后指导学生写《故乡的银杏树》。

  地点、特产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略写 抽枝长叶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略写 开花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在吹呢。 次详 结果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详写果实的成长过程和姿态。 品尝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次详

  花形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在吹呢。 果态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子状  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听蒋春梅《石榴》有感 篇4

  教学设计

  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荚散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熟练诵读全文的基础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石榴的形象(特征),领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教法学法:在指导学生熟练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领会作者所托之志,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兴趣和习惯。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石榴的图片或实物,一边让学生说出有关石榴的诗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石榴的诗句和资料)。

  2、教师补充石榴的有关知识。(课件展示)

  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果在秋季成熟。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观赏。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o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o写于1942

  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三)检查预习

  1.词汇积累(结合注释,明确一些词语的音或义)。

  奇崛    枯瘠    犀利    辟易    金垂    安普刺    忍俊不禁

  骨朵    柔媚    争妍斗艳    古味盎然    光嫩    潜溢

  2.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试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写作意图,学生回答可能不够准确,教师可指出,但不必作结论)。

  (四)整体感知

  1.朗诵全文(配以轻松愉悦的古筝音乐)。

  (1)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情感的把握和处理)。

  (2)学生朗读2--9自然段(每人读一段),然后让其他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教师稍加评价,意在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以讨论、交流)

  在刚才的听和读的过程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感情?请告诉大家。

  参考答案: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作者按什么思路结构全文?可分几部分?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参考答案: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自然段)

听蒋春梅《石榴》有感

听蒋春梅《石榴》有感(精选12篇)听蒋春梅《石榴》有感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0  武进南宅小学 朱小燕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