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的故事》教材赏析
《天鹅的故事》教材赏析(精选14篇)
《天鹅的故事》教材赏析 篇1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看到"天鹅",我们不禁会联想到那只可爱的丑小鸭?想起安徒生爷爷写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天鹅的故事》不是一个童话故事,但却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读一读课文《天鹅的故事》,想一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天鹅的故事》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在贝加尔湖畔,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破冰行动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而又感人的场面。读着课文,那一幕幕情景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次次让我们激动,让我们从心底里感觉到天鹅们的那种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这样一个有关天鹅的故事,是俄罗斯老人斯杰潘讲给"我"听的。再读一读,看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写"我"结识了俄罗斯老人斯杰潘,并到他家作客。
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写斯杰潘老人向"我"讲述一群天鹅破冰觅食的故事。
第二部分,我们又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它分为四层:
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叙述了事情的起因。
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叙述了由于湖面结冰,无法捕食,所以天鹅们在讨论生存大计。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五、六、七自然段为第三层,叙述了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其他天鹅在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也加入了破冰工作,最后取得了破冰的成功。这是故事的继续发展和高潮部分。
第八自然段为第四层,这是故事的尾声,写了斯杰潘老人被刚才的情景感染了,对天鹅产生了喜爱和敬佩之情。
读了课文第二部分,你觉得哪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是不是课文的第五、六、七自然段?这几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它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那感人的一幕。同学们要认真地读一读。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精彩片断(一) 点评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 把"老天鹅"比作"石头",形象地写出了天鹅向
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 下冲的力量之大和义无返顾。
可是它没有飞走,而是
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 写冰面都颤动了,突出了老天鹅撞击的力量之大
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
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
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
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 用省略号点出了撞击的次数之多
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
,第三次……"
【欣赏】
读着这一段,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老天鹅不断地张开翅膀,腾空而起,然后重重地扑打着冰面……整个情景是那么的惊心动魄。老天鹅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感到震撼。
课文一开始就用"可是""而是"等词,造成一波三折之势,扣人心弦。紧接着用"像石头似的"这一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老天鹅扑打冰面的样子,表现了老天鹅的毫不畏惧和坚定的信念。"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更是以"镜子般"与"颤动"形成鲜明的对比,形象地写出了冰面的变化,衬托出了老天鹅撞击冰面的力量之大。最后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一句,极写出了老天鹅撞击冰面的次数之多,是不停地,一次又一次。
整个一段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但却通过对老天鹅撞冰时的一系列动作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老天鹅的勇敢和奉献,简洁而动人。
精彩片断(二) 点评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用 身体去撞冰,这是多么的难
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 以想象,"呆呆地"形象地写
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 出了别的天鹅被老天鹅的举动惊住了。
只听到'嚓--嚓--'冰层
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 有层次地写出了冰面的变化,
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 从侧面写出了老天鹅是在不停地扑打。
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
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
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 这里写出了参加破冰的天
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 鹅越来越多,从反面衬托出了
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 老天鹅行动的感召力之巨大。
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
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 把天鹅的声音比作劳动的号
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 子,形象地写出了破冰场面的热闹。
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
来阵阵'克噜--克哩-
-克哩'的叫声,就像那
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
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
加油!'"
【欣赏】
课文先通过对别的天鹅"惊住""呆呆"的神情的描写,反映出了老天鹅破冰举动的巨大震撼力,渲染了整个场面的气氛。
然后运用"只听到""接着""终于"等词,点出了冰面的变化,由"一条小缝"、"又裂开一条小缝",到"塌陷""出现一个小的冰窟窿",再到"冰面在慢慢扩大"。冰面的一点一点的变化,强烈地衬托出了老天鹅扑打的力量之大,以及扑打的次数之多,是连续不断地扑打。这就鲜明地点出了它是一位真正的"破冰勇士"。
最后,以天鹅们逐渐加入破冰的工作,进一步突出表现了老天鹅破冰举动所产生的感召力之巨大。"那样齐心""那样欢快""迅速扩大"以及运用比喻来写天鹅的叫声,渲染了整个破冰的场面,表现出了天鹅们团结拼搏的精神。
以上一段,由面到点再到面,把整个场面的气氛、变化,描写得细致而富有感染力。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比喻
习作时,为了使描写能够生动而具体,或者为了使句子的表现力更强,有时我们常常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比喻,或者叫打比方。
像课文中的这样几句话就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1、"(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2、"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第一句把老天鹅比作石头,形象地写出了老天鹅落下的情景,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老天鹅扑打冰面之举的壮烈;第二句则是把天鹅的叫声比作劳动的号子,形象地写出了整群天鹅破冰时热闹的情景和气氛。如果不打比方,这样写"(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没有刚才那样生动而形象了。
再读一读以上两个比喻句,你还会发现它们都用到了"像"。这个"像"是比喻句的一种标志,我们把它叫做比喻词。除了"像"以外,还有"如?quot;、"好像"、"像……一样"、"像……似的"、"是"等等。
当然,运用比喻时,不一定要用比喻词。如课文中"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这两句也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前者把"冰面"比作"镜子",后者则把"老天鹅"比作"破冰勇士",但它们都没有用到比喻词。
现在,你对比喻了解了吗?知道它的好处了吧!的确,运用比喻,能使我们写的句子更具体、更形象,能给我们的习作增加亮色。在习作时,你也可以尝试着用一用,但得注意比喻要恰当哦。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读了《天鹅的故事》,同学们一定也被感动了,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题目自拟。2、天鹅破冰的经过,课文写得很精彩,也很感人。假如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来记叙这件事呢?请根据课文,以天鹅的身份来改写这篇课文,写出当时的情景。
附:课后练习4提示:
①"破冰勇士"指的是老天鹅;因为老天鹅是用身体和翅膀去扑打冰面,而且是不停地在扑打,所以说它很顽强。
②因为老人目睹了天鹅们为了生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身体英勇破冰的劳动场面,这情景让老人感动了,使他从心底里喜爱上了天鹅,所以他没有开枪,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天鹅的故事》教材赏析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9
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听《天鹅的故事》有感
踏着细雨提前十分钟赶到五巷小学,很乐意参与他们的校级研究课。教室里干净整洁,学生正埋头读书。不一会儿,听课的老师陆续到齐了,课也就开始了。
今天上课的是一位女老师,姓周,人很精神,一上课便进入了状态。学生刚开始似乎有点怯场,举手的寥寥无几。随着教师激情洋溢的讲解渐入佳境,越往后读书、思考、回答愈加生动,课堂气氛也热烈起来。
周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的《天鹅的故事》第二教时。由于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深入,备课充分,课堂上讲解时挥洒自如,范读时激情澎湃,点拨时亦显得游刃有余。纵观整堂课有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
1、抓住关键词引导感悟“破冰勇士”。
天鹅破冰这部分是最精彩最生动的,谁读了都会深受感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划出最使自己感动的部分。学生找出了“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重重的”等词后教师相机板书“石头似的”并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本,思考“为什么把美丽的天鹅比作石头似的落下来?”学生在朗读中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像石头一样一次次才有可能破冰,体会到老天鹅是奋不顾身的,是英勇顽强的,油然而生对老天鹅的敬佩之情。
接下来教者又引导学生找到“终于、继续”等词进一步体会了老天鹅为了让大家的得以生存无数次顽强地扑打冰面,全然不顾自己安危的大无畏精神。至此,“破冰勇士”的形象深深的植入了学生的脑际。
2、 抓住重点句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
朗读永远是第一范文的主旋律,这堂课上周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得法,训练到位,效果也是显著的。第五自然段在理解了老天鹅的勇敢无畏后,及时让学生练读。更值得欣赏的是当学生在读中体会的不仅是顽强还有对老天鹅壮举的不忍时,教者及时给予了地肯定,个性化的朗读指导水到渠成。在六、七两个自然段中描写天鹅群体齐心欢快破冰的场面以及破冰后欢呼的场面时,教者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听着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那团结拼搏,共享喜悦的场面仿佛就浮现在眼前。
3、 着力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
在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教者多次使用这样的提问方式“如果你是老天鹅,你会想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会对老天鹅说什么?”“如果你是猎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这样的提问方式只要运用恰当,对学生顺利进入文本,进入文本中人物的内心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在平时教学中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并做到位,天长日久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展将会出现质的飞跃。
如果今天的课堂上教师再少讲一点少问一点,多留出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深入文本世界进行感受和体验性的阅读,自主的感受文本的情,自主的感受动物在危难时刻的壮举,自主地去感受斯杰潘老人受到的震撼内心的深情,将会使我们的第一范文更加深刻更加美丽。
总之,今天透过这堂课我看到了五巷老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新气象,相信他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天鹅的故事》教材赏析 篇3
甘肃省临泽县平川中学 崔爱萍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个体精神对象化”不会凭空产生,具体的文本内容便是凭借。阅读中,只有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感知、触摸和揣摩、品味语言文字,才有可能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共鸣,分享,才有可能使个体精神得以投射或提升。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用读、述、思、品、赏、写等感性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近文本,用心阅读,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生成体验,生成智慧和思想。
教材分析:
《天鹅的故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两个故事:一是两只天鹅互相依存,在暴风雪严寒的冬天,雄天鹅用双翼守护着受伤的雌天鹅,直到两只天鹅一起冻死,为了作为永久的纪念把它们制成了标本。另一个故事是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朗读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好材料,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得到情操的陶冶,受到做人的教育,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根据新课标,让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反复体会、感悟,阅读时能品词、析句,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学情分析 :
这是一片篇幅较长的文章,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阅读障碍,对于重点、难点较难把握,需要长文短教。而学生经过前一段的阅读训练,大多数能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这堂课也需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来实现教学目标 。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谈谈在不同要求的朗读时体会到的内容,并能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3、情感与态度: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受到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的教育。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依据教材的特点,重难点确定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故事;感悟天鹅相依为命、互相依存、勇敢拼搏的精神,受到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的教育。
四、学法指导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来实现教学目标 。
五、教法
方法:三单元阅读教学法
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质疑讨论,然后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感悟、诵读、练说
六、教学过程 与环节设计
在认知阅读环节中主要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归纳能力,并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学过程 中教师可做适当评价。
在理解阅读环节中,引导学生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促使课文内容的研讨更加深入。
拓展阅读环节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积累的结合,并使学生受到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的教育。
七、多媒体课件
课件的制作突出了精美与实效的特点,处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指引,并配以影视资料,辅助教学。
八、教学特色
本课的教学实施了我校“三单元阅读教学法”,教师由讲师变为导师,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习,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难。特别是教学中设计的拓展延伸,使课堂变成了开放型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并使之整合提高。
《天鹅的故事》教材赏析 篇4
目的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果断、团结拼搏的精神。
3、充分展开想象,浮现天鹅破冰的场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内在思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引入,自主质疑。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有关天鹅的故事吗?
2、揭示课题,齐读。你想了解什么?
3、学生质疑。(天鹅会有什么故事?等)
二、初读课文,抓住重点。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想象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课文讲了一个关于天鹅的什么故事?是谁说的?故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在什么地方?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生字词读一读,纠正读音。
落座 塌陷 顽强 一无所获
扫兴 扩大 颤动 腾空而起
(2) 回答提出的问题。(大概内容即可)
板书:原因、经过、结果
三、细读课文,领悟中心。
1、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在哪里?(5、6小节)
2、学生细读课文4、5、6小节,为什么觉得印象深?
找出你感兴趣的段落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3、小组讨论自己的见解。
4、全班交流:
(1)第五小节的段落理解:
①什么叫腾空而起?你所见过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腾空而起?
②老天鹅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一举动的?(带学第4小节)
③你对老天鹅这一举动有着哪些认识?(勇敢、果断)
④老天鹅为什么像石头?跟前面的动作有什么联系?(因果关系)让你感受到什么?(朗读此句话,领悟老天鹅用力之重。)
⑤冰会有什么变化呢?找出冰变化的句子。颤动了多少次?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裂了吗?(了解省略号的内容后加以朗读)
(2)第六小节的段落理解:
①你领悟到了什么?
A、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在慢慢地扩大。
破冰勇士指谁?说明了什么?(老天鹅不怕疼痛,不怕牺牲)
B、想象天鹅破冰的场面,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图描述,根据天鹅的表现发挥想象,描述具体。
②破冰壮举该怎么读?热闹的场面该怎么读?
③看了图,你想说什么?
四、课堂总结,指导写字。
1、本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2、哪些字要注意?
五、布置作业,促进内化。
1、抄词。
2、组词。
3、根据提供的开头,将天鹅破冰的热闹场面写具体。
《天鹅的故事》教材赏析 篇5
作者:澥浦中心学校 唐唯亚 转贴自:澥浦中心学校 点击数:104
有效的对话引导——评《天鹅的故事》
案例描述:
师: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你为天鹅的“担心,着急”,会被“感动”所替代。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段落,并以朗读来表现。
生:3、4自然段最让我们感动。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第3自然段,请一生朗读,其他学生静静地听。
你听到她在朗读的时候,想特别强调哪个词呢?
生:我听出来她特别强调了“重重地扑打”这一词。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生读)现在,请你们举起你们的拳头,重重地击打一下课桌,是什么感受。
生:好痛啊,我的手痛死了!
生:我们敲了一下课桌就那么痛了。而老天鹅用胸脯和翅膀一次又一次撞击冰面,一定更痛。
生:我想它不仅痛,而且冷,是又疼又冷。
师:引导学生带着刚才的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可是天鹅那么美,石头那么丑,用石头来比喻天鹅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那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两个事物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它们往下砸的时候,力量都很大。
师:可是天鹅往下砸的是血肉之躯啊,难道它们不怕疼吗?是什么在支撑着老天鹅不顾一切地往下砸呢?
生:是老天鹅的内心
生:是它不怕困难的精神。
师:那么是老天鹅的什么似石头坚硬呢?出示句式:老天鹅的 似石头坚硬。
生:内心、勇气、精神……
师:那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天鹅呢?
生:勇敢的。
生:坚持不懈的。(因为它第二次,第三次,一次又一次向冰面撞去)
生:为别人着想的,因为它不想让它所带领的天鹅群活活饿死。
师: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好好来读这段话。(先女生读,再全体男生加入进来。)
案例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对话”,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却是实施中的难点,老师很难把握。对话得太多,就显得琐碎;对话得太霸道,就变成灌输。而这位教师的这堂课则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一,课前,教师自己首先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只有把握好教材,才能和学生交流。从这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比喻句,来感悟老天鹅的内在的精神”这一处,我们不难看出,上课前,教师和文本进行过深层次的对话,之后她才能如此敏锐地把握文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感悟。
第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立足文本,并且充分。现在许多课堂上,学生还没读懂课文,师生之间就已经开始对话了。学生是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教师是跟着学生海阔天空。而这位教师则始终将对话建立在“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上。如整堂课伊始,让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讲课文前,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最让自己感动的段落;在感悟的过程中,又不忘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正因为跟文本有了充分的对话,所以学生的发言才会那么精彩,感悟才会那么到位。
第三,教师具有引导对话的能力。对话是民主的,更是开放的,其间,学生喷涌而出的感受、体验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教师要善于在多种信息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提升对话的质量和意义,也要在对话陷入困境的时候,有善于启发,善于引导的本领。比如,为了引导学生感受老天鹅撞冰面时的疼痛感,从而体会它的奋不顾身,它的勇敢,教师先让学生在桌子上重重地敲了一下拳头,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来打开思维与语言的大门,学生那精彩的发言,独特的感受,就喷涌而出了。而在学生一时还无法领会石头与天鹅之间内在的共同点时,教师不急不躁,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可老天鹅往下砸的是血肉之躯啊,难道它不怕疼吗?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它呢?”有了一个引领,学生马上就能感受到老天鹅内在的精神之坚硬如石头。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对话,但是要跟学生,跟文本对好话,还真的要好好下一番工夫。
澥浦中心学校 唐唯亚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天鹅的故事》教材赏析 篇6
一.教学目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读懂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学习第(5—7)自然段,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文字,图片。
四.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天鹅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2、回忆:天鹅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评:书不读熟不开讲。对这样情满全篇的文章,初读必须
《天鹅的故事》教材赏析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