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可爱的草塘》讲读教案设计

2024-06-052

《可爱的草塘》讲读教案设计(精选13篇)

《可爱的草塘》讲读教案设计 篇1

  欧阳镇原

  《可爱的草塘》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通过作者初到黑龙江北大荒的所见所闻,描述了境内一处草塘的美丽和富饶。文章语言清新活泼,形象鲜明,条理清楚,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是一篇优美的借景抒情散文。

  (一)紧扣题眼,统览全文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紧扣题眼“可爱”一词,带着下列问题默读课文:

  1.作者写了草塘的哪几件物象来体现草塘的可爱?

  2.作者写草塘的可爱,是抓住哪些特点写的?

  3.小丽讲了哪几件事来夸耀北大荒,说哪儿也比不上它?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议论,引导学生列出课文中描写的可爱的景物:①草塘夏季美丽的景色。②冬春草塘的景色。③在水泡子里逮鱼的情景。④河水里倒映的草塘美景。使他们懂得文章写草塘的可爱,是通过写“草塘”、“动物”、“河水”三种物象来体现的。作者写草塘的景象,是抓住“大”、“绿”、“动”三个特点写的。说它大,“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说它绿,“绿得发光,绿得发亮”,“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一点的呈墨绿色”;说它在动,“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因而作者发出了“情不自禁”的赞美。作者写动物,听了小丽介绍后,主要写了鱼、野鸡和狍子。通过“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野鸡“像拔萝卜似的”捉,狍子“眼睁睁地让人逮”,以及水泡子里的鱼“一条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等语句,说明了草塘物产丰富,作者又发出“好得哪儿也比不上啦”的赞叹。作者写在水泡里逮鱼时,从“不禁惊叫”的喜爱,发展到“恋恋不舍”的眷意。作者写河水时,写出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所呈现的美景。他“啊”的一声发出赞叹,产生“生怕弄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的珍惜感情。这时作者已完全被草塘的美景所陶醉。至此,使学生了解到作者感情由赞美、感叹、眷恋到陶醉的变化,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就这样,紧扣题眼“可爱”,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经过,理顺文章的条理,抓住了作者行文的线索,达到了统览全文的目的。

  (二)设计画面,引入情境

  本文充满诗情画意,教师在课前可设计几幅画面。当学生对草塘的可爱之处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可用投影仪展示以下四幅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第一幅,是夏天草塘的美丽景色图。

  映现作者置身于草塘,举目远眺的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图,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思考:①草塘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怎样?②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③草塘“大”吗?“大”得怎样?④草塘“美”吗?“美”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使学生的头脑里浮现出宽广的草塘,翠绿的草,汹涌的浪,进到“这草塘真美啊”的情境中去。

  第二幅,是草塘春、冬特有的景象图。

  这幅画的画面是通过小丽的话描绘出来的,分左、右两面。左面:春天,草塘里小草发芽,河水解冻,鱼儿欢跳,一派生机;右面:冬天,雪花纷纷扬扬,草塘披上了银装。草塘里有扎进雪里、翘着尾巴的野鸡,有四条腿陷进雪里的狍子……让学生仔细看图后,思考与回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小丽那自豪的模样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是写冬春特有的景色等问题,让学生懂得草塘不仅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第三幅,是作者在水泡里逮鱼的情景图。

  使学生看到水里“挤挤挨挨的都是鱼”,使“我”“连忙脱掉鞋袜,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蓝子都满了”等画面。再引导学生联想到平时逮鱼时的情况。把学生带入“贪心不足”、“恋恋不舍”的情境。

  第四幅,是河水倒映草塘美景图。

  使学生看到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所呈现的美景。加上朗读课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发他们陶醉于美景之中的炽热感情。

  (三)品味对话,呈现声色

  文章中的语言生动活泼,尤其是人物的对话显得有声有色,回味无穷。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分析品味。例如,“姐夫,呆腻了吧?我领你去散散心好吗?”此话表面上看来,好像是在征求我的意见,其实,并非如此。是小丽的主意已定,非带“我”去看看今日的北大荒新的面貌不可。

  又如,小丽说的“不过你得紧跟我走,俺这儿狼可多啦!”以及“我”回答“去就去,你不怕,我还能怕”等话,表现了小丽有意说假,激“我”去散心,令人变惊为喜,变怕为恋,从反面衬托草塘的可爱。

  再如,“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若是冬天呢……’”这话貌似迫使小丽说出北大荒的荒凉可怕。其实,这既引出了“冬天更好玩”的动人景象又深化了“可爱”之意。

  类似上述的对话,课文中还有许多。这些对话,应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使他们深深体会到这些对话情味蕴藉,且有丰富的内涵:既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又大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欣赏修辞,体会意境

  本文的又一个特点是作者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物象之美,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好好去欣赏,体会其优美的意境。

  首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的话语:“……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让学生知道这段话语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采用这样的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宽阔的草塘、翠绿的草、汹涌的浪那种清新秀丽、宽广豪放、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充分表现了草塘“大”和“美”的特点,更加突出了草塘的可爱。

  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与欣赏“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芦苇、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段话语,了解其中三个整齐的排比句,特别是一个“显得”的运用,写出了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中的情景,把小河的美景描写得更加生动别致,清新委婉,充分表现了作者看到河里倒影时,又惊又喜,陶醉于美景之中的心情,加深了作者对草塘的爱。

  就这样,文章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加了语言的新鲜感,使文章显得明朗和谐,富有抒情节奏,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意境,进入情景。

《可爱的草塘》讲读教案设计 篇2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应当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读”,从行为上来说,是一种“感官外显活动”;但从心理上来说,却是一种“心灵内觉体验”。正是这种“五官并用,身心投入”的活动,才能使学生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自我感悟。所以,看一堂阅读教学的效果如何,首先应当关注学生读得如何,应当让学生在读中强化体验,在体验中促进阅读。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同样一份教学设计,由教师甲上,学生感悟甚多效果甚好,而由教师乙上,学生却可能所悟甚少,效果不佳。这里面的原因固然很多,然而对“读”的意义不甚知晓,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地读,使学生的读没到火候,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这里,且以《可爱的草塘》教学中的一个片断设计,对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加以说明。

  案例:人教版第九册《可爱的草塘》第五自然段。       教学设计:

  这是继整体感知课文1—6自然段内容后,重点开展的对第五自然段“草塘美”的学习感悟。设计流程主要分这样三步:

  1、师:谁能把写草塘美的这一段话找出来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草塘那特有的美?

  2、师:欣赏了这样美的一番景象,你心中产生了什么感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3、师:此时此刻,你置身在这美景中,会怎样做呢?

  这个片断的教学设计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对草塘的美产生自己的感悟,却并不是一件易事。首先它主要取决于读的质量,也就是怎样促进学生在读中产生体验;其次是如何在交流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读,进而产生新的感悟。这就是这个片断教学设计中一二两步分别承担的任务和要达成的目标。这两步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步的读如果不能增强学生对草塘的体验,那么第二步学生就不可能谈出深切感受,而如果不能产生个性化的体验感受就不可能促进学生深层次的读、忘我性的读。

  所以第一步中的读是关键。在有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这一步的读误以为是个简单的过节,学生匆匆读这么一两遍,就忙不迭地进入到第二步的教学要求中去。于是,学生的思想无火花迸出,语言无色彩纷呈,教学成了走过场,学生成了匆匆过客,课堂变得沉闷、乏味。其实,读,是感知过程,是体验过程,是由远而近走进教材的过程,是情感投射的过程,是心理锐变的过程。因而,要想使读成为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在设计这一步时必须设想好这样几个方面:

  1、教师引导让学生读的指示性语言,必须富有情感性、刺激性,能足以影响学生产生想读、乐读的心理情感。那种索然寡味甚至冷冰漠然的类如“谁来读”的话语根本无法激起学生读的欲望。

  2、教师必须设计出有利学生积极朗读的展开方式。由于教学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展开的,所以读的活动也应该充分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局面。如可以采取言语激读、以评促读、生间比读、组际赛读等多种方式组织朗读活动,使朗读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一种情趣盎然的交互活动,那种单调的“你读得真好+谁再来读”的方式,是营造不出朗读应有的气氛的。

  3、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读的状态和程度,随机调整读的次数,使读达到一定火候。一般来说,学生的朗读要经历两个关卡:一是“语音符号”关,二是“语意形象”关。“语音符号”关主要指的是由于语词的不熟悉、句式的不习惯等造成的语音不畅;“语意形象”关指的是由于初读遍数不够,对语意形象的把握还处在模糊状态而造成的语意不达。当学生的读听上去感到已通顺畅达,并似乎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此时已到火候,方可进入到第二步。

  学生读到一定火候,从外显语感上能给人一种通顺畅达的感觉,而从学生的阅读心理上来说,此时学生也是在不断地感知着体验着,感知多了自然体验增多,体验多了情感思想自然变得丰富细腻。这时学生的心里犹如蓄了充分的水,渴望有个缺口倾泻出来。于是此时学生产生了一种交流表达的心理需要。这时让他们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发现是最为适宜的。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将自己读时产生的感受、联想倾吐出来,这种感受、发现往往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正如建构主义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与理解也不同。而此时让学生进行生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能使学生的理解趋向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如《可爱的草塘》“草塘美”这段话,学生读后会说:“我觉得这草塘好美,草鲜绿鲜绿的,好像在朝着我们的炫耀着它们的美丽。”而这种感受又会引发另一种体验:“我读着读着,好像来到了大海边,只见平静的海面上浪花在翻滚着,我都想跳下去游个泳了。”还有的同学会说:“我仿佛看到许许多多快乐的孩子在一边欢笑着,一边奔跑着,有的还在翻滚着身子呢。我也想躺下来,唱首歌呢!”

  这是一种多么美的境界,这就是物我同一、物我相融的境界。读书到此方唯真!此时若让学生再去品读有关语句,则又另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可爱的草塘》讲读教案设计 篇3

  读了《可爱的草塘》一文,给人印象特别深刻,这跟它的艺术技巧新异特别是分不开的。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更重要的是它不像大多数的文章那样:开篇点题,然后平铺直叙,中心虽然明确,但平淡没有波折。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故意掀起波澜,使文章波折动人。下面我就从“抑扬”的角度简单赏析本文。

  一、先抑——初到“呆腻没意思”。文章的中心是赞美草塘的美丽可爱,目的是“扬”,但文章一开始却反说它不可爱,这就是“抑”。文章第一句就说:“我感到一切不习惯”,接着说“觉得没意思”,让小丽都看到“呆腻”的样子。“不习惯”、“没意思”和“呆腻”是我对北大荒不喜爱的情感体现,这与文章中心是相反的感情。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在这里突然掀起波澜,让人感到诧异。我们不禁要问:既然作者不喜爱北大荒又怎么会说草塘可爱呢?悬念顿生,我们的眼光便迫不及待地流向下文,去寻找答案。我们的心被作者摄走了,当我们带着疑问阅读下文,更加深了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二、后扬——初看“草塘真美啊”。作者随着小丽的带领,来到草塘的边上,此时又大又美的草塘呈现眼前。草塘这么大,“我”第一次看,感到置身大海中一般,充满了新奇感。风吹动下的草塘,掀起层层草浪,那草浪由近到远呈现不同的绿色,连成一片,茫茫跟蓝天相接。这动感十足,色彩丰富的草塘让作者自己也分不清是身处大海还是草塘,完全被陶醉了,难怪他情不自禁说它“真美啊”。作者的情感已由“没意思”的不喜爱转变成惊喜的赞叹,这是第一次“扬”。如果文章到此结束,中心还不够明确。

  三、再扬——耳听春冬的草塘。接着文章以小丽自豪的话语描述了草塘春冬两季。春天草塘里游满了肥美的鱼,等人们用瓢舀,令人向往。冬天草塘里到处是野鸡、狍子,下雪天“腿陷进雪坑里再拔不出来”的狍子眼睁睁让人去逮,“把头扎在雪里”的野鸡等人像萝卜一样拔,多么有乐趣。北大荒的物产丰富通过小丽的诉说得到再“扬”,但同时“我”在耳听时的态度,一而再地故意逗她,体现着不信,这也是“抑”。这段文章扬抑结合,又掀起涟漪,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四、又扬——亲历“美好的画卷”。接着作者亲历了抓鱼,看到了藏在草丛中神奇的河。小丽把“我”带到水泡子前,波光粼粼的水面竟全是挤挤挨挨的鱼,“我” 惊叫着连忙脱鞋袜下水,一条一条往岸上抛鱼,小丽催了才恋恋不舍上岸,亲历了北大荒物产丰富。小丽拨开芦苇,让我看到了奇迹般的小河,当“我”看到清澈的河水,倒映水中的芦草、天空、云朵,“我”情不自禁往前走,想捧水洗脸,却怕弄坏了这幅美好的画卷。作者对草塘,对北大荒的热爱升华到了高潮。这时文章戛然而止,但余音未尽。

  文章以“腻、喜、赞、恋”的线索,欲扬先抑,抑扬结合,不仅符合作者内心变化的规律,而且增添艺术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可爱的草塘》讲读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笑嘻嘻、情不自禁、掺假、棍子、萝卜、恋恋不舍、哗啦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激qing导入: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过黑龙江省的版图,说它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而北大荒则是这只天鹅产下的一颗卵。过去这里是纵横千里的大片荒漠。解放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计划的开垦。荒漠已被大片的良田、森林和那可爱的草塘取代,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草塘给你怎样的印象?(物产丰富、景色优美)

  二、感受草塘的美。

  1、师:你从哪儿看出草塘的景色优美?

  出示句子: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指名读。

  2、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想象画面。

  师: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3、教师小结:你们看,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草塘色彩的微妙变化,把整个草塘描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4、让我们一起来亲眼目睹这美丽而奇特的画面,感受草塘那醉心的绿,诱人的绿。

  播放草塘视频资料,欣赏草塘的美。

  5、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说什么?

  怪不得作者会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呀!这一句真美是作者由衷的赞叹、赞美,让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这一段。

  6、指名读,评议,师范读。(读出草塘的大、绿、美,绿的层次,茫茫无边际)

  配乐齐读。

  过渡:看着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确实让人感受到了草塘的可爱,草塘的美还体现哪儿?

  7、体会小河的清澈。

  生1:“啊,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儿可爱。(课件出示此段内容)

  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啊”读得很惊奇,为什么要这么读?

  师:你觉得该怎么读?三个“更”?

  好,谁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注意突出小河清澈的词语应该重读。

  学生自由读这段文字。

  指名读,评价。

  指名读,评价。

  师:大家学着他的样儿读一读,看看读得小河清澈不清澈。

  师引读,学生分组读三个小分句。

  过渡:面对着清澈的小河,我忍不住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洗一洗脸,但是我犹豫了。我为什么犹豫?

  生:因为我生怕弄坏眼前这幅美好的画卷,(我为什么怕弄坏这美好的画卷呢?)因为我太喜欢这条小河了,已经被这美景陶醉了。

  师过渡:作者被北大荒的美景所陶醉了,令他陶醉的不只是美景,还有(丰富的物产)

  三、感受草塘的物产丰富。

  1、请同座分角色读小丽和作者的对话,然后讲讲北大荒的故事。

  2、这一部分哪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

  课件出示:棒打狍子飘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如果你是一个北大荒的人,你将用怎样的语气讲讲北大荒的故事?

  学生自豪地到前面来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

  过渡:北大荒真是

《可爱的草塘》讲读教案设计

《可爱的草塘》讲读教案设计(精选13篇)《可爱的草塘》讲读教案设计 篇1  欧阳镇原   《可爱的草塘》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