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学教案-认识

2024-06-052

数学教案-认识(通用16篇)

数学教案-认识 篇1

  目标:认识9,知道9的形成及能手口一致点数9以内数量的物体。

  内容:认识9

  过程:(一)、手指游戏

  我说1,我对1,一根手指就是1;我说2,我对2,1添上1就是2;

  我说3,我对3,2添上1就是3; 我说4,我对4,3添上1就是4;

  我说5,我对5,4添上1就是5; 我说6,我对6,5添上1就是6;

  我说7,我对7,6添上1就是7; 我说8,我对8,7添上1就是8;

  我说9,我对9,8添上1就是9。

  (二)、认识数字9

  1、《拔萝卜》拔出9,知道9在8的后面。

  2、用橡皮泥制作9宝宝。

  (三)、学习9的形成(视频仪)

  1、故事《排节目》认识9的形成。

  2、给9宝宝印画。

  小结:看一看谁印得好,老师给小朋友贴在墙上。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新本领,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好吗?

数学教案-认识 篇2

  l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

  l        教学目标 :

  1.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l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学具图片、挂图、数字卡片、小贝壳图片等。

  l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贴图片0  )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贴图片1 )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贴图片9 )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0至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是两位数,当然比9大。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引出新课题。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二) 探究学习

  板书:10的认识

  齐读“10”。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    联系实际,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与10有关的物体,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2)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站成一排(8人),问共有几个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10个脚指头、10个同学组成一组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2. 10的位置与大小。

  (1)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几?

  投影仪出示:

  全班齐读0——10,再齐读10——0。

  (2)    比大小。

  10和9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10      9            反过来   < 10

  设计意图:

  利用直尺教学10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再次认识到数字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比较10的大小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    10的写法。

  我们学习了10的这么多知识,那我们该怎样去写10呢?

  在田字格里练习写10。你是怎样写10的?

  生答:左边是1,右边是0,要占用两格。

  (由于学生已学过1和0的写法,所以书写时并不困难。)

  (4)     10的分与合

  (1)情境引入

  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吧!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苹果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明可能会怎样装这10个苹果呢?

  (2)五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请你拿出10个苹果学具图片,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其中一人做好记录,说出不同的分法。(学生活动,老师展示苹果树图)

  (3)汇报结果(学生把苹果挂到苹果树上的合适位置)。

  (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刚才大家通过分苹果,知道了10的组成,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可以减少哪些记忆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最后得出结论,只需记住5个即可。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用最快的方法记忆10的组成。

  (5)游戏,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从创设情境入手,以小组合作展开学习、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10的分与合。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 

  1.看挂图填数。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情景。

  2.猜数游戏。

  正确猜出小贝壳下面的数字,奖励小贝壳。

  (四)课堂小结:

  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内容,然后提问:

  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数学教案-认识 篇3

  认识=、>、<

  仪征市新集中心学校  凌广红

  教学内容: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  第四小节

  教学目标 :

  1、在运动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以内数的大小。

  2、在比较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中,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运动会的挂图、各种小动物的头像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谈话:森林运动会开始啦,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1、出示情景图

  提问:瞧,运动员登场了,同学们看一看有几支代表队?

  2、学生汇报

  3、在仔细看一看,每个队有几名队员?

  生答

  二、设计比赛方案

  谈话:现在四队队员要进行拔河比赛,可是比赛方案还没有呢,请你来当小裁判,你想让哪两队在一起比赛?

  1、分组讨论比赛方案

  2、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三、认识=

  提问:刚小朋友想出了好多种比赛方案,你们觉得哪个队比赛最能体现拔河比赛的公平?

  学生回答。

  1、问为什么,师贴图板书。

  2、我们来把小兔和小猴手拉手,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有好朋友?

  一边说一边连线。

  3、你发现了什么?生答,所以它们一样多。

  4、在4与4之间写=,它的名字叫“等号”,跟老师来读。

  5、仔细看一看等号应该怎样写?

  6、你认为写等号有什么要注意呢?

  7、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教师范写,你们也能象老师一样吗,打开书试一试。

  四、认识>、<

  1、师:为什么你们觉得小松鼠队和小熊队不公平呢?

  生答

  2、松鼠有几只?师贴图并板书5

  小熊有几只?师贴图 并板书3

  3、我们来看一看,教师连线

  哦,通过图,小松鼠确实比小熊怎样?也就是5比3怎样?

  4、我们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板书:大于号)它的名字叫“大于号”跟老师读,5>3

  5、大于号怎样写呢?

  直接范写,学生练写

  6、小松鼠比小熊多,那么小熊比小松鼠呢?也就是3比5怎么样?我们可以用小于号来表示(板书:小于号)它的名字叫小于号,跟老师读小于号,3<5

  7、小于号怎样写呢?

  直接范写,学生练写

  五、>、<比较

  1、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和<长的非常像,你能看出他们不同的地方吗?

  对,他们开口不同,开口朝左,尖尖朝右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尖尖朝左的是小于号

  2、这是>,这是<

  下面老师说,你们也用手势来摆一摆。

  师说大于号生摆,师说小于号升摆。

  3、>和<长得很像,我们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于是他们编了一首歌让我们记住它们,听

  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牢牢记住莫忘掉。

  六、巩固练习

  通过刚才的拔河比赛,我们认识了三位新朋友,下面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也来赛一赛好吗?

  1、圆片弟弟给你们出题目了,有几个圆片?

  谁愿意上来帖,要和它同样多,比它帖的多,比它贴的少。

  2、圆片弟弟看到你们把题目做出来了,有点不服气,把三角和方形也找来考你们。

  出示题目

  第一题

  3、你听,他们只夸你们聪明呢!你们能把下面题目做出来吗?

  打开书做题目

  4、我们来看最后一题,出示4>  ,是什么意思?

  集体订正

  七、总结

数学教案-认识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引导幼儿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巩固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动物园

  2、数字卡片若干张。

  3、油画棒若干盒

  活动过程

  一、集体尝试活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一封信

  (1)教师:今天啊,老师收到了一封数字王国的国王写给我们班小朋友的信。(教师读信)

  (2)教师:我们一起开汽车去动物园,好不好?

  (音乐声,幼儿做开汽车的动作)

  2、尝试一

  (1)分别出示幻灯片,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巩固对数字“4、5”的认识。

  (2)教师:我们到了馆,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3)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取出相应的数字。

  3、尝试二

  (1)出示幻灯片,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认识数字“6”。

  (2)教师: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出示数字6)6像什么呢?

  (3)请小朋友从盘中找出数字6,集体认读数字6。

  (4)请幼儿讨论讲述“6”还可以表示什么?

  4、尝试三

  游戏“看数取物”。

  (1)教师:这是数字几?(出示数卡)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拿出相同数量的玩具,

  边拿边说:l、2、3……,×个玩具和数字×做朋友。

  (2)教师引导幼儿反复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到数字王国去玩好不好?

  二、小组活动

  1、介绍每组的游戏内容及规则:

  教师:小朋友看,数字王国有三个进口,分别为1号门、2号门、3号门。每个门内都有一组游戏。

  第一组看数字做点卡

  教师:请小朋友先看清数字是几,再画圆点,边画边说:1、2、3……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

  第二组看数字印图形

  教师:请小朋友先看上面的数字是几,就在旁边的格子里印几个实物图形,边印边说:

  1、2、3……×个图形和数字×做朋友。

  第三组看实物贴数字

  教师:先看卡片有几个什么,再把能表示它的数字贴在上面的格子里,边贴边说×个什么数字

  和数字×做朋友。

  2、请幼儿自由选择一组游戏,随欢快的音乐声进入作业区。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检查操作过程及结果。

  三、活动评价

  1、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卡片,集体进行评价,表扬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

  2、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3、以“寄信”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和数字娃娃交朋友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信封,

  请你们把自己做的寄给它们好不好?

  4、幼儿粘贴,教师讲解寄法:

  请小朋友先试着在信箱上找到信封上数的好朋友,再把信放到相对应的信箱里,边放边说:

  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这样信就能寄出去。

  5、幼儿逐一“寄信”,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数学教案-认识 篇5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大班,在他们的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铅笔、橡皮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文具,直尺却使用的较少。直尺有什么用?怎样使用直尺?大班生为什么要用直尺?是幼儿感兴趣而又疑惑的问题。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扩展幼儿对直尺的认识,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求,解决疑问,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满足幼儿渴求学习的愿望。

  二、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尺子,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进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并感受到和同伴一起探索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子,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四、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子。

  (1)分组讨论交流。

  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子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子,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子。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子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子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尺子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4、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子,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

数学教案-认识

数学教案-认识(通用16篇)数学教案-认识 篇1  目标:认识9,知道9的形成及能手口一致点数9以内数量的物体。  内容:认识9  过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