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分一分

2024-06-051

分一分(精选13篇)

分一分 篇1

  教案            (序号 2  )

  课题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8  月 25   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小朋友,这里的几种分法都是不同的,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课后感受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分一分 篇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p53-p5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体会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课前准备: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若干,水彩笔1支,小磁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路过一个月饼店,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的月饼:有圆形的,方形的……“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大家肚子都饿了,我们买些月饼吃吧。”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快说,快说”八戒迫不及待地说。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到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到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用手势告诉大家)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可是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多少月饼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能用手势表示吗?(不能)那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半块月饼吗?”选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停在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比八戒可聪明多了。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出示课题)

  对于分数,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有重点地板书几个问题:分数的产生、读、写)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一)、认识1/2

  1、很遗憾,老师今天没有带月饼来,先用这个圆片代替月饼,好不好?现在老师把它分一分,然后问:“老师是怎么分的?”待同学们明确了“平均分”后(板书: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1/2。(板书:1/2)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谁能说一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这半块是整个月饼的1/2?,(指另一块)这半块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也是 1/2)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一说呢?(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出示这句话。)

  2、涂一涂

  1/2不仅可以表示月饼的一半,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出示花瓶)谁能表示出这个图形的1/2呢?(学生回答)完成练习纸上的第一题。

  3、(汇报展示)问:这些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猪八戒可等不住了,马上拿起月饼开始分成二(不平均分),一份递给悟空,说:师兄1/2,我也1/2。

  (二)、认识四分之几

  (1)、观察推想(这边沙僧和唐僧看了,也有些想吃。于是又拿出一块方形的月饼来)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方形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请学生拿出刚才老师发给大家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并涂上颜色,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c、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3)、把一个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就是这张纸的1/4,假如涂上二份那就有几个1/4,就是(2/4),涂上3份呢?四份呢?

  (三)、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1、像1/2、1/3、1/4、2/4等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一个分数由三部分组成。能不能给他们取个名字呢?表示什么意思?

  2、除了上面的几个分数,老师这里还有几个?请大家拿出作业纸。看第二题,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多少?分子是多少?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3、昨天叫大家准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用它们举个分数的例子吗?粘到黑板上。能举完吗?

  三、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  练一练1、2(先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汇报

  2、  练一练3(抢答的形式)

  3、  练一练4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其中的1份

  2                                 平均分

  1                           2   平均分的份数

  一半     

  分子

  1/4  2/4   3/4    4/4    分数线

  分母

分一分 篇3

  三、分一分(与下面的教案不一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 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 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学生观看动画片《小兰的星期天》:小兰早餐后在认认真真地做作业。一会儿,小兰完成了作业,当她整理东西时却犯愁了……

  提问: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又应该放在学具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也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媒体演示)

  4.小结。

  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地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电话响了,妈妈接了电话后说,有客人要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小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想想做做”第3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 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学生把同类的玩具作上相同的标记。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3.“想想做做”第4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些什么呀?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

  (1) 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类。

  (2) 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既可以按颜色分,又可以按品种来分。如果学生

分一分

分一分(精选13篇)分一分 篇1  教案 (序号 2 )  课题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1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