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2024-06-052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通用13篇)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适时渗透法制、德育教育,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制哩念。教学重点: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200÷5027×396×12280÷40

  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17×(78-29)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480-(180+60)(31+2)×30240÷(4×20)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②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第1、3、4题

  练习十二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二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⒉口算:

  720÷90484÷2450÷5028+4213×4840÷21360×265-1756+8

  ⒊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90+70)÷80100-5×1332×(47-17)

  二、灵活运用

  ⒈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⑴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一线一组地算一算。

  ⑵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

  ⑶小结: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边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⑷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

  ⒉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

  ⑵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⒊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同学们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是纠正。四、全课小结:通过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十二、布置作业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

  2、通过学生边练边说想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简算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过程性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后记

  揭示课题

  直接点题,明确学习目标。

  在复习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后,我们再来复习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算法。

  复习运算顺序

  综合练习

  通过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问:在四则运算里,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67页上关于混合计算的.几个问题,再讨论一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大家。

  做练一练

  练习十二第9题。

  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估算,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做练习十二第12题。

  思考题

  学生相互说说,个别学生全班回答。

  学生相互交流,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其余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个别学生说说运算顺序,集体进行批改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进行评讲订正。

  学生先估算,再进行计算验证。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再列式进行解答。

  学生能正确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篇3

  [教学目标]

  1.根据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地列竖式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复习。

  (1)用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7+4 12-3 18-9 30+15 44+6 35-10

  10-5 9+6 7+7 47-20 58-18 40-3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8+25+18 76-29-35

  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订正如下:

  教师提问:连加、连减的题目按什么顺序计算?

  学生回答:连加、连减的题目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为运用迁移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新授。

  (1)教学例3: 68-29+51=

  ①读题,说说这道题与刚才所做的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做如下回答:复习题是连加、连减,这道题是加减混合式题。

  教师可向学生进一步说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②通过对连加、连减的学习,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独立试做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试做,并请一名同学板演。

  教师订正答案如下:68-29+51=90

  教师向学生说明,像这样的加减混合式题也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也像连加、连减一样,可以用简便写法列竖式计算。

  ③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56+24-30 67-34+39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如下:

  (2)教学例4: 72-(47+16)=

  ①读题,说说例4与例3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例3是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而例4是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

  教师提问: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小括号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师进一步提问:小括号怎样改变题目的运算顺序?

  学生可做如下回答:没有小括号的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就要先做括号里面的计算,再做括号外面的计算。

  ②说说例4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先做括号里面的47+16,然后用72减去47+16的和。

  ③按照刚才所说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例4,要求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想一想:有没有简便写法?

  教师订正答案如下:

  72-(47+16)=9

  教师说明:由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这种式题的竖式没有简便写法,只能写两个竖式。

  ④完成下面两题:33+(55-46) 76-(13+42)

  教师订正答案:

  说明,在加减混合的运算中,能口算的不用写竖式。

  教学意图:这两个例题的教学,全是采用学生试做的方法。学生通过对以往知识的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完全可以解答这两道题。教师要对学生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3.课堂练习。

  (1)计算。

  (教师订正答案 72 21 98 47 72

  31 97 79 82 65)

  (2) 把下列计算中不正确的改正过来,想一想错在哪里?

  ①64-(17 + 28) = 19 ②26 + (86 -59 ) = 5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①小题是错的,第②小题是对的,26+27得53,用27+26也得53,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是不变的。而第①题把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变换了,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被减数是整体,减数是部分。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确不是任何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都能用简便写法来计算。如果括号前面是加法,可以用简便写法;如果括号前面是减法,就不能用简便写法。

  教学意图:通过这两组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及竖式的正确写法,加深学生对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竖式写法的认识。

  4.课堂。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课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楚的认识,给学生和质疑的条件与机会,意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篇4

  第一课时:无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1、例2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口算。

  4.8+5.2=10

  7-5.5=1.5

  4.5´4=18

  1.8¸0.3=6

  7.5¸0.25=30

  0.15¸0.5=0.3

  1.2´0.4=0.48

  6.7-5.6=1.1

  9.9+1=10.9

  0¸16.2=0

  0´1.8=0

  36¸0.4=90

  问:1.8¸0.3、4.5´4、1.2´0.4各表示什么意义?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0+80¸4=140

  (2)16´2¸16+90¸2=47

  (3)1000-800¸2=600

  (4)55+45¸5-16¸2=56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出示例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问:题中含有几个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自己试算)

  小结:算式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一级运算,要按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教学例2:

  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问:这两道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地方。它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小结: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5、指导看书。

  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课本例题。

  6、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在先算的部分划上横线,把必要的竖式写在递等式的右边。)

  2、课本练习十第1题

  3、思考题。

  下面是有关联的四个算式,请想一想,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1)1.632¸3.2=0.51  (2)0.25´0.16=0.04

  (3)0.51-0.04=0.47  (4)0.47+0.13=0.6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3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习

  10.1+9.9¸9´0.1            9.728¸3.2+15.2´0.2

  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5´3.85»27.14   (2)0.63´0.57»0.36

  (3)4.32¸1.7»2.54     (4)4.67¸0.23»20.30

  指出取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3.6¸1.2+0.5´5

  问: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

  3.6¸(1.2+0.5)´5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3.6¸1.7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

  =3.6¸1.7´5

  »2.12´5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10.6         (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

  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有小括号还不够用,就要用到中括号‘[  ]’

  教师板书:中括号[   ],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号。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1.2+0.5)´5]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解:   3.6¸[(1.2+0.5)´5]

  =3.6¸(1.7´5)

  =3.6¸8.5     (这里为什么用等号?)

  »0.42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指导学生看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若有错改正过来。

  4.06¸(13.54+14.46)-0.14     (15.38-1.74)¸3¸7

  =4.06¸28-0.41             =13.46¸3¸7

  »0.145-0.41               »4.55¸7

  =0.005                   »0.65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先划出运算顺序,后计算)

  3、堂上练习。

  练习十第2题前两题

  练习十第3、4题。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篇5

  课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学科

  年级

  教学目标

  一、懂得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

  重、难点

  信息环境及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分步策略

  谈话引入:“小朋友,都乘过公共汽车吗?”

  计算机显示屏上出现了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可以清晰地看到车上有8名乘客,随着刹车声响,汽车到站。这时老师问:“汽车到站了,会出现什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通用13篇)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