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期复习

2024-06-053

学期复习(精选12篇)

学期复习 篇1

  2004年12月22日 大班英语展示课教案

  执教者:崔府街幼儿园胡宝如

  设计教师:胡宝如

  教学年龄:幼儿园大班

  课题名称:学期总复习

  授课时间:30分钟

  教材版本:洋紫荆英语第五册

  一、学生分析

  1. 幼儿年龄6岁左右,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会以图片和实物相结合为呈现的主要手段。

  2. 幼儿已经学习英语口语两年半,基本的课堂教学都可以用英语进行,幼儿基本可以理解。

  3. 幼儿的学习基本以教师引导为主,让其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教师提示以完成学习。

  二、教材分析

  1. 本课是学期总复习,处于学期的尾段,幼儿对本学期的知识基本学习完毕。

  2. 幼儿之前学习的知识比较零散,需要把知识进行梳理,让知识有机地结合,方便幼儿理解和记忆。

  3. 预测经过本课的梳理后,幼儿对本学期的内容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记忆。

  三、教学目标 

  1. 幼儿能清楚的记忆学过的内容,并能在实际中简单运用。

  2. 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使他们对自己更有自信,对英语学习更有兴趣。

  四、教学策略

  1. 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因为幼儿年龄比较少,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可以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做好玩中学,学中玩。

  2. 课前准备:

  1本学期学过的全部单词图片

  2歌曲的录音带(顺序Fly fly butterfly / hello / I can hear the bell /spring time outing /  I want to be / Bingo)

  3黑板

  4分组标志(4个季节的图片,分别贴在积木灯柱上)

  5椅子分四组摆好

  五、教学过程 

  1. 幼儿教师互相打招呼,教师提问日子What day is it today?

  2. 师生一起念儿歌“we are going to the zoo”,

  3. 教师拿起对话图片,提问幼儿What’s in the park?,让幼儿根据图片回答, 复习重点句型There is a …

  4. 教师提示儿歌 here I come, 师生一起念儿歌

  5. 教师指着墙上的对话图片,提示幼儿Look at the …,幼儿回答,复习反义词,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幼儿要马上说出其反义词,并配上动作

  6. 唱首歌,放松一下Fly fly butterfly,一边唱一边走到教师面前

  7. 让幼儿围成圆圈,再唱一首hello

  8. 请幼儿回到座位上,教师指示教室中不同形状的物件,复习句型What shape is it? 出示6种形状,让幼儿按顺序念出形状手势歌

  9. 出示4个季节的图片,让幼儿读出图片上的季节名称。请4位幼儿代表4季的感觉,找出合适的季节,说出原因。复习句型I like…

  10. 请幼儿唱歌I can hear the bell

  11. 再唱一首spring time outing,让幼儿唱完歌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12. 游戏:教师做出儿歌的动作,请幼儿猜,最先猜到的小组可以表演该首儿歌(包括I can see the moon / happy dumpty / I have two hands / here is a pig 4首儿歌)

  13. 出示分组标志,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分组唱歌 I want to be

  14. 幼儿开火车读本学期的单词

  15. 唱歌Bingo

  16. 结束课堂教学,和幼儿说再见

  六、课后反思

  幼儿对学习十分有兴趣,亦在活动中复习到所学的知识。但内容比较多,不是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单独练习。

学期复习 篇2

  设计教师:胡宝如

  教学年龄:幼儿园大班

  课题名称:学期总复习

  授课时间:30分钟

  教材版本:洋紫荆英语第五册

  一、学生分析

  1. 幼儿年龄6岁左右,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会以图片和实物相结合为呈现的主要手段。

  2. 幼儿已经学习英语口语两年半,基本的课堂教学都可以用英语进行,幼儿基本可以理解。

  3. 幼儿的学习基本以教师引导为主,让其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教师提示以完成学习。

  二、教材分析

  1. 本课是学期总复习,处于学期的尾段,幼儿对本学期的知识基本学习完毕。

  2. 幼儿之前学习的知识比较零散,需要把知识进行梳理,让知识有机地结合,方便幼儿理解和记忆。

  3. 预测经过本课的梳理后,幼儿对本学期的内容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记忆。

  三、教学目标 

  1. 幼儿能清楚的记忆学过的内容,并能在实际中简单运用。

  2. 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使他们对自己更有自信,对英语学习更有兴趣。

  四、教学策略

  1. 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因为幼儿年龄比较少,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可以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做好玩中学,学中玩。

  2. 课前准备:

  1本学期学过的全部单词图片

  2歌曲的录音带(顺序Fly fly butterfly / hello / I can hear the bell /spring time outing /  I want to be / Bingo)

  3黑板

  4分组标志(4个季节的图片,分别贴在积木灯柱上)

  5椅子分四组摆好

  五、教学过程 

  1. 幼儿教师互相打招呼,教师提问日子What day is it today?

  2. 师生一起念儿歌“we are going to the zoo”,

  3. 教师拿起对话图片,提问幼儿What’s in the park?,让幼儿根据图片回答, 复习重点句型There is a …

  4. 教师提示儿歌 here I come, 师生一起念儿歌

  5. 教师指着墙上的对话图片,提示幼儿Look at the …,幼儿回答,复习反义词,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幼儿要马上说出其反义词,并配上动作

  6. 唱首歌,放松一下Fly fly butterfly,一边唱一边走到教师面前

  7. 让幼儿围成圆圈,再唱一首hello

  8. 请幼儿回到座位上,教师指示教室中不同形状的物件,复习句型What shape is it? 出示6种形状,让幼儿按顺序念出形状手势歌

  9. 出示4个季节的图片,让幼儿读出图片上的季节名称。请4位幼儿代表4季的感觉,找出合适的季节,说出原因。复习句型I like…

  10. 请幼儿唱歌I can hear the bell

  11. 再唱一首spring time outing,让幼儿唱完歌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12. 游戏:教师做出儿歌的动作,请幼儿猜,最先猜到的小组可以表演该首儿歌(包括I can see the moon / happy dumpty / I have two hands / here is a pig 4首儿歌)

  13. 出示分组标志,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分组唱歌 I want to be

  14. 幼儿开火车读本学期的单词

  15. 唱歌Bingo

  16. 结束课堂教学,和幼儿说再见

  六、课后反思

  幼儿对学习十分有兴趣,亦在活动中复习到所学的知识。但内容比较多,不是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单独练习

学期复习 篇3

  复习内容:书本第114页第1—4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运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能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和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3、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字母表示实际问题里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复习过程:

  一、口算练习:

  300×30460÷23230×30490÷70

  600×1193÷3180×8002×220

  42÷2130×120630÷3360÷60

  400×90350÷512×40045÷3

  42×96÷48500×20xx÷15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报得数,错的自己改正。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乘法的计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揭题)

  二、复习乘除法的笔算:

  1、笔算:

  65×17742×30750÷50

  107×6542×300700÷50

  170×65420×30700÷40

  学生计算第一组,板演,集体订正,然后说说每一题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计算第二组,板演,集体订正,说说这组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所用简便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计算第三组,板演,集体订正,说说这组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所用简便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最后一题正确的余数是多少?为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竖式计算:

  165×34410×20600÷30

  90×70880÷6036×208

  270÷45900÷4018×400

  先看题目要求,能口算的在书上口算,核对时说说口算方法。把学生认为不能口算的写在黑板上(不要求学生作出同样选择,大都认为的`即可),指名板演,完后边核对边回忆笔算方法,检查板演者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3、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小学用水缸收集雨水,用雨水浇花、浇树和打扫卫生。

  (1)一场大雨后,全校21个容量都是394升的水缸,都装满了水。这天一共收集到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2)大扫除中,平均每个教室用水102升,37个教室共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3)剩下的雨水用来浇草坪,平均每平方米需要5升,还能浇多少平方米草坪?

  学生理解题意,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先让学生完成第1、2小题,板演,看看你估算的是否正确。

  然后完成第3小题,分析数量关系。怎样求“还能浇多少平方米草坪?”“剩下的雨水”是指哪两个数的差?

  三、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化简:

  4X+5X4A-3AB+BB×B

  9X-6X-26Y+Y5A×3B8X-X

  学生独立完成,口答,集体订正。说说B+B和B×B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第4题:

  (1)张大妈上集市买苗鸡和苗鸭。每只苗鸡a元,每只苗鸭b元,苗鸡、苗鸭各买了12只。张大妈一共用去元。

  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王大伯上集市卖西瓜,已经卖掉6筐,每筐x千克,还剩千克。先用式子表示王大伯一共要卖西瓜的千克数,再计算当x=45时,王大伯一共要卖多少千克西瓜?

  分析数量关系,怎样求“一共要卖西瓜的千克数?”学生独立完成,板演。注意书写格式,不加单位名称,要写答句。

学期复习 篇4

  目标提示

  1.梳理积累的写作素材与写作方法。

  2.了解熟悉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3.思考构思两篇作文,完成一篇作文

  各个击破

  1.素材积累

  问:老师常常让我们写读书笔记、日记等,说是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可是我觉得这样做对写作文没有什么帮助,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记的笔记、日记等在没有经过你的思想整理之前,还不能称为写作素材,只能称为文本摘要,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整理后才能称为写作素材,才能发挥它们在写作中的作用。从文本摘要到写作素材的过程叫素材积累,主要方法大致有:①反复回味法。就是将积累到的材料(图文),时常翻出来看看,体会其中的妙处。②生活运用法。就是将材料直接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名言警句,好的句子词语等,运用的过程就是将它们在脑中积累的过程。③延伸深化法。就是将材料作必要的延伸与赏析,从而深入领会材料的含义与妙处。比如对日记中记录的动人片段,可以适当演绎,写成动人的文章来,或者从别的角度来思考材料的意义等。这些方法侧重在平时运用。在考试前,可以使用第一种方法将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作一个全面的梳理。

  2.方法举要

  问:有人说,作文应考是不需要复习的。我认为是必要的,在复习时我很想了解一些具体的写作方法。老师能给介绍吗?

  答:写作方法可以分为构思方法(选材组材)、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修饰方法等,今天介绍构思方法,构思作文,首先考虑文章在结构形式有新的创意。常用的结构的技巧有:

  1、判断组合法。借鉴小说写法,以简洁的小标题或阿拉伯数字(英语字母)来将文章的各个片断组合起来。这样既可以留下空白,让读者思考,又可以提纲挈领,突出文章的重点。

  “获取”是04年徐州市中考话题作文,一考生以《珍珠之谜》为题,借写孙悟空变成一粒沙,通过写沙与珠的转变,获取与消失过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得失与心间,珠沙一瞬间。”全文运用了“a、寻求机遇”,“b、脱颖而出”,“c、消失之谜”三个小标题,这三个小标题连缀起三个各具特色,内容各异的片断,为文含蓄隽永,给人启迪。

  2、采访笔录法。文章模拟新闻写作技法,真实再现“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语言对白,并配以精当的点评。这种形式不仅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更便于发表见解。

  如河北一考生在阅读了上面关于鹰妈妈与幼鹰的材料后,以《对鹰访谈录》为题写了一篇文章,令评委耳目一新,加上结尾议论精当,发人深思,被评为满分。

  3、题记后记法。在正文之前题目之下,援引他人或自写的含义深刻的话,这便是题记。还有一种形式是后记,即在正文结束后,引用名人名言或自写能揭示主旨的话作结。题记与后记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它们或阐述写作缘由或揭示作者内涵,目的是让读者透视到作品中的亮点,触摸到写作情感的脉搏。

  如上述徐州考生的《珍珠之谜》的题记和后记分别为“发光的不一定是珍珠,但珍珠一定会发光。——题记”,“‘得失与心间,珠沙一瞬间。’有人在说。——后记”题记引发读者兴趣,后记点明主旨,启发人深思。

  4、编写剧本法。运用小剧本的形式来写文章,这也是一种构思文章,表达求新意的形式。这种形式使用于以语言描写为主的文章。如果形式于内容构思得好,会给读者带来新颖别致得感受。

  5、引诗入文法。将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得诗歌(或歌词)引入文章,或是营造某种意境,或引导行文的思路,这些都会使你的文章的表达富有新意。这是写抒情散文的一种别致的方法。

  如“声音”是广东省中考的话题作文。一考生以《生命中的乐章》为题抒写的音乐对生命的意义。开头引用了题为《歌手》的诗:“不听歌我才承认你是歌手/才承认你的歌是一间空房/塞满了忧伤/与小鸟交谈,你让每句格言/都突然暗下来//那夜多少人摇曳在台下/台上就你一个人被歌声提着走/那感觉,你贴近我的耳朵说/是灵魂摸黑回家”这几句诗一下子把读者带入到思考中,感到创意表达的效果。

  6、应用文体法。将应用文的写作技法引入到作文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将你的文章写成真切动人的书信,也可以以日记的形式来完成你的文章,也可以是实验报告,也可以用一份合同乃至清单的形式来写你的文章。应用文体法展现的是文章的形式,而文章的思想内涵要透过这些形式才能体会出来。如有位作者以《一张植树节的清单》为题写了一篇不到300字的小小说。小说的内容就是一份某局植树活动的开支消费清单。读者可以发现“树苗费”相比最低,而其他诸如汽油费、麻将费、补贴费等费用远远超过树苗费。读者不难悟出文章的主旨。

  3.话题作文

  问:老师,我在写话题作文时,总是觉得不知道写什么,结果总是就着话题乱写一气,结果文章空洞无物,我很是烦恼,你说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

  答:写作话题作文时,若能进行“三问三答,信息交合”,便可以写出内容具体,具有真情实感而又新颖别致的文章。下面以话题作文“快乐”为例,具体说说这种简便的思维训练的方法。仅仅指写作记叙类的文章而言。其他文体的文章的写作,可以大致变换一下,同样可以进行“三问三答,信息交合”。

  ①.三问三答。

  一问“谁”,明确叙述主体。“谁”快乐呢?是“我”还是“他”,还是“一位老奶奶”,还是“一只小麻雀”……你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也就明确了文章的叙述主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考题,可能已经明确了文章的叙述主体,这答案就比较单一了。

  二问“为什么”,明确写作内容。为什么而快乐?因为某人某事,还是某种情景,还是因为感动而快乐……明确了“为什么”,也就明确了文章的具体内容,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不会空泛肤浅了。

  三问“怎么样”,明确文章情景。快乐得怎么样呢?有怎样的举动行为,是在什么地方,当时的天气,周围的景物环境怎么样等等,发问的情景越具体越好。到了第三问,你的大脑已经沿着上面的两个问题而将文章的内容逐步地具体化了,何愁写不出具体生动的文章呢?如果你的语言的基本功还是可以的话。

  上面的“三问三答”是一种写好话题(大题)作文的而要具备的思维方法,在对文章思路的开掘和材料的选择上有重要的作用。在训练考生或考生自我训练时,千万不要将它程式化,而应该注意灵活运用。

  ②.信息交合。

  进行了上面的“三问三答”,考生大致能写出一篇内容具体生动的文章了。如果要想文章思路的开掘和材料的选择上有新意有特色的话,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交合”。什么是“信息交合”?还是以上面话题为例说明。围绕“快乐”,从“谁”、“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思维的角度上,去尽可能多的思考出文章的叙述主体、内容角度和内容情景,然后,选择你最熟悉而又有新意的任意三个点进行交合,你可能会写出一篇新颖别致的文章来。借助坐标来显示这个思维的过程。

  我们可以任意选择进行信息交合,产生出许多新的写作的视角。我们可以写“雨天一位老人读书而快乐”的故事,可以写“孔已己在大街上跳舞而快乐”的故事,可以写“小鸟在雨天跳舞而快乐”的故事……总之,无论你怎样去想象,必须要有真情实感,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不能偏离你对文章主题的表现。最重要的是要切合题目的要求。

  4.示例学习

  [作文题目]

  前不久,武汉市一名初中学生上书市长,坦言自己对当前学习、生活现状感到的困惑,并请市长关心中学生的成长。市长被这封朴实的来信深深感动,当即作出批示:这是中学生心声的真实表露,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中学生上书市长表露心声并寻求帮助的行为,是对自己成长和自我生命的一种善待之举。善待自己,其实就是好好对待自己。它是一种自我释放、自我调节、自我塑造……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请以“善待自己”为话题,写出你自身的经历、体验或者认识、思考。要求:题目自拟,主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04年武汉市中考题)

  [考场作文]

  勒着青藤成长

  武汉市一考生

  漫步于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到跳跃着,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能如此茁壮地成长?走近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的被青藤勒出的伤痕。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入土中的一声闷响。我愣住了:原来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才是生命的支柱;原本以为那是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

  常常会反感于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然而,离开它们,生活真是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果真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而取代。徘徊于人生的岔路口时,我们仍然会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如此扭曲自己的人生,难道是对自己的善待吗?

  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那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能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诱惑时,及时地悬崖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仍然拥有强大的精神后盾……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

  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感到伤痛,有时甚至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有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

学期复习

学期复习(精选12篇)学期复习 篇1  2004年12月22日 大班英语展示课教案  执教者:崔府街幼儿园胡宝如  设计教师:胡宝如  教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