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教案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教案(通用2篇)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教案 篇1
一、 说教材
(一) 内容简析
本框是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结束语,也是全书思想教育的归宿和落脚点。本课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择业观,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本框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每个青年都应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第二部分讲“立志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第三部分讲“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理解人才的概念和成才的条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才观。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
觉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理想与现实、成才与择业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纠正一些在人才、职业方面的错误认识,使学生明确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树立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的观念,并以此观念指导行动,做到知行统一。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青年成才的条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确定其为重点的原因:成才是涉及学生今后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生很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青年学生成为各种各样的人才,青年学生也大都有成才的愿望。讲清这一问题,可以使学生认识青年成才的优势,激励学生勤奋努力,积极准备和创造条件,争取早日成才。
2.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确立其为重点的原因:初中毕业后,学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选择,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爱岗敬业、努力奋斗。
确立其为难点的原因:由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着明显的职业差别,学生在职业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片面的认识和错误倾向。因此,要讲清这一问题,使学生信服所讲道理将回有一定难度。
二、 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教书”的艺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主创性,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本框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平等和谐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愉悦的情绪体验。
2.例证教学法。初三学生已有初步的问题分析能力,因此,可通过剖析实例,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辨证思维能力。
3.反馈教学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适度的课堂练习,教师根据信息反馈,及时鼓励或纠偏或弥补,使学生认知得以提高,从而升华教学。
三、 说学法
教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