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通用3篇)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篇1
复习资料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要重视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性认识。重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地历史地统一。认识的发展过程: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个过程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发展变化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他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他相关知识点:1.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真理的含义: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4.真理的特点: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论。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6.认识的特点:反复性、条件性(主体、客体)、上升性和无限性。条件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篇2
【考点解读】 考点1. 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三个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选客观世界的活动。
(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社会结构和社会的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具有社会性是指: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实践具有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相关链接】下列活动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①学生看书 ②法官办案 ③蜘蛛织网 ④调节分配结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易错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人们获得知识只有参加实践 .\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真题再现】1,(09天津)漫画《赛跑》启示我们在成长道路上要(c)
a.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
b.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
c.明确人生目标,锐意进取
d.增强竞争意识,自立自信
考点2.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哲理归纳: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哲理:
(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2)原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为什么?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根本途径是实践,从而获得直接经验
认识的途径 来源都是实践
另一途径是学习书本和他人,从而获得间接经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表现:⑴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⑵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⑶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⑴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⑵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⑶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即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d、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相关链接】归纳:假如给出一段材料,然后问: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怎么回答? \ 到书中p44-46找2abcd的例子
[易错点]不参加实践就不能得到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是检验认识的的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的标准,所以“三个有利于”标准就不是检验标准。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全面揭示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哲理
1,(09全国)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 )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9山东)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动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 ②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0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