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精选3篇)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篇1
练习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
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形式。被分封的诸侯要承担的义务包括
①镇守疆土 ②随天子作战 ③交纳贡赋 ④朝觐述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
4. xx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
5.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8.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 b.血缘色彩 c.平等色彩 d.民主色彩
9.“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度 b.郡县制度 c.宗法分封制度 d.礼乐制度
10.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来维护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亲族,但是原商代贵族也可能分封为诸侯
b.井田制下,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但劳动者也拥有“私田”的所有权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但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d.周礼是一种尊卑等级名分制度,它以一整套礼仪规范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
11.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a.群雄割据战火连绵 b.大夫夺权,国君称王
c.社会混乱,历史倒退 d.各国变法,富国强兵
12、“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伯,郑伯御之。”(见《左传 桓公五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分封制的崩溃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c.周王室的衰微 d.阶级矛盾尖锐
13、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①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邹忌变法 d商鞅变法
15、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 b.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c.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 d.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
16、秦王嬴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战略
c.统一条件成熟,嬴政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1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9、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 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 d实行三公九卿制
20、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 d三公之间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21.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中国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b c b d b c b c a d d a c a a b c
21.(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3分)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4分)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分)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
(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篇2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预习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西周的政治制度。
难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点自主梳理】
一、夏朝:
1. 地位:
2. 制度:
二、商朝:内外服制度
1. 含义:内服
外服
2. 特点:
⑴ 商王控制着
⑵ 商王通过垄断 以强化
⑶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 的。
三、西周:
1. 分封制:
⑴ 含义:
⑵ 内容:
① (谁分封?)
② (分封给谁?)
③ (分封内容?)
④ (两者关系?)
⑤ 作用:
⑶ 崩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导致分封制崩溃,最终取代它的是 。
2. 宗法制:
⑴ 含义:
⑵ 内容(特点):核心是 制度。
① 与 的关系是相对的。
②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③ 发展:进入封建社会后,宗法制崩溃,但 制仍沿袭,王权的传世长期进行。
⑶ 作用:
3. 维护工具:周礼
⑴ 含义:
⑵ 实质: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讲授学案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请回答:
(1)两段材料描述了何种社会现象?
(2)从何朝起出现了材料的不同情况?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一定的专制。那么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有效训练
1.商王与各附属国的关系是( )
a.绝对控制 b.支配与被支配 c.平等 d.互不相干
2.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其中内服制度主要管理( )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