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分析

2024-06-054

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分析(精选12篇)

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分析 篇1

  重点与难点确定

  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定位的知识,历来都是初中教学的难点。这部分内容是在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学生刚刚步入初中,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常识,但是仅限于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另外,有关坐标系的数学知识未学,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经纬度的确认等知识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本专题的重点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特征,经纬网定位;难点为: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定位。

  突破方案案例

  为什么学生会对经纬网的知识产生畏难情绪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点:(1)在平面图中容易混淆经线和纬线。我们教师感觉最简单的平行线经纬网图,实际是学生们最容易产生困惑的,因为这类地图与地球仪相比,变形最大。(2)分不清南北纬、东西经。这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对它们的划分不清,二是对南北纬、东西经的表示符号记不清。鉴于此,我在这个课题的设计中贯彻了这一思想:将问题分解,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常见经纬网的形成过程。我主要借助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来化解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通过对实物(即地球仪)──立体图──平面图的反复转化,利用多媒体动画,借助鲜艳的色彩,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强化他们的感官刺激,以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法,我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点,分解了难点,达到了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附:“经纬网定位”难点突破设计

  本难点的设计思路是:从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主动参与,轻松学习,基本流程如下。

  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从抽象到具体──经纬网是怎样建构起来的?

  1.利用多媒体叠加立体的经线与纬线图得到立体经纬网图,这就是我们手中的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拉近与地球仪的距离,增加感性认识 。)

  2.利用多媒体叠加局部平面的经线与纬线图得到局部的平面经纬网图。

  第二环节:从感性到理性──经纬网该怎样使用?

  利用地球仪定位

  1.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这个点(90°e,30°n)。

  2.提问学生:你在小地球仪上找到几个这样的点?然后让学生在地球仪把它标出,记做a点。

  3.继续提问学生:你能找到b点(90°w,30°n)吗?还能用别的经纬度表示吗?

  小结: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这就是经纬网定位的原理。正因为如此,经纬网定位成为最精确、最直接的定位方法。

  4.多媒体展示谷歌地球,搜索a点的位置,并配合景观图展示。

  第三环节: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经纬网是怎样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

  1.台风预防

  xx年第14号台风“天秤” 于8月23日在中国台湾南方海面生成,朝西北移动,8月24日,“天秤”到达位于中国台湾西南的南海,为中国台湾南部地区带来狂风暴雨。由于预报准确,防范及时,使这次台风没有造成较大损失。

  你能否写出台风“天秤”8月23日生成时和24日移动到的位置的经纬度?

  2.抗震减灾

  北京时间xx年1月12日下午,位于南北美洲之间的加勒比地区(72.5°w,18.5°n)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该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已造成11.3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向该国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

  你能否在地图上找到该国的位置和名称?

  3.国防军事

  xx年6月7日至14日,我国与俄罗斯等5国举行“和平使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演习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进行,演习以对恐怖主义引发的地区危机为背景,演练军事反恐作战的指挥、协同、保障和行动方法。

  你能否在地图上说出军演地点的经纬度吗?

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分析 篇2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总结此课。

  反馈练习:

  1.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 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 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1. 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2. 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的经度是360° D.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板书设计:

  一、纬线和经线

  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纬线)

  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二、纬度和经度

  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分析 篇3

  《地球和地球仪》--

  □陈国平/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

  第一章 地 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

  (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

  (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

  (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板书)2.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

  (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二、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

  (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

  (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提问)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结论:没有,是假想的)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板书)四、纬线和纬度

  (展示地球仪)说明纬线的概念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纬线的特点,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1.纬线的特点:是圆、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提问)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何规律?(结论:由赤道向两极不断缩短,赤道最长,两极点为零。)

  (讲述)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板书)2.纬度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赤道,通过谈话得出赤道的意义。

  (板书)(1)赤道的意义: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零度纬线、北纬(n)与南纬(s)的分界。

  (看《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在哪个半球?南极洲呢?(结论: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板书)(2)纬度的划分

  (黑板绘图)说明纬度的划分,并标注北纬和南纬。

  (出示投影片:纬线和纬度)让学生完成“想一想”。(见教材p6)

  (出示投影片:低、中、高纬的划分)让学生观察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提问)张家港市沙洲中学的纬度约为32°n,它位于哪个纬度带?(结论:中

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分析

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分析(精选12篇)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分析 篇1  重点与难点确定  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