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空中飞行的动物

2024-06-051

空中飞行的动物(精选8篇)

空中飞行的动物 篇1

  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二、教学重点:

  1、.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 :

  1、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学。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鹌鹑,解剖刀,解剖剪,解剖盘。

  五、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探索实验式、启发式

  六、教学用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导入  :能在较生活在水圈、岩石圈的动物可以跨越更大的空间,扩大生存范围,那么这些动物具有哪些特征来适应飞行呢?能在有无脊椎动物里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和极少数哺乳动物——蝙蝠。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鸟类又有哪些特点与它的飞翔生活相适应。

  (一)鸟的分类地位

  全世界现有鸟类约156科9600余种。我国有81个科(占51.9%)1186个种(占13%)就鸟的种类而言,巴西有2000种,秘鲁有1678种,哥伦比亚有1567种,我国紧接其后名列第四。

  我国不仅鸟的种类多,而且有许多珍贵的特产种类。如:鸳鸯、相思鸟,还有产于陕西、河北的褐马鸡,西南的锦鸡,台湾省的黑长尾雉和蓝腹鹇,产于我国中部的长尾雉、东南部的白颈长尾雉,还有黄腹角雉和绿尾红雉等等。有一些鸟类如丹顶鹤和黑颈鹤虽不是我国特产,但主要产于我国境内。

  鸟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平胸总目,如鸵鸟,其翼已失去了飞行能力,只能助跑,起到平衡作用;第二类,企鹅总目,如帝企鹅,其翼特化成了鳍足,用以滑雪和划水;第三类,突胸总目,如鹌鹑鸟,能用两翼飞行在空中,现存的大多数鸟类都属于此目。

  (二)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以鹌鹑鸟为例探究一下鸟类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请大家直接观察鹌鹑鸟的外形,归纳一下鸟类适于飞行的外形特征:羽毛可以扇动空气,大型骨骼中空可以减轻身体密度,适于飞翔;流线型的身体也适于飞翔。仅仅是这些特点鸟儿就能飞了吗?显然不是。让我们通过“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实验来进一步研究鸟适于飞行的特征。

  首先请大家详阅教材21页至23页探究实验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本实验的目的。然后,分组讨论本组的实验实施计划并讨论该计划的合理性,再开始探究实验。探究实验进行时,可以随时列表记录探究和观察的结果。结合该实验,教师可用投影片打出以下内容,用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投影内容如下:

  1.你们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2.结合你们的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假设?

  3.你们准备怎么做你们的实验?

  4.你们的问题得到证实了吗?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和少数的做法要给予肯定与激励,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给出简明扼要的板书。

  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除书上提到的体形、翼、龙骨突和胸肌、粪便随时排出体外不贮存、食量大、心脏及心搏次数、气囊等结构适于飞行生活外,还有生殖系统、排泄系统和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都有适于飞翔的特征。

  (三)鸟类的主要特征

  上面咱们对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进行了探究,下面咱们共同把鸟类的主要特征总结一下,要注意“共同”和“主要”两个词。

  鸟类的体表都被覆羽毛,还有角质的喙,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绝大部分鸟类具有迅速飞翔能力,鸟类都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第二课时

  导入  :天,除了鸟类以外,最多的就是昆虫了,现已知道的昆虫种类已经超过了100万,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它的分布十分广泛。

  (四)昆虫的分类地位

  由于昆虫的足也是分节的,所以它们和甲壳动物同属一个门——节肢动物门。那么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们到底有哪些特征适于飞行呢?

  (五)昆虫适于飞行的特点:

  多数昆虫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有3对足,多数有翅。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一类能飞行的动物。请大家观察P24页的图片,完成思考要求。

  很显然,昆虫的翅与鸟翼区别很大,但就适于飞行来看有无共同点呢?

  1、它们都有用以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引起的。

  2、它们在空气中都能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动力

  3、相对自身身体而言,它们的翅都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

  翅对于昆虫的分布和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翅的运动可以扩大昆虫生活和分布的空间。

  (六)昆虫的主要特征

  下面我们以蝗虫为例探究一下昆虫身体的特征。

  1、昆虫的体表有一层光滑、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能起到防止水分蒸发和保护、支撑体内柔软器官,使昆虫能更好的适应陆生生活。由于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蝗虫等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2、它们的身体都可以分成头、胸、腹三部分,且由许多体节构成(异律分节)。

  ⑴头部:长有1个口器(由1片上唇、1片下唇、1片上颚、1片下颚和1片舌组成,其中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称为咀嚼式口器)、1对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功能)、1对复眼和3个单眼(复眼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单眼仅能感光)

  ⑵胸部:长有3对足和2对翅(后足比前足、中足发达许多,适于跳跃,前足、中足适于行走;狭长的前翅是革质的,覆盖在膜质的后翅上,起保护作用,而柔软宽大的后翅适于飞行)

  ⑶腹部:第一节体节两侧有1对半月形的薄膜,为听觉器官。从蝗虫的中胸部第二节到腹部的第八节体节,每一个体节上都有一对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连接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小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门户。

  3、足和触角都分节。

  (七)不在单一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的生存环境并非单一的,例如:仍以陆地或水域作为栖息地;有些水中生活的动物要到陆地上产卵;还有些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最为典型的就是两栖动物了。它们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成幼蛙,以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而产卵等繁殖行为又必须在水中进行。总之,多数动物的活动不局限于某一单一环境,而是跨越多种环境,且与环境相适应。

  八、板书设计 :

  第三节 

  一、鸟的分类

  平胸总目:如鸵鸟

  企鹅总目:如帝企鹅

  突胸总目:如鹌鹑

  二、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体形为流线型——可减小飞行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保温和飞行

  3.前肢变成翼——扇形适于扇动空气

  4.胸肌、龙骨突发达——适于完成飞行动作

  5.体温高而恒定——释放大量能量适于飞翔

  6.骨骼中空——可减轻身体比重

  三、鸟类的主要特征

  1.都有角质喙

  2.体表被覆羽毛

  3.前肢特化为翼

  4.体温高而恒定

  四、昆虫的分类地位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五、昆虫适于飞行的特点:

  1、肌肉发达有力——收缩和舒张能牵引翅完成扇动的动作

  2、能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动力

  3、翅呈扇形、轻、薄、表面积宽大——有利于扇动空气

  六、昆虫的主要特征

  1、体表有外骨骼;

  2、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3、足和触角都分节。

  七、不在单一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空中飞行的动物 篇2

  一、             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1、  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2、  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咱环境。

  二、  重点和难点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

  三、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录像片;蝗虫的图片;学生:搜集描写鸟类的诗句;观察、调查当地常见鸟类并做记录。

  四、   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鸟 1、  认识各种鸟类及与环境适应的特点                 2、  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昆虫                           其他环境中的动物                 1观察各种鸟类的飞行姿态图片,思考其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  观察各种鸟类飞行的录像片,思考并想像鸟类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 4、  列举自己最熟悉的一种鸟,描述它的生活习性。 1、  每位同学画出自己最熟悉的鸟的外形,推测它适于飞行的形态特点,实物投影,互相交流。 2、  折叠飞机扔向空中,感受形状的改变使纸飞想要克服的空气阻力减少,以此联想飞机的外形适于的特点。 3、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作出假设制定计划结论: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1、  观察几种昆虫的翅,思考:昆虫的翅与鸟的翼是不同的,但就飞行来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2、  观察蝗虫图片:身体分为几部分?体表覆盖着什么?有何意义?蝗虫运动器官是什么?长在身体的哪些部位?同学间进行交流。 3、  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列举实例并认识到: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 出示图片,播放录像片,创高情景,提出探究的问题。                 1、  点拨、适时鼓励。 2、  提示学生由纸飞机联想到飞机的外形能减少空气的阴力。               3、  引导学生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巡视、组织小组间的计划交流、完善探究计划、实施计划、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1、  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昆虫的翅和鸟的翼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2、  出示蝗虫图片,提出探究的问题。   3、  出示各种节肢动物的图片。           补充、强调: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空中飞行的动物 篇3

  下面是关于八年级上册的说课稿范文《空中飞行的动物》,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生物说课稿:《空中飞行的动物》

  一、教材分析

  《空中飞行的动物》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在生物圈中,动物是最活跃、活动范围最广的一类生物,本章内容的处理思路是突出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因此,内容的安排改变了以往的安排进化顺序逐门逐纲地讲述各类群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物的做法,而是按照生物圈的环境特点,从“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来探究各类动物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这样的另一个意图是,减少知识的分量,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

  二、学情分析

  这一章学习的是各种环境中的动物,通过了上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如何进行探究和观察。并知道了鱼类的主要特征。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知道了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这样由易到难的教学安排,符合人的认识特点。学生掌握了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就能为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鸟,第二部分是昆虫,分2课时来学习。今天主要是学习第1课时,鸟。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2)过程与方法: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鸟等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找到鸟类可以飞行的原因和鸟类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

  五、教学方法

  1、本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来认识鸟类等空中飞行的动物的体型及身体的结构特点与飞行的关系。通过探究来认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2、本节“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是重难点,但由于有了上两节的知识基础,学生对于这个探究应该能够通过分组活动来完成。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级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3、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首先简要的让学生回顾上两节学过的知识,以提问的方式进行,然后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飞机和鸟的外型是否有共同的地方,飞机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大的作用?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1、既考验了前两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前后课内容的紧密联系;2、创设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的学习:

  1、鸟这部分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教师出示图片,创设情景,学生观察各种鸟类的飞行姿态图片,并思考:鸟为什么有这么强的的飞行能力呢?然后让学生列举自己最熟悉的一种鸟,描述它的生活习性。

  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实验中,由于是课前布置学生课外完成,课堂上是让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入结果,并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探究的一般过程即:

  1、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2、作出假设:____。

  3、制定并实施计划:(略)。

  4、得出结论:____。

  5、表达和交流:将你的探究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你们得出的结论一致吗?交流过程对完善自己的结论有帮助吗?

  (三)巩固提高

  通过同学间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讨论和交流后,再让学生概括: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教学安排既突破了重点又解决发难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增强学生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小节作业

  总结课堂的学习,教师进行评价。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一、鸟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 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2、 作出假设:

  3、 制定并实施计划:

  4、 得出结论:

  5、 表达和交流。

  二、小结:(略)。

空中飞行的动物 篇4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鸟和昆虫等动物适于飞行的特点,难点是认识鸟类身体中气囊的作用。

  昆虫和鸟类的特征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足和触角分节;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骨骼轻而坚固;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胸肌发达;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以及排出粪便都很迅速;体温高 而恒定。

  昆虫翅与鸟翼的共同点

  昆虫的翅与鸟的翼虽然在形态和大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在适于飞行方面却有一些共同特点: 都有 用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 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鸟类的双重呼吸以及气囊的作用

  鸟类在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它的呼吸系统很发达,呼吸方式 也很独特。鸟类不仅有发达的肺,还有与肺相通的一些气囊,这些气囊位于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当鸟类飞行时,两翼上下扇动,这样 就促使气囊扩张和收缩。当两翼举起时,气囊扩张,外界的空气就 进入肺里,其中大量空气在肺内

空中飞行的动物

空中飞行的动物(精选8篇)空中飞行的动物 篇1  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