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歌》教案
《妈妈的歌》教案(精选14篇)
《妈妈的歌》教案 篇1
第 五 课 妈 妈 的 歌
教案一
课型:综合
授课时间:三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妈妈之歌》 《鲁冰花》 《小白菜》
表演《妈妈的心》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2.在聆听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难点: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听辨音的高低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小牧笛》
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知道妈妈的心中最牵挂、最关心的是谁?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妈妈的心》,听后说说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用什么速度演唱?
2、听录音
师生交流上述问题
3、听录音范唱两遍,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
4、跟琴练唱
5、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
讲解休止符
7、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要求:看到谱上“0”要休止
师生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理状态?
8、有感情地演唱。
9、学唱歌谱
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四、聆听《妈妈之歌》
1、导入: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2、初听
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3、介绍
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唱。
4、复听
设问:这首歌是男声唱?女声唱还是童声唱?
学生交流
5、再次复听
学生看歌词跟录音轻轻哼唱,体验母亲的深情。
五、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妈妈的心》
三、《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导入:讲故事,放背景音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伴奏。
师:我们把这个故事编成歌来唱好吗?
2、出示歌词,请小朋友们选一段歌词试试编一编,可以小组讨论后派一个代表唱一唱,其余学生评价一下。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旋律,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范唱录音,学生交流。
3、你能用动作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吗?
听录音,学生自由表演。
4、再听录音,听后说说是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
5、用“lu”哼唱曲调。
6、放录音,轻声哼唱。
7、这首歌曲是小朋友看到妈妈工作很辛苦,因为劳累而睡着了,于是把桌子当成摇篮,边摇边唱,说明小朋友怎样?
师: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和表现夜晚的宁静,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速度呢?
用深情、轻柔的声音,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8、看歌词,问:歌曲中有几个人物?
9、学唱歌谱
10、拓展
师:看到妈妈工作得这样辛苦,我们除了给妈妈唱摇篮曲,还应该怎样做?
五、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三、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1、师: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完后说一说这两首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感想?
2、师生交流
师: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人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遍。
3、复听这两首歌曲。
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师: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4、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再次复听,在心里跟录音哼唱。
师生讨论演唱形式。
5、师生小结:这两首歌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听辨音的高低
1、复习“ 6 1 2 3 5 6 ”
要求:边做手势边唱
2、教师弹奏以上六个音让学生听辨,一一找到图上相对应的卡通人物。
3、按卡通人物的高矮大小,把音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唱准。
学生板书
其余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将音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在书上
用手势唱准“ 6 1 2 3 5 6 ”的音列。
五、教学反思
《妈妈的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歌曲《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欣赏歌曲《妈妈之歌》
《小白菜》《鲁冰花》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崇高品格。本课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
2、聆听《妈妈的歌》、《鲁冰花》、《小白菜》,感受音乐的风格、音乐的音色色彩、音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学情分析:三年姐的学生情感丰富,并非常乐于表达自己,而妈妈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之一,本单元的歌充满了浓浓的母爱,在教学中要特别启发和引导学生用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演唱献给妈妈的歌。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妈妈的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云南纳西族民歌《妈妈之歌》,感受母子的深情。
2、讲解:歌曲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3、复听歌曲并提问“歌曲是由男生唱?女生唱?童声唱?”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妈妈的心》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1234│5—│5432│1—‖lalalalalalalalalala
3、学习四分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表示就是“0”,四分休止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音乐活动
1、跳格子游戏。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反思:《妈妈的心》这首歌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抒情歌曲,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旋律比较难掌握,尤其副歌部分音域较高,学生容易喊唱,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高音部分的问题,其次,再重点处理歌曲的情感,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比较理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欣赏歌曲《鲁冰花》《小白菜》
教学目标:熟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并欣赏了解《鲁冰花》《小白菜》两首歌曲的
故事背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234│5—│5432│1—‖小猫爱吃鱼,鱼。
3、复习歌曲《妈妈的心》。
二、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说说哪首是一个人唱的?哪首是很多人唱的?
3、探讨一下书本作业:刚听完的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连线)
三、学唱歌曲
1、讲故事导入。
2、聆听并思考: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
3、用哼鸣模唱歌曲。
4、学唱歌词: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5、速度在本歌曲中起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把握确切,以便更好的表演。(完成课本上的作业)
6、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更能表现宁静的气氛与情景?(轻柔的声音)
四、创编活动
1、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把歌词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歌表演:演唱时要作为主人翁投入角色,心中要有故事的画面。
3、跳格子游戏。
○○○○○
○×○○○
五、课堂小结:通过唱歌和讲故事,我们知道了妈妈辛不辛苦啊?知道妈妈那么辛苦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起码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来做,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鞋袜自己穿,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头发自己梳。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走出教室。
六、课后反思:本单元欣赏和歌曲都紧紧的围绕“妈妈”这一主题展开,作为音乐老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演唱赞美妈妈的歌,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情感启迪和教育,通过欣赏和演唱不同的赞美妈妈的歌,学会在生活中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理解妈妈,疼爱妈妈,懂得妈妈的辛苦,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高境界。
《妈妈的歌》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摇篮曲》
《摇篮曲》
2、表演:《摇篮曲》;
《摇篮曲》(舒伯特)
3、编创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一)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唱唱我们的妈妈“,表现”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二)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
(三)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学会、唱好本单元的两首歌曲;感受儿女对妈妈的一片深情以及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
2、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受妈妈对孩子的柔情。
3、聆听两首不同的《摇篮曲》了解世界名家的作品,进一步体会妈妈的爱。
4、演唱、聆听本国和外国的优秀摇篮歌曲,特别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歌曲,感受不同国家歌曲的不同风格。
(二)难点:准确演唱本单元的两首歌曲,掌握好2/43/4拍的歌曲。
四.教具准备:
风琴、录音机、磁带、电脑、教学光盘。
五.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聆听:大提琴《摇篮曲》、
管弦乐曲《摇篮曲》。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听《摇篮曲》、理解妈妈的慈爱与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亲情;
2、通过聆听两首欣赏曲,让学生有主动意识与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理解乐曲、歌曲的寓意,理解母爱与亲情。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电脑、课件、风琴,教学光盘。
五.教学过程:
1、这是一首根据贺绿汀的钢琴曲改编的大提琴曲,再风格上有浓郁的汉族情调,表现了妈妈在哄宝宝入睡时的情景。
2、初听第一乐段设问: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设问:这段音乐的情景与第一乐段的情景有什么变化?
5、欣赏第一、二乐段。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没有画完的可继续画,画完的同学看着你的画,想想是否与音乐的表达是一致的?可以作修改。
7、展示个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聆听:管弦乐曲《摇篮曲》,这又是一首名曲,是德国勃拉姆斯创作的。原是歌曲,现在被改变为管弦乐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
9、在欣赏器乐曲时,可先欣赏声乐曲,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自己表演,让学生对曲调有初步的印象(把歌曲板书出来,让学生边听边看谱)
10、欣赏管弦乐《摇篮曲》,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11、复听全曲。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在教材中表出来。
12、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的多香啊!另一首是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表演:《只要妈妈露笑脸》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理解体会妈妈的辛苦以及孩子希望妈妈经常露出笑脸的美好心情。
2、启发学生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劳,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学会歌曲、准确演唱歌曲;
(2)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去演唱歌曲;
(3)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懂得妈妈劳动的辛劳,享受母女之间的喜悦与欢乐;
2、难点:理解歌曲,根据歌曲内容为歌曲填上新的歌词。
四.教具准备:钢琴、电脑、课件、风琴、教学光盘。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只要妈妈露笑脸》
1、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选自朝鲜歌剧《血海》。
2、由于这首歌曲不长,曲调很流畅动听,所以可以将歌曲用投影打出来或抄成歌片展示。
3、初听歌曲。要求了解歌曲的内容。设问:妈妈为社么不露笑脸?妈妈什么时候露笑脸?
4、复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再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5、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哼唱,体会孩子对妈妈的亲切呼唤。
6、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给予及时解答。
7、请回唱的学生唱出歌曲,及时给予肯定。
8、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要求妈妈给孩子的唱,写一个评语交给老师,为下节课全班开演唱会作准备工作。
二、总结:提醒同学们晚上一定要将这首新歌唱给妈妈听,还要按照自己编的歌词内容去做,等下节课回来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对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六.教学反思:
《妈妈的歌》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孩子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爸爸妈妈都曾抱着孩子或守护在孩子床边哼着摇篮曲,让孩子在幸福的歌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本单元的音乐活动突出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的“理解、创造与表现”。用自己的话表达对不同演唱形式的感受,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与演奏方式为歌曲伴奏,根据自己对歌曲的情绪和内容的理解,设计相应的表演方式等,都在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验音乐的特点,进而更为主动而富有创意地进入音乐。
学情分析:
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是美好而真挚的。在音乐活动中体会母爱与亲情的可贵,让爱浸润孩子的心灵是本单元教学内容、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本单元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蕴含着的温馨、亲切的情绪和情感特征,还可以领略到以歌曲表现同类主题的多样性及其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能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听、唱、动、认评等音乐实践活动中,从中感受到母子间的关爱与温情,懂得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是美好的品质。
2、能有表情地参与到摇篮曲的欣赏、演唱、律动、伴奏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情绪、力度、速度的特点,并较为准确地体验与表现。
3、乐于与同伴合作进行情景表演。理解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内涵,尝试借助歌词进行角色安排和动作设计,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4、学习用轻柔、甜美的声音熟练地演唱《小宝宝睡着了》和《大树妈妈》,对比感受三拍子和二拍子的节拍特点。积极参与歌表演和为歌曲伴奏等综合音乐实践活动,表演要富有表情并符合歌曲情绪特点。
5、巩固四分、八分、二分节奏感,并尝试编创两小节节奏为歌曲伴奏,或完成节奏接龙游戏。
教学重点:
学生对三四拍、二四拍的掌握,并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连续的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疑点:
弱起小节、连续的附点节奏的演唱。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情感、崇尚自然、感悟真情、热爱生活。
2、哼唱摇篮曲、听竖笛演奏摇篮曲,了解摇篮曲风格、感知其音乐要素。
3、领略摇篮曲意境、体验深深母爱、父爱,懂得感恩。感悟艺术真谛。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
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体验不同地域摇篮曲的音乐情绪,感知其音乐要素。
教学难点:
声情并茂地哼唱、演奏摇篮曲。
教学疑点:
摇篮曲情绪和风格的把握。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讲述亲情,分享亲情
展示几个同学儿时的照片或和妈妈的合影(做成幻灯片),猜一猜他们是谁?并由照片的主人说说背后的故事。(背景音乐一直播放舒伯特《摇篮曲》)
二、扮演亲情,选择音乐
1、给学生欣赏两幅小宝宝入睡的画。表现的是什么亲情?
2、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和廖昌永的歌。请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
3、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妈妈,你想采用什么样的音乐才贴切呢?为什么?
4、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小宝宝,你会喜欢哪一种音乐来帮助你入睡呢?为什么?
三、听赏歌曲,品味亲情
音乐是最能表现这种亲情的艺术,有许多音乐家写了很多歌曲来表现这种亲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首音乐作品。
1、舒伯特摇篮曲
2、勃拉姆斯摇篮曲
3、再听,多多感受,情绪、力度、速度、旋律个有什么特点?
4、谈感受,各抒己见,充分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5、引申。还有很多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听听东北摇篮曲、藏族摇篮曲,印度尼西亚摇篮曲等等。
特点:安静、温馨、甜蜜
宁静、安详、幸福
四、归纳总结,表现音乐
1、介绍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除了为人声创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乐器演奏而作的摇篮曲。这种器乐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器乐摇篮曲不是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
2、音乐家小故事
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
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的一张报纸上,
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后,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3、哼唱摇篮曲,我们听了这么多摇篮曲,平时最熟悉的是哪一首?在钢琴伴奏声中,有感情地哼唱,音量适中,安详宁静地,有表现力
4、听竖笛演奏摇篮曲,这首我们最熟悉的摇篮曲——舒缓悠扬地。
五、感恩的心
摇篮曲最能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例,说出最能代表你对妈妈情感的一句话。学生自由发言,抒发真情。(背景音乐摇篮曲)
六、欣赏越剧《我家有个小九妹》并学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摇篮曲优美抒情、轻柔安定的意境。
2、能用柔和的、充满爱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3、结合生活
《妈妈的歌》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