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2024-06-051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2、订正读音。

  3、自由读课文。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⑵ 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⑶ 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板书:

  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

  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⑴ 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⑵ 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⑶ 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⑷ 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⑴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⑵ 学生自由发言。

  ⑶ 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⑷ 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⑸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② 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③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an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⑹ 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⑺ 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⑴ 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⑵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⑶ 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五、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一二百字的课文梗概。

  【发表评论】

  这节课不仅有对学生的知识传授。重要的是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知识点比较容易使学生掌握,有很多信息供学生自学获得。(评论人:王晓英)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方法与能力】(1)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情感与思想】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拓展与延伸】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重、难点突破】结合背景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直接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理解题目的意思。

  提示:抓住“开国”与“大典”两个词加以理解。“开国”是大典的前提,“大典”是开国的体现。

  紧紧抓住“大典”一词学习课文:“大”体现出隆重,和人们的无比喜悦;“典”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课文学习

  1“开国大典”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这实际是在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本篇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即“典”的顺序写作的。并通过第二个问题,了解文章的内容。

  2这次“开国大典”是如何之“大”?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开国大典的“大”是与人们的心情紧密相连的,这两上问题的关键是在让学生体会当时人们为新中国的成立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注意一定要抓住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加以理解,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们自豪与激动的原因。

  3你们知道为什么哪些之“大”吗?

  提示:可让学生联系《最后一分钟》来理解。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成员:各行各业界  人数:30万

  典礼前:广场成了人的海洋

  典礼: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建国——宣读公告        自豪、爱国

  阅兵式:天上——一队队飞机飞过;地上:海军排、步兵师、炮兵师、骑兵师

  群众游行:天上花成彩,地上灯火红;高呼 欢呼

  游行结束:“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3

  【设计思想】

  通过课堂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辅助互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程中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提出问题,发动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学环节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开发思维,积极探究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二到三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以分组的形式设计,本组的课文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设身处地去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多读多想。《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祖国诞生时的感情,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会10个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的梗概。

  ⑵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重点: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学生:

  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试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教师:

  查阅有关的资料,联系学生生活选取材料配合课文的训练。

  【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利用《开国大典》vcd,截选会前、典礼的主体部分、阅兵的盛况和群众游行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题导入:

  提问学生每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an门广场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明确导入: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an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那一天,天an门广场聚满了近三十万人,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它标志着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们今天就试一试随着时间轮回到那天的盛典场面。

  二、明确学习目标

  如果那天你在现场,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场面,请说说你的感受。

  (播放20分钟的vcd片段。)

  三、口语交流(15~20分钟)

  学生分组交流感受,然后推选代表发表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鼓励。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板书)

  四、作业

  1、带着你看vcd的感受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划出来查字典或发挥小组力量合作解决掌握并抄在积累本上,下一节课朗读给同学听。

  2、课后当一回新闻记者,报道这一盛事,写一则报道稿,要求联系平常看电视新闻报道时的新闻内容特点,只报道事情的梗概(200字左右)。

  3、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深的句子划出来,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上课时说出来交流。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做“小记者”的练习让学生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回顾vcd的感受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文字一样表达出当时的场面。

  一、引导朗读

  1、听课文录音,要求注意朗读的语调。

  2、朗读交流,把积累本上已经掌握的生字词在小组内朗读交流,然后推选代表汇报小组汇报的情况。

  二、小记者报道新闻(鼓励学生上讲台报道)──学生评价最好小记者

  出示评价方案: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开国大典的经过。

  三、小结

  教师小结小记者报道中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教师作好引导,让学生集体评价。)

  教师小结归纳:

  1、“直奔”会场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心情。

  2、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看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心情。

  3、“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中的“挺立”如果换成“立着”,就难以表达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情。

  4、“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换成“两股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走去”就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这样的句子还有不少,同学们以后要注意词语的运用,因为运用不同的词语会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四、小组自由朗读

  选取最喜欢的片段小组内朗读交流,要求读出课文的感情基调和读好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句子。

  五、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感受了新中国的诞生,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就是因为有那一天,我们以后除了升旗仪式时要认真外,还要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好。

  六、课外延伸

  课后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阅读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书籍、文章。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2、小组合作整理出课文的顺序。按事情发展依次写了“会前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四部分。

  教学重点: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设计思想:

  通过课堂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辅助互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发思维,积极探究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材以分组的形式设计,本组的课文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设身处地去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多读多想。《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祖国诞生时的感情,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

  教学用具:ppt课件、开国大典录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1、师:这是个个特殊的日子。(课件展示:1949年10月1日)特殊在哪呢?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地点。(课件展示:北京)它特殊在哪里呢?

  (北京是中国首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心脏啊!)

  (课件展示:开国大典)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这三个词来试着来说一句话。(课件强调:1949年10月1日 北京 开国大典)

  师引导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修饰语(形容词)隆重、庄严。

  师:带着一份隆重,一份庄严,我们再读课题,谁来?

  指名、齐读(指导学生读出气势)

  播放开国大典实录。

  师:看了开国大典你有哪些感受或有哪些话想说呢?

  二、感知整体,梳理学路

  师: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写起来可不容易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的课文是怎么写。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课件显示问题)

  生默读课文。

  小组讨论。

  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三、读中感受,提升能力

  师: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

  (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师:通过读,了解了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师: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写到……(师生合作读)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

  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男女生交换。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读好它。

  师: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

  师: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师生合读。(同时注意指导个别词的朗读)(课件展示:会场的意图)

  师: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指名1人到黑板前看着示意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师小结: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及会场的布置,下面就可以写主要事件了及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毛泽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遍)

  男女生读。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师生合读第7段)

  指名1生读

  女生读第1句,男生读第2句。

  男女生背第7节。

  师:激动吗?有话要说吗?(毛主席万岁)

  生齐说。

  四、巧设语境,总结升华

  师: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开国大典的过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稿,我们该写哪些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游行、人员的心情)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来不及写,就来交流交流你的新闻稿题目吧。(生略做思考后交流)(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啊,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天!)

  师:此时,老师也是心潮澎湃,我也用一个题目来表达:开天辟地的一天啊!(课件展示)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5

  之四

  佚名

  一、破题导入  ,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板书:开国大典)

  3、解题:通过预习,你知道“开”和“典”分别是什么意思?

  (“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典”是指盛大、隆重的仪式。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来加学以“典礼”的理解。)

  “开国大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

  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放幻灯片。)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较快的速度,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完成两个作业 :

  1)填空:

  ① 开国大典是在( )年( )月( )日下午( )时举行的。

  ②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 )门大炮齐发,一共( )响。

  ③ 阅兵式进行了( )钟头。

  2)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课后第1题的第(1)题。)

  2、在学生交流几个场面的基础上,归纳板书:

  会场

  宣告成立升国旗读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

  4、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导读导语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选13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