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开国大典》教案

2024-06-051

《开国大典》教案(通用15篇)

《开国大典》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 篇2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是新增的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分为五段。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写了三层意思:1.阅兵式开始的情况。2.各兵种通过tian安门受检阅。3.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tian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散会的情况。 

  课文突出了场面描写: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突出特点。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九册第二组,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也就是说,通过本课和本组其他几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懂得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要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要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①开国大典是在年月下午时举行的。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③阅兵式进行了钟头。 

  3.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提纲。 

  3.讨论分段,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修改所列提纲。 

  三、精读课文,分步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先让学生快速浏览第一段,准备做填空练习: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有,有,估计总数。会场在。主席台设在。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尝主席台的布置情况。然后细读课文,体会会场的精心布置和群众队伍场面的壮观。最后品读课文第一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如: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想想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词语;②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潮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③用“迎风招展”口头造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先快速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让学生掌握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再细读这段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接着,通过回忆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写的动人场面。然后进行重点词句的训练:(1)比较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望着)这鲜红的国旗。(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3)用“诞生”、“雄伟”、“热烈”各说一句话。 

  3.学习课文第三段。快速朗读课文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使学生掌握阅兵式的程序。“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和。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接着是、。当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飞过天空。”然后细读这段课文,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4.学习课文第四段。可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段,说说作者是抓住哪两个方面来描绘这动人的情景的。然后抓装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过去看到的类似的场面体会tian安门上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绮丽景象。最后让学生用“次序”口头造句。 

  5.学习课文第五段。先齐读这段课文。然后比较“·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6.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跟“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相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试说两个这样的句子. 

  四、品读课文,综合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3.做课后“思考·练习”4。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要求背诵的段落。

《开国大典》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理解课文,训练学生适当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一,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二,训练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之情。

  2,理解含义教深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读一读: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典礼开始,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出示影片,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场面?(出示图片)

  2,谈一谈:

  看过影片,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想法,请各小组讨论,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来,比比看,哪一组讲得最好?哪组同学最聪明?

  3,找一找:

  1)请找出文章中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2)请找出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谈出对句子的理解。(出示句子)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怎么理解?没“站”起来之前是什么样子的?谁领导我们“站”起来的?

  b“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怎么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什么?“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指什么?

  c“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怎么理解?“红流”指什么?“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何意?

  4,再谈一谈: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能抓住文章中心。现在请同学们再看影片,结合刚才学习的课文内容,再深入谈谈你的看法。

  5,背一背: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

  三,复习巩固。

  对照板书,总结中心。

  四,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 篇4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活动内容:

  开国大典

  活动目的: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过程:

  1、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情,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国旗国徽国歌的来历,深入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通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教案 篇7

  一、读拼音,写词语。

  diànniǔ dànshēng gǔwǔ wěiyuán zhānyǎng diǎnlǐ

  ( )( )( )( )( )( )

  二、辨字组词。

  秦( ) 檐( ) 融( ) 协( )

  泰( ) 瞻( ) 隔( ) 胁( )

  三、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旗帜飘浮( ) 翻天复地( ) 拖帽肃立( ) 忘加评论(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强—( ) 光明—( ) 开始—( )

  欢喜—( ) 高潮—( ) 汇集—( )

  五、判断正误。

  1、用部首查字法查“未”,既可查“一”部,又可查“木”部。( )

  2、“诞”字的第七画是廴。( )

  3、“完”是“皖”的同音字,都读“wán”( )

  六、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1、共同商量,以求取得一致意见。( )

  2、恭敬地看。( )

  3、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

  4、庄严而恭敬地站立。( )

  5、郑重举行的仪式。( )

  七、比较下列加点词与括号里的词有什么不同。

  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热烈)的掌声。

  2、群众的声音盖过了(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八、根据课文内容给一步到位句子排序。

  ①毛主席挥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国旗。

  ②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③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④群众游行。

  ⑤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受检阅。

  ⑦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确的顺序是: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年 月 日,在 举行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至今已有 周年。

  2、毛主席亲自挥动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长,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

  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 。

  4、这篇课文是按照 顺序叙述的。

  十、阅读短文,完成文后1~4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 )着红旗,有的( )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理解重点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A.“直奔”可以换成“走向”,都说明大家很急。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天安门广场成了人的海洋。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形容人很多。

  B.这句话是说天安门广场成了海洋,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开国大典》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开国大典》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中国认人民对新中国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通用15篇)《开国大典》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