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梦》教学设计

2024-06-052

《梦》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多角度评析。

  2、透过人物命运深入探究人物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多角度把握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难点:品读诗词,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学生课前准备,通读相关情节和诗词,对人物有自己的初步认识和把握。

  教学过程

  (一)学习活动一: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位光彩夺目的女性,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试从她们的出身、日常生活、性格、才华、学识、待人、处事等方面比较评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言行举止来比较分析黛玉和宝钗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活动二:

  正所谓“诗如其人”,读黛玉和宝钗的诗词,你可以窥见她们各自怎样的性格。设计意图:从情节的浅层次梳理到诗词的深层次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黛玉和宝钗的性格,走进她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认识到诗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载体,品读黛玉和宝钗的诗歌有助于我们更形象具体地把握人物形象。设计依据: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学生活动:诵读诗词,自主解读诗歌,小组交流,相互补充,交流分享。

  (三)学习活动三:

  假如你是贾宝玉,你更愿意娶谁为妻?你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从恋爱婚姻的角度阐释。

  设计意图:借助语言情境的设计,试图通过角色代入创设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小说人物的经历、处境、性格、人生追求等方面出发,替人物选择合适的人生伴侣。同时引导学生在被动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和主动选择人生伴侣、为爱结婚和受权势诱惑结婚等的思维碰撞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设计依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

  (四)学习活动四:

  在曹雪芹的笔下,黛玉和宝钗都是有“行止见识”的女子,最终一个泪尽而逝,一个独守空房,试探究她们悲剧的根源。设计意图:造成二人悲剧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从认为自身到小说中其他人物,进而到社会大背景。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作家对他笔下人物形象的塑造必然有其一定的意图。曹雪芹塑造黛玉和宝钗悲剧形象,正是为了揭露封建社会摧残美好女性的罪恶,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像黛玉和宝钗一样被社会吞噬的女孩还有许许多多,激发学生怀着悲悯的情怀走进文本,去关注她们的喜怒哀乐。设计依据: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

  作业设计:结合本课所学从《红楼梦》中再找一组人物比较分析他们的性格,并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梦》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败为背景,主要写一批贵族子女的生活,特别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客观上展示了传统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通过宝黛爱情悲剧的真实描写,表现人生理想的幻灭。

  教学目标

  1.从优秀的古典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理清小说情节上的两条主线:一、贾府的兴衰;二、宝黛的爱情悲剧。

  3.通过阅读分析,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情节,开展对主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小说情节上的两条主线:一、贾府的兴衰;二、宝黛的爱情悲剧。

  2.通过阅读分析,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情节,展开对主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阅读指导:

  就课堂上讨论的两个问题,推荐学生重点阅读以下章回:

  1.第二回、第三十三回、第五十六回、第七十四回(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录暗示贾府衰败的相关片段并加以点评)

  2.第三回、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回、第三十二回、第三十三回至第三十四回、第九十七至九十八回(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宝黛的爱情过程,并分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空前绝后的文学奇迹,毛泽东把它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情经久不衰。今天,我们就小说的故事情节,来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到第80回,贾府还没有抄家,能不能看出这个大家庭行将衰败的迹象?如果能,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揭示的?

  2.宝黛爱情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为什么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二、讨论分析问题一

  1.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谈到贾府面临的危机是什么? 一是经济危机。“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二是人才危机,后继乏人“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2.第三十二回“宝玉挨打”一情节中,贾政前后有三次哭?他为什么会哭? 宝玉挨打的过程中,贾政有三次哭,先是王夫人相劝时“泪如雨下”, 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似滚瓜一般滚下来”,见到贾母后“跪下含泪”。三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伤心,细究其因,不难理解。宝玉是“光宗耀祖”的惟一希望,却偏偏行为偏邪性情乖张,因而使得贾政对宝玉这个不肖子不仅感到愤怒,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贾政和宝玉的冲突暗示着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行将败落。宝玉挨打只是悲剧的序幕,挽歌的序曲。)

  3.第五十六回“探春理家”这一情节中,探春“兴利除宿弊”进行了多方的改革,为何最终还是没有挽回整个大家庭走向败亡的命运?

  探春尽管很能干,但是,她的“新政”和“改革”并不能解决贾府内外固有的矛盾。她的“兴利除弊”既没有克服贾府的“经济危机”也改变不了贾府主子们的奢侈腐化、糜烂作恶的生活习惯。反倒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就在她主政期间,相继发生了“贾二舍偷娶尤二姨”“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等一桩桩丑事儿,闹得宁荣两府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乌烟瘴气。最后终于引发了抄检大观园的闹剧。探春“主政”“改革”的失败越发让人感到,贾府衰落的不可避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4.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一章中,抄检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暴露出贾府内部哪些矛盾?

  直接后果:大观园中一大批的丫环女子被逼死或赶走,大观园欢乐美好的生活从此结束,人间仙境大观园由盛转衰情节急转直下,悲剧气氛越来越浓贾府及四大家族也日渐衰微。

  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暴露了贾府内部蕴藏已久的人事不和、乱象丛生、及利益盘根错节的问题,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才是夜抄大观园的本质。正如探春所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小结:

  贾府衰败的迹象:

  经济上――收入有限,生活奢侈。人口繁多,费用巨大。

  家族内――子孙不肖,荒淫腐败。人事不和,明争暗斗。

  三、讨论分析问题二

  1.学生概述宝黛爱情的产生和发展,并就其中一处情节加以简要点评。 宝黛初见―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倾诉肺腑―宝玉挨打―黛玉归天(学生复述主要情节)

  学生就一处精彩的情节简要点评。

  2.宝黛爱情的基础是什么?

  宝黛爱情是以相互了解和思想一致为基础的,宝黛见面时并非一见倾心,而是一见如故。这是同心同性的表现,倒不是因为“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见过”。宝黛爱情基础不在郎才女貌。论貌美,宝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论性情,湘云是“英豪阔大宽宏量”,而宝玉却对黛玉情有独钟,就因为有共同的思想基础。

  举例:(宝玉不愿会贾雨村,湘云劝他“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宝玉听了,大觉逆耳,便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吧,我这里仔细腌胶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 ”使湘云非常难堪。这时袭人告诉她宝钗也遭过此冷遇,反能心地宽大,宝玉倒和她生分,而黛玉赌气不理,他却不知赔了多少不是。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这话直接表明宝黛爱情是以不说“混账话”(志同道合)为基础的。)

  3.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试从社会环境,宝黛思想、性格等方面来

  加以分析。

  第一、从社会文化环境上来说,宝黛爱情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制度。

  第二、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

  第三,从思想、性格上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封建家庭从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决不可能允许这种恋爱存在和发展下去。

  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

  板书设计

  贾府衰败的迹象:

  经济上――收入有限,生活奢侈。人口繁多,费用巨大。

  家族内――子孙不肖,荒淫腐败。人事不和,明争暗斗。

  宝黛爱情悲剧:社会文化因素

  思想性格因素(悲剧的必然性)

《梦》教学设计 篇3

  小学音乐第四单元 愉快的梦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愉快的梦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欣赏为主,形式比较丰富。有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大提琴独奏《梦幻曲》,管弦乐《进行曲》、《俄罗斯舞曲》和钢琴独奏《洋娃娃的梦》。笨单元设计特别注意提供教学活动再开发的空间。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另一方面要求注意创设激发想像的情境。如将《快乐王子的小船》、《进行曲》、《俄罗斯舞曲》组合成“童话城的奇遇”,“出发——受到欢迎——和童话精灵狂欢”,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去感受乐曲不同的音色和情绪,在充分聆听、体验的过程中,发展音乐感知力和想像力。

  单元主题目标:

  1、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感受与体验。

  2、能安静地聆听乐曲,并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音乐。能用唱名模唱器乐曲中的简单主题。

  3、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歌唱,能看懂指挥的手势,整齐地开始和结束;能尝试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蒲公英》伴奏。

  4、在扮演角色随乐律动中表现出较好的协调性和合作性。能通过身体动作或打击乐器的运用感受弱起节拍的特点。

  课时安排:3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梦幻曲》

  2、音乐游戏《都睡着啦》

  二、教材分析: 《梦幻曲》是舒曼所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由于它有着宽广如歌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连绵起伏的旋律,浸透着温馨宁静的梦幻色彩。

  三、学情分析:完整地感受歌曲旋律,并在音乐情境中动起来。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梦幻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中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以及每一段落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情境;能区别乐器小提琴和大提琴。

  3.通过音乐游戏《都睡着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点:

  1、听赏乐曲《梦幻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洋乐器大提琴独奏营造谧静甜美的表现力,感受乐曲跌宕起伏,婉转流连,探索、表现乐曲表现的情境。

  六、教学难点:

  1、能随着乐曲的情绪把自己的幻想用动作表现出来。

  七、教学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组织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课件,闭着眼睛的小姑娘)可是这个小客人不理我们,她在干什么呢?(引导说出听音乐)对,她在听音乐,是什么音乐这么好听,让我们也来听一下。

  三、新课教学

  a、初步完整感受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听这首乐曲你联想到什么?心里有怎样的想法?

  播放乐曲,生静听

  【设计意图】:初次感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听赏与学习做以铺垫。

  师:噢,有些小朋友说听了想打瞌睡,有些小朋友说想睡觉,那小朋友你们平时是怎样睡觉的呀?

  师:你是倒在床上就睡着的吗?

  生:……

  师:噢,有的小朋友上床了还要想想今天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才睡觉,有的小朋友友睡不着要翻几个身,那你能听着音乐表现一下你是怎样准备睡觉的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想象与生活紧密连接起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b、分段聆听

  a第一乐段

  师:天色暗了下来,四周静悄悄的,小朋友要睡觉了,你是怎样睡觉的吗?

  播放第一段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演准备睡觉。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是怎样的感觉?很吵闹吗?(平静,柔和)

  师:小朋友你能把这段音乐用线条或颜色画出来吗?(在课本上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优美柔和的旋律,使他们在不知觉中被引入轻盈飘渺的梦幻世间。

  b、第二乐段

  师:好,现在有好多小朋友“睡着”了,老师想知道小朋友你们平时睡着了会怎样?

  生:做梦

  师:你会梦见什么吗?假如你现在睡着了,你会想些什么?

  生:……     

  师:我们来看看我们那位小客人,她在做什么梦?

  播放第二段音乐,及课件图片(小姑娘变成了一只小鸟,在森林里快乐的飞翔舞蹈,看见美丽的花朵,摘了几朵,飞去送给了她喜爱的妈妈和老师,祝她们节日快乐)

  师:恩,原来这个小客人是个很细心的小姑娘,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习一下小姑娘好吗?

  (看画面,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简单的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听了这段音乐,你们会做怎样的梦?

  请小朋友听音乐表演,可带上自己喜欢并相配的头饰,要求学生站起来自由

  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会真正的大瞌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并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师:小朋友都表演的非常好,那你们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请学生为乐曲起名字)

  生:…… 

  师:舒曼叔叔也给这个乐曲起了一个名字叫《梦幻曲》(让学生读课题),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看黑板

  出示主旋律彩页

  师:大家看,这几句句子音比较多,旋律有较大的起伏(教师手势上下演示),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哼唱一下,好吗?

  师生听音乐哼唱,教师要做相应的上下手势,表现旋律的跌宕起伏。

  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老师都被你们吸引住了,再唱一遍给我听好不好!

  师:好,小朋友想想我们这一段音乐用哪一种线条或颜色来表现呢?学生练习。

  师:老师已经看到了小朋友的好多梦想,你们的理想是美好的,是伟大的!但梦想不能光靠想,只有梦想醒后勤奋的人才能将梦想变为现实。小朋友你们能做个勤奋的人吗?

  生:……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旋律的跟唱,完成本课重点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及感受能力。

  c、完整体验

  师:舒曼叔叔写的《梦幻曲》好听吗?喜欢不喜欢?那好,咱们再听一遍,把你感受到的和学到的知识都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此时再次完整复听,旨在将分段赏析的参与表现进行连贯的综合体验,巩固学生对各乐段的听辨反应和全曲完整的体验。

  师:你知道这么好听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吗?(大提琴)

  介绍大提琴:(用课件对比认识)出示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图片, 主要让学生看图片和听声音来区别和掌握认识大、小提琴。  给认真听讲的一组粘上彩旗。

  师:这首乐曲好听吗?它还有用钢琴来演奏的,你们想听吗?

  欣赏钢琴演奏的《梦幻曲》。

  四、综合游戏

  师:大家积极性这么高呀!那我就再领大家做一个《都睡着啦》游戏

  教师带学生跟音乐做音乐游戏,在游戏中要节奏练习“他睡着啦   ”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乐器音色的印象;并通过游戏中的节奏,渗透本课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段,巩固学生对本课的掌握

  五、小结

  师:今天的音乐课大家都学到了什么?

  生:……(自由畅谈)

  师:看来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今天我们通过

  听赏优美的《梦幻曲》,共同感受了舒曼叔叔抒情、遐想的作品风格。有机会我们再共赏他的更多作品。

  课时安排:3/30    二(3)

  4/1    二(4)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快乐王子的小船》、《进行曲》

  二、教材分析: 《进行曲》选自《胡桃夹子》中《性格舞曲集》中的第一首舞曲,乐曲以铜管清脆的号角般的音调为主,管乐与弦乐轻松对答,生动表现了孩子们换了兴奋的情景。

  《快乐王子的小船》是一首天真、活泼,充满童话色彩的儿童歌曲,附点音符、休止符及离调手法让歌曲变化有致,表现出通往童话世界的路上神秘而有趣的动感。

  三、学情分析:打开一个富有童趣和幻想的童话世界。

  四、教学目标:

  1、视:通过看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2、听:通过听赏三段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感受独唱形式,管弦乐演奏形式。

  3、动:通过听赏音乐,能根据不同风格作出合适的律动。

  五、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理解音乐美。

  六、教学难点:体验音乐给人带来的不同感觉。

  七、教学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折纸船吗?(生:会)[学生把准备好的白纸随老师一起折纸船]

  师:现在正是春天,看!外边阳光明媚,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去郊外游玩了。所以老师把快乐王子找来当我们的导游,瞧!他正划着小船来载我们呢!]

  [课件展示:快乐王子划着船,播放音乐《快乐王子的小船》]

  师:看了这幅画面,小朋友会联想到什么?你想象中小河两边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生各抒己见)

  [课件展示:河两岸美丽的风景,播放音乐《快乐王子的小船》]

  (生随音乐做划船动作)

  师:快乐王子带我们大家领略了春天的景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折纸船,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感受音乐的旋律,让学生随音乐律动。

  三、感受音乐,了解音乐。

  1、[课件展示:美丽的小岛,播放《进行曲》,小动物敲着鼓的画面]

  师:呀!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小岛,岛上的小动物还敲着鼓来迎接我们呢!听!他们踏着整齐的步子,真威武!(完整听音乐)小朋友,你们听了这首曲子,心情是怎样的?能说说它是首什么样的曲子吗?它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2、再次播放音乐,老师拿小鼓随节奏敲打,生随音乐踏步。

  欢迎来到这美丽,美丽的小岛上来

  1、学生随老师朗读节奏,让学生按节奏敲鼓,其余学生随音乐律动。

  2、师:岛上的小伙伴真是热情啊!瞧!他们还架起了火堆,邀请我们来跳舞呢!

  [课件展示:小伙伴跳舞的画面,播放音乐]

  3、听赏音乐

  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情绪?它的演奏形式是怎样的?

  4、再次听赏:让学生带上动物头饰。

  师:看他们玩得那么高兴,我们也参加吧!(学生随老师跳起了拉手舞)

  【设计意图】:通过听赏音乐,让学生参与表演,加深对音乐的旋律的掌握,并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四、师生总结

  师:和快乐王子出游,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看!月亮都出来了,我们也该回家了,let’s go!(播放《快乐王子的小船》,学生划着小船离开教室)

  课时安排:4/6    二(3)

  4/8    二(4)

  备注:清明节放假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唱《蒲公英》

  2、听《洋娃娃的梦》

  二、教材分析:《蒲公英》 是一首通俗短小、富有梦幻色彩的儿童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优美流畅。 《洋娃娃的梦》叙述从梦中醒来的洋娃娃快乐跳舞的故事。

  三、教学目标:

  1. 视通过各种画面,让学生感受,发挥想象。

  2. 听 通过《洋娃娃的梦》,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3. 唱 通过学唱歌曲《蒲公英》,体验春天的美景及给人带来的喜悦。

  4. 动 通过听、唱,让学生随歌律动。

  四、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发挥想象。

  五、教学难点:发现美,体验美,歌唱美,创造美。

  六、教学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组织

  二、音画结合,情境体验

  师:小朋友,你们做过梦吗?能告诉大家你曾梦到些什么?(生答)洋娃娃自从跟快乐王子出游以后,也做了个梦,能猜一猜他梦到了些什么吗?

  [课件展示:洋娃娃的梦画面,背景音乐《洋娃娃的梦》]

  【设计意图】:用孩子喜欢的洋娃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想象的积极性,通过看、想、说等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梦的美。

  三、欣赏感受,描绘梦境

  师:刚才小朋友想象了洋娃娃的梦,描绘了多幅春天的景色,那想不想听听音乐家是如何来表达的呢?我们先来听一听

  [课件展示:播放音乐。提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师总结:小朋友的想象丰富极了,是的,洋娃娃的梦把我们带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美景之中,瞧![课件展示:流动画面]种子破土而出,花儿含苞欲放,柳树吐出嫩芽,春笋探出脑袋,蒲公英也忙着寻找他们新的家,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结合画面,第二次欣赏)

  师:洋娃娃做了这么美丽的梦,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听着音乐,等星星睡了,鸟儿睡了,乘着我们的梦之船起航呢?

  [课件展示:星星睡了,鸟儿栖息在枝头,小朋友也睡着的画面,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欣赏,课件展示,让学生在听赏音乐的同时发挥想象,描绘春景,来感受、听辩、展示春天,在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同时,把音乐基础知识有机的渗透在欣赏活动中。

  四、歌曲体验,行知相融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幅画,但是这幅画有一部分不完整,老师没有画上去,我想让小朋友们听了我放的一首歌以后,来把它补充完整。

  [课件展示:二个孩子在草地上,播放《蒲公英》]

  听了这段音乐,小朋友知道这幅画上缺了什么啊?来把它画上去。

  [课件展示:出视蒲公英]

  2、教师:哦!原来蒲公英也做起了美梦!他梦到了小宝宝变成了伞兵,在天空中飞翔呢!他们边飞边唱起了歌,那欢快的劲儿也感染了老师,我也熬不住了,我也要和他们一起唱。

  (师范唱)

  小朋友如果也熬不住了,可以跟老师一起来。(师唱,学生轻声哼唱)

  3、教师播放旋律

  学生:把上面写有歌词的蒲公英依次贴在黑板上。

  4、引导学生用“lu”哼唱旋律,随旋律模仿蒲公英的动作。

  5、跟琴轻唱歌曲,及时纠正难点处。

  6、处理

  7、完整演唱全曲,师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音乐,熟悉歌曲旋律,为新歌教学作铺垫,在听、唱、动的同时,改变了以往枯燥的学歌方式,使学生参与合作。

  五、自主合作,创作表现。

  [课件展示:连续的歌曲伴奏]

  1、教师:请小朋友们选择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这首歌曲。

  歌词朗诵组。自然音乐组,选择老师提供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歌舞组。

  2、老师分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创编,培养创新能力和表演能力,与横向学科紧密联系,让学生自主合作,培养协作精神和扩散思维。

  六、交流总结,情感升华。

  1、教师:小朋友们的表现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创作表演中感受到大家对生活的热爱,幸福的孩子,爱做快乐的梦,老师希望每位小朋友都有愉快的梦,并希望你们梦想成真!

  2、律动:随歌曲旋律跳着离开教室。

  课时安排:4/11    二(3)

  4/12    二(4)

《梦》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渗透性识字15个,运用学过的笔顺会写6个生字(把巴鱼曲玩池)。 2、背诵儿歌《小鱼的梦》。 3、了解口字旁,提手旁名称及表义的功能。 2、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为追求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拼音来正确的拼读15个生字,能熟练的书写8个生字;背诵儿歌《小鱼的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鱼图及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这个字,你们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梦)谁能来说说你的梦?池塘里的小鱼(贴小鱼图)也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小鱼他梦见了什么吗?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儿歌--《小鱼的梦》。(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要求:认真听,老师读到哪,同学们的指头跟着指到哪。

  2、学生自由读儿歌。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读读这首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自己想办法把每个字音读准。

  学生自由朗读,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或问老师;或问同桌;或问小组长及周围的同学;或看上面的拼音)

  3、小组合作出字谜同学们可以用动作、笔顺、加法题、儿歌等方式出字谜,让你的组员猜猜是哪个字?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棒。

  4、小组汇报

  5、请你猜猜我是谁? 老师出示一幅图,根据它的变化你来猜猜是什么字?准备好了吗?可要看仔细哦!(出示课件)同学们猜得可真准!互相鼓励一下吧!

  6、请大家看大屏幕,每个美丽的小水泡里都有一个字宝宝,如果我们读准了这个字,美丽的小水泡就会快乐的升上去,准备,开始!真不错,表扬表扬自己吧!

  7、(出示课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抽读生字卡片

  9、师:相信,在刚才的合作交流中,咱们已经和生字娃娃成为好朋友了。有了生字朋友的帮忙,咱们就可以正确地朗读儿歌了。自己试着把儿歌读正确。开始——

  生:自由读

  师:相信你们也能正确地朗读儿歌了。接下来,让我们随着小鱼一起到池塘里去看看吧。

  三、 创设情境,品读理解,激情美读。

  师:(课件展示:小鱼玩了一整天,睡着了。)这是课文的哪一句话?

  生:小鱼玩了一天水,池塘妈妈怀里睡。

  师:看看我们的小鱼多快乐

《梦》教学设计

《梦》教学设计(通用13篇)《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多角度评析。  2、透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