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精选2篇)
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篇1
一、教学目标: 客观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二、教学内容: 1.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学科的历史。 2.能够各种途径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 3.通过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三、教学重点: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加工信息四、教学难点: 1.智能和人工智能 2.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并且发展他们的辩证思维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1、导入:播放卡斯帕罗夫和“更深的蓝”比赛的新闻报道片段;教师简单叙述“人机大战”的历史。 2、教师提问:“更深的蓝”是如何战胜卡斯帕罗夫的呢? 学生答:计算机具有超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也就具备了很高的智能,能针对对手下出每一步好棋,并且不会范错误。 3、教师展示“更深的蓝”运行的剖析视频片段。揭示了卡斯帕罗夫的对手其实是一个象棋大师和软件专家的群体,揭示了“更深的蓝” 的高智能是构建在人类智能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的概念。(教师鼓励学生:“机器虽然战胜了人类,但是没有我们,机器依然是机器”。学生的反映是很自豪,我认为这样能增强他们驾御信息工具的信心。) 4、“人工智能”的实质内涵:人造的智能,它主要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1、引入:基于大家对“人工智能”概念的了解和其未来的畅想,那么在我们目前的现实生活中智能技术拥有哪些应用呢?2、模式识别技术。第一章曾经提到的语音识别技术也是属于模式识别范畴的。指纹识别(演示)语音识别(演示)手写识别(演示)1、 机器翻译①安排学生体验“机器翻译”的智能信息技术,激发学生
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