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信息加工
文本信息加工(精选3篇)
文本信息加工 篇1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特别是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过程中领悟传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2. 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
3.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文字处理工具,围绕主题加工文本信息;
4. 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合乎规范地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信息。
教学内容:
1. 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2. 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3. 根据需要,围绕主题加工文本信息
4. 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和表达信息
教学重点:
1. 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2. 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和形象化表达
教学难点:
1.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2. 结构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
3. 形象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
课时数: 3 课时
第一课时 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一、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1.文字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而发明的工具。
2.汉字的创造饱含民族的智慧。
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书法是一种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特殊的艺术形式。 例:徐冰发明了方块英文
3.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历史
4. 体验东巴文字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二、汉字的编码
1. 用于输入汉字的编码——输入码(外码)
编码方案:区位码、拼音码、王码、自然码
2. 用于存储汉字的编码——机内码(内码)
国际码( gb )
3. 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输出码(字型码)
点阵字型:将汉字分解成若干个“点”组成的点阵字型。
4 .汉字的处理过程:
5 .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启动方法:开始 | 附件 |truetype 程序造 | 选择工具栏中的各种工具写字(如图)
保存字符:选择“编辑”中的“保存字符”。
具体操作请详看“帮助”。
文本信息加工 篇2
【教学目标】
1、 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意义。
2、 领悟传播民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3、 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教学重点】1、 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
2、 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教学难点】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课室【教学过程】
一、引入: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哪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让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教师小结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文本信息加工
二、文字处理技术
“文本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提问:在没有计算机之前,怎样记录文字信息? 1、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手写、雕刻、印刷、机械式打字、计算机文字处理(引导学生把此过程说出来,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2、文字组成方式字母文字(由字母组合 如英文)象形文字(汉字)
3、汉字的优点(体现教学目标2)——学生浏览老师给出的材料
4、实践练习(体验东巴文字的计算机处理技术)教学设计:先让学生阅读步骤,觉得哪一步不好理解可以进行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小组推荐2位同学上讲台完成。教师小结引出计算机如何处理汉字。
三、汉字编码
文本信息加工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