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乎乎的小手》教后反思
《胖乎乎的小手》教后反思(精选16篇)
《胖乎乎的小手》教后反思 篇1
《胖乎乎的小手》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敬长辈的品德正是他们所欠缺的。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以“猜手”、“画手”导入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手。明理的目的在于导行,最后,我又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请学生画画自己的小手,说说自己的小手现在能做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有说有写,有演有画,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另外,我觉得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读的训练以读代析,读中求悟。只有不断地读,才能不断地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胖乎乎的小手》教后反思 篇2
课前播放《左手右手》歌曲。
(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歌曲《左手右手》,引出“手”。
师:课前老师播放的歌曲,小朋友听过吗?
你在哪里听过?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板书:手)
或:
师:刚才的歌曲,唱的是什么?
这是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的电影插曲,歌名是《左手右手》。(板书:手)
反思:课前播放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插曲,一是调节他们紧张的听课情绪,二是悄无声息的引出课文的线索——手。考虑到《左手右手》是一支新歌,所以我预设了两种不同的对话,以便灵活处理。
2、请一名胖学生起立,举起小手。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手呢?
生:胖乎乎的小手。
师:除了“胖乎乎”,还可以说是一只怎样的手?
反思:这一设计旨在积累 “肉乎乎”、“肥嘟嘟”、“白胖胖”、“红润润”等词语,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锻炼口头造句能力。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手,共同来写课文题目。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板书:胖乎乎的小手)
3、学习生字“胖”。
师:看着课题,老师出个字谜考考你,十五天,什么字?
(生思考片刻后,一个小男生道出谜底并简单说出理由,齐读课题)
反思:这个环节教师言语表述不够严谨,因为每月天数不同,“胖”,谜面应该为“半个月”。细节之处不容忽视呀。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粗知大意。
师:小朋友,老师告诉大家,读课文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齐读和自由读。齐读,就是大家一起来读。自由读,就是小朋友自己读自己的,读的不熟练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下面,我们来自由读课文,听明白了吗?
读完以后,请用你的姿势(坐端正)告诉老师。开始吧。
反思:课堂上常有这种尴尬,教师不同形式的读文要求往往被孩子们的齐读代替。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避免尴尬出现,同时森头学法。课堂效果很好。
2、读后交流:
师: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课文写的是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生:写兰兰的小手。
(师板书:兰兰)
反思:读文检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学会归纳。
3、检查生词
课件:
胖(pàng)乎乎 一张(zhāng)画(huà) 贴(tiē)墙(qiáng)上 看(kàn)了又看
笑(xiào)着(zhe)说 等(děng)一等 刚(gāng)才 拖(tuō)鞋(xié)
帮(bāng)忙 喜(xǐ)欢 高兴(xìng) 变(biàn)大 学会(huì)
(1)借助拼音分行读。(指名读第一行,生齐读。以下类同。)
(2)高低声轮读。
(3)去调拼音齐读。
(4)巩固练习(字卡)
反思:多种形式,不同方法的练读,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分行检查,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调控课堂。
(三)再读课文,感悟爱心
1、通读课文
师:生字宝宝是个调皮的孩子,一眨眼,他们又藏到课文中去了,小朋友还会读吗?
师:下面请聪明的小朋友再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兰兰的小手会做什么?
反思:带问题再读课文,教会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同时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2、读后交流,梳理内容。
师:兰兰的小手会做什么?
你是在哪里找到的?
生:兰兰的小手替爸爸拿过拖鞋。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带动作读)
师:你能用“兰兰的小手会 ”说一句话吗?
课件:
兰兰的小手会 。(板书:替爸爸拿拖鞋)
同样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
课件分别出示:
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兰兰的小手会 。(板书:给妈妈洗手绢)
姥姥从厨房出来,一眼就看见了画上红润润的小手,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兰兰的小手还会 。
兰兰的小手会 ,会 ,还会 。(出示答案)(板书:帮姥姥挠痒痒)
反思:说话练习,尤其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是一年级教学的又一重点,用“兰兰的小手会 ”的句式练习,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同时,又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课件:逐句显示,生回答后出示答案。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全家人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师:兰兰的小手太能干了,让我们来夸一夸吧。
生:兰兰你可真能干!
生:兰兰你可真勤劳!
生:兰兰你太能干了,我要向你学习!
师:我们的小手也可能干了,它还会变魔术,我们一起来做《手指操》。
课间小游戏:
一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毛毛虫呀爬爬爬;
两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小白兔呀蹦蹦跳;
三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小花猫呀喵喵喵;
四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花蝴蝶呀飞飞飞;
五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大老虎“啊-呜-”。
反思:课堂组织教学在低年级很重要。学习至此,长时间高度集中让孩子们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疲劳。课间手指操,可以很好地缓解、调节学习情绪。
(四)课外延伸,感化心灵
师:听到亲人的夸奖,兰兰的心里美滋滋的,她也明白了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这张画。
师:兰兰说的这句话该怎么读?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高兴、自豪的语气。)
(课件出示句子:
她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师:当我们还是小婴儿时,爸爸妈妈就悉心照顾着我们,陪我们一起在灯下读书,带我们去郊外游玩,生病时,背我们上医院。爸爸妈妈,你们太辛苦了!
(课件逐个出示课后题,练习说话:
我替爸爸 。
我给妈妈 。
我帮老师 。
我为大家 。)
反思:情景再现,感悟亲情,既进一步巩固说话训练,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师:课下,请小朋友亲自给长辈做一件见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中结束。)
课后反思:
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而且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为亲人服务的意识。《胖乎乎的小手》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故而学习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于这样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体味字里行间包含的融融亲情无疑是教学的要点,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个人的生命体验,将文本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最终达到语言学习与人格教育的双获益,成了本课力求突破的关键。
《胖乎乎的小手》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敬长辈的品德正是他们所欠缺的。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以“手”导入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手。明理的目的在于导行,最后,我又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小手现在能做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有说有写,有演有画,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另外,我觉得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读的训练以读代析,读中求悟。只有不断地读,才能不断地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胖乎乎的小手》教后反思 篇3
海盐县向阳小学汤庭华
《胖乎乎的小手》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敬长辈的品德正是他们所欠缺的。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以“猜手”、“画手”导入 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手。明理的目的在于导行,最后,我又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请学生画画自己的小手,说说自己的小手现在能做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有说有写,有演有画,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另外,我觉得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读的训练以读代析,读中求悟。只有不断地读,才能不断地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胖乎乎的小手》教后反思 篇4
《胖乎乎的小手》是兰兰画的一副画,画中正是她的一双小手,家里人都很喜欢她这幅画。隐含着家人赞扬兰兰勤劳、懂得尊敬长辈。课文内容虽有些长,但理解并不难,从爸爸、妈妈、姥姥的话中去理解家人喜欢的这双“胖乎乎的小手”,重点是指导学生们理解兰兰的勤劳、尊敬长辈的好品德。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引导,我们的一双手可以做些什么?再引入课文,“有一个叫兰兰的小女孩,她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我们看看她的小手都做了那些事情?”
在识字环节,我用“争当识字大王”“交流识字秘诀”这些学生们喜欢的词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交流汇报识字情况时,学生们一个个积极地分享自己的“识字秘诀”,不仅有老师教的方法,还有自身的“想象法”,学生们畅所欲言,大大地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我会认”的生字。写字时候,重点指导“笑”字,第七画是撇,不是横,竹子头也是第一次写,抓关键,竖和竖钩变点。
指导朗读部分,由于本文人物语言清晰,我利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们抓人物年龄特点和神态、表情来朗读。例如,指导妈妈的对话时,妈妈虽是刚忙完工作,身体疲劳,但见到兰兰的画时,是笑着说话的。因此,读的时候要读出那种舒心、赞赏的感觉。
最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这一句,其中这“更多的事情”指什么?指引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并畅所欲言,练习口头表达能力。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到学生们同样是赞赏兰兰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对于重点的理解也比较到位。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是重要的,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整节课不是紧绷着令人紧张,而是适时地给予宽松环境,让愉悦的气氛充满着课堂,争取达到高效。
反思自己的教学中,有成功之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比如在读的指导方面还做的不够到位,有几处当学生谈得不太好时就急着请别的同学来试试。有的教学环节,忽略了学困生。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体验到成功。
《胖乎乎的小手》教后反思 篇5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反思
《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妈妈和姥姥赞美兰兰的话后,老师总结:“兰兰会帮爸爸、妈妈、爷爷做很多事,所以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小手。”这时,课堂上传来吃吃的低笑声。我才猛然醒悟,说漏嘴了!文中没写爷爷,说的是姥姥!怎么办?我索性将错就错,连忙摆摆手说:“别笑!别笑!兰兰跟你一样也有爷爷啊!你能猜猜,她为爷爷做过什么事吗?”这下,学生劲头来了,有的说:“她为爷爷买过啤酒。”有的说:“他为爷爷拿眼镜。”有的说:“他为爷爷敲背。”……师说:“你们猜的都不错。兰兰确实是个孝顺的乖孙女!你们说的她都干过。”老师紧接着问:“兰兰跟你们一样读一年级了,她为同学,为老师做过什么呢?”同学们又踊跃发言。其中有个上课老走神的小男生高高举起小手,说:“老师,我来!我来!”他笑着说:“我想,她会为同学拾起掉在地上的铅笔,因为我就为后面的同学捡过。”听到这话,我心里一乐!小家伙,居然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看来孩子们已深刻地领悟了课文,兰兰的形象已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不知不觉下课了,我正坐在讲台前与一个学生谈话,这时,“蹬蹬蹬……”跑上来两个女孩,来到我背后,“咚咚咚……”一声不响地帮我敲起背来。我好激动,情不自禁地说:“舒服!”同时又生出无限的感慨。
教学反思:
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小插曲,引起了
《胖乎乎的小手》教后反思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