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支玉恒教学实录:《曼谷的小象》第二课时

2024-06-059

支玉恒教学实录:《曼谷的小象》第二课时(精选13篇)

支玉恒教学实录:《曼谷的小象》第二课时 篇1

  《曼谷的小象》是支玉恒老师所执教的观摩课。支老师以自身挥洒自如、灵活机智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情有趣地进行学习,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堂课在教学安排上是颇具匠心的。支老师既能居高临下地掌握教材,驾驭课堂进程,又能切合实际地设计教法,启发学生读、悟。整堂课上,老师讲得不多,主要是在关键之处点拨,所提的问题之间衔接自然和谐,重点之处强调突出,学生思路阻塞之处能够予以疏通……所有这些只在“读”中完成。

  那么,支老师是怎样创设这“读”的环节,引人入胜的呢?

  一、着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支老师以一种民主、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们面前,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如在首次读课文时,支老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这样,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宽松、愉悦、无压力。支老师在检查朗读时鼓励学生抢着读,他说:“我请最先站起来的小朋友读……”从而让学生感到竞争的愉悦。而在抢读的同时,支老师也十分关心那几个没有站起来的学生,让他们接着读,他说:“这几位小朋友心里非常想读,可是动作慢了些,我们大家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也读读,行吗?”这样,既给那些学生创造了机会,又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同时还融洽了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学生的读中,支老师还积极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当学生表现出色时,他和学生握手、向学生鞠躬,表示尊敬、佩服,让学生感到学习中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从而解除了自己的紧张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二、抓住课堂教学的主线,在读中感悟美

  所谓“读书”,顾名思义强调一个“读”字。支老师在这一课中,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感受美,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读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

  如“你从课文中感受到哪些美?”,学生通过他的点拨,概括出“禾田美、草地美、心灵美、尘雾美”等。支老师的`课堂教学很“活”,但并不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学生思维的活跃。

  在课上,他并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发现了什么,教师就鼓励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感受其中韵味;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不再以单纯的“对”或“错”来评定,而是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适当给予鼓励,启发学生说出更确切、更鲜明的答案。如“你说的不错,但如果把这个词换一下,是不是会更好呢?”“你真行,应该来当支老师的老师。”这样,学生在得到鼓励的同时感受到了学习的愉悦。

  三、让学生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无可辩驳

  这堂课中,支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来组织设计教学环节。在初读课文时,他让学生自由读,这实际上是学生在获得充分自由的情况下进入学习状态的反映。在读完课文后,支老师又安排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能够天南地北地讲,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而教师则在这一环节中摸清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在研读课文时,支老师更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学生学到哪里,教师就指导到哪里,给了学生们一个非常自由的学习空间。在请学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时,支老师采用了层层深入的方法。他先是向学生说道:“读了课文以后,在你的脑子里留下了些什么?”并把学生说到的内容板书,接着他又说:“你能把这些词再加上曼谷说一句话吗?”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支玉恒教学实录:《曼谷的小象》第二课时 篇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泥坑、绕着、聪明、感谢、笑眯眯”等词语,并分别用“悦耳”、“赞叹”造句。

  2.比较理解句子的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口述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体会中泰两国人民友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按照事物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三部分。其中阿玲指挥小象巧妙地把汽车拉出泥坑,又将汽车冲洗干净的经过,是课文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弄清人与小象之间的联系,了解课题,虽然是《曼谷的小象》,但作者实际是要赞颂指挥小象的人——泰国妇女。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是如何用举止、神态的描写来表现阿玲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又是如何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小象的聪明乖巧的。

  教学思路:

  在教学步骤 上,可紧扣课题《曼谷的小象》,以中心词“小象”,作为突破口,进行“变序讲读”;首先从整体入手,接着插入重点部分(第三至八自然段)讲读,然后导读第三部分(第九自然段),最后略讲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教学中,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最后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以变序讲读法为主,结合朗读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在导读中,要注意交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读题,介绍“曼谷”。(板书课题)

  曼谷,泰国的首都。泰国位于东南亚,气候湿热,土壤肥沃,盛产热带动植物。产大象。国内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赛象盛会”。在举行赛象会时,全各地游人都来参观,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也纷纷赶来参观。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记叙曼谷的小象的故事。

  2.从课题上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小象)

  二、自学生字新词。

  1.查字典。

  (1)读出“一圈”、“转身”的正确读音。

  (2)理解生字“眯、喷、乖、赞”的意思,并掌握其笔画、笔顺。

  (3)理解“泥泞不堪”、“胸有成竹”、“焕然一新”的意思。对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如“点缀,延伸、奇迹、潇洒”,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2.读读写写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掌握字形。读写词语见课后练习第3题)

  三、辨析组词。

  喷( ) 乖( ) 坑( ) 绕( )

  愤( ) 乘( ) 炕( ) 饶( )

  四、试读课文。

  1.边读边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用符号标出。

  2.思考: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些自然段意思相近,可以合并?(第1—2自然段;第3—8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五、学生质疑。

  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继续深入地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然后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二、解题析疑,明确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在质疑中提出了一些不懂的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必须明确:1.这篇课文主要写谁?2.阿玲和小象有什么联系?3.课文赞扬了什么?

  第一个问题,我们从课题中就可以看出主要写谁(写小象,也是为了写小象的主人阿玲。)至于第二、三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中需要理解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

  三、变序导读,切入重点。

  1.导读3—8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3—8自然段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什么?

  ①第一层(3—4自然段),写司机正急于找人帮忙,阿玲和小象出现。

  A 指读第二层,思考:阿玲和小象是怎样出现在人们面前的?

  B句具体描写了晨雾绚丽的色彩和铜铃声的优美动听

  C 品析:这句话中为什么用“飘”不用“传”?(一个“飘”字,写出了铜铃声由远到近,轻快悠扬。)

  D 指导朗读:要读得轻快、优美。

  ②第二层(5—6自然段),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板书:拉车)

  A 默读第二层,思考: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划出有关句子)。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板书:阿玲、拍拍、贴贴、指指)(区别拍——拍拍;贴——贴贴。通过做动作,进行比较,然后指导品读,语气要轻一些。)

  B 结合上文解释“胸有成竹”

  C“东一掀,西一撬”具体写出小象拉车的动作。(板书:小象东一掀、西一撬)

  D 从阿玲指挥小象拉车,说明什么?(阿玲热情助人,表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板书:纯朴、热情、乐于助人

  ③第三层(7—8自然段),写阿玲指挥小象洗车和作者赞叹。自读课文,边读边思:

  A 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车身上的污泥冲洗干净的?

  (划出描写阿玲神态和动作词语:笑眯眯、摇摇头、轻轻摸、指了指。)

  B 从阿玲的神态动作说明了什么?(纯朴、热情、能干。)

  C 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重点是描写阿玲神态动作的词语,作用是具体写出阿玲指挥小象洗车的熟练,并表现了她的热情、朴实。“潇洒”原指人自然大方,不拘束;文中用拟人的方法形容小象取水过程中,毫不费力,自然大方的神态。)(板书:伸、冲、喷)

  D 结合句子理解“焕然一新”的意思。

  E 怎样理解作者发出的两次感叹?(引导学生先念有关句子,理解词语和句子。)(板书:聪明、能干、潇洒、乖巧)

  F 指导有表情地朗读。(体会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导读第九自然段。

  (1)齐读课文,想想这段写什么?

  (第(2)句具体写出阿玲离去时的神态,行进动作和晨雾的变化,说明时间在推移。)(板书:阿玲、小象离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导读第1—2自然段。

  (1)指读,思考:

  ①这段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

  ②汽车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坑里的?(板书:陷车)

  (2)理解“泥泞不堪”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作者写小象和阿玲有什么关系?

  2.记叙的顺序。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叙了事情的起因(陷车)——经过(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结果(阿玲和小象离去)。(边指导边板书)

  第三课时

  一、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阿玲_______汽车走了一圈,_______陷车的情形,沉思_______,便________地________那头小象的鼻子,用脸_________它的扇形的大耳朵,_________那陷车的位置。

  ________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_______的长鼻子______,_______,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了。

  二、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口述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并把车身上的污泥冲洗干净的。口述提纲:

  1.汽车陷进了污泥。

  2.司机下车找人帮忙。

  3.阿玲指挥小象拉起汽车。

  4.阿玲指挥小象冲洗干净车上的污泥。

  (先分小组口述,然后指名口述,师生评议。)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四和第七自然段。

  1.以第四自然段为例,交给背诵的方法。

  (1)分层次,概括每层意思。

  (三层:①层:听到晨雾中飘来的钟声;②层:看见走来的小象和跟在后面的女主人;③层:阿玲走到车前,司机跟她打招呼。)

  (2)参照层意逐层背诵。

  (3)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2.学生按照背诵第四自然段的方法,背诵第七自然段。

  四、指导学生分别用“悦耳”、“赞叹”造句。

  要求用词恰当,写通顺、完整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 

支玉恒教学实录:《曼谷的小象》第二课时 篇3

  一、简材简述

  这篇课文讲述了在泰国首都曼谷近郊的公路上,泰国妇女阿玲指挥乖巧聪明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把陷在泥坑中的汽车拉出来,并且冲洗干净,得到周围人们的赞叹。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知道,他们赞美的不仅是小象,更是阿玲那乐于助人、办实善良的心灵。使人们感受到曼谷这里景美、物美、人更美。

  二、设计理念

  把课堂的阅读活动视为一种生活,在阅读的生活中,充分释放学生的生命力。课堂教学完成体现在动态生成的师生对话上,在一种虚拟的旅游中,领悟课文的全过程。

  另外,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努力追求一种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使得语文课堂变的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这是我执教上曼谷小象的又一特色。

  三、设计特色

  以虚假的旅游串连教学的全活动,富有生活意趣。

  四、教学目的

  1、体会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挚友情,学习阿玲助人为乐的品质,增强学生热爱保护动物意识。

  2、理解我为什么赞叹小象,联系阿玲三次微笑体会阿玲的优秀品质。

  3、理解三次需色变化来感受曼谷景象的优美。

  4、看感表地朗课文,背育4——7自然段,从而感受景美、人美、小象美。

  五、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4——7自然段,从而感受景美、人美、小象美。

  六、教学流程

  (一)课前延伸

  生讲故事引入到曼谷景美,物美、人更美。设想学生到曼谷游一游,玩一玩。

  设计意图:故事开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知不觉地将学生思维带入本课的学习内容,营造学习氛围。

  (二)初读检查,让学生自主体会文章内容

  1、师拟旅游曼谷,请生闭上眼睛,坐波音747容机飞到曼谷。板书20曼谷的小象。

  2、初读课文,(1)找出一句读得最棒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2)读一句你觉得最重要句子,说说为什么重要?(3)读一句你觉得最难的句子,说说为什么难读?

  设计意图:

  选择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思考、比较的过程,也是激发他们强化学习主人翁意识的过程。

  三、熟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刚才,我们同学在曼谷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看,就发现那有最棒的句子,最重要的句子   这回我们要下马看花了,要仔仔细细地看,痛痛快快地玩。

  1、听、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这篇文章你认为从哪几方面写的?

  2、写曼谷景色美,抓哪些景物,找出其中的句子?(抓三次雾色变化,从雾色变化也能仅映出作者的写作方法。

  3、好,我们再坐上汽车往前走。不好!汽车轮子陷进泥坑里去了,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像一下课文描述的情形,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汽车陷进泥坑里该是怎样?

  四、拓展争论,感悟阿玲的“美”小象的“乖”

  1、刚才,同学们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图画,合理想象,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种学习方法很好。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文章中的两个主要角色——阿玲和小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好喜欢哪个角色就学习哪个角色。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计一个探究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议论交流中表白各自看法,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2、汇报

  (1)阿玲:通过同学表演,抓住阿玲的动作“拍拍、贴贴、指了指”没有说话,把这些动作变成了语言说出阿玲的美。

  (2)指导朗读

  观察现场,了解情况,读时要慢。

  指导小象洗车要读出平静、可亲语气。

  设计意图: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词语,激发学生理解词语兴趣,同时通过说话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

  3、奇迹,真是奇迹!太好了!这还不算完,小象的拿手好戏还在后面呢?

  小象甩、潇洒、伸直、冲、喷   体会小象乖巧。

  4、指导朗读

  “潇洒”表现小象自如神态,语速稍快,语调上扬。

  五、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喜欢哪一段,就背哪一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你们觉得采用什么方法背得快?

  (想象画面,抓重点词,看图)

  3、自己练习背诵。

  4、小型背诵比赛。

  设计意图:

  小学生正处在积累语言的黄金年龄,多背一些文章可以终身受用。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

  五、理解和感受表演

  同机、阿玲,小象上台表演,一生读第七自然段。

  六、表达训练

  旅游就要结束了,玩得高兴吗?我们马上乘飞机回国,就要和阿玲、小象分手了,你不想对阿玲和小象说几句话吗?

  写一段告的话。

  本站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支玉恒教学实录:《曼谷的小象》第二课时 篇4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案序号

  课题    19曼谷的小象           备课人 公丕菊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课文所记叙的泰国妇女助人为乐的事,感受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2.学会本课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能用“悦耳”、“赞叹”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和第7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对聪明、乖巧的曼谷小象的赞叹,领会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设计

  19、曼谷的小象

  陷车——阿玲和小象的出现——小象拉车——洗车——阿玲和小象离去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按着读、画、查、找的步骤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让学生按要求用填写表格的方法,分析生字的音、形、义,完成自学。

  例:

  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难理解的字、词,需要在字典中查找字义时,教师可在重点字下面标画符号,给予提示。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课文中的“司”、“聪”、“赞”是平舌音,“招”和“示”是翘舌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确。“似”和“冲”是多音字,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做巩固练习。

  例: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15个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填表法分析字形结构。

  3.课堂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识记字形,并做巩固练习。

  (四)理解词语。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3.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以“悦”字为例:“悦”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悦耳”。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找出“悦”字是愉快的意思,接着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悦耳”一词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让学生理解“悦耳”一词是形容好听的意思,在课文中这好听的铜铃声是在司机无可奈何的时候,从晨雾中飘来,因此这铃声不仅好听,而且给人带来希望。

  (2)“焕然一新”的“焕”字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光明,“焕然一新”是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联系文中内容是指小象用鼻子冲着车身喷水,把污泥冲得干干净净,车身变得光亮了,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3)出示“奇迹”、“绝技”、“乖巧”、“赞叹”等词语,让学生用字典查,并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做巩固练习。

  奇迹——极不平凡的事迹。课文中指小象很轻松地把陷进泥坑中的汽车很快就拉出来了,真是惊人的事情。

  绝技——指独一无二的技艺。课文中指小象从泥坑中拉出庞大沉重的汽车,这种精彩的表现是独一无二的技艺。

  乖巧——听话、机灵、讨人喜欢。课文中指小象善解人意,听话、机灵。

  赞叹——称赞的意思,在课文中指作者对小象的绝技不仅是称赞,而且含有感慨、叹服的意思。

  (五)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

  (六)指名读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要求做到读通句子。

  (七)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第4和第7自然段。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案序号

  课题    19曼谷的小象           备课人  公丕菊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泰国妇女助人为乐的事,感受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设计

  19、曼谷的小象

  陷车——阿玲和小象的出现——小象拉车——洗车——阿玲和小象离去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读题、设疑。

  1.本文以什么为题?写的是什么事?

  要让学生首先弄清本文是以物为题,记叙了作者在泰国首都曼谷近郊的公路上,泰国妇女阿玲驯养的乖巧聪明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把陷在泥坑中的汽车拉出来并冲洗干净的经过。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曼谷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

  (二)检查复习。

  1.读课文后,你觉得曼谷美吗?从文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来?

  2.指名读描写曼谷美丽景色的句子。

  (1)“在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

  (2)“正在这时候,从桔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

  (3)“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缓缓地走进已变得紫微微的晨雾里。

  (三)指名读课文。

  1.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是怎样?

  2.指名回答:

  起因:汽车陷进泥坑。

  经过:阿玲指挥驯养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拉陷进泥坑的汽车。

  结果:汽车被小象从泥坑里拉出来并冲洗干净。

  (四)指名读1~3自然段。

  1.提问思考:

  汽车是怎样陷进泥坑里去的?他们能把汽车拉出来吗?为什么?

  2.课堂讨论。

  讨论中要让学生明确两点:

  (1)汽车陷进泥坑的原因。公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加之“昨晚的热带阵雨”,使公路变得“泥泞不堪”。

  (2)汽车陷进泥坑的程度。司机“叹了口气”,说要“找几个人来帮忙”,这些内容从侧面写出汽车陷得很深,要拉出来很困难,同时也为下文小象将汽车很快地拉出来起了铺垫和衬托的作用。

  (五)学习4~8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提问思考: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汽车拉出泥坑的?又是怎样把汽车冲洗干净的?

  3.课堂讨论。

  (1)出示重点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阿玲( )汽车( )一圈。她( )了片刻,( )小象的鼻子,用脸( )它的扇子似的大耳朵,( )陷进泥坑里的轮子。

  (2)填写后指名读句子。

  (3)讨论;“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是在做什么?“她(沉思)了片刻”,什么是沉思?阿玲为什么要沉思?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绕着”、“走了”、“沉思”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作者写“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是说阿玲在了解陷车的情况。“沉思”是深深思考的意思。阿玲“沉思了片刻”可以看出她是在估计小象的能力,在考虑怎样指挥小象行动。联系下文“她拍拍小象的鼻子,用脸贴贴它扇子似的大耳朵,指了指陷进泥坑的轮子。”这一系列的动作,说明阿玲是在胸有成竹地指挥小象工作。结果是“东一掀,西一撬”,小象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了。在这里要让学生领悟到小象所以这样成功是阿玲平时训练的结果。

  (4)作者怎样赞美小象?让学生画出文中有关的句子。

  (5)指名读句子。

  4.小象怎样把汽车冲洗干净的?

  (1)指名读有关句子。

  (2)讨论:

  什么是“焕然一新”?小象为什么会把汽车冲洗得“焕然一新”?

  “焕然一新”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小象把汽车冲洗得干干净净,汽车变得光亮了,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小象冲洗汽车仍然是阿玲指挥的结果。阿玲“又走近小象,轻轻摸着它那长鼻子,”是要小象去吸水,“指了指车身上的污泥”是要小象用吸来的水去冲洗车身。小象正是按照她的命令去做的。小象如此乖巧充分体现了阿玲的智慧。

  5.小象这样聪明能干令作者赞叹不已。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赞美小象的句子。

  (1)指名读句子。

  “奇迹,真是奇迹!小象的绝技真让人佩服。”

  啊,多么乖巧的小象!我心中暗暗赞叹。”

  (2)什么是“赞叹”?作者这两次赞叹内容有什么不同?

  “赞叹”是称赞的意思。第一次赞叹“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它只用鼻子“东一掀,西一撬”就把陷进泥坑里的汽车很快地拉出来。作者亲眼目睹了这精彩的绝技,因而发出由衷的赞叹,是感叹、是钦佩。

  第二次赞叹,主要是对小象善解人意、听话、机灵而发出的。称赞小象聪明能干,也就更加突出了小象的主人阿玲聪明能干。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6.“我们”几次向阿玲致谢?她是怎样表现的?

  “我们”两次致谢。第一次是感谢小象拉出了汽车。第二次是感谢小象把汽车冲洗干净。阿玲对两次致谢的态度不同。第一次她“笑眯眯地摇了摇头,又走近小象”,指挥小象把汽车冲洗干净。可以看出阿玲觉得帮人要帮到底,突出体现了阿玲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第二次致谢,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摆摆手”可以看出阿玲觉得做点好事是应该的,用不着谢,体现了她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的美好心灵。“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是说阿玲用这种亲昵的动作夸奖小象聪明、能干,也表达了阿玲助人之后的愉快心情。

  (六)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1.讨论:这段结尾为什么要写“……缓缓走进已变得紫微微的晨雾里。”?

  让学生联系上文“从桔红色的晨雾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对比晨雾从“桔红色”到变成“紫微微的”是因为太阳升高了,往远处看,深处看,晨雾变得紫微微的了,阿玲和小象缓缓走进这紫微微的晨雾之中,这时人、景隔为一体,作者在这里是用美丽的景色,烘托人的美好心灵,想告诉我们不仅曼谷的小象聪明能干,更重要的是曼谷的景美,人的心灵更美。

  2.提问:阿玲是哪国人?“我们”是哪国人?阿玲主动帮助“我们”解决困难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从中领悟出中泰人民的友好情谊,提高认识的层次。

  (七)朗读最后一段,体会情景。

  1.出示填空练习:

  (1)曼谷的小象聪明能干。

  (2)阿玲助人为乐。

  (3)曼谷的小象聪明能干,助人为乐的阿玲更聪明能干。

支玉恒教学实录:《曼谷的小象》第二课时 篇5

  【江苏无锡公开课】: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师:大家告诉我,今天我们讲什么课文?

  生:《曼谷的小象》。

  师:谁想上台露一手?(一学生举手)好,你来,请你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大家看他那个“曼”字怎么写。先写一个……(生接:日)日下面是个……(生接“四”)最下面是什么字?(生接:“又”字

支玉恒教学实录:《曼谷的小象》第二课时

支玉恒教学实录:《曼谷的小象》第二课时(精选13篇)支玉恒教学实录:《曼谷的小象》第二课时 篇1  《曼谷的小象》是支玉恒老师所执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