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物质的特性

2024-06-055

物质的特性(精选3篇)

物质的特性 篇1

  一、本章的总体安排

  本章首先学习物质三态的相互变化,以及在物态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然后在分子的层面上学习物质的构成,并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物态变化现象。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和酸碱性。最后通过比较物质的不同特性的差异,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本章教材的特点

  1、涉及面较宽

  2、突出观察实验

  3、注重联系实际

  4、注意各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图片、影象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充分利用旁白、讨论、阅读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充分利用教学网、校园网、社区活动来收集资料,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充分设计好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科学方法

  1.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2.建立假设是探究的基础

  3.实验检验是探究的中心

  4.结果(数据)的分析与归纳,作出判断是探究的关键

  5.合作与交流是探究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

  1.讲授谈话法

  2.观察实验法

  3.探究讨论法

  4.新认知研究性学习法

  六.课时安排

  第一节 熔化和凝固

  1. 教学目标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表现的不同点。

  能说出几种典型的晶体和非晶体。

  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能根据有无熔点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能说出硫代硫酸钠(海波)和冰的熔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能根据液体凝固的特点,大致做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2.知识体系

  熔化(吸热)

  固态     液态

  凝固(放热)

  概念: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不同晶体有不同的熔点,

  熔点         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冰的熔点为0℃,海波的熔点为48℃

  熔化条件     达到熔点

  晶体                    继续吸热

  固体                常见晶体:海波、冰、石英、金刚石及各种金属

  非晶体      无一定的熔化温度

  常见非晶体:沥青、玻璃、松香、橡胶、塑料等

  3. 教学重点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

  4. 教学难点

  熔点、凝固点

  5. 学习准备

  在两个玻璃杯里装入一些热水,杯口上放有两只小碟,再将一块奶糖和一块冰块分别放小碟上,通过观察,比较冰块和奶糖发生的变化(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筷子戳冰块和奶糖)。

  6.讨论

  1.晶体熔化的特点:

  (1)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化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在一定的温度下结束。

  (2)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2.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几个因素有关?你可以用哪些事实来说明?

  3.在寒冷的南极地区,气温常达-40℃以下,在那里测量气温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已知固态水银熔点-38.8℃,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

  4.根据晶体熔化和液态晶体凝固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吸热一定会熔化

  b、达到0℃的冰一定会熔化

  c、0℃的水放热,水温立即降低

  d、0℃的水吸热,水温立即升高

  5。如图,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像,试分析各线段和各线段的连接点有什么意义?

  6.熔点表

  (1)知道表中的物质都是晶体。

  (2)确认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3)了解哪些是低熔点物质?哪些是高熔点物质?它们在常温下处于什么状态?

  (4)记住冰的熔点。

  6. 拓展思维

  1、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无论外界气温怎样变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为什么?

  7. 探究

  1.黑色覆盖物能吸收更多的热量使冰更快的融化吗?

  准备:2只透明的碗、10块冰块、透明的食品保鲜膜、黑色塑料垃圾袋、一块手表。

  在一个晴朗寒冷的天气里,把2只碗放在室外。每只碗里放5块冰块,一只碗蒙上透明的食品保鲜膜、另一只碗蒙上黑色塑料垃圾袋。每隔15分钟记录你在每只碗里观察到的情况,过一段时间后,碗里就会出现水,比较一下每只碗里水的多少,即可知道那只碗里冰化的快些。

  2.探究:打扇子使人凉快的原因

  (1)提出问题:打扇子人为什么感到凉快?

  (2)建立假说:可能是吹来的风温度较低;可能是风加速了汗液的蒸发,吸收了人身上的热量。

  (3)设计实验:用干、湿两支温度计进行对比实验。

  (4)得出结论: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导致物体温度变低。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

  1. 教学目标     

  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能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同和不同。

  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

  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少蒸发的事例。

  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使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理解沸点概念,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是要向外放出热量。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际中应用的事例。

  2.知识体系

  汽化(吸热)

  液态                          气态

  液化(放热)

  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蒸发                        液体表面的温度

  影响蒸发的因素: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的表面积

  汽化              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沸腾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不同液体沸点不同,物质又一特性。

  沸点:  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是100℃。

  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汽化的两种方式的比较:

  蒸发 沸腾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达到一定温度(沸点)时才能发生

  比较平缓的汽化现象 剧烈的汽化现象

  自身和周围物体温度降低又有致冷作用 温度保持不变(即等于沸点)

  3.教学重点

  汽化现象和汽化的两种方式。

  4.教学难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点。

  5.讨论

  1. 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几个因素有关?你可以用哪些事实来说明?

  2.为什么用干手器能很快使湿手变干?

  3.液体沸腾的特点:

  (1)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

  (2)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剧烈发生的;

  (3)沸腾时液体虽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4.蒸发和沸腾的比较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不同点 特点    1、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2、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1、在液面和液体内部同时发生;

  2、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影响因素     1、液体温度的高低;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3、液面上气流的快慢。

  沸点的高低与液面气压的大小有关

  5.降温液化的缺点:

  (1)低温技术要求很高,实际上不容易获得低温;

  (2)许多物质不可能在低温环境下使用,如液化石油气。

  6.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正确,现把它们分别放在空气中、盛酒精的开口瓶中和密封的盛有酒精的瓶中(如图),一段时间后,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均为18℃,则:

  a、 甲温度不准确  

  b、 乙温度不准确 

  c、 丙温度不准确 

  d、 不能确定

  7.人站在风扇旁吹风有凉快的感觉,如果将温度计放在风扇旁吹风时,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6. 拓展思维

  1、 如图,在大烧杯里放入水,再将一个装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内,然后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大烧杯中水可沸腾而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

  2、“清明时节雨纷纷”时说江南春天多雨,原来在春天,北方冷空气经常南下,这时南方的暖空气的活动也同时加强。冷暖空气经常在江南地区上空和冷空气交锋,当含有大量水蒸气的暖气团在某地区上空和冷空气团相遇时,水蒸气遇冷液化就形成了雨滴,这个地方就要下雨了。

  7. 探究

  1、 对着手吹气,手有凉快的感觉,但对着手呵气,手就有温暖的感觉?

  原来从肺部呼出来的气,温度约是37℃,而手的皮肤温度只有25℃--30℃。轻轻吹气时,暖气流与较凉皮肤接触,使手产生温暖感觉,使劲吹气时,气流速度增大,压力变小,手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就会挤压过来,混进呼出的气流中。这样,到达手上的混合气流温度就低多了。同时,使竟吹气,还会使皮肤表面空气层中的水分子蒸发加快,带走大量的热,所以手会产生凉的感觉。

  2、 纸锅烧水:找一个不漏水的小纸盒或牛皮纸糊一个小纸盒,在盒里装一些水,搁在用铁丝做成的架子上,用酒精的灯从底部加热,能将盒内的水烧开而纸盒完好无损。有一点必须注意,纸盒必须是不渗水的,否则由于不断有水渗出,水吸收了大量的热而汽化,以至于使得盒内的水温升不上去,一直不能沸腾。另外,加热不能太快,否则散热不及,纸盒还是可能被烧着的。

  3、你能试一试将你的手指在冷水里浸一下,根据手指的感觉来判断风向吗?

  第三节    升华和凝华

  1. 教学目标

  (1)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2)能说出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凝华时要放出热量

  (3)能用升华和凝华解释一些典型的现象。

  能用物态变化观点说明云、雨、雾、露、霜的形成

  2. 知识体系

  升华(吸热)

  固态                  气态

  凝华(放热)

  。

  3. 教学重点、难点

  用升华和凝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现象

  4.学习准备

  在家里利用电冰箱进行观察活动:将电冰箱冷冻室里的冻鱼、冻肉或冰棍等食品取出,看看这些食品表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5. 讨论

  1. 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2. 冬天早晨看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 凝固而成的

   直接凝华而成的

   液化而成的

   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3。棒冰周围的“白气”是(   )

  a、 冰升华后产生的水蒸气

  b、 冰表面水蒸发后产生的水蒸气

  c、 冰升华后产生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d、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4。下列物态变化都是需要吸热的是( )

   升华、汽化、凝华    

   凝固、液化、升华

   熔化、汽化、升华    

   凝固、凝华、液化

  6. 拓展思维

  云、雨、雪、雾、露、霜等

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特性(精选3篇)物质的特性 篇1  一、本章的总体安排   本章首先学习物质三态的相互变化,以及在物态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