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王二小》课本剧

2024-06-055

《王二小》课本剧(精选17篇)

《王二小》课本剧 篇1

  《王二小》课本剧

  备:信号树一棵,在场地偏西南角摆放好。

  服装与道具:八路军服装(军帽、腰带、绑腿、手枪等全套)5套;日本鬼子服装7套;汉奸服装一套(礼帽、对襟小黑夹衣、黑色紧腿裤、板鞋、扇子一把);抗日儿童团服装9套(5套男孩服装——白布包头巾、白色对襟短衫4套、红色对襟短衫1套,3套哦女孩服装——红色碎花对襟小褂);8杆红缨枪;一根小牛鞭;刺刀与长枪7把;短手枪5把。

  演员阵容:王二小、抗日儿童团员8名,汉奸一名、日本鬼子兵7名(“太君”一名),八路军5人(队长一人)。

  演出过程:

  8名抗日儿童团员一手叉腰,另一手持红缨枪,分别在场地的东、西、北三个方向站岗瞭望。

  王二小赶着牛鞭出场,来到场地中央,大声喊道:“开始锻炼了!”

  8名抗日儿童团员迅速集合,站成两排,等候听从王二小的指挥:“我们的口号是——”

  儿童团员接道:“不给敌人带路,不念敌人的书,不吃敌人的糖,不给敌人送信,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王二小:“准备锻炼——”

  8名抗日儿童团员中的第二排迅速向后转身,第一排也把手中的红缨枪端好,做好刺杀的动作准备。

  王二小喊:“一”

  8名抗日儿童团员齐声呐喊:“杀——杀——杀!”

  王二小喊:“二”

  8名抗日儿童团员齐声呐喊:“哈——哈——哈!”

  王二小:“今天的锻炼到此结束!请大家回到各自的岗位上。”

  8名抗日儿童团员齐声答应:“是!”

  王二小继续边放牛边巡视着向八路军埋伏的地方走去。

  八路军张队长腰里别着手枪,来到二小面前,伸出右手招呼道:“二小,今天有没有什么情况?”

  二小答道:“张叔叔,今天还没有什么情况。”

  张队长:“那好,你继续放牛吧!”

  二小:“张叔叔再见!”

  张队长马上回到潜伏的地方蹲下身藏好。二小继续放牛。

  这时,一声大喊“前进——”,只见鬼子头手拿一把长剑带领一队鬼子兵上场。汉奸在鬼子头身边点头哈腰地扇着扇子,同时嘴里说道:“太君,慢点,别累着!”。鬼子头突然喝问汉奸:“八路在哪里?”

  汉奸满脸堆笑,用手指向山的方向,答道:“八路在山那边!”

  鬼子头恶狠狠地威胁汉奸:“如果没有八路,你就死啦死啦地!”其他鬼子兵都围拢过来,大声威吓道:“死啦死啦地!”

  汉奸做出难堪而又顺从的表情。

  王二小听到了鬼子兵们的声音,说道:“鬼子来了,我要把信号树推倒!”赶快跑到信号树前,把信号树推倒了。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向鬼子来的方向走去。

  汉奸发现了王二小,马上向鬼子头献宝:“太君,发现了一个小八路!”

  鬼子头大喜:“小八路?要西——!”

  鬼子兵马上把王二小围了起来,用枪和刺刀指着二小。二小一下跌倒在地上。

  鬼子头装作善良的样子把二小拉了起来:“小孩,不要怕,给你糖吃。”

  二小装作胆小的样子说:“不,我不吃糖。”

  鬼子头笑着问:“小孩,告诉我,八路在哪里?”

  二小很顺从地回答:“八路,我知道,在山里。”

  鬼子头眉开眼笑:“要西,快带我们去吧!”

  二小:“好,跟我走吧。”(然后二小面向观众:“我要把他们带到八路军的埋伏圈。”)他镇静地走在前面,领着鬼子兵绕着场地行走。汉奸继续给鬼子头扇着扇子,嘴里说着:“太君,慢点走,别累着。”

  待走至场地中央,二小突然挥手向八路军埋伏的方向大声喊道:“鬼子来啦,张叔叔,快打呀!”

  汉奸:“不好,太君,我们上当了。”

  鬼子头:“巴嘎——狡猾地小孩,死啦死啦地!”挥刀便向二小刺来。

  二小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场下观众也跟着齐声呐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鬼子兵一起围上来,拿着刺刀刺向二小。二小应声倒地。

  这时,八路军的枪声响起,其他的抗日儿童团员也都挺着红缨枪围拢上来。汉奸和鬼子兵们一个个倒地“身亡”。

  场外,《歌颂二小放牛郎》的二胡音乐前奏响起,小主持人缓缓走上场来,先行了一个队礼;其他演员慢慢从地上起来,站成五列纵队,右手高举过头,行队礼。

  小主持人伴着同声合唱,说道“王二小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一个王二小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少年儿童具有英勇不屈的抗日精神,他们像闪亮的红星,辉耀在中国大地上。”主持人导入下一个节目,全体演员与主持人一同退场。

《王二小》课本剧 篇2

  一、唱歌导入:

  师:今天我教大家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入我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

  师:这首歌写的是小英雄王二小。

  他给了我许多闪闪的红星,托我奖励给爱动筋的同学。

  二、自主识字:

  1、用插图引出生字

  图一:你看到了什么?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认识生字:“助、哨”。

  图二:你看到了什么?(大扫荡,要王二小带路)

  认识生字:“敌、荡”。

  图三:王二小是怎么做的?(装着顺从,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认识生字:顺

  补充图四:结果怎么样?(敌人杀害王二小后,被八路军全部消灭)

  2、学生自学生字

  师:下面我们分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3、汇报学习成果

  生:我认为“助”要读好卷舌音。~ 奶制来出“服仿生守卡片)你来 当小老师,教大家读好吗?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及时奖励“创意星”“智慧星”“探索星”等等。

  师:你怎么记住这些字?发现了什么?

  (如“哨”与“消”,“顺”与“领”,“王”与“玉”等,引导学生区别比较)

  4、运用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各种形式复习巩固所学生字。

  三、比赛写字:

  师:读一读“我会写”中的生率,你发现了什么?

  (三加一竖就是王:两人一起就是从:“边、这、讲、道”都是“走之底”)

  师:对!今天我们要开展一次比赛,比赛的内容是写好“走之底”。

  比赛之前,先看看老师如何书写“走之底”。你看到了什么?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写好“走之底”。生说:

  三笔写成;

  点不要和下面的横连在一起;

  横折折撇要向左下方稍斜一点,捺是平捺;

  不要写得太斜。

  老师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一张纸,小组成员每人写一笔,合作写好“走之底”。贴在黑板上,评出写得最漂亮的小组。

《王二小》课本剧 篇3

  1、教材分析:

  《王二小》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是小学课本中第一篇讲述英雄事迹的文章。全文以“王二小”为中心讲述了他怎样将敌人成功的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并将敌人消灭的故事。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自己却牺牲了。学习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昨天”,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该热爱、珍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三幅插图,图文紧密结合。

  2、学情分析:

  王二小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因此故事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当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在指导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中,一定会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但是,学生为一年级,这是刚刚接触到的第一篇写英雄人物的课文,六、七岁的孩子对60多年前的中国战场上日寇对中国人民的残暴与中国人民的抛头颅撒热血的抗敌英雄气概根本不了解,这给教学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字词的含义,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内容,在交流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教学重点

  (1)学习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5、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6、教法与学法

  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找有关句段,进行图文对照来学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应分为两课时完成。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在教学本课时时,我根据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体验法、以读代讲法、图文结合法、读中感悟法等来主导学生。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法、发现法、朗读感悟法、探索法等方式来学习,不但识了字,读懂了文,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观察、思考、想想等学习能力。

  二、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综合新课程教学要求和教材、学生等特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1、情境导新2、初步感知3、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4、再读课文,升华情感5、课后延伸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动画故事,导学生入情境,学生视觉、听觉、思维、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唤起了学生注意力的指向性,从而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

  让学生打开课本第23课,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王二小做了一件什么事?

  接着,师生交流,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指导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而激发学生想继续学习的欲望。

  第三环节: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充满童趣,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激发朗读兴趣,促进朗读能力。

  学习课文第一段,我抓住“放哨”一词,通过这一个词语的理解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了解了王二小放牛的真正目的。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读,体会一边……一边……的含义,并练习说话,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段的教学,我抓住“扫荡”一次,帮助学生体会敌人的凶残,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敌人的憎恨,读出感情。

  第三、四段的教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图文结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王二小是怎样给敌人带路的,顺从是什么样子呀?王二小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呢?埋伏圈是什么意思呀?在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方法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多看图、多读文、多想象,体会王二小的机智。接下来通过质疑和反复读的方式,帮学生学习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异同之处,体会语言的精妙。

  在引导学生体会王二小的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时,首先质疑:这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我让学生先听枪声,再读课文,接着看图,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共同的参与和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出王二小的勇敢和不怕牺牲。接下来,我用轻缓、悲痛的语气激发学生对敌人的憎恨和对王二小的不舍。这一环节书上没有配插图,我自制了相关插图,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敌人的无比憎恨。

  最后一段教学,我用感情丰富的语言(小小年纪的王二小就这样牺牲了,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 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让学生体会八路军消灭了敌人为二小报仇的故事结果,抓住对“冲”字的理解:为什么说八路军冲下来,不用跑呢?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关键词 “冲下来”,还体会到战士们对敌人的满腔仇恨之情,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这份情感。使学生体会到八路军叔叔的心情,为进一步指导朗读做了铺垫。

  第四环节: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首先,配上哀伤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师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完我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和让学生谈感受,再一次体会了对敌人的憎恨和对二小的不舍之情。

  第二个升华情感的方法是:让学生看这王二小的墓碑,通过歌曲的渲染,从而激荡情感。我设计了一个先让学生体会出对王二小的不舍,再出示王二小的墓碑,

  让学生说说站在王二小的坟墓前面,想对王二小说什么?进行思想教育,也引出了下一个升华情感的中心字:小英雄王二小。通过几句充满激情、调动人情感的句子,从而使课堂达到高潮。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值得珍惜。

  第五环节:课后延伸,实践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幸福吗?你可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许许多多像王二小这样的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幸福的生活。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读一读,讲一讲。

  三、说板书设计

  我安排的板书设计是:抓住重点词语,图文结合,符合低年级的年龄特征,且清晰明了。

《王二小》课本剧 篇4

  [设计理念]

  小学生语文,兴趣应该是第一位的。一年级下学期的小同学应怎样去识字?怎样学写字?怎样用心朗读,体地情感?纷杂的社会中,多元的价值观该如何引领?本节课力图做一些尝试。低年级教学实践中,教学生识字容易,引导其主动识字难(这中间激发兴趣,使他们爱汉字,感觉到每个汉字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并获得一些识字的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指导朗读容易,引导用心体会难(架起桥梁,使学生与文中主人公进行对话、沟通是此中关键,也是很高的教学境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用心体会,是本节课努力的方向。本节课设计“兴趣”是出发点,“主动”是落足点,心灵的沟通,情感的碰撞,是通道,也是桥梁。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与主人公王二小对话、沟通,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

  (2)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学文,初步渗透“主动学习”的意识。

  2、识字目标:

  (1)认识“王、助、哨、敌、荡、顺、突、枪、杀、害、英、雄、冲、部”14个生字。

  (2)会写“王、从、边、这、进、道”6个生字。

  (3)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3、读书目标:用心地朗读课文,读出情,读出味。

  [课前准备]

  1、教学准备:

  (1)绘制四幅图。(前三幅为书中插图①②③,第四幅是王二小正面图。)

  (2)制作生字卡片。(分两种:第一种为要求认的字,第二种为要求写的字,卡片颜色分开,另外6个必写字中能体现结构布局特点的,如:王“字”三横,“从”字中的避让,后四个字中的“辶”要用彩色标出,以引起学生注意。)

  (3)准备录音机和《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磁带。

  2、学生准备:

  有条件的同学课下可以听或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和你们年龄相近的哥哥,他和你们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赶快来认识一下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几遍。(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按拼音读准字音,同时,不要忘了教师提出的问题。)

  3、师生交流,汇报发现。

  [设计意图]

  (1)通读全文,感知大意: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连贯、通顺地读课文,读几遍并不限制,但需“充分”。因为生字要求学生参照拼音读好,文章大意也要求学生自己初步了解,这个“充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2)走近王二小。通过读书交流“王二小与我的不同”,引导学生走进王二小所的年代,拉近学生和王二小的距离,使学生对王二小及其年代背景都有初步且全面的了解,拿“现在的我”与“抗日战争时期的王二小”来做对比,学生有许多发现:“我”读书,“王二小”放牛、放哨;“我”是少先队员,“王二小”是儿童团员……若学生对当时的环境很陌生,教师也要主动参与交流,课堂上该讲的还是要讲。

  4、架起情感桥。

  提出“王二小与我们的不同”这个问题,也意在触动学生的情感。随着学生们的发现,随着了解越来越多,学生们心中会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上课开始,先打通情感通道,而后再想“王二小”所想、做“王二小”所做,走进“王二小”的内心就水到渠成了。

  二、再读课文,玩中识字

  1、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王二小吧!(学生再读课文)

  2、师:大家读得很好听!有几个“生字朋友”想考验一下你的眼力如何,敢不敢试一试?好!你们再找一找,读一读,看仔细,把他们认准了,千万别叫错了名字!开始。

  3、汇报生词。

  (1)快速抢答(要求认的字)。

  教师顺次出示生字卡片。

  帮助 放哨 扫荡 顺从 突然

  枪声 杀害 英雄 冲下来 全部

  反复多次,速度由快到慢。

  (2)快速识记(要求写的字)。

  教师依次出示:

  王 从 边 这 进 道

  ①“我是第一声”。

  学生要聚精会神地看,并快速喊出教师出示的生字,教师每次表扬第一个读出声的同学,并激励后者。

  ②“边说边做”。

  如教师出示王,学生一边说“大王”,一边做出大老虎或威风凛凛的大王的样子。

  ③“我的法宝”。

  师(将6个生字在黑板上出示):聪明的小朋友,你们一定有许多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说说你们的“记忆法宝”吧!

  学生众说纷纭,运用猜谜语、编故事、编动作等许多方法记忆生字,每个人的方法可能不同,能记住即可。

  如记忆“王”字:有的学生采用相关记忆,老虎头是个“王”;有的学生拆字记忆,“王”就是“一十一”。

  记忆“边”字:有的学生编谜语记忆,“一个大力士架着一艘船”……

  [设计意图]

  生字的学习是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几个游戏完成的,这样避免了学生识字的枯燥,点燃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激qing,更重要的最后一步“我的法宝”,变传统的老师“教字”为学生“学字”。

  4、指导书写。

  (1)师:同学们,今天这些小淘气们可不得了!因为其中有四位时装模特,它们穿着相同的时装站在这里,你能找到它们吗?

  (出示:边这进道)

  师:对,就是它们四个。谁知道它们美丽服装的品牌名字?

  (出示:“辶”)

  (2)示范书写四个字,提示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规律。

  (3)示范书写“从”字。

  师:还有一个字——“两个人,紧相随”,是哪个字?对,“从”字。你们看,这两个人很谦让,他们照相时,左边的这个“人”把自己的身子收一下,捺变成了点,右边的“人”就站得舒服一点,它们多么友好啊!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

  把生字的形和生活中的人紧密相连,引起学生识写的兴趣,仅仅是在教识字、写字吗?不!字如其人,其中也暗含着对“做人”的教育。此时,字在孩子的眼中已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了。

  三、细读课文,学习质疑

  认真读书,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学会质疑。

  [设计意图]

  低年级学生会不会质疑,关键在于培养。这只是质疑的开始阶段,或许他们提的问题会很幼稚,但可贵的是他们已经开始去质疑,开始迈出了主动学习的第一步。

  第二课时

  一、鼓励质疑,交流释疑

  师:同学们,孙悟空有火眼金睛,我们也有,火眼金睛能发现问题。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预设情况

  1、字词方面:

  “儿童团员”——儿童团是少先队的前身,可结合影视作品和学生对少先队的一些了解来理解。更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结合下文“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来理解。总结一下:儿童团员还为八路军做了些什么?

  “扫荡”——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结合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中“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等有关词句来理解。或者也可结合字面来理解:“扫”怎么讲?“荡”又怎么讲?

  “顺从”——可用动作表演来帮助理解,创设一个小情境,让学生理解一下“顺从”或“不顺从”,再进一步理解“装着顺从”——二小为什么要“装着顺从”?他心里想什么?

  “埋伏圈”——可用图示法或现场画“圈”示意帮助理解。

  (以上词语理解也可存疑,到学习课文时相机解决,具体操作视学情而定。)

  2、其他方面:

  学生或许还会提出漫无边际或与中心无关甚至可笑的问题,教师应耐心听,鼓励表扬,并加以引导,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最可贵的是“生疑”的过程,这是思考的开始。对提问质量高的同学应大力表扬,在释疑这一环节上或存或释,或轻或重,或详或略,或早或晚,教师视学生学习的情况相机调控。

  二、图文结合,读演学文

  1、出示第一幅图。(课文中插图①:王二小站在山坡上,一边放牛,一边放哨,神情专注,很机灵的样子。)

  师:同学们,这是王二小放牛的图。请你仔细看图,你发现这个放牛娃和别的放牛娃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观察。

  师生交流后,生知道“机灵”、“有任务”、“警惕”等王二小放牛时的特点。

  2、指导朗读第一段。

  (1)师:二小放牛——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自己读一遍。

  (2)师:这一段我们怎么读呢?

  师生交流:

  第一句“王二小是儿童团员”——读出他的骄傲,就像我们加入少先队一样。

  第二句“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读出他的“机灵”、“警惕”,可边读边表演他既放牛又放哨的样子。

  (3)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

  了解王二小的身份,体会这看似平淡的两句话,其中的“骄傲”、“机灵”、“警惕”要用心体会,这是走进二小内心的第一步,要读出情,读出意!

  3、出示第二幅图。(课文中插图②:几个鬼子正对山上放牛的王二小叫喊,让他下来带路。)

  师: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与插图相对应的第二段。)

  师:敌人是怎么叫王二小的?

  创设情境,说一说,学一学。

  师:再来读一读第二段,读出当时的情况和敌人的样子。

  [设计意图]

  通过多人读,读出突发事件的紧、急、险。通过“发散”,“敌人怎么叫”,体会王二小的机灵、沉着,更看出敌人的阴险“嘴脸”!

  4、出示第三幅图。(课文插图③: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后,大喊:“鬼子来了,快开枪!”)

  师:我们来看看王二小是怎样给敌人带路的,请大家读第三段。

  学生自读第三段。

  师生交流:

  (1)王二小听到敌人叫喊,心里会想什么?

  (2)他为什么“装着顺从,为敌人带路”?

  表演“带路”这一段:找一个学生扮演“王二小”,几个学生扮“敌人”,讲台就是“埋伏圈”,台下全体同学是“八路军”。特别提示:出了“埋伏圈”(讲台),门外不远处是山里,是“父老乡亲”的藏身之处。

  附:“带路”表演的课堂实录片段

  “敌人”押着“王二小”顺利通过了“埋伏圈”(讲台)。师忙喊:“停”!再往前,父老乡亲可要遭殃了!看,王二小顺利地把敌人带出了“埋伏圈”!(生一愣,笑了)

  师(着急,生气地对“八路军”):你们怎么不开枪?

  生:我怕打着王二小。

  生:我看见二小了。

  生:我怕惊动敌人,他们会杀害王二小。

  生:我舍不得王二小死。

  ……

  师(转向王二小):刚才他们不开枪,你着急吗?

  生:着急。

  师:为什么?

  生:八路军再不开枪,敌人就找到山里的父老乡亲了。

  师:找到会怎样?

  生:会杀死他们,日本鬼子可坏了!

  师(深情、轻声地):假如为了保护所有老百姓,你可能要牺牲,你怕吗?

  生(自豪地):不怕!

  师(摸该生头):你真是人民的小英雄!那你带一次路吧!这一次你能想办法让八路军消灭敌人吗?

  生:能!

  ……

  第二次表演:“王二小”带路到“埋伏圈”中间时,冲着台下“八路军”大喊:“八路军叔叔,敌人来了,快开枪呀!”这时,台下的“八路军”纷纷端起 “枪”。几声零星的“枪声”后,敌人杀害了王二小。这时教师大喊一声:“同学们,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为他报仇啊!”一下子教室里“枪声”震天!

  5、师:请同学们再来读第3、4自然段,读出王二小的镇定、坚强,读出敌人的凶残,读出我们的沉痛和仇恨!

  (这时的读,要把简单的几句话读出味儿来,读出情。学生在经过表演后,深入到人物内心“走”了一遭,此时再读,二小的“顺从”读得很平静,“敌人杀害王二小”读得很沉痛,而“消灭敌人”读得很愤恨!)

  师生反复品读。

  [设计意图]

  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使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师生和书中人物做了情感碰撞。课堂上射向敌人的“子弹”,不仅使王二小的形象在孩子心中高高矗立,也唤醒了他们内心的情感,让英雄的精神永驻孩子心中!此外,情景中八路军开枪前后的思想变化,为孩子开启了另一扇窗,体会了另一种情感。

  “走进角色,走进内心”是这个环节设计的主旨。

  三、“我说我心”

  出示第四幅图(创作图:王二小正面像):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对他,对八路军,对敌人……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师生畅所欲言,交流发言。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打开课文,再看看我们的英雄王二小吧!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由激烈的情感体验后再平静地进入思考、回味,而此时的课文与孩子的“关系”已非同一般了,让孩子自己和“王二小”对话吧。

  四、唱歌典《歌唱二小放牛郎》

  1、播放歌曲,静静欣赏、回味。

  2、师:孩子们,我们永远也忘不了王二小,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看,这首歌颂王二小的歌曲已经唱到了今天……

  3、表演唱。

  [设计意图]

  用音乐再次拨动学生的心弦。朗读、体会、表演、音乐……努力创造立体的课堂,力图展现丰满的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王二小

  放哨

  带路

  杀敌

  牺牲

  [设计意图]

  此板书图文结合,随课文学习过程逐步出示。插图部分作用有三个方面:1、可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2、利于创设情境;3、图文对照(基本上一幅图对应一个自然段,板书展现了文章的线索,对应各个自然段,对学生以后理清层次、抓住文章线索起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特别建议]

  《王二小》一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感触很深,说出来供老师批评指正。

  1、识字、写字。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玩中识字,主动识字,在识字、写字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是我一直努力去做的。我的体会是:当每一个字不是枯燥的,而是活生生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气息,好像一个生命体,一个真正的朋友时——学生才会真心地去喜欢它,才能主动地识字、写字。所以,教师要有一颗童心,一颗空静的心灵。拼音、汉字、词句、文章……当所有的一切在教者的眼里都是有生命的时候,他(她)就真正具备了能教学生“热爱汉字,主动识字”的条件。然后是方法。学生有了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教师还要授之以渔,教其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去识字?怎样识字?学生自选其法,就会把识字当作一件乐事,那么,识字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2、朗读,体验。

  这一点的体会有两点:

  一是所有的表演、体验等都一定要依托文本,不可一味生发下去。表演的方法都是为了拓展课文情景,为了更深地体验人物情感,绝非为了表演而表演。

  二是教师必须以情激qing。教师是桥梁,教师的情感也是桥梁,他引领着学生的情感逐步与作者及书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所以,教师心中必须先有爱,先有情。

《王二小》课本剧 篇5

  【思维拓展】

  一、你发现了吗?

  1、“听、唱”这两个字都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字也有 ________。

  2、“远、连”这两个字都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字也有 ________。

  二、你能照样子把它们变一变吗?

  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

  杨树高高的──→______杨树

  月牙弯弯的──→______月牙

  小路长长的──→长长的______

  __________──→胖胖的小猪

《王二小》课本剧 篇6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学习小英雄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2.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

《王二小》课本剧

《王二小》课本剧(精选17篇)《王二小》课本剧 篇1  《王二小》课本剧  备:信号树一棵,在场地偏西南角摆放好。  服装与道具:八...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