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与说课实录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与说课实录(精选15篇)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与说课实录 篇1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它们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理解“傲慢、恼怒、相提并论”等词语。
2.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对话了解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和铁罐的傲慢、无礼,难点是理解体会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陶罐、铁罐图片,揭示课题,随即学习“陶”字,读准音,正确书写。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解决,难读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帮助,认读生字。
3.游戏检查,认读生词。
三、读中感,演中悟(学习1——9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2.多形式读1——9自然段,读中理解奚落、谦虚、懦弱、相提并论等重点词语和句子。
3.表演读,感悟升华。
引导学生反复揣摩,体会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以生动形象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四、总结提升,领会寓意
(播放动画图片)现在陶罐、铁罐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陶罐和铁罐》课后说课实录
各位同行,大家好!
我把刚才上过的《陶罐和铁罐》一课的一些设计思路给大家讲一讲,请多多赐教。
先来说说教材。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在国王御厨里的铁罐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因而瞧不起陶罐,用尖酸刻薄的话来数落陶罐,而陶罐一直保持着谦虚的品性。经过岁月的流逝,铁罐氧化为泥,而陶罐依然光洁朴素。这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本课所在单元是以思想方法为专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课文篇幅长,生字难,生僻的词语也较多。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学习起来主动而又富有趣味呢?这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解决的问题。
我的课堂教学思路和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1.情景引路,揭示课题
(这一环节要达到的目标是建立初步认识,形成表象,激发兴趣。)从儿童心理学来说:中低段的儿童,无意注意仍占主要优势,他们对生动直观的事物感兴趣,因而一开始就介入课件这个资源,让学生认识陶罐铁罐,建立对这两种事物的表层认识。和他们交朋友、打招呼,使学习活动富有情趣。
2.初读识字,扫清障碍
这一环节要达到的目标是读准生字的字音。设计意图是:教师的责任是唤醒学生的旧知识,驱动学生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建构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因而教师的引导、组织、点拨、启发、指引尤为重要。中年级的语文学习识字仍是重点,本环节我着重解决字音的问题,然后在阅读课文中理解字义。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这一环节主要是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能力自己找、自主认,然后以游戏的方式巩固落实,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乐学、好学。从刚才的课堂看来,学生学得主动,效果好。
3.朗读感悟,情动你我
这一环节要达到的目标是读中感悟铁罐的骄傲与陶罐的谦虚,同时领会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所以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教材自身的对话特点,设计出让学生主体的认知引路,趣为导向,教师引导步步深入,以多层次的读为主线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读出情、悟出理。
我们知道,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尤为重要。这节课我抓住关键词句,用换词法、朗读法、动作表演法进行品味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多种方式的朗读,有默读知大意,有自读、领读、教读、示范读,分角色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理解,读中评价,读中创造。以读促学,以读促教。在教学进程中,老师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成为学习伙伴,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整个课堂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师生关系融洽。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学生读得有滋有味,生情并茂,评得精湛、到位。可以说,教学目标是落实的,训练也是扎实的。
4.课件渲染,明理悟情
这一环节要达到的目标是升华明理,课堂上教材、教师、学生、课件等都是可利用的文本,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形成互动的磁场,会碰撞出很多意料不到的资源火花。在课的最后,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采用动画代替文本,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鲜明的对比中感受到陶罐和铁罐各自的结局,升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但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完全表达,这有点儿遗憾。
总的来说,新课程所倡导的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中努力践行。受多元智能理论影响,我们在课堂活动中注意变换不同的组织方式,以关注具有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怎样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我这堂课所要追求的。我在课中用生动直观的画面再现了铁罐变化的过程,照顾了视觉感官强的学生的需求;以多种方式的读,照顾了不善说,但又有语感的学生的需求;以质疑相互帮助的方式,照顾了善于思考又喜欢表达的学生的需求;以游戏、比赛的方式照顾了运动型的学生的需求。
从刚才的教学看,学生进入了情景,学得很投入。但具体的一些教学细节还处理得不满意,请各位老师多提意见。
谢谢!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与说课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师:假如有一个陶罐,一个铁罐,你喜欢谁?为什么?
学生讨论。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俩各有长短。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出示课件:陶罐、铁罐图片)了解国王御厨里的这两个罐子是怎样相处的。
2、揭题:《陶罐和铁罐》。
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指导写“陶”
二、复习词语,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两组词:
奚落 傲慢 轻蔑 恼怒
谦虚 朴素
2、读词语。
3、下面老师再考考你们,看看谁会演,师:你能把“傲慢”这种神态表演出
来吗?再出示“轻蔑、恼怒”……
全班表演。
4、读了这些词,你有什么发现?
三、品读感悟
1、品读1~9自然段,体会人物特点
(1)画一画
师: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怎么样?在画之前,同学们,先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画一画。
A 生自由大声朗读1——9自然段,抓住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语言好好研究研究:这是一只怎样的罐子?(描写神态的词语用“▲▲”标出,描写语言的用“~~”标出)
B 画一画:为陶罐和铁罐画上表情(教师提供表情图,生选择)
(2)反馈交流:生先介绍为谁选择了什么表情图,为什么?(要求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内化文本)学生互相评议。
预案:※赏读铁罐
课件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铁罐直呼其名,可见傲慢无礼。读的时候语调上扬,有点挑衅的味道)
师言语激励、引导:会读,就理解了傲慢,理解了傲慢,就会读了。看看谁能读出铁罐的傲慢。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可以看出铁罐很神气,自以为是,狂妄自大。语调下沉。)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看出铁罐不友好,不讲理,霸道,蛮横。读时声高气粗。)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赏读陶罐
课件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谁能读出谦虚的神态)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子可能还会说些什么?不会生锈、美观)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辩)
(教师随机板书,引导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并书空)
3、读10~17自然段,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结局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结实,就奚落容易破碎的陶罐,它们的结局又是怎么的呢?
(1)学生齐读10——17自然段。
(2)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呢?(生提问,解疑)
预案:氧化? 铁罐为什么不见了?
4、分角色朗读。
四、对话交流,内化体验
1、将陶罐和铁罐的扮演者留下来,与学生对话
1、师: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2、顺学而导:铁罐也有优点(坚固)
(随机板书)
五、快乐写字
1、课件出示:“陶、谦虚 恼怒”
2、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字
六、以读引写,拓展延伸
(课件)过了几年,国王的御厨里又有了一个新的陶罐,一个新的铁罐,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与说课实录 篇3
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一、 导入
1、巩固词语:
2、 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 学习新课
1、师:这个童话故事非常精彩有趣,故事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出示: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1)指名读:这句话是谁说的?读了你有什么疑问?
铁罐是那么对陶罐,陶罐为什么还称它为兄弟,为什么还叫……
(2)师:铁罐是怎么对待陶罐的呢?让时间倒流,让我们乘坐时光隧道车回到许多年前的王宫,来到国王的御厨。
2、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奚落”是什么意思?奚落,近义词就是(讽刺、挖苦、讥笑)
我们往下读课文,会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自读第1?9自然段,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设计意图:力图抓住重点词“奚落”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以找、读、评的方法来理解“傲慢”、“轻蔑”、“恼怒”等词和有关句子。以读促悟,以悟带读。)
4、交流(预设)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谁来读?
(1)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师:你们听出铁罐傲慢的语气了吗?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指名读,你突出哪个字?)
师:突出“你”字,让我们听出了一只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的铁罐
师:这是一只傲慢的铁罐吗?(你们听出铁罐的傲慢了吗?)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上铁罐的动作神态
加上你的神态、动作好吗?(生读)
师;真是一只傲慢的铁罐。(生再读)
师:一个“碰”(你、我)字让我们看到了一只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的铁罐
师:“你敢碰我吗?”意思就是(学生说:料你也不敢。你肯定不敢碰我。)
师:“料你也不敢”谁用这种语气再读读。
师(评):你为什么把“陶罐子”读得比较轻,没有前面那么重。
师:铁罐瞧不起陶罐,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仔细看标点符号,前面是?,后面是!,
师:(齐读)真是一只傲慢无理,自以为是的铁罐。
(2)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这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给同桌听,每个人都要读读。读的:要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听的:要仔细听,认真评,帮助同桌读得更好。(出示练读要求)
生:(同桌交换读)
三、朗读表演
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铁罐兄弟,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你为什么一下子又变得恼怒了?(铁罐兄弟,你为什么如此恼怒?)
生:因为我听陶罐说:“我确实……,但不是懦弱。”让我很生气。
师:就这已经让你很恼怒了吗?
师:同学们,陶罐说它确实不敢碰铁罐,这是不是懦弱?
师:是的,这并不是懦弱,而是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陶罐的反驳让铁罐恼怒了。
谁来读出铁罐恼怒?请读第六自然段。
陶罐是怎样回答?而陶罐回答让铁罐更恼怒?谁再来读读第八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次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如此骄傲,看不起陶罐呢?
生: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所以瞧不起陶罐。
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板书:坚硬),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
(设计意图:紧扣文章中心展开教学,教师抓住归纳上的难点,边叙边板书,条理清楚,化难为易。)
4、面对铁罐这样一次又一次傲慢、轻蔑、恼怒的奚落,陶罐是什么态度?(生:谦虚 、宽容、友好、沉默……)
5、分角色朗读:
6、老师当小记者采访陶罐和铁罐:你们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吗?
8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在同学中,你发现谁有什么长处值得你学习?
过渡语:是呀,孩子们,铁罐就好像蛮横无理的人,二陶罐就像一位宽容大度的、智慧的长者,
三、学习后面部分
1、许多年后的今天,陶罐是这样对待铁罐的。
再次出示,再齐读: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2、现在,读了这句话,你是不是也想老师一样深有感触,你有什么想法?
宽容就是不计前嫌
陶罐懂得人无完人,… …,正是因为陶罐宽容,,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多么善良大度的陶罐,正是因为陶罐善良,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他本可以以牙还牙,但他懂得尺有所短……,因为陶罐心胸宽阔,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四、扩展
同学们,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很多名人也进行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说的,出示名人名言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与说课实录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抓住神态、语言来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
3、抓重点句子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变化。
4、听取信息资料,了解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一)复习字词,初步感知
1、出示词语: 傲慢 轻蔑 恼怒 懦弱 争辩 恼怒 羞耻 流逝 宫殿 掘开 朴素 谦虚 和睦相处 翻来覆去 指名读 全班齐读
2、下面老师再考考你们,看看谁会演,你能把“傲慢”这种神态表演出来吗?再出示“轻蔑、恼怒”全班表演。引入: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谁的神态?
(二)朗读品味,内化感悟
自由大声朗读1——9自然段,抓住铁罐的神态、语言好好研究研究这是一只怎样的罐子?(描写神态的词语用“▲▲”标出,描写语言的用“~~”标出)
反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与说课实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