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陶罐和铁罐》导学案

2024-06-052

《陶罐和铁罐》导学案(通用16篇)

《陶罐和铁罐》导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积累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方法:自主读书、汇报、交流、展示。

  知识链接:

  与课文所讲道理相关的成语,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反复阅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并勾画出表现它们神态、动作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生字,游戏激趣。

  (二)情境表演,讨论交流。

  1、引:上堂课,我们当了一回演员,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了。这节课,我们再请几个同学上来演一演1到9自然段的内容。

  2、请学生注意观察课文插图,上面画着许多的盘子、勺子、锅等。请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样当做是陶罐和铁罐身边的小伙伴。

  3、2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让学生以铁罐小伙伴的身份劝劝铁罐。

  盘子:                      勺子:                  

  其他小伙伴:                                        

  4、几个学生演11到17自然段,演后讨论:当初自大的铁罐消失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为什么?

  因为:    

  5、讨论:假如你去外面旅行,在铁罐和陶罐间只能选择一个和你同行,你会选择谁?(学生大胆发言,积累下表现陶罐谦虚的词句。)

  6、总结学生发言: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和睦相处。

  我来闯关:

  a、基础知识。

  1、给生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    )(    )(    )(    )(    )(  )(    )(    )(         )

  傲慢   谦虚   恼怒   朴素   陶罐   嘴   价值   兴奋   相提并论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奚落                            。  傲慢:                            。

  谦虚:                          。  懦弱                              。

  相提并论:。

  b、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铁罐认为陶罐懦弱,因为它觉得自己                  ,陶罐并不承认自己懦弱,因为它认为                           。多年后,人们挖掘出陶罐,仍然                    ,而铁罐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                                                          。

  c、拓展练习。

  1、说说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放飞思路,大胆发言。尝试改写课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2、学生自己仿造课文的写法,也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学习收获:

《陶罐和铁罐》导学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陶、懦、恼、辩、耻、逝、殿、掘、朴、素”10个生字。会写“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14个生字。能理解“奚落、骄傲、谦虚、轻蔑、懦弱”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课文揭示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5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学习重点: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难点:懂得课文揭示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我要认识“陶、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10个生字。会写“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14个生字。我能理解“奚落、骄傲、谦虚、轻蔑、懦弱、”等词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我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理清文章思路。

  知识链接:

  这篇课文的作者黄瑞云是湖南娄底人,一九三二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九八九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奖章”,一九九一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作品有:.《说老子其人》、《论老子之道》、《芦荡里的迷路》、《杏花》等

  学习过程: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出示实物陶罐和铁罐,今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我要认真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还要和同学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御厨(yù   xiè) 朴素(bǔ pǔ )兴奋(xìng xīng)

  倒塌(dào dǎo) 掘开(júe qū ) 懦弱(nuò xū  )

  2.我要画出不懂的词语,还要运用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的意思

  3.我要仔细地看老师范写“陶、虚、荒、捧”生字,我还要把本课的生字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要熟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课文读使我很受启发,我要读给同学听,,我还要虚心地听取同学的建议,改正自己在朗读课文时存在的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我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和————之间为了——————的一件事情。

  2.我知道这篇课文的体裁是————。我还知道这种体裁的文章有——————。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一个是—。——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若干年以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而铁罐却———。

  五.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táo ɡuàn   xī luò   qiān xū   nǎo nù   huāng liáng

  (    )(   )    (    )    (    )    (  )

  pǔ sù   jià zhí    péng qǐ   chǎo nào  zhù  zuǐ

  (   )          (  )

  2.我会用找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奚落  耻辱  坚强  骄傲   轻视   华丽

  朴素  谦虚  嘲笑  轻蔑   懦弱   羞耻

  近义词:(   )—(   )(   )—(   )(   )—(   )

  反义词:(   )—(   )(   )—(   )(   )—(   )

  3.我能区分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捧(    )    恼(    ) 扑(    )虚(    )

  棒(    )    脑(    ) 朴(    )虑(    )

  4.我会查字典填空

  ⑴受:部首是(   ),共有(   )画,第6画是(   )。

  ⑵虚:(   )结构,共有(   )画,音节为(   )。

  ⑶荒:部首是(   ),音序是(   ),共有(   )画,第8画是(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课文揭示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学习重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课文揭示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读懂了课文内容,现在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生字“谦、虚、值、荒”最容易写错了,我给大家说说应该注意的地方。“谦”是——结构的字,第六笔是——,“虚”第三笔是——,“值”右边的“直“里面有——横;“荒”的第六笔是——,第七笔是——。

  二.细读课文,我有体会

  1、我要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我找到了一些描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关键词,我要抄写下来。

  陶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些关键词,我能体会到它们的品质,我来评价评价它们。

  陶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要试着再读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读进去。

  三.合作交流,我有收获

  1、我要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2、从交流中,从_____的陶罐和_____的铁罐最后不同的结局中,我得到了一个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我能列举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

  4、学了这篇课文,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铁罐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自己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要跟同桌分角色读读课文,看谁的语气读得好。

  四.考考我,我最棒!

  1.加标点,体会提示语的不同用法

  ⑴妈妈高兴地说□□算数真有用□□

  ⑵□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⑶□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⑴铁罐的长处是(   ),短处是(  ),陶罐的长处是(   ),短处是(  )。

  ⑵铁罐代表(  )的人,陶罐代表(  )的人。

  ⑶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陶罐和铁罐》导学案 篇3

  以“趣”激情,以“读”明理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通过角色的对话推动故事发展,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处事之理。铁罐、陶罐的对话充分体现出“傲慢”和“谦虚”,具体生动的人物神态、动作,使形象更加鲜明饱满。教学时,我着眼于“趣”,动之以“情”,把握好“读”,晓之以“理”,循序渐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纵观整节课教学,作为执教者个人认为此次教学以下几个方面拿捏得比较到位:

  一、把握教材特点,落实教学目标。

  寓言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教学中,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畅游故事王国,稚趣童真自然流露。与此同时,紧紧围绕寓言“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的特点,抓住“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来展开教学,层层建构阅读话题,步步到达中心意图。

  三年级阅读教学目标有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通过第一节课学习,孩子们已经对“奚落”、“和睦相处”、“轻蔑”等词语意思有所了解,在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到铁罐和陶罐各自性格特点的基础之上,通过问题“谁在奚落谁?”导入新课,让孩子们通过“找一找,划一划,圈一圈,读一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再次走入文本,又一次整体感知铁罐和陶罐的不同个性,通过老师的引领达到层层递进、逐步生发。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具体的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等句子来通过多方式的朗读比方说个人读,分组读,分男女生读,表演读等方式来理解铁罐对陶罐的傲慢、轻蔑、恼怒。就这样,领着学生在文本情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完全符合中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抓住教学主线,重视主题精讲。

  教学中采用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教学方法,注意强化学生的感受,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淡化对课文的分析,效果很好。首先,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初步有个总体感知;接着,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把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这堂课的精读部分,利用了“神情”进行主题精讲。如在学习铁罐的话时,紧紧抓住“傲慢”、“轻蔑”、“恼怒”的神情提示语帮助学生入情入境,抓住每次陶罐的回答的语气谦虚、争辩、平静体会陶罐的心情。引导学生补充想象“陶罐、铁罐还有怎样的神情?”课堂上有学生就能用“生气的说,发怒的说……”补充铁罐,用“亲切、轻声、温柔”的词来形容陶罐,体会它们的情感变化,不断丰盈铁罐、陶罐的形象。

  三、强化朗读训练,做到引生入胜。

  有效的朗读应该是“内化性朗读”,即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内涵,通过“润物无声”的语言真正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只有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基础上的朗读才能有效性的朗读。在这堂课上,我注重朗读的训练,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借助表演感知了事物的特点等方法去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通过读的方式表达出来。以“神情”为朗读教学的落脚点,感悟形象。随着故事的发展,与学生们一起化身为陶罐和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我确实不敢碰你……”在老师一拨学生一答的交替对话中,老师就是铁罐,学生就是陶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绪也自然转换,在朗读读对话时做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总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之后,总有或多或少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方面。

  比如在引领孩子,在驾驭整体文本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神情”背后的“心理活动”还有待深入。在我看来,本课对话教学的`主题恰恰应该是“心理活动”。只有挖掘心理活动,才能将对话主题往“如何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逼近。正所谓“语文,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而教!”因此,为了内化性朗读,还需要多一点教师的“追问”。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反馈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思维作即时的疏导、点拨,“追问”无疑是实现“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通过追问,可以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在指名读铁罐说的话时,老师可以这样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读?”“铁罐,你干嘛这么生气?”“陶罐的什么话激怒你了?”“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瞧不起陶罐?”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从而达到老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另外,小学生正处于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可塑性非常的强,所以在类似的文章教学同时,老师可依据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孩子开展适时的教育,引导学生善的理念。

《陶罐和铁罐》导学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理解“傲慢、恼怒、相提并论”等词语。

  2.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对话了解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和铁罐的傲慢、无礼,难点是理解体会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谈话导入各自特点。

  (1)同学们看,这是一只——(陶罐),这是一只——(铁罐),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生说能装东西。) (2)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1:我会选择陶罐,因为铁罐容易生锈。

  生2:我会选择铁罐,因为陶罐容易打碎。

  生3:…….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陶罐易碎,不生锈;铁罐坚硬,易生锈。根据板书,师引导同学们说,它们各有——长处,各有——短处]

  (3)相机解释铁为什么会生锈呢?

  a、生说。b、师补充理解:因为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粉末状物质,即我们所看到的铁锈。铁生成锈,也就是说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了。

  *  导入:这就是当年存放在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它们本该和睦相处,共同为国王效力,可是,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这样。那么,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整体感知,自学课文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大家想读一读吗?请大家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读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这些问题。

  (1)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故事?

  (2)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品读交流、内化感悟

  1、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故事?

  2、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者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陶罐和一只怎样的铁罐?(把你所想到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陶罐:谦虚 友善      铁罐:  傲慢 无礼

  看图,分辨哪只是陶罐,那只是铁罐?为什么?

  3、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的?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描写神态和语气的词语,和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看怎样才能读好它们,待会儿我们一起来参加一个朗读交流会。(学生练读)

  2、细读品味,内化情感

  请大家把描写神态的语气的词语写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a “傲慢”。

  屏显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谁来试试做一只傲慢的铁罐?(指名读)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师:面对这般傲慢无礼的铁罐子,陶罐是怎样应对的呢?

  生:“不敢,铁罐兄弟。”和它相对应的词语是什么?(谦虚)

  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却称铁罐为“兄弟”,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陶罐的宽容大度,谦和善良。)

  b “轻蔑”。

  屏显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轻蔑”是什么意思?

  生:轻视,不放在眼里。

  师:铁罐子变得更加骄傲了,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看看这眼神,看看这动作,让人感觉到一脸轻蔑的神气了吗?谁再来读读?

  指名赛读,齐读。

  c “争辩”。

  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一而再,再而三地难听的话嘲笑陶罐,课文中用了个词语“奚落”。(现在你明白了奚落是什么意思了吗?)陶罐也听不下去了,和他争辩地说……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d“恼怒”。

  屏显句子▲“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点评:(如读得不到位)陶罐的争辩激怒了铁罐,那么你还能读得如此平静,如此无动于衷吗?请你再读读。

  (读得到位)①就是,“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谁再来读读。

  ②师引读,铁罐恼怒了……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看来铁罐是要和陶罐子吵起来了,陶罐只好无奈地说……

  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铁罐气炸了,他说……

  (屏显文字)生齐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铁罐一而再,再而三地辱骂陶罐,陶罐却一直忍让,同学们,你们认为陶罐懦弱吗?(讨论交流:陶罐不懦弱,它知道自己的任务是盛东西的,不是互相碰撞,也不是互相争吵的。它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谦让的美德,是做人的一种态度,不是懦弱。)

  3、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就好像来到了国王的厨房里,看到了谦让宽容的陶罐,蛮横无理的铁罐,多么有趣啊!对这么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不想分角色表演读?

  (1)小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只读对话,在读对话时要有入情入境的动作和表情。

  (2)过渡:你们出色的朗读表演让老师深深陶醉了,老师仿佛已经走进了这个童话世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老师很想知道后面的发生的事情,请你们默读10—17节,看完再告诉老师,好吗?

  4.默读课文10—17节,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

  (1)学生默读思考: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陶罐:朴素美观,铁罐:无影无踪)

  (2)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铁罐是那样地伤害陶罐,陶罐为什么还要人们把铁罐挖出来呢?

  (.陶罐善良宽容,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

  四、说写延伸,深化感悟,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陶罐和铁罐》导学案 篇5

  一、初读课文,力求充分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你们共同认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铁罐,一个是陶罐。“陶”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请大家仔细看,我是怎么写的。(板书课题,在写到“陶”时进行重点讲解与范写)。请伸出手指,在桌子上把这个字认认真真地、工工整整地写两遍。(学生在桌子上认认真真地书写“陶”)

  师:来,请你和他们打声招呼。

  生:陶罐和铁罐,你们好!

  师:又热情,又有礼貌!请你和他们打声招呼。

  生:陶罐和铁罐(学生读得甜甜的)。

  师:这招呼打的,让人听了真舒服。来,我们一齐和他们打声招呼。

  生:(齐)陶罐和铁罐。

  师:这两位新朋友,老师先向你们做个简单的介绍。陶罐和铁罐都是一种用来盛东西的罐子,不同的是一个是用粘土烧制的,一个是用金属炼制的。面对这两位新朋友们,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陶罐和铁罐的关系是不是非常的亲密?

  我想知道他们两个生活在什么地方?陶罐和铁罐会不会坏呢?生5: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

  师:你们想知道的,也是我想知道的,尤其是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7页,认认真真地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开始!(学生朗读,老师巡视)

  师:(大约8分钟,示意朗读停止)听着同学们琅琅的书声,我真是高兴,真不忍心打断。来,读完一遍的请举手。(全部)读完两遍的。(有三分之二)读完三遍的。(只有几位学生)

  【课标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不管是教学开始时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还是对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或是对具体的语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前提都必须是每一位学生与文本进行实实在在的对话。据此,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安排了8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此,即使朗读困难的学生,也能读到一遍以上,充分初读文本也就落到了实处。】

  字词教学,追求整合

  师:真好!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找到答案了?(找到了)课文能顺利地读下来吗?(能)不过我现在最关心的不是问题的答案,不是课文朗读的情况。我现在最关心的是词语,因为这一课的词语比较多,有的还比较难。(出示幻灯片1:词语分两组先后呈现,先呈现第一组)

  骄傲   奚落   恼怒   神气   感到羞耻

  谦虚   朴素   美观   价值   流逝   荒凉   和睦相处

  师:谁来读?我看到你的小手举得最好,你来!(指名读)

  师:他努力读准了每个字的音。谁再来?(又一学生读词语)

  师:你读得字字清楚,声音响亮,真好听!

  师:一齐来!(学生齐读)

  师:有时候,读词的时候还要想想这个词语大概是什么意思?这样才能读好。比如说,我们看到“恼怒”就会想到自己或别人生气时的样子,读的时候语气就比较重。

  师:(学生再次齐读第一组词语后,教师引读)这就是铁罐,每当我们看到了他,就会想到他的——

  生(齐):骄傲、奚落、恼怒、神气、感到羞耻。

  师:(呈现第二组词语并让学生齐读后,教师引读)这就是陶罐,每当我们看到他,就会想到他的—— 

  生(齐):谦虚、朴素、美观、价值、流逝、荒冻、和睦相处。

  【评析:将课文中描写陶罐与铁罐的词语分成两组呈现,并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分组朗读词语,这对学生快速把握陶罐与铁罐的品性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学生进一步感受陶罐与铁罐的内在品质开掘了最短的“阅读路径”。】

  师:这里有些字比较难写,大家看看,是哪些字?  

  生:谦。

  师:我也觉得这个字最难写,大家看,写“谦”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生:注意笔画;注意不要写错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师:对,写“谦”字时,左边写得——(生:窄一些)右边要写得——(生:宽一些)

  师:左边部首让一些,右边的地方宽了,写出来的字就好看了,这样才显得谦虚。(老师范写)这是本课最难写的字。

  生:还有“和睦相处”的“睦”;“奚落”的“奚”;“感到羞耻”的“羞”。

  (师边讲解边一一范写)

  师:请同学们打开抄写本,把这几个字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各写两遍。

  (生认真练写)

  【评析:写字,教师往往会一笔带过,不予重视,这恰恰是造成学生作业(作文)中错别字增多的主要原因。在此板块中,我舍得花时间,边讲解边范写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难写的字,并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书写,把写字教学做实。】

  师:这些词中,有一个词是说时间像水一样流过去了,这个词是——

  生(齐):流逝。

  师:谁知道“恼怒”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生气;十分生气;气极了。

  师:说一个人非常生气,除了“恼怒”,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怒气冲天;怒火中烧;火山爆发。

  师:不叫“火山爆发”,那叫火冒——

  生(齐):火冒三丈。

  生:大发雷霆。

  ……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描写人生气的词。(出示幻灯片2)

  火冒三丈   暴跳如雷   恼羞成怒

  大发雷霆   怒气冲天   怒发冲冠

  生:齐读词语(比较平淡)

  师:读得没有味道,“火冒三丈、暴跳如雷”这些词应该怎么读?

  师:(范读)

  生:齐读(学生读得很有韵味)

  师:以前我们说人与人之间相处得好,叫“友好相处”。今天,这里有一个新的词也是说的这个意思,它是——              

  生:和睦相处。

  师:如果同学和同学之间相处好,我们可以说同学之间和睦相处,那么邻居和邻居相处得好呢?

  生:邻居之间和睦相处。

  师:你们三(5)班和三(6)班相处得好呢?

  生:三(5)班和三(6)班和睦相处。

  师:国家与国家呢?

  生:国家与国家和睦相处。师: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之间相处得好呢?

  生: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和睦相处。

  师:有一个词与“讽刺”和“挖苦”的意思相近,你们能找到吗?

  生:奚落。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

  师(巡视):如果只划出一两处,说明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奚落的意思,如果能划出四处,说明你完全理解了。

  师:划好的同学可以把划下来

《陶罐和铁罐》导学案

《陶罐和铁罐》导学案(通用16篇)《陶罐和铁罐》导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