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
摇篮曲(通用17篇)
摇篮曲 篇1
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
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摇篮曲 篇2
课程简介: 孩子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爸爸妈妈都曾抱着孩子或守护在孩子床边哼着摇篮曲,让孩子在幸福的歌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可是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又知道幼时的自己是如此的幸福呢?有多少孩子又知道感激父母的疼爱呢?在此,我想通过欣赏不同的摇篮曲,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在亲情教育中学习音乐知识。
课程目标: 1.人文目标:感受情感、崇尚自然、感悟真情、热爱生活。
2.能力目标:哼唱摇篮曲、用竖笛演奏摇篮曲,了解摇篮曲风格、感知其音乐要素。
3.情感目标:领略摇篮曲意境、体验深深母爱、父爱,懂得感恩。感悟艺术真谛。
教学重点:1.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体验不同地域摇篮曲的音乐情绪,感知其音乐要素。
教学难点 : 1.声情并茂地哼唱、演奏摇篮曲。
2.摇篮曲情绪和风格的把握。
课程资源: 中外若干首摇篮曲,课件,亲情相片,竖笛,钢琴
课程理念: 创设情境,在感受亲情音乐是学习音乐知识。
课程实施: 一、讲述亲情,分享亲情
展示几个同学儿时的照片或和妈妈的合影(做成幻灯片),猜一猜他们是谁?并由照片的主人说说背后的故事。(背景音乐一直播放摇篮曲)
二、扮演亲情,选择音乐
1、给学生欣赏两幅小宝宝入睡的画。表现的是什么亲情?
2、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和廖昌永的歌。请学生选择
3、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妈妈,你想采用什么样的音乐才贴切呢?为什么?
4、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小宝宝,你会喜欢哪一种音乐来帮助你入睡呢?为什么?
三、听赏歌曲,品味亲情
音乐是最能表现这种亲情的艺术,有许多音乐家写了很多歌
曲来表现这种亲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首音乐作品。
1,舒伯特摇篮曲
2,勃拉姆斯摇曲
3,再听,多多感受,情绪、力度、速度、旋律个有什么特点?
4,谈感受,各抒己见,充分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5,引申。还有很多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听听东北摇篮曲、藏族摇篮曲,印度尼西亚摇篮曲等等。
特点:安静、温馨、甜蜜
宁静、安详、幸福
四、归纳总结,表现音乐
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除了为人声创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乐器演奏而作的摇篮曲。这种器乐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器乐摇篮曲不是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划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
2,音乐家小故事
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后,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3, 哼唱摇篮曲,我们听了这么多摇篮曲,平时最熟悉的是哪一首?在钢琴伴奏声中,有感情地哼唱,音量适中,安详宁静地,有表现力
4, 竖笛演奏摇篮曲,吹奏我们最熟悉的这首摇篮曲,舒缓悠扬地
五,感恩的心
摇篮曲最能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以“妈妈,我想对您
说……”为例,说出最能代表你对妈妈情感的一句话。学生自
由发言,抒发真情。(背景音乐摇篮曲)
摇篮曲 篇3
教案
课题:《摇篮曲》
教具:钢琴、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
2、了解摇篮曲
3、了解欧洲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
1、体会摇篮曲温柔的曲风
2、掌握F大调
课型:综合活动课
教学方法:启发提示式、示范法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 问好
2、发声
二、导课
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不过是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妈妈 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三、进入新课
介绍作者: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一1897) 德国作曲家。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舒曼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1862年,他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导、乐队指挥。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等。
1、 学习F大调
2、 节奏 为解决这个难点:教师在琴上弹奏, 学生模仿节奏型,可自创。
3、 视唱
4、范唱(多媒体)
5、唱谱
6、读词 有感情的朗读
7、再次收听范唱(带问题)
-----------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8、 完整唱完全曲 用富有弹性的、温柔的声音演唱--------解决重点问题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通过本课,我们了解了摇篮曲的演唱情绪与方法,体会到了勃拉姆斯这首摇篮曲的风格,我们被勃拉姆斯所做的这首细腻的歌曲所打动,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回去后,大家可以查找还有多少首摇篮曲,不妨找出来做做比较,看看他们的曲风有什么不同。
摇篮曲 篇4
教学设计沙湾中学 商海青一、 教材分析:本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14册第四单元。勃拉姆斯的这首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类型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应用各种手段查找知识的能力。2、 通过对的演唱,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想象歌曲的意境,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好歌曲。3、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到结论,得出各类摇篮曲的特点。4、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心的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用轻柔声演唱2难点:分析综合中外的异同四、 教学流程程序 教师活动预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钢琴弹奏旋律 和着音乐走进教室,找好位置坐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导 入 新 课打出幻灯片(母亲哄孩子入睡)问:通过图片你联想到什么?自由发言(妈妈、小时候、入睡、歌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聆 听 体 验1、播放幻灯片打出问题: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幻灯片:为了表达的感情,用怎样的力度和音色演唱好呢? 3、请用你想象的处理方法试一试。 1、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一首母亲哄宝宝入睡唱的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福。2、讨论得出:速度徐缓,力度较弱。 3、提出自己创作的歌曲方案,用自己的方法处理歌曲1、初步体验歌曲,为下面的歌曲学习打基础。 为学习歌曲、总结歌曲特点做良好准备。 通过亲自体验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 歌 曲 教 学范唱,要求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个你认为合适的动作。边听范唱边做动作(有的模仿摇摇篮、有的模仿抱小孩……)启发学生充分的进行想象1、 弹钢琴,2、 播放录音3、 要求用轻柔声演唱歌曲1、模唱2、跟录音一起唱3、用轻柔声演唱改变以往一句一跟的歌曲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完整体验。演 绎 歌 曲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歌曲的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动作、歌唱、用节奏伴奏……)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综 合 阶 段欣赏中外:(一)声乐曲:1舒伯特2东北民歌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二)器乐:莫扎特聆听两首1、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2、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3、总结得出:是一种音乐体裁。培养学生查找知识的能力 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歌曲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欣赏中外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摇篮曲 篇5
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摇篮曲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2.指导学生运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3.通过学习、聆听歌曲,感受、体验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爸爸妈妈。
教学重点、难点: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情境导入
a.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聆听《小宝宝睡着了》稳定情绪,并感受摇篮曲的宁静舒缓音乐的特点。
c.说说最你感动的事情。
二、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初听旋律,请学生说说看着熟睡的妈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聆听全曲(播放动画)
a.小女孩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b.听了这首歌,你认识了怎么样的一个孩子?
3.教师范唱
4.指导演唱
a.学唱歌曲第一段
集体按节奏朗诵歌词第一段;跟随伴奏学唱。
重点学唱:妈妈屋里静悄悄。妈妈屋里怎样静悄悄的?
b.学唱歌曲第二段
请个别学生朗诵歌词第二段;跟随伴奏学唱。
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速度呢?
(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c.学唱歌曲第三段(直接唱歌词,把尾句也加进去唱一唱。)
d.说说尾句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有感情的齐唱尾句。
5.完整演唱
6.聆听《天亮了》
故事引出,再聆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三、编创与活动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2.创编歌曲《唱给爸爸的摇篮曲》。
四、小结
摇篮曲 篇7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2、认识体会摇篮曲的体裁及音乐特点
3、认识、了解作曲家舒伯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
教学难点
了解摇篮曲体裁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看图配音乐,音乐比较哪段音乐更适合图片,为什么?
2、了解摇篮曲,出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介绍背景,让学生知道音乐背后的故事。
1、检查前置性作业:介绍作曲家舒伯特
2、师:但是,上天并没有关照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它将贫穷送
摇篮曲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