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
2、巩固对生字的理解与运用,积累词语。
3、在关心他人中体验幸福。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体验语言美。
〖教学难点〗发现汉字的构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出示“我的发现”中的汉字,让学生自由读,发现特点再互相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独立观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后组内交流。
让学生试着一起总结:
每一个汉字都是用相同的独体字组合起来的。
组合的方式不同,第一排是上下组合,第二排是左右组合,第三排是上面一个,下面两个,形成了品字型结构。
二、日积月累
首先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九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再通过读词组词来认识生字,这时出示左边的字与右边的字对应起来分析字义、记住字型。
读读记记:
1、自由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小组交流(学生可以选择词语谈自己的见解)
3、鼓励学生用词说话。
读读背背:
1、自由读书中的四句谚语。
2、自己喜欢的谚语背下来。
三、展示台
教师布置黑板,组织学生讲故事。
学生讲故事,自评互评。
评选最佳故事员,奖励一朵小红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人交谈的能力和表达习惯。
2、培养表达自己想法的自信心。
3、在交流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创设交际环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帮助他人。
〖教学过程〗
一、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想怎样帮助他?
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二、明确话题
1、指明读要求,学生读要求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想一想,你的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学生从家里、同学、亲人、福利院、贫困地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一下。
三、创设多个情境,练习对话
情境一:一个老爷爷在路边病倒了你会怎么做?(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如请路旁的大人帮忙,或打电话110……)
四、说一说
1、学生先在组内说,小组推荐出说得好的同学。
2、在全班表演并说话,比一比谁说得好。
五、试着把这次说话的内容写下来
教师指导写一写。
写话举例:
大家都来帮帮他
今天上美术课,老师让我们花红红的太阳和绿绿的小山小草。开始画画了,我用铅笔画出了太阳和小草的轮廓,要涂色了,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红色的水彩笔,急得我直冒汗。同桌小丽看到了,赶忙把他的水彩笔借给了我,她帮助了我,我说,谢谢你。
让学生讨论讨论这个写话的内容怎么样,尽量按要求写,把句子写通顺。
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篇2
【交际内容】我们能做点什么。
【交际指导】
1、明确交际内容:
这次口语交际主要是围绕改善环境,我们能做哪些工作。
2、过程:
⑴ 通过调查、访问和查找资料,了解家乡的环境。
⑵ 汇报情况:
① 环境受到哪些污染?
② 为了改善环境,人们做了哪些工作?
⑶ 讨论:
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
【交际范例】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的话题是: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当我说出环保这个题目,你可能马上联想到一大串数字:
每天向大气排放的煤炭粉尘、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超过5亿吨!
每年排放的使人们致癌的重金属铅、砷、汞、镉达200多万吨;
每年排放的垃圾和粪便,仅我国230个城市就有6520万吨。
不错,这些正在加大的天文数字,怎能不令人闻之生畏呢?它们在破坏我们的环境,它们正挑战我们的生存。
所以,快快行动起来吧,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倡仪:
1、请不要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
2、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龙头开小,人走关灯。
3、请少用塑料袋子,不用一次性的碗筷杯盘。
4、请拒绝吃野生动物。
5、请一年至少栽一棵树。
6、请一年至少做一次环保宣传活动。
7、请爱清洁,从而减少衣服和被子的清洗频率,因为排放到江河湖海的洗衣粉水是有污染和毒害的。
最后,我还要倡议的是,请刻苦学习知识吧,以便将来运用这些知识,发展环保科技,改善和美化我们的家园。
《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这是一次加强同学们环保意识的语言训练。
在交际之前,让同学们通过调查、访问和亲身体会等,对家乡的环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在具体活动时,先在活动小组里交流了解到的情况,商量怎样在班上汇报,然后推举代表汇报。汇报内容可以自由掌握,可以是环境受到了哪些污染,可以是人们为了改善环境所做出的努力,等等。
最后,让全班同学讨论:我们能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工作做点什么。
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读六个字,积累更多词语。
2、在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用具】
生字卡、题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认记生字。
2、积累更多的词汇、丰富学生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我的发现 同学们,欢迎大家到语文园地来作客。
1、出字题板(两个词组)
2、请同学们读一读、记一记。
3、出示第二张题板
4、出示生字卡片:票、元、旦
1、看一看小黑板上的字词,动脑筋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2、请学生读一读,并组成词语。
3、读一读。
4、认读生字。
二、读读想想 1、自读词语。
2、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带点的字里有什么秘密吗?
3、开火车读。
三、我会读 1、自读词语。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全班齐读。四、读读背背 1、自由练习读。
2、男女生对读。
3、个人展示读。
4、齐读。
5、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识字的展示与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篇关于孝敬前父母,尊敬长辈的课文,许多小朋友都在家里学着帮父母做家务,可前两天,我却收到了一位同学的来信,向我诉说了他的烦心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我该怎么办呢?
1、指名念小朋友的话。
2、讨论交流。可以自己说一说,也可以合作上台表演。
3、分角色表演,评价激励。二、识字加油站 1、自带课外书或贴字卡片,小组进行识字交流。
2、指名上台与大家交流。
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篇4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新区小学 张 云】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展示台(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从电视视、广告及街头标牌上认识的字,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通过各种渠道自主识字的好习惯,教学完这部分内容,可依次类推,让学生收集认识各种广告及街头标语上的字,并随时作好记载,以待到班上交流。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中心小学 冯亚君】
〖在家庭环境中识字〗
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的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利用家庭的环境识字,这当然需要家长的配合。我们学校成立了一年级家长学校,每月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家长进入班级后,我要求家长配合:例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幕,家长能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认识,经常问一问,考一考;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卡片、图书进行有意识的认读;对家庭电器的标签让孩子认读……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我定期布置这样作业,并开展成果汇报活动,促进孩子养成识字习惯。并且利用教材,如一年下册《语文园地二》识字加油站──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让孩子把认识的字读出来,让爸爸妈妈帮助写在“采蜜本”里。第二天,进行成果展示比比谁认的字最多。还在阅读中及时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或者虽然还没有教过却自己学会的生字,适时表扬、经常鼓励,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与阅读的结合。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 蒋 蓉】
〖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真假不辨,生活陌生化〗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我该怎么办》。
案例:
学生在课堂中表演“儿子和爸爸对话“的活动。
儿子:老爸,今天我来洗碗,好不好?
(师插话:这样叫爸爸不太礼貌哟!)
“儿子”又重新说:爸爸,今天我来洗碗。好不好?
爸爸:乖儿子!你还小,洗不好,长大了再洗,好吗?
(师插话:你应该边说边模着“儿子”的头。扮演爸爸的学生走上前不自然地摸了摸“儿子”的头)
儿子:不嘛,不嘛,我就要洗:你就让我洗吧!
(生停顿了一会儿)
(师插话:为什么你要洗呢?得说说理由呀!)
儿子:嗯……嗯……爸爸,我洗碗的话你就有时间去看报了,好不好?
(师插话:就这个理由?想想,爸爸工作一天多累呀!)
儿子:嗯……
(学生搔着头。望着老师,说不上来了)
师:你是不是想让爸爸休息休息?因为爸爸工作一天很辛苦,再说了,你也是家庭的一员呀,会说了吗?
(学生点点头,但憋了半天还是没说出来。教师面带微笑,对同学们说:“谁来帮他说?”)
思考:
该情境是学生并不陌生的一个生活场景,学生应该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为什么会“失语”呢?问题纳关键在于:学生进入了情境,把它当成了真的(生活原貌),而教师却清醒地知道这不是真的。是假的(课堂中的表演)。因此,教师不断地引导孩子的表演更趋“表演性”。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孩子的很多语言就是真实生活中的语言,例如“老爸”“不嘛,不嘛,我就要洗!你就让我洗吧!”“爸爸,我洗碗的话你就有时间去看报了,好不好?”而教师修正后的语言和情境是现实生活的变形模拟,不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像这样,真(生活原貌)假(课堂中的表演)不辨,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将自己真实生活中的口语交际与课堂里所表演的“口语交际”割裂开来。
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顺利、有效地交流。在训练中要兼顾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比较强的、在日常生活中管用的交际能力。
以上这个案例中,教师如果让这两个孩子把这个生活情境表演完,不去打扰他们的思维,那么我们可以预测,扮演“儿子”的孩子不仅不会失语,而且还会有更新鲜、更生动的语言。因为表演活动中的“爸爸”和“儿子”都很投入,角色定位也很准确。
那么对于表演活动中出现的“卡壳”现象以及答非所问等现象,教师是否该置之不理呢?当然不是。案例中“儿子”突然停顿了一下是很正常的,是学生短暂思考的停顿,教师应该学会等待。但当“儿子”不能根据“父亲”不让他洗碗的真正理由(你还小,洗不好)来劝说父亲时,教师应在评价时指出:应该认真倾听“爸爸” 不让你洗碗的理由,针对“爸爸”的理由来劝说他,“爸爸”就会心服口服了。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水南小学 张美群】
要实现双向互动,创设情境非常重要。在《我该怎么办》这课中,我虚拟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环境:“一个小朋友很想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事,可是他们总说她做不好,不让她做。”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他们表达的强烈欲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实现生成性的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点拨是实现双向互动的助动力。在双向互动中,通过教师的相机引路、因势利导才能确保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的正常进行。我上《该怎么做》口语交际课时,正是运用教师的引导促成双向互动的正常运转。我先通过谈话,创设平等的氛围之后,便通过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今天,我想和大家集体聊聊天,想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爸爸。希望大家实话实说。
(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师: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爸爸有哪些方面招你们喜欢的?
(说给同桌听听)
师:那么,是不是也发现,你们的爸爸还有不少让你们不喜欢的地方呢?能不能说一说:希望大家多给自己的爸爸提意见。观点不同的同学可以提出来争论,互相说服,追求真理。(学生议论、思索、发言、争论)不难看出,在口语交际的互动中,老师引导得当,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推动口语交际的互动进展。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小学 郭美欢】
〖创造条件,努力实现互动〗
落实教材提示,让学生充分互动。新课程教材的口语交际教学,话题的互动性往往较强,教学中要认真落实教材提示,让学生充分互动起来。例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题目是《我该怎么办》:“说说自己很想帮爸爸妈妈作些家务事,可是他们总说我做不好,不让我做。我该怎么办呢?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很显然,提示中的“交流”就是互动的出发点。教学中,分组和全班交流时,都可在学生陈述后,大家再合作筛选,想出最好的方法,让学生在深入讨论中充分互动。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小学 寿园芳】
在课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内容,有些内容既富有情趣又贴近儿童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说,是很好的交际话题,我们要用足用好。
但是学生生活的阅历或环境不同,适应经验也不同,教材中的某些话题可能贴近了部分学生,却难免远离了另一部分学生。我们若拘泥于教材,就教材静态地展开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只会使口语交际教学走入死胡同。教材编得再好,它永远是有缺陷的,那就是它的滞后性和定型性。我们必须用活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如我在教学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话题《我该怎么办》时,觉得十分无劲。因为班里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学生没有真正做过家务,更谈不上去劝说,再加上一年级学生阅历浅,知识经验不丰富,说什么理,怎样劝说,有一定的难度,即使说了,也是苍白无力,缺乏生活基础。所以对于这样的话题,我们可以大胆舍弃,或者更换。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 于向远】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
如第二册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星期一,小明的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下妈妈和小红,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红,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红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她该怎么办?谁来帮她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小组讨论后组内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小红和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的过程。说服妈妈后,再请同学说说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这样创设情境,步步引人入胜,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贵州省仁怀市中枢一小 母鸿莉】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借助图片、录象、表演等手段再现生活中已发生的或已存在的某种现象还原现实生活,以此营造真实的交际情镜,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去。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我该怎么办》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关心父母、尊老爱幼的录音情境,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再现话题的要求,这样,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解决的办法,说服了文中的父母。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富源学校小学部 曹海燕】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在继承听说训练的基础上把握和区分二者的不同。
如口语交际课《我该怎么办?》,师同样出示两幅图,一幅:小松不小心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另一幅:小松如实的告诉了爸爸,却被爸爸打了一顿。图下提示:如果我遇到了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教师在引出话题后,由于所表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了“唇枪舌剑”的持正反观点大讨论、“家庭对话”的虚拟情境的角色进入和“小记者访谈”。在孩子们角色进入、转换的过程中,教师又趁热打铁抛出另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爸爸的做法对吗?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展开小组的讨论。这样,激qing、示范、模拟、应用,由浅入深的让学生经历了一次角色体验。老师巧妙的“牵、引、铺、搭”,及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言语自由、平等的互动和谐的实践交流探讨的平台,从而为学生语言与思想增量。课堂上的教师既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活动的参与者。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口语交际是双项互动的语言表达,它追求心理互动、情感互动。如果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你来我往,师生仅仅是“装扮”和“表演”,而没有沉浸于角色之中,那么这样的口语交际课就是缺乏实效的。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吉水小学 郑佩芳】
〖在合作中实现互动〗
合作学习的最大优点,是有一个语言沟通的环境,学生间互相启发,互相交际,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说、问、评、议等方法进行交流,在相互启发,合作交流中丰富见解,提高表达能力。要通过多个回合的交流,一步深入一步的双向互动,使学生的交际由比较简单、肤浅到交际得丰富、深入,从而提高交际质量。
如教学《我该怎么办》,可让学生自愿结合成小组,共同讨论,帮助这个小朋友出主意来说服爸爸、妈妈自己在家能做好家务。小组交流之后,进行全班交流,评一评,哪个组的同学说得完整,谁出的主意最好。这样,通过小组学习、全班交流等形式,就会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让学生在听与说、评与议的双向互动活动中,思维与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澜石小学 邹丽芳】
〖借助生活实践创设情境〗
教师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丰富的实践与口语交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鲜活起来,使口语交际动起来。如《我该怎么办》设这一课中,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领悟到做家务的辛苦,从而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这样有了生活感受,说起来比较容易,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中心小学 郑裔英】
〖课堂多项互动,培养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即人与人之间口头语言上的接触交流。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上,师生间、学生间的说、问、评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不应该是教师或某个学生的独角戏,或教师与某几个学生的对话。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有问有答、有评有论、有说有议,多项互动,这才是真正的口语交际课。
如:在教学《我该怎么办》过程中,我让学生自愿结合成小组,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合作互动,帮助这个小朋友出主意来说服爸爸、妈妈自己在家能做好家务。小组交流之后汇报,学生进行评价,说说哪个组的同学说得完整,谁出的主意最好。这样,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规范了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了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福建省南平市流芳小学 林銮英】
〖充分发挥角色的作用〗
角色指的是交际主体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所显示的临时身份。发挥其作用,就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际生活的角色。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① 角色地位的转换。教师与学生交流时,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做他们的听众、朋友、学生。与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 ② 创设角色表演的机会。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让他们进入交际情境。
如我在设计“语文园地二”中的《我该怎么办》一课时,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全班内讨论。几位同学协作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同学,自选伙伴等角色,表演出出主意。劝说爸爸、妈妈的过程:教师参与角色的扮演之中,加强示范,指导的作用。
【浙江省舟山市临城小学 藏燕玲】
记记,听听,说说。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听听说说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培养他们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
如《我该怎么办》(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可引导学生将思路引
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