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评课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评课(通用14篇)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评课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4个字,注意多音字“哪”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复述故事。
3、学习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勇敢精神和崇高品质。
4、通过读文,让学生对阅读神话故事产生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复述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什么叫神话故事呢?(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都是一些神仙或者是鬼、怪、妖之类的,这样的故事才叫神话故事。)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封神榜》、《西游记》、《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板书课题:22 女娲补天
3、读读课题:用你们的声音告诉我,谁补天?女娲做什么?(通过读课题,让学生知道通过语感的变化,信息就传出去了。)
4、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我想知道女娲是什么样的或是谁?女娲为什么补天?她是怎样补天的?天补好了吗? 评价:看来大家都是会学习的孩子,善于提出问题,将会帮助你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书读百遍,其自义见”如果提出的问题能够通过自己读书来解决,大家就更了不起了,你们有这个信心自己弄懂这些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那赶快打开书22课读课文吧!请大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看谁最认真。
2、同桌互读。同学们有合作学习的精神吗?现在请你们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教师巡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待学生读完之后及时地提出表扬。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顺势正音。谁想站起来读?请举手。(上课发言、读书的机会都是自己积极争取,没有举手,就没有机会的。)
根据举手情况,分小组读书 第二自然段较短,指名读。4、5自然段一个小组读。如果学生有读错的词语及时纠正,难读的句子让学生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1)、思考读完课题之后提出的问题。(对于女娲是什么人老师可做讲解)
(2)、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用七个字说出来)
大家想回答问题了吗?之后:看来大家都对课文的内容了解得比较清楚了。
三、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受灾”
那老师有问题想问大家:女娲补天的故事有前因后果啊,能通过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说说吗?(或者 女娲在补天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再次引导学生读文,知道第一个内容将人们“受灾”了;第二个内容讲女娲“救灾”;第三个内容讲“寻石”;第四个内容讲“补天”。
大家对故事的整个过程明白了吗?那女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学习第一自然段(略)
四、师小结:
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追求,他们通过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女娲这位人类母亲的伟大形象,下节课,我们还将通过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去体会这位人类的母亲高贵品质。回家后在网上看看《女娲补天》的故事。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学习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勇敢精神和高贵品质。
3、通过读文,让学生对阅读神话故事产生兴趣,并从中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贵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体感知
1、上节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概括了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整个过程: 受灾、救灾、寻石、补天(上节课的板书)
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女娲补天是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让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人们受灾的情景吧。
2、教师引读: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一天夜里,女娲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跑到外面一看——生接读: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中挣扎。
过渡:眼睁睁地看着人类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女娲真是心急如焚啊!她要去——拯救人类。
二、研读课文,感悟女娲的高贵品质。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能感受到女娲怎样的心情?
(1)、 出示: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她又造好了船,去救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2)、指名说
(预设)
a、生可能会说 女娲难过极了。 师:这是课文中直接告诉我们的。
我们合作来读这句话好吗? 师:看到被水火围困,处于死亡边缘的人们, 生读:女娲难过极了。(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女娲的痛苦)
b、还能体会到女娲的什么心情呢?(引导学生抓住“立刻”、“求”、“又”来体会女娲急于把人们救出的心情)然后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体会,进行朗读评价。
2、学习“寻石”
过渡: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了上来,可更大的困难在等着女娲。
(1)出示: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不绝后患,人类还会受到天灾的折磨,她决定把天补上。
(2)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句子旁写写自己感动的原因。
(3)指名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
a、出示: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预设:生可能会说到女娲很勇敢;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女娲的勇气让人感动等等
师:大家都被女娲的勇敢深深感动,谁能够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呢?
指名读、齐读。
b、出示: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中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指名生说 预设:生可能会说寻找五彩石很累;寻找五彩石真是不容易啊!……
师:追问 你们从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中读出了感动,那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寻找五彩石是非常困难的呢?
(让学生找出 零零星星 几天几夜 找哇找哇 终于等词语进行体会)
寻找五彩石多困难啊,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师引读
面对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碎块,女娲没有灰心:——
为了一心一意找到完整的五彩石,,女娲几天几夜没合眼:——
为了找齐五彩石,替人们消除灾难,一路上女娲跋山涉水:——
师:同学们读得如此的动情,看来都被女娲战胜困难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啊!
3、学习“补天”
过渡:找齐了五彩石还不够,还要把五彩石炼成很稠的液体,可想而知困难就更大了。
(1)出示: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a、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象,在炼石的五天五夜中,女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
b、指名说 预设 五天五夜没合眼 五天五夜没有挪动一步,担心五彩石没有炼好
用神火冶炼五彩石,可能内力受损……
c、 师:女娲的辛劳没有白费,她用神火冶炼。生读: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过渡:大功即将告成,女娲在为自己的诺言做最后的努力。
出示: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a、轻声读这句话,找出描写女娲补天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觉得女娲很轻松地把天补好了,神态自若。 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看似轻松的动作,却看出了女娲的神力无比,让故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在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或是:女娲补天耗尽了自己的力气
小结,齐读最后一段
女娲历尽千辛万苦,将天补上,你们看,天边那五彩的云霞,传说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提示讲故事的要求
神话故事寄予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想到人类一定有能力战胜自然的灾害,让今天的人读起来倍感亲切。我们讲的女娲补天这个故事时,能不能再加上我们的想象呢?如课文中,女娲看到人类的灾难时,可能她会自言自语,去求雨神降水灭火时都没有说一句话,雨神又是怎样说的呢。找五彩石,冶炼五彩石也都是几天几夜的时间,她一定克服了很多的困难,大家讲故事时,把自己的这些想象都讲进去。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故事讲,希望每一段故事都能发挥同学们的想象。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讲出自己喜欢的那段故事。
3、请学生上台讲故事。然后评价 :谁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
4、总结: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使故事更加的生动,吸引人,这就是神话故事的魅力。
5、课外拓展:收集古代传说故事,和同学们一起开个故事会。
板书
女娲补天
受灾 救灾 求神 造船
关心人类疾苦 勇敢顽强……
品读想象,再现神话特色
江夏区教研室 张春霞
神话故事既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又凸现着一个民族的优良品质。《女蜗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作为教材,其蕴涵的人文性极强。
可这个故事学生已经耳熟能详,课文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那在教学时该如何将这种人文精神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去呢?曾经我们作了多种预设。最后还是决定根据神话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想象,既要让学生感悟神话的特点,又要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还要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关心人类疾苦,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并且把感受女娲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
但这个目标还是很感性,也很模糊,落实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文本浅显,可挖掘的“点”不多,弄不好,感悟女娲精神会落入到“贴标签”的窠臼。而课标中明确指出,三维目标要整合,文本的特点和人文精神两者要互相整合统一,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人文性的自然熏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徐老师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抓住主线,串连整体
感受女娲的精神是这堂课的主线。
徐老师从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看女娲补天的故事入手,让学生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然后通过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女娲形象,再通过品字析句,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加深体验,到最后的女娲精神的现实意义小结,到最后的复述故事,深化认识等板块都是围绕这条主线而展开的。
2、挖掘空白,引导想象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女娲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不是很难理解。就是课上徐老师着重锤打的几个词“几天几夜” 、“找哇找哇” 、“终于” 、“五天五夜” 、“冒着生命危险”等,它们都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凸现女娲的精神?这需要透过文字表面去挖掘,去想象,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趋于丰满。
为此,徐老师在“几天几夜” 、“找哇找哇” 、“终于” 、“五天五夜” 、“冒着生命危险”等时空的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通过“女娲在寻找五彩石的过程中会碰到哪些具体困难” 、“她怎样度过这五天五夜”等问题的创设,通过一遍一遍地把字词句读成画面的过程,引着学生去想,去超越文本。
可在课堂上呈现的却是学生所想出来的困难都是很简单的 ,都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联的。冒着生命危险的困难成了小孩都可克服的小困难了,这与“神”的能力相距甚远。在解读文本、预设教案时,徐老师曾想到这个问题,女娲本身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人都是她创造出来的,还在乎这点小困难,这对她来说应该是轻而易举的,没必要去挖掘得这样深。
此时,我们想到了《西游记》,想到了齐天大圣西天取经,不一样困难重重?我们发现,原来这些神通广大的神仙其实也是人化的,也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当然他们也会碰到我们常人的困难和危险。教学这样的课文,这根本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它与文本内涵有机整合到一起,让他们去想象、再创造,帮他们正确感受神话的魅力,感受女娲的崇高精神品质。
3、创设情境,充分体验
四年级的孩子本身对神话充满好奇心。所以在教学时,徐老师准备了一些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创设神话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果。
但如果过多的采用课件渲染,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也是不利的,所以在课上,徐老师更多采用的是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使学生对文本所蕴藏的内涵有更多的个性化体验。
4、反复研读,逐步提升
语文课就应该靠读去感悟、去体会,但读已不是一味的同一层面的平移,而应该做到读有目的,读有层次,读有重点,读有指导。我认为只有读的目的明确了,读的重点突出了,有教师的正确指导,读的层次就体现出来了。只有这样的读,学生每读一次才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新的震撼。
徐老师在课上无论是哪个板块的教学,在研读重点句时都让学生经历了从感知性读到理解性读,再到欣赏性读的过程。
如读女娲找五彩石的句子时,让学生在自主感知句子的基础上抒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聚集到一个“几天几夜” 、“找哇找哇”等的想象,进行扩散,“女娲会遇到哪些具体困难”,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突出提升人物形象,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从整体上看,徐老师的课是很真实的,很朴实的,课上生成的东西很多。这课也是我们向往的语文课的境界:真实、扎实、平实。
但从这堂课所呈现的情形看,我们还有一些困惑,就是如何缩短远古神话传说的丰富内涵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同时,情感上受到熏陶呢?
再就是如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我想只有课前投入了,读透了,悟明了,自己能从文本中跳出来了,教师在课堂上对生成的东西就更容易把握,自然会做到游刃有余。
第三就是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今天徐老师的课上,由于时间分配的不合理,复述课文的环节竟然没时间上,只好把这个环节扔掉了,但如果是常规课,那就是对学生的不公平了。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评课 篇2
【学习导航】
学会生字新词,注意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神话故事。
【应知应会】
1.读一读,认一认,给下面的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
娲 祸 锅 昼 篷 猛 架 堆
2.比一比,组成词语。
祸( ) 佛( ) 模( ) 熔( )
锅( ) 沸( ) 摸( ) 溶( )
张( ) 炼( ) 歇( ) 恼( )
帐( ) 练( ) 竭( ) 脑( )
【综合练习】
3.读一读,选择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立志 下决心 发誓要
( )——
【开放探索】
读一读下面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水滴石穿
下雨天,屋檐上的水一点一点地滴下来,落在下面的石阶上。
石阶轻松地笑道:“哈,有趣!你是来替我洗澡,还是来替我搔痒?替我洗澡,我嫌你的水太少;替我搔痒,我嫌你的力太小。”
水滴说:“去你的,我不是来替你洗澡的,也不是来替你搔痒的,我要滴穿你!”
石阶哈哈大笑,说:“别做梦吧,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水能滴穿石头。”
水滴不理他的话,只是一点一点往下滴,落在石阶上。
晴天,当然没有屋檐滴水了,石阶完全忘记了这件事。
下雨天,对这样小小的水滴,石阶毫不放在心上。
一年一年过去,几年,几十年,几百年过去了。
真的,石阶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我现在正在读 这本书,一共 页。今天我读到了 页。我最喜欢的词或句子是 。
好习惯之三十一:做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
我经常阅读课外书籍
能做到
基本上做到
需努力
( )
( )
( )
参考答案:
1.w1 hu^ gu# zh^u p6ng m7ng ji4 du9
2.灾祸、饭锅;佛爷、沸腾;模范、摸索;熔化、溶解;张开、蚊帐;锻炼、练习;歇息、竭力;恼怒、头脑
3.略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评课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熊熊大火”等词语。
2.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复述故事,启发学生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翻阅部分神话故事,对神话有初步的了解。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一、预习探究
1.在夏夜美丽的星空下,在冬日温暖的炉火旁,我们经常缠着爷爷奶奶给我们讲述古老的神话,那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常常引起我们许多美好的遐想,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呀?
生:《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后羿射日》……
2.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印象最深的神话人物。
师生交流:《西游记》孙悟空神通广大;《夸父追日》一个失败的英雄;《盘古开天》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后羿射日》勇敢又力大无穷的后羿……
3.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4.通过预习、搜集资料,你对女娲了解多少?
生:女娲是了不起的女神;女娲创造了人类;女娲还造了一种乐器叫笙簧……
5.读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对女娲会有更深的了解。打开书吧!请按照老师的提示来读课文。(点击课件,出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记一下。)
二、合作交流
1.课文里的生词,你们都认识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语:欢歌笑语 塌下 挣扎 熄灭 轰隆隆 熊熊大火 冶炼 金光四射)
①指名读 ②领读 ③带体会读。(读出对词语的理解)
2.词语读得这么投入,相信你们的课文读得更棒!谁来读课文?(指名读)看看谁读得准确流利,而且声音洪亮。其他同学不但要当好评委,而且要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生略评。
3.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天塌地裂 找石补天
三、品读体验
1.“天塌地裂”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找一找课文中的描述。
⑴生读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生谈体会:可怕;悲惨;有人会死?人类遭遇了可怕的灾难……
⑵你能读出自己的感觉吗?生练读、指名读。
谁能读得更可怕,让我们大家都感觉到:天哪,太可怕了!生试读。
⑶来,我们大家一起来体会,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读后边的句子。合作读。
2.现在问问你自己,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伤心;我觉得害怕;太恐怖了!人类太可怜了!我想去救他们……
3.那女娲看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她的心情怎样?
生:她很难过。
生读句子:“女娲难过极了”指导读出女娲的心情。
女娲只是难过吗?
生汇报:求雨神熄灭天火,造船救人。
4.人们的灾难解除了吗?只有怎样做才能完全把人们从灾难中解救出来?
生:找石补天。
5.女娲是怎样找石补天的呢?请同学们自读三、四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①生交流汇报,读句子,谈体会。
②出示句子: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女娲会遇到什么样的生命危险?
生交流:女娲在山中会遇到毒蛇;女娲也许会在山上遇到泥石流,滚落的石头会把她淹埋;女娲会被火烧死……引导学生带着想象读课文,体会女娲的勇敢、善良、奉献。教师相机板书。
③出示: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零零星星的碎块。
引导学生感受找石的艰辛,读出自己的体会。
④出示: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女娲找了“几天几夜”只找到了四种石头,她放弃了吗?
引导学生边读边感受女娲的不畏艰险、坚持不懈。教师相机板书。
⑤出示: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体会五彩石的神力;女娲补天的神奇,读出感受。
四、复述女娲找石补天的过程
1.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曲折的,她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把天补上了,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女娲补天的过程讲述出来吗?
2.同桌互述。
3.指名展示自述。
五、放飞想象,感受神话
1.天上的大窟窿被补好了,那天空变成什么样子了?
2.出示云霞图片。有云霞的天空怎么样?你能读出它的美吗?
3.原来女娲补天这个故事,是古代劳动人们看到天空出现了美丽的云霞,他们便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编出了这样一个生动优美、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你是不是惊叹于中国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老师今天也给你们一次表现的机会,请你们为自己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也来编一个小故事。编一编:天为什么会突然破个大窟窿。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4.生展开想象,练习编写小故事。
5.把你的所思所想,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一起来享受奇思妙想带给我们的快乐!
生汇报:有的写“天”是被孙悟空的金箍棒捅破的;有的写是被王母娘娘的洗脚盆摔破的;还有的写是被猪八戒骑着摩托车撞破的……师对予学生的想象给予肯定,注重引导把故事过程写完整、具体。
六、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它通过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希望同学们课下读更多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出示作业:
1.我国古代有很多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神话故事名篇导读》,大家可以读一读。
2.背诵和抄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请大家任选一题来完成。下课。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评课 篇4
课 题 28《女娲补天》 学习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导 学 过 程 备 注 一、自主学习(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1.轻声读课文,熟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小组内学习生字词,小组长检测。 2、快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女娲( ) 塌( )下 冶( ) 炼( ) 熄( )灭 挣( )扎 通过自学,让学生扫除生字词障碍,并读懂课文内容。 二、合作与探究、展示(相信自己,我能行!) ① 女娲为什么补天? ② 女娲是怎么补天的? ③ 女娲补天的过程辛苦吗?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④课文表现了女娲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通过合作探究,理清课文内容,体会女娲的奉献精神。 三、练习 1、女娲跑到 ,去寻找补天用的 ,山上全是零零星星的碎石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 、 、 四种颜色的石块,还缺少一种 ,终于在清泉中找到了,她挖了个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评课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