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通用17篇)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爱书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要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释题:齐读文题,“侣”的意思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阐释课题。
2、独自远行为何要以书为“侣”啊?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感知内容:结合课题,概括内容。(以书为侣行天下的理由)
3、学习新词: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故地
4、接读课文:了解情况,纠正读音。
三、读文交流,体会情感
以书为侣行天下的理由之一是?(第5段):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1、听听作者是怎么解释这句话的,自由读第五段。
2、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以书为侣行天下的理由之二是?(6-7段):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1、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你是怎么知道的:前面讲读书总能发现新东西,后面接着就告诉我们从书中发现新东西的方法。(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与一遍又一遍地读相对应)
2、“一遍又一遍”地怎么读?
3、揣摩段尾的“……”说说自己的读书经验。
4、齐读。
以书为侣行天下的理由之三是?(8段):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1、谈谈自己对后半句话的理解。
2、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学习收获。
1、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2、出示读书名言:
“书是营养面包”;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书,有时是一次秘密的旅行;读书,就是自由的梦;读书,是精神上的补钙。
第二课时
一、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感受?(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假设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
·设问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反问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比喻把书比喻为家;者将书比喻为朋友;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列举作者将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1、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接读课文。
2、并背诵课文的第7自然段。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篇2
整体构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说理文章。教学此文,我想应该情、理、味结合。深入浅出,有思想但不高深,有幽默但不浅薄。
教学时,营造一个人一本书的氛围,营造师生同读文本,倾听心声的氛围。,引领学生围绕“只要人手一本书。这不难做到吧?”去读,去想,去说。引领学生理解选择书,走近书,倾听书,与书对话,书就会真正成为一个人如影随形的同伴;一遍又一遍这样去读一本书,自己的心中就会长出一棵长满书的大树。引领学生感悟与书为侣,于个人而言,愉悦身心,于世界而言,减少麻烦。
朗读、理解、表达相结合。读词,读句、读段,相辅相承,把平面的文字读透,读厚,读出文章的情理,读出“书为侣”的情趣,读出语文的味道。在各种形式的读中,品味比喻的意味,品味标点符号的意味,相机融入词语理解训练,相机融入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训练。
一、整合单元,谈话引入课题
二、整体回顾,引入探究:快速浏览文章,想想画面。
三、探究品味:只要人手有一本书。这不难做到吧?
(一)找出呼吁,读
(二)默读课文,勾画引发自己思考的语句,写下自己的理解。
(三)交流理解
1、2自然段,引读品味
2、4自然段,重点体会比喻句,通过联系生活,探究。
3、6自然段,理解重点句,链接各自的读书经历,丰富句子内涵和外延进行探究,配乐读好6自然段。
4、7自然段,通过赛读好读书的方法和过程,体会省略号的意味探究。
四、读写结合,深化理解。
带上各自喜爱的书,绕世界旅行,又会是怎样一幅画面?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我爱阅读”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表达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悟、积累与运用的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重视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以读促写。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个与课内外的融合,努力让学生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作者“爱书、爱读书”的热情,体悟读书的方法,享受读的乐趣,让学生对读书充满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课件出示生字,一些重点句子及训练的句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把生字新词画下来,标下段落序号。
2、认字读词。
①教师呈现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②教师呈现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重点句子,请学生读句。
③指导写字。
师:你们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两个字最难写?谁来教老师写。(着重指导“豫”、“趟”的写法,学生可能认为其它字难写,可以顺势指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导书写。)
④读通课文。
师:大家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桌之间合作读书,每人一段轮流读,互相听评,帮助对方把书读得更通顺,更好。
四、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自读自悟。
师: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能否把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弄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读文,并结合课文,交流感悟,教师注意评价多样性的引导。作者把书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次,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有新的发现。说明“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板书:常读常新)
3、感悟方法,拓展小练笔。
①感悟方法。
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她在读书过程中是怎样读的?(生读第7自然段。)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体会: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小结收获、想象)
(板书:思考、品味、小结……)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体会“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这一过程,简单理解,重点读中感悟。)
②关注练笔。
师:读了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一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平时也读了许多书,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请大家拿出习作本,写一写,注意用上“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③展示练笔。选择几篇学生习作,请学生上台朗读交流。
④小结。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读书的方法。参照作者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实践、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 (指生说)是呀,钱 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 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环绕世界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
②出示课文课件,学生朗读出示资料:
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2006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③学生配乐朗度地二自然段,并齐读最后一句话: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你对作者的选择有异议吗
④出示作者小资料揭示课题: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齐读课题,认读"侣".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什么
二,读书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①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
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交流.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⑤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⑥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过渡语:作者不仅爱书,而且会读书,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 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师随学生回答总结板书(揣摩,续编,品味,梳理,想象,判断)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3,诵读名言,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师生互读.
4,作者号召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2,推荐阅读《书比人长寿》.学习.
3,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
课后反思:
第一堂语文教研课,我选择了一篇散文《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比较简单易懂,可正是简单的文章要上的出彩也不容易.40分钟下来,我由一个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冷静下来,细细回味,感触很多.
一,语文课应该以读促悟,而不应该是教师支离破碎的讲解.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而且尤其以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为重要.可是真正上起课来,发觉自己领会到的只是皮毛而已.课上,我给了孩子们读书的时间,但我清楚,那只是为了读而读,是做给人看的读.草草读过两遍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进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我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内涵,上课之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包括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想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或许是因为看得太多,所以我想得就渐渐的多了,竟然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既想让学生读懂课文,又想讲课堂的容量增大一些,事实证明,这样的备课是失败的.在文章的重点部分,学生读得不够,而且感觉读的方式比较单一,对于文章的内涵体会得就不到位,现在想想,就是缺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所致.如果我不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如果我不是一味按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而是给孩子深悟文本的时间,也许孩子们自身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二,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今天的课堂使我深深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园地.我是引领者,点拨者,却不应该是包办者.在以前的讲课中我真的知道,自己讲得过多,但就是找不到症结所在,就是不知道根源在哪里.现在想想,就是我把自己放错了位置,我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生怕他们出现偏差.可是我应该知道,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我不能用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学生的感受,用自己的行为代替学生的行为.课堂上,学生才是主角.
三,课堂的灵活性.也是因为课前准备的不充分,其实,在设计导语的时候,我也想到了读过书的学生,会跟着课文的内容走,或许会贴着书这方面的内容来交流,但实在是也没有想出更好的,所以我仍然没有修改导语,也没有将过渡语设计好,以至于在学生交流书中的内容的时候,我甚至有种不安的感觉.
我想在教学上自己还是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要多多学习.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我爱阅读”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表达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如果有可能我们要进行一次独自驾舟环游世界的旅行,终于可以走遍天下了(板书课题:走遍天下)而现在大家要做出一个选择,除了生活必需品我只让你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并且要告诉我们大家你选择的理由。(生回答)
师:面对着这样的一个选择,英国的尤安艾肯选择的是什么呢?(板书:书为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现在你知道了作者的选择。作者为什么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自己的收获。首先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生读课文)
师: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相信大家在接下来的读书接力中会把课文读好。下面找同学起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帮助同学们把课文读的更通顺。
(指学生读课文、点评)
三、再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现在你是否知道作者选择书作为自己旅行伴侣的原因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生读课文)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生:在作者眼里,书就像一个好朋友,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自己的知己对话一样。
师: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生:有过,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当时,我被故事中的情节感染,读的时候,我觉得故事中的人物就好象在我身边。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类似的体会吗?(生纷纷发言)
心里感到很踏实。
师:同学们,一说起家,你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说说你对家,或者对家人的感觉呢?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那么,你们对书有过这种依恋吗?
师:哎哟,如果是因为想着看书,而影响了一整天的听讲,这样可不好哟。
(其他学生发言)
师:作者把书比作自己的“朋友”“家”,在作者心中,读书宛如品味一道精美的菜肴,宛如和朋友交谈,宛如和亲人见面,令人回味无穷。所以,作者选择书来做自己的伴侣。让我们一起读读文章第4小节,感受一下作者精神世界的追求。
(生朗读文章第4小节)
师:这么好的朋友,该如何和“它”相处呢?
(生自由谈)
2.师: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她在读书过程中是怎样读的?(生读第7自然段。)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体会: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小结收获、想象)
(板书:思考、品味、小结……)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体会“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师: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生结合自己平时读书来谈,可以找差距,也可以谈收获。)
师: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如果世上每个人都有一本书,即使一本书,当然要能读懂,我相信,世界上就会少点麻烦。
四、拓展阅读
师:只要人手一本书,这,不难做到吧?我们怎么开始做起?
(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读书计划)
五、小结
师:伏尔泰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让我们记住冰心的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将你们课上的读书计划付诸行动。让我们的班级沐浴浓浓的书香。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篇6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3、走遍天下书为侣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设计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的阅读习惯。
教学
方法
设计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