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书为侣》补充练习
《走遍天下书为侣》补充练习(精选12篇)
《走遍天下书为侣》补充练习 篇1
一、关于书的比喻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
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经济学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
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二、补充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多音字组词。
4、下面的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 )
(2)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 )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 )
5、照样子写句子。
例: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你总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难免解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读书,对书有独特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走遍天下书为侣》补充练习 篇2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二、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走遍天下书为侣》补充练习 篇3
教材分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我爱阅读”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表达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悟、积累与运用的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重视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以读促写。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个与课内外的融合,努力让学生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作者“爱书、爱读书”的热情,体悟读书的方法,享受读的乐趣,让学生对读书充满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课件出示生字,一些重点句子及训练的句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把生字新词画下来,标下段落序号。
2、认字读词。
①教师呈现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②教师呈现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重点句子,请学生读句。
③指导写字。
师:你们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两个字最难写?谁来教老师写。(着重指导“豫”、“趟”的写法,学生可能认为其它字难写,可以顺势指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导书写。)
④读通课文。
师:大家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桌之间合作读书,每人一段轮流读,互相听评,帮助对方把书读得更通顺,更好。
四、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自读自悟。
师: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能否把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弄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读文,并结合课文,交流感悟,教师注意评价多样性的引导。作者把书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次,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有新的发现。说明“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板书:常读常新)
3、感悟方法,拓展小练笔。
①感悟方法。
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她在读书过程中是怎样读的?(生读第7自然段。)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体会: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小结收获、想象)
(板书:思考、品味、小结……)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体会“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这一过程,简单理解,重点读中感悟。)
②关注练笔。
师:读了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一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平时也读了许多书,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请大家拿出习作本,写一写,注意用上“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③展示练笔。选择几篇学生习作,请学生上台朗读交流。
④小结。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读书的方法。参照作者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实践、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走遍天下书为侣》补充练习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一块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①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让我们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② 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③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② 请同学读课文,正音。
③ 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 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① 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做上记号。
② 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③ 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是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光线怎么那么美!”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让大家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 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⑤ 有表情地朗读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激趣课文,深入感悟
① 朗读课文1—6自然段。
② 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③ 联系实际,同学们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④ 自己试着背背第7自然段。
⑤ 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⑥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① 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同学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 合作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自己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③ 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① 读一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② 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作业
① 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② 抄写生字词。
《走遍天下书为侣》补充练习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②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一遍,读正确。四人组轮读课文相互指正评价。2、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写生字,写正确。小组评价,比比谁写的规范漂亮。
二、分组学习。
三、检查学习结果:指名读课文,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环绕世界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
②出示课文课件,学生朗读出示资料:
麦哲伦完成人类历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20xx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③学生配乐朗度地二自然段,并齐读最后一句话: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你对作者的选择有异议吗?
④出示作者小资料揭示课题: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齐读课题,认读“侣”。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什么?
二、读书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①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
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
《走遍天下书为侣》补充练习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