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苏教版第十册26课)
《水》教案 (苏教版第十册26课)(通用13篇)
《水》教案 (苏教版第十册26课)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水带给缺水的人们带来的“苦”与“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当。
3、领会文本以乐衬苦的表达方式。
4、保护水资源、保护人类赖依生存的环境。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 水(板书:水)
2、我们已经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有没有读懂课文。老师请你们填一填这段话。
出示:因为我们那儿缺水,所以,水,成了村子里 的东西。村里人说的最多的话是: ;因为缺水,所以,雨天我们在雨地里 。
二、提供资源 生成问题(生疑)
1、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那么,妈妈又是怎么说的,请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母亲锁上了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2、读了这一节,我们有什么要问的吗?(板书:饿 渴)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
3、我们首先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
“饿”腹(肚子)体(身体)肤(皮肤)处于饥饿状态;
“渴”口干想喝水
4、谁能说一说母亲为什么这样说。
5、谁还想读
6、 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妈妈说,“饿”坏了,而不说“渴”坏了。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
三、学习释疑 弄清疑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读课文时,你又读出了哪些问题?在书的边上打上问号。
四、点难拨疑 练习解难
好,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又有那些新的问题?(学生汇报)
(一)、第三自然段:
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1、“风干”是什么意思?
靠风吹干,将其中水分去掉,见过“风干”的东西吗?
出示树叶图:他们有什么区别?
(第一张:水分充足而饱满;第二张:干燥而发脆)
2、人被“风干”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
3、读
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4、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是啊!因为缺水,动物没有了家园,庄稼难以成活;因为缺水人们备受干渴的煎熬。如果有了水……谁来说说如果有了水会怎样?
有了水小动物可以 ,有了水禾苗可以 ,有了水我们就可以 。因此,水是带给我们 、 的希望之泉。
5、可是打开水窖的钥匙就在母亲腰带上,所以课文说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窑,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课文还有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出示: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
①读
②你见过狗尾巴草吗?晒干的狗尾巴草是什么样子?
出示图片:青翠欲滴 干瘪无力
③母亲把我们比喻成晒干的狗尾巴草,是说我们——
④读
2、母亲终于要打开水窖,给我们这些干得嗓门冒烟,全身冒火的狗尾巴草浇水了,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可以叫,可以做动作)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注意水窖打开了,凉丝丝的水气升腾了,向我们扑了过来,你感受到了吗?什么感受?
水声 水圈空白图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感觉到凉气就已经进入了心脾,全身凉丝丝的)“倒抽了一口凉气”
(2)凉气进入心脾了,我们慢慢地闭上眼睛,享受母亲给我们洗澡。母亲给我们洗澡了,水窖中清凉的水从头顶缓缓地滑了下来,到嘴边了, 到颈部了,到胸部了,到膝盖了,到脚板了;麦杆扇的凉风徐徐地吹来了,舒服是吗?可以发出声音。(啊、啊的叫,真舒服,舒服极了,快乐)
水声 水圈空白图
我们刚才感受到了什么?(毛孔、细胞、肌肤,都在享受水的滋润,身体与水的亲密接触。)
(3)读
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并没有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4)谁还想读
(5)同学们如果我们这样改一下,看看可不可以?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流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流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流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6)谁再来读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3、母爱随着清凉的水流遍我们全身,母爱随着徐徐的风温暖了我们心田,是那样的舒服,那样的愉快。母亲怕我们用水无度……所以
①读,
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②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母亲的细腻,母亲的“吝惜”;我感受到他们是多么地珍惜水,一点都不愿意浪费水,哪怕是一滴水。)
③读这句话
总结:同学们,缺水给人们带来很多痛苦,仅仅是一股水的气息,一勺四分之一的水,就让他们欢乐无比,可爱的孩子们,可怜的孩子们,你们真的太苦了!同学们,此时,读着他们的雨中嬉戏的情形,读着他们享受着地窖水的凉爽的那一刻,我们内心感到怎样?
来写,这就是“以乐衬苦”的写法。
其实,在西部,就是现在还有很多人正遭受着缺水的折磨。让我们看一个真实的情景 。
五、反思教学 加深感悟
1、放西部片子
2、身体的“饿”还能忍受,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饥饿”,是心灵的“饥饿”,放西部片子,定格在期盼的画面?
同学们,看,涛涛看着眼前茫茫的沙漠,她在期盼;她看到我们这里的自来水龙头“哗哗”流淌,他她在叹息;看到人们乱砍乱伐,良田变成沙漠,她在呐喊。
她在期盼什么?她在叹息什么?她又在呐喊什么?
她在期盼:
她在叹息:
她在呐喊:
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话说一说。
(是啊,自然同样需要人类的尊重,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这样人类和自然才能和谐共生)
3、现在我们再读课题:水 我想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更多的画面,我们的情感会很复杂。我们来读一读
当你在沙漠中行走,在干渴难奈的情况下看到了水?读:水(渴望)
由于人类的破坏,洪水泛滥,水咆哮着冲向我们的家园时?读:水(惊恐)
当我们安详地享受着水带给人类恩惠,我们带着感恩的心情时?读:水(感谢)
水是珍贵的,是我们生命不可获缺的资源。(板书:珍贵)
水——生命之源
六、引导实践
同学们为了课文中的孩子,为了短片中的孩子,为了所有严重缺水地区的人们,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将来又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永远会做些什么?这是作者留给我们的更深层的思考。
作业:
1、原文题目《饿水》,请同学们找一下马朝虎先生的原文读一读。
2、调查一下我们学校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写一封节约用水倡议书。
板书: 水
饿 渴
珍贵
《水》教案 (苏教版第十册26课) 篇2
目标:
1.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并知道长大后该怎么回报妈妈。
3.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创编。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准备:
录音(妈妈讲述照顾孩子的故事)过程:
1.听录音妈妈讲故事。
一位妈妈讲述从怀孕到出生,以及孩子生病时如何照顾孩子的故事。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2.学习诗歌《妈妈的爱》
师:有一位诗人根据天下所有妈妈和孩子的故事创作了一首诗歌,名字叫《妈妈的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诗歌,提问诗歌内容:
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诗歌主要说了些什么?
从哪儿看出妈妈的爱来的?
为什么说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
3.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理解并记住诗歌内容,结合图示进行朗诵。
(2)配乐朗诵,感受诗句与音乐之间优美抒情的旋律。
4.启发幼儿讨论平时妈妈还为你做了什么?怎样照顾你的?
幼儿结合自己的事例创编诗歌,体会有妈妈的关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5.让幼儿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如:亲口对妈妈说一声"谢谢,我爱你妈妈",为妈妈做一件小事等。
附:诗歌《妈妈的爱》
1.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2.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3.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地哭了。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4.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对妈妈又说了谎,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5.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我说:"我最爱妈妈。"妈妈告诉我:"最该爱的是祖国,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
教学反思
1、在活动准备上能录一些妈妈平时劳动或照顾小朋友的录像和妈妈的作品最好。
2、活动过程时,先让幼儿观看妈妈的录像和妈妈的作品,以丰富幼儿对妈妈的印象。
3、在讲述诗歌时,引导幼儿学习“一会儿变成.....”,并尝试用这个句型来造句。
4、让幼儿自己来创编,妈妈的爱还能变成什么?我对妈妈的爱能变成什么?
5、多鼓励幼儿大胆的说,老师认真听幼儿说,并给以肯定。
《水》教案 (苏教版第十册26课) 篇3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漏勺、提篮、小筐、塑料袋、果冻壳、茶叶盒、玩具、网篮、小碗、小杯子等。
【活动过程】一、手指游戏导入。
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变变变成毛毛虫;
两个手指头两个手指头变变变成小白兔;
三个手指头三个手指头变变变成小花猫;
四个手指头四个手指头变变变成螃蟹爬;
五个手指头五个手指头变变变成小青蛙
(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关注自己能干的小手)
二、出示一杯水,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水啊?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水宝宝可以帮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情,今天水宝宝们也遇到困难了,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帮帮他们好吗?原来啊水宝宝们要搬新家了,看,他们的新家多漂亮啊,可他们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我们替他们想个好办法吧。(幼儿自由发言)。
活动中:幼:把盆端过去。
师:这个方法不错,可是,里面住着太多的水宝宝,太沉了我们小朋友搬不动。我们再想想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幼:小碗、勺子、杯子、小盆……
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提要求:请每个小朋友来选择一种工具来帮水宝宝搬家,我们给水宝宝搬家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水宝宝撒出来丢在半路上了,否则水宝宝会迷路的,我们要把水宝宝安全送到新家。
下面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做,小手小手伸出来,袖子袖子卷起来。
三、选择工具第一次运水。
小朋友过来取工具吧。
1、幼儿用小工具操作运水,老师边参与幼儿一起运水,边仔细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并作适当引导。
2、集中幼儿:小朋友们快来休息一会儿,把你的小工具放在小脚的前面,老师做示范。
活动中:
师:你刚才是用什么工具帮水宝宝搬家的呀?为什么没有用这种工具的啊?(漏勺、洗澡筐等)。有个别幼儿一开始用漏水工具但一实验不行接着有换了,于是我就问为什么你换工具了?
幼儿:因为用这样的工具水会漏下去。
师小结:因为他选择的工具下面有许多的小孔水宝宝漏下去了,用这样的工具运水成功吗?(不成功)。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还有的水宝宝没有住进新家,我们再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小朋友也可以互相交换工具。
四、第二次运水,体验活动的乐趣及成就感。
1、幼儿再次操作运水,互相交换工具。
师:这次我们在运水的过程中,可以和好朋友互相交换工具也可以和老师桌子上的工具交换一下,而且在运水时要注意不要把水宝宝漏出来了……
幼:漏出水会滑到人。
2、鼓励孩子在运水过程中,要有合作精神。
活动中:
最后盆子里还剩下一点水小朋友们用已有的工具已经盛不出来时,师:现在大盆里的水宝宝我们用工具盛不出来了,小朋友快帮它们想想办法吧?这时幼儿都说直接把盆端过去,于是,我就和小朋友一起抬着大盆帮剩余的水宝宝搬进了新家。
《水》教案 (苏教版第十册26课) 篇4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物质世界”的内容,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观察水的活动就是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1、能通过眼、耳、鼻、舌等多种感官来认识水的性质
2、初步学会设计各种方法,快速准确地在几种液体中鉴别出水
3、能对实验做出猜测,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
2、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学会倾听,善于从同伴的发言中发现问题。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选择工具,制定方案把水运到一米以外的空水槽中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师用的实验材料:牛奶、白酒、糖水、冷开水各一杯,烧瓶、大烧杯、方便袋、水槽、量筒、量杯、滴管等。
2、学生用的实验材料:海绵、抹布、水、粗细不等的水管、漏斗、胶管等,还有每组两个水槽、一烧杯水和几根筷子。
五、说教学过程
说为了真正达成课时目标,体现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猜谜激趣,探究观察方法。
教师先出示四杯液体。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在四个杯子里装了些东西
《水》教案 (苏教版第十册26课)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