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2024-06-051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1

  之二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 ,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领悟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当时的盛况。(播放“历史再现”,学生边听边看,进入情境,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

  1、我们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盛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更细致的亲身感受当时的盛况。(进入“课文欣赏”)

  3、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3)、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汇报

  1、开火车分自然段读文,概括自然段段意

  2、分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根据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再次“历史再现”,围绕四个场面,写出课文梗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二、阅读第一段

  1、       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5、指导朗读。(用叙述的语气。读到“群众”的时候,速度适当加快,表达出喜悦之情。)

  三、阅读第二段

  1、       理清典礼过程。 抓重点、快速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       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

  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第一面新国旗就在首都徐徐上升,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五星红旗。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       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四、阅读、自学第三段

  1、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段。

  (1)理清阅兵式的过程,(“观阅兵式”)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2)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体会后有感情的朗读。(激动、兴奋、自豪)

  2、四人组议论,课堂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阅读、自学第四段

  1、快速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六、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通过小游戏,回忆课文记叙的开国大典的场面。(“回忆课文”)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七、能力拓展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自己再从文中找句子,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自选作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3、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个做难忘的镜头?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上配上文字说明。(学生可以上前定格“历史再现”,再配上说明。)

  板书设计:

  会场情景     盛大

  典礼盛况     隆重  人民自豪

  26开国大典                      激动

  1949年10月1日  阅兵式       威武

  群众游行     壮观

  作业设计:

  一、听写词语

  二、把下列能搭配的词用线连起来

  城楼  命令  排山倒海的  礼花

  旗杆  耸起  庄严胸围的  掌声

  检阅  挺立  徐徐上升的  声音

  宣读  部队  五彩缤纷的  国旗

  三、按要求写句子

  1、毛主席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2、缩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

  3、用骄傲一次造两个感情色彩不同的句子。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习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2、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请大家再一次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3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几自然段中写到指名朗读

  4、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

  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小结:,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们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再一次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全班齐读第7段)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啊,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天。请你摘抄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句子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自我感受,我们应该写:(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游行、人员的心情)

  板书:

  开国大典

  大典前会场

  大典中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充满光明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欣赏课文插图(《开国大典》油画)。

  2、看图说话:

  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3、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4、根据画面,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比较引疑:

  画家用他的画笔留下了历史的光辉瞬间,那么作者用他的语言记录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内容?自由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

  1、整体感知大典主体部分:

  自由轻声朗读5~10自然段,从文章的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重点体会:

  板块a: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⑴ 引导学生抓住欢呼、欢跃等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

  ⑵ 提问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朗读、理解。)

  板块b: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⑴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⑵ 质疑(站),出示背景资料写话释疑。

  板块c:

  ⑴ 抓住某一处描写人民群众掌声的语句。

  ⑵ 引导找出另外的语句。

  ⑶ 以读促悟。

  4、观看宣布成立电影视频,随机采访学生观后心情。

  5、激qing朗读重点语段。

  6、质疑。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简单回顾,典礼主体部分场面描写的方法及人民群众的激动、自豪的心情。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阅兵式或群众游行),交代学习任务。

  2、交流学习体会:

  板块a:阅兵式:

  ⑴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⑵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 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 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 感情朗读。

  板块b:群众游行:

  ⑴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⑵ 角色体验。

  ⑶ 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⑷ 感情朗读。

  三、课堂延伸

  简单交流开国大典历史资料。

  四、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五、课外作业

  课外收集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图片及其他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典礼开始前的内容,重点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略)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大典开始前的情况。

  2、交流学习体会:

  ⑴ 参加大典人员的语句: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⑵ 会场布置的语句:

  ① 简笔画感知。

  ② 抓住重点词体会。

  ③ 感情朗读。

  ④ 重点句理解:

  a、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b、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三、回顾全文

  四、片断练习

  1、交流建国五十周年大庆的资料。

  2、观看建国五十周年录像。

  3、学生选取其中一个场面片断练笔。

  4、交流、评价。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三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小结。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重点研读

  1.学生默读典礼之前“会场布置、群众进场”,典礼之后“阅兵式”、“群众游行”的段落,进一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交流学习体会:

  板块一:会场布置、群众进场。

  (1)指名分节读课文1──4自然段,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2)引出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体会参加人数多、会场布置隆重、群众热情高涨。

  (3)随机学习重点句。

  句子一: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句子二: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4)感受热情,指导朗读。

  板块二:阅兵式。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句子三: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想象画面。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板块三:群众游行。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4)

  句子四: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①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②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

  ③感情朗读,感受情感。

  (三)课堂小结,回顾全文。

  (四)迁移运用,学写场面。

  五、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   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中   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作者简介:

  张农,女,34岁,研究生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在武汉市育才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曾被授予全国课题先进个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江岸区“有影响高水平”人才、“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执教《被袋里装的是什么》、《中国结》等课获得省、市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编写鄂教版教材教参、读本。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获全国、省、市级奖,十余篇案例、教学设计在教学期刊上发表或收录于专业参考书籍。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同学分工协作,以各种形式,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作品清楚地,有特色、有感情地介绍给大家。

  2、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同学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并谈谈自己的独立见解。

  3、通过讲讲研究专题的目的、过程、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师:学习了《开国大典》后,同学们颇有感触,为此,我们进行了拓展阅读,制定了《共和国诞生》这样一个主题学习。在主题学习中,同学们广泛阅读,认真思考,确立了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制作了形式多样的演示文稿。老师从网上看了你们的作品,觉得简直就是一个小小评论家。今天,我们不妨成立一个文学沙龙,畅谈一下你的想法。

  二、展示作品

  师:在前面三个过程的学习中,老师了解到有许多同学对国旗非常喜欢,现在哪一组能把自己研究的有关共和国诞生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呢?

  1、请小组展示作品:

  师:哪个小组研究的主题与他们不一样?谈谈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主题?

  请小组同学谈谈自己为什么研究这个主题?谈完后再进行展示。(4~5个)

  师:刚才同学们的展示,使大家受益非浅。从大家的展示中学到了许多课本外的知识。老师相信在大家研究的过程中,看到网上那么多的文章,一定有所感想,哪个小组能谈谈你们的想法?

  2、请小组谈谈研究的感触:

  师:从同学们的作品、研究后的感触,老师可以感觉到大家对共和国的诞生有种特殊的情感,你能不能用一段话来表达一下此时的心情呢?

  三、反思学习过程

  师:通过一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在各方面有所收获,也有所想法,现在小组先讨论一下,等一会儿请同学谈谈。

  四、小组评价

  (略)

  五、集中评价

  讨论整个活动的收获与不足。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掌握"容纳 诞生 肃静 检阅 率领 瞻仰 飘拂 

  风招展 排山倒海 五颜六色 陆续 协商、擎着 秘书 电钮 聂容臻 徐徐 隆重、规模巨大 盛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4、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简要了解新中国的发展,激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板书课题并齐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遍。

  (2)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列出段落提纲。

  (3)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词。

  大典、擎着、瞻仰、旗帜、飘拂、检阅、肃静、秘书、隆重、电钮、排山倒海等。

  2、我会理解了其中一些词的意思,并会用之说话,如排山倒海等。

  3、我会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选17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1  之二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