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学设计
《刷子李》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以小品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引入生活中还有一些手艺人,他们同样令人敬佩。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结识这些平凡人中的其中一位——刷子李。
2、板书课题:刷子李。学生齐读题目,解释题目:怎么叫个刷子李呢?今天我们结识的这位刷子李练得了一手与众不同的绝活,下面,让我们打开书本,随着作家冯骥才的笔迹,一起去领略这位普普通通的艺人的高强本领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刷子李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名回答。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完成。边读边划出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刷子李的刷墙技艺高超?
3、小组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详细描写刷子李刷墙的在哪一段?依据学生回答,抓住4处重点理解: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
颜色:匀实、透亮、清爽
(2)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
动作:悠然、熟练、优美
(3)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声音:清脆、动听、如演奏
(4)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效果:天衣无缝、质量高
4、这段中,作者抓住一些细节将刷子李这位普通手艺人的高超记忆描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不由自主的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同学们,和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刷浆师傅比,刷子李的技艺堪称为什么活儿?
5、那么,你能用上四字词来夸夸刷子李的技艺吗?
6、这样的手艺人,不禁让我们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感情齐读本段。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写法的妙处。
1、同学们,作者已经将刷子李的技艺描写的很完美了,可作者并没有就此收笔。那么,他又花了笔墨写了刷子李的什么呢?
衣着:
(1)小组讨论文中几次写到了这身黑衣服?找到相关语句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2)指名读句子,回答问题。
曹小三的心理:
(1)小组讨论文中几次写到了曹小三的心理?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到相关语句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2)、指名读句子,回答问题。
(3)这种描写方法称为侧面描写。这让老师想到了以前我们就接触到过这种方法,回忆一下,哪一篇课文运用过呢?
学生依据老师相关提问相机回答。
(4)侧面描写作用真大!作者虽然表面在写衣服,写他人,但是实际却是在以人写技、以衣写技、以技赞人!多么独到的写法啊!
四、知识拓展。
1、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已经对这位民间艺人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旧中国,许多人们为了养家糊口,被迫外出务工。可是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却磨炼出了一手惊人的绝活。那么,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人呢?
2、作家冯骥才就将“刷子李、泥人张、快手刘”等这些人的奇闻趣事、大本领、大智慧一一细致深刻描写,撰写了一本名叫《俗世奇人》的书,有机会拜读一下。
五、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用几句话说说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学到的?
六、作业。
1、练笔: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注意抓住细节,也可采用侧面描写,写出他的一个主要特点或一技之长来。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2、平时我们怎么称呼数学老师的?以此类推,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今天我们课文中出现了这么个人——刷子李。
猜一猜,他是做什么的?
3、“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知道吗?“刷子李”可不像李会计、李厂长一样,只要是姓李的粉刷师傅就可以这样叫。只有这个人刷墙的技术特别好,才能叫“刷子李”。比如:做豆腐特别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头特别好的,姓陈德任叫“剃刀陈”……
4、那么“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简介冯骥才及本文出处。
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他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其实,这些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保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蘸(zhàn)和 (hè)着琴音 必得(dě) 发怔(zhèng) 调(tiáo)浆 天衣无缝(fèng)
3、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可以自由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谈谈初步印象,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说。
4、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四、课堂交流,深化感悟
“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6、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7、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8、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讨论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话题二: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1、“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学生自读。
3、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
(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2)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动作熟练,优美。)
(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5、自由练读。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话题三: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五、积累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本文语言朴素,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情趣盎然,简洁传神。同学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同时,已经找出了不少精彩语句。现在不妨再读一读,选一句最精彩的推荐给大家,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再次阅读,交流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
六、作业星级挑战:
必做作业: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三星级)
2、摘录精彩的语句。( 三星级)
选做作业:1、尝试点评摘抄的精彩语句。说说精彩在哪里。(四星级)
2、阅读《童年的玩与学》349页《铁匠》、《鞋匠》,做批注,写一写读后感。(四星级)
3、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写出他的主要特点(一个即可)。(五星级)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俗易懂。教学时,首先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最后整理小结,若有可能,再读读与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
2.许多学生对粉刷不太了解。因此,很难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这是教学的难点,这一难点不突破,不仅很难感受“刷子李”这一人物形象,而且也不可能去体会作家的写法。为帮助学生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我通过抓住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如,第5自然段,这一段比较集中地描写了“刷子李”刷墙的情景。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情景,读后交流感受。再是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集中讨论,如,“他刷浆时,干完活黑衣服上为什么没有一个白点”,通过集中讨论,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从而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3.冯骥才笔下的此类俗世奇人还有许多,阅读本文后,可以补充冯骥才的同类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供学生自由阅读。补充同类文章给学生阅读,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类人物的感受,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较全面地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准“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
【教学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学生收集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
板书课题:
刷子李
2、解题:
怎么叫刷子李呢?
3、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出处。
见参考资料: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天津卫市井。
4、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勾画圈点做批注。
5、小组合作自学心得:
汇报自学情况:
⑴ “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理解重点句,并指导朗读: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白得清爽。”
“啪啪声里……雪白的屏障。”
“每一面墙刷完……没发现。”
⑵ 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引导归纳要点,学习写作方法:
① 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起初,徒弟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一个小粉点也没发现,当徒弟时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是黑裤烧了个洞,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② 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
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物活了、神了。
③ 采用对比方法,烘托人物形象:
徒弟的半信半疑和主人公“艺高照大”的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冯骥才爱写“俗世奇人”,笔下著名的有“泥人张”、“快手刘”等。
板书:
俗世奇人
二、指导阅读
1、检查预习,初识“刷子李”:
⑴ 提问:
通过预习,你认为“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
⑵ 小结要点:
技艺高超──俗世奇人。
2、引导学生提问:
要读懂本文,你会设计一些怎样的问题?
3、指导阅读:
“自读提示”,“补充自学要求”:
⑴ “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
⑵ 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⑶ 找出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自信进行对比。
三、积累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1、本文语言朴素,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学生再次阅读,选一句最精彩的推荐给大家,并说出你的理由。
2、交流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
四、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教师推荐《泥人张》、《快手刘》。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刷子李》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作家笔下的丰富多彩的人物。“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的粉刷技艺无人可比。本文生动有趣,幽默风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传奇色彩。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地学习.基于这种思考这篇文章的学习以读为主,以读分析人物,以读促写,以读感悟升华。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粉刷行业不太了解,因此,很难体会到“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体现在哪。这也是教学本文的难点。这一难点不突破,就很难感受刷子李的形象。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家长对粉刷的的介绍,或看粉刷操作,增加对粉刷的了解,然后,通过课文对刷子李的描写引导学生体会。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儿、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的高超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2、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有句话大家都知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奇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从这个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职业是粉刷匠,姓李)
3、那么,为什么称它为刷子李呢?这可得追溯到清朝末期,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做得特别好的,人们就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有个姓张的,捏泥人捏得特别好,人们就叫他——(生:泥人张);有个姓刘的,风筝做得特别好,人们就叫他——(生:风筝刘)
过渡:下面让我们看看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在哪。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
师傅 蘸浆 包袱 透亮 清爽 搜索 威严 露馅儿 发怔 发傻 半信半疑
师:这篇课文中有些词语是比较容易读错的,下面请同学来试试,看能不能读准。
(指名读;齐读。)
过渡:生字词同学们已经掌握得不错。
2、交流。
刚才咱们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刷子李的粉刷技术高超。刷子李的粉刷技术出神入化。)
三、精读课文,交流表现技艺高超的语句。
1、默读、画句、谈感受。
过渡:那么,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呢?(板书:技艺高超)
请你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圈圈感受特别深的字词,并且在边上注上你的感受。
2、交流。
(1)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一般美。
1生读,你有何感受?(神奇、美妙)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体会到的?(如同)
2小结:看来刷子李的粉刷后的效果是非常好,让我们仿佛来到了(天堂、仙境)。(板书:效果)你曾经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坐在一间屋子里如同?(没有)没有就对了,因为我们的屋子都不是刷子李刷的呀!
3此时此刻,你觉得美不美?那么就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2)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1生读,谈感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绝、神奇、厉害)
2说说你生活中见过的粉刷匠。
3小结:是的,干粉刷的在身上粘点粉浆那是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刷子李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实在是“绝”啊!
4你佩服刷子李吗?那么读出对他的敬佩之情。齐读。
(3)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1生读,(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真是如沐春风,那一个叫舒坦呀!)你读了这句话后有何感受?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2立时是什么意思?匀匀实实是什么意思?(均匀、结实)
3小结:将屋子刷得这么匀匀实实、这么透亮、这么清爽,难怪会让人觉得一般美了。
4齐读
(4)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1生读,你有何感受?(悠闲自得)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悠然摆来,悠然摆去)你试着做做这个动作。刷子李的动作是那样娴熟,娴熟得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他仅仅是在做又脏又累的活吗?他简直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啊!此刻,你觉得刷子李仿佛成了什么艺术家?(舞蹈家:读出舞蹈家的婀娜多姿;书法家:请你读出书法家的挥洒自如;画家:请你读出画家的自由自在;音乐家:请你读出音乐家的神韵。)
2好,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刷子李的艺术创作,齐读。
3小结:刷子李刷墙的动作真是潇洒啊,潇洒得仿佛让我们置身于他的音乐会!。(板书:动作)
(5)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生读,你有什么感受?从哪里体会到?(天衣无缝)怎么理解“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2这墙面,真像是——(生:一面雪白的屏障)
3齐读
小结:通过上面的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刷子李的粉刷技艺真是高超啊!
四、体会写作方法
1、细节描写
1)过渡:那么,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呢?他是通过什么写作方法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表现地淋漓尽致的呢?(直接描写、细节描写)你能不能找个句子证明一下?
2)小结:是的,正是作家通过对刷子李刷墙的动作等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平常写作也是这样,通过对事物的细节描写能使文章更加丰满。
2、侧面烘托
1)过渡:还通过哪些写作方法来表现他技艺高超了?为什么要出现曹小三这一个人物?
2)默读课文、填空: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半信半疑 ),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不可思议 ),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地( 五体投地 )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 师傅 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最后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时,( 发怔发傻 )。
3)师:这些都是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刷子李》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